蒲松齡的《聊齋》裡為什麼老是寫書生、狐狸和妖魔鬼怪?

小海哥說世界


《聊齋志異》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作品,其中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十分豐富,書中這些非人類的花妖狐鬼形象也不同於其他可怕的鬼怪小說,而是頗具人情味。

蒲松齡何許人也?

作者蒲松齡,一生位卑家貧,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時代,人人以參加科舉考試為學術生涯的檢驗標準,他也不例外。但他卻在科舉這條路上掙扎了快一生的時間,年過古稀才得到了一個歲貢生的科名。寄居在鄉紳人家教書,遊離在主流社會之外,因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他的作品也與主流的文藝作品相差較大。

蒲松齡自述"喜神談鬼",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熱衷記述奇聞異事,創作故事了。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中寫道:"《聊齋志異》中的妖鬼多具人情,通世故,使人覺得可親。"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瞭解一下,這些有著獨特魅力的"人物"。


《聊齋志異》的女狐形象

關於狐狸的傳說流傳時間較早,相傳最早起源於圖騰崇拜。據《山海經圖贊》中記載到:"青丘奇獸,九尾之狐,有道翔見,出則銜書。作瑞周文,以標靈符。"

在上古時期,狐狸就被視為擁有高貴品格,也帶有靈性的動物。隨著時間的發展,在西漢末年,狐狸也逐步從祥瑞象徵轉變成為兇獸。而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再次將令人畏懼的兇獸賦予人格的魅力,給狐狸超現實的能力,這些動物幻化成人,並具有人類的情感。

如《嬰寧》中,嬰寧是一個愛笑的女性狐狸,十分可愛。恰逢正月十五,吳生邀請王子

服到郊外遊玩,他們來到村外,吳生因有事離開。獨自一人在遊玩的王子服遇到愛笑的嬰寧,從此她的笑讓王子服過目不忘。有人形容嬰寧"拈梅花一枝,容華絕代,笑容可掬",她的天真、浪漫表現得淋漓盡致,只要她在的地方就充滿笑聲。後來嬰寧嫁到王家,她的笑聲也總是給王家帶來快樂,王子服第一次遇到她,留給他的是一串串美麗的笑聲。這樣富有青春、朝氣的笑聲感染著王家。她的笑可以化解王母的憂愁。在她的身上看不到爾虞我詐、看不到邪惡,看到的只有純潔、天真、善良。

這樣一個可愛狐狸,想必大家都是喜歡的。除了這樣少女感十足的嬰寧,還有為了感情而捨生忘死的嬌娜;勇敢救人的紅玉等等。她們幻化成人,具有人的性情。


《聊齋志異》的花妖形象

在《聊齋志異》中,不僅有動物化的小妖怪,還有植物變化而來的妖怪。除了狐妖之外,花妖的數量在《聊齋志異》中數量最多。花妖的種類分別有,作為牡丹的葛巾、香玉,作為荷花的荷花三娘子,還有菊花的黃英。

她們像狐妖一樣有著個人的魅力,和獨特的品質,甚至在這些不為世俗所容人的異物身上,有著高尚的品格和意志。作為花朵幻化而成的妖怪,她們相貌標誌美麗,身帶香氣,她們的美貌令人傾心,浪漫的蒲松齡也給了這些曼妙花妖們綺麗的愛情故事。

如《黃英》中,黃英是菊花精,它的名字就是由"菊有黃花"而來。在我國古代,菊花象徵高潔的品質,正如陶淵明的詩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也意味著淡泊名利的清高。蒲松齡筆下的黃英就是這樣一個清高的小妖怪。

在她看來,"自食其力不為貧,販花為業不為俗",她與以市井謀利為恥的馬子才婚前婚後產生分歧、糾紛。不僅僅是黃英,書中還有很多性格豐富的植物成精之後的可愛形象。黃英的弟弟陶三郎,喜好飲酒,常常酒興大發,甚至醉到顯出原型菊花妖。如此放浪不羈,任性自然的形象,儼然像極了當年閒適自飲的大詩人陶淵明。

在這部充滿了奇思妙想的志怪小說中,妖怪的種類雖多,但她們都有著不同的個性特徵和性格魅力,即使是同一種妖怪種類,她們也有不同的特色。在蒲松齡的筆下,每一個妖怪都像人一樣,有著令人羨慕或者令人惋惜的愛情,友情,親情。這也不難說明,為何時至今日,我們還在為《聊齋志異》的感情而唏噓吧。


煮酒君


《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他通過精怪鬼狐諷刺社會的黑暗面,抨擊當時的科舉制度,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弘揚正氣仁愛孝義。故事離奇曲折,幾百年來深受大眾的喜愛。

蒲松齡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小地主家庭,從小聰穎,學習刻苦,十九歲就參加了童子試,一舉獲得縣、府、道三個第一,在當地名震一時。之後補博士弟子員,可惜在以後的考試中屢試不第,天作弄人,總感覺自己懷才不遇。

作者以鬼狐精怪,為世人塑造了許多光彩照人的狐鬼形象。象嬰寧、青風、嬌娜、瑞雲等,這些雖是異類,但心地善良,容貌嬌美。書生痴心,一見鍾情,與鬼狐成百年之好。雖為荒誕,但猶如一股清流使人清新,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

人當有敬畏之心,崇尚正義,才能贏得鬼神的欽佩。

之所以藉助鬼怪花妖這樣的故事,主要當時社會正處在清朝中期,文字獄盛行,不能直接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隱喻社會的黑暗,發洩心中的憤懣。

雖是狐鬼,但多情善良,不嫌貧愛富,知書達禮,彼此真誠相待。不像我們人類,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甚至有的人不惜傷害朋友來獲取自己的利益。

我們看到的書生,襟懷坦蕩,誠實善良,雖然家境貧寒,但人窮志不短,有恩必報。正是他們的無私,才贏得了狐鬼愛慕之情,並傾囊相助,考取功名,成為富貴之人,好人終得好報。








閒雲野鶴23754147


因為當時的社會,一者,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是個專業背鍋群體;二者,讀者群大都是那些不靠譜白丁書生,他們讀了就有代入感。

至於狐仙鬼怪,則是對現實的借喻。

1.專業背鍋小能手

明末,大明朝萬事不舉,百姓皆言,此因書生清談誤國;至清潮建立、入關,又以軍功為重,書生們幾無用武之地,成了“廢物”的代名詞。

這些廢柴們肩不能擔、手不能提,又因時局動亂,有功名者亦不為社稷出力,只知仗欺壓良善;無功名者以“讀書人”自居,自負不可一世,淪為世間笑柄。

由此,大眾的心目裡是瞧不起書生們的,觀念中形成了他們懦弱、無能、迂腐等印象,但凡有些什麼事,都喜歡把鍋甩給書生。

2.白身的讀者群

所謂“白身”,就是像孔乙己那樣,雖然識字,但是連個秀才也撈不到的。當然了,讀者群中也包括一群只到秀才為止的文人。

身份更高的人,大都不屑讀類似《聊齋志異》這種鄉稗野聞,嚴守所謂“聖人之道”,“不語怪力亂神”;身份低微的貧民,大多不識字,文化程度太低,不足以讀《聊齋》。

所以,故事中多以書生秀才為主角,讓讀者群容易產生代入感。尤其是那些豔文,令這幫高不成低不就的書生們愛不釋手。這就叫“意淫”啊。

3.鬼狐既是虛幻,也是現實

故事裡的狐仙鬼怪,說它們是鬼狐,但它們全部都是以“人物”的身份出現的。那些善的、美的,是在譬喻生活中美好浪漫的一面;那些醜的、惡的,是在揭露封建制度下的殘暴不公。

蒲松齡當然不能直接抨擊現實社會,不然要遭到法辦的。只有寫成鬼狐故事,既新鮮,有人愛看,又不會遭了文字獄之詿。


純鈞LHGR


蒲松齡

     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

     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

     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

     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我們不妨先來大致瞭解他的畢生代表作

    《聊齋志異》

     簡稱《聊齋》,又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

    

     主要內容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這就如同吳承恩藉助神魔故事來諷刺現實世界的黑暗一樣,

     蒲松齡也是懷著這樣一個目的來一樣揭露黑暗的社會現實,就如同郭沫若同志寫的對聯一樣,寫鬼寫妖高人一等 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就是這樣,並且因為蒲松齡身處在黑暗的封建社會的明朝,所以他不敢直抒胸臆,才有了聊齋。還有他因為處在封建禮教盛行的明朝,對女人之事很是渴望,所以才在其必先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美豔妖怪。這或許也是一種變相的心理補償機制的寫法。

     蒲松齡以獨特的審美視角,為世人塑造了許多光彩照人的神鬼狐妖形象,也給我們帶來了精神的愉悅和思想的啟迪。

     無論看過電視劇本或者書籍的朋友都知道,裡面塑造的這些神鬼狐妖反而是形象有著善和美,落魄的書生更是代表著他內心的渴望與懷才不遇,面對社會當時的狀態,蒲松齡通過這一人鬼界限的巨大心理反差來揭露了當時社會人的麻木,黑暗,自私的一面,寫得越詳細,就更能鮮明的突出他內心所要表達的深意!

     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一葉一世界xsf


蒲松齡為什麼老寫書生、狐狸及妖魔鬼怪呢?這是因為蒲松齡所生活的自然條件、社會背景、家庭的影響外,還有他本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經歷和體驗(即他的理想、願望與現實生活相擊產生出創作的火花)。他十八歲晏爾新婚,次年又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中秀才,本來就一個不折不扣的書生。他是隨著閱歷的增長,科場的坎坷,對當時社會的黑暗有了深刻認識之後,才萌發了以談狐說鬼的形式,寄託“孤憤之情”,發洩胸中山憤懣,以逃避清動嚴酷“文字獄”啊!


阿燚黃南開


既然是"誌異",必然是不同於尋常的。這用文言文寫的奇書當是寫給讀書人看的,以書生為主自是有一種親切感。而狐妖往往有人性可愛的一面,能夠吸引那些喜歡豔遇愛獵奇的讀書人去讀。當然借妖諷人、借鬼刺貪、借陰間寫人間等也是一種文學手法和逃避清朝苛厲的文字獄的一種有效方法。


鵬友程


書生就是蒲松齡自己!屢試不遞,仕途不通,懷才不遇使他目睹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把無奈中的美好理想用孤代言,把鬼妖怪魔賦於人的生命來鞭韃醜惡吃人的封建禮教!一無是處窮書生反而名揚幹古成就世界名著《聊齋志異》。


仁府1


為什麼蒲松齡故事裡的男主人公多是懷才不遇的貧困書生,這裡有作者的影子,也是他的內傷。在文學天地裡,蒲松齡就是自己的主人,可以隨意勾畫、纂改已經既成事實的的人生,將現實中鬱結的憤懣都藉著筆端抒發。


QH求衡


他自己也是一介書生啊,他把自己和天下的書生融入到鬼狐世界中,看盡人間善惡美醜,品百味人生。老蒲幾次落榜,於是把所有的情感用筆抒寫了《聊齋》。他是孤獨寂寞中的暢想!但他蒲松齡想不到,在他百年之後,這部奇書是多受人喜愛的。蒲公在天有靈,你並不孤獨!


15092195280


由於封建文字獄的興盛,蒲松齡在這裡通過比擬的手法,將封建統治比作妖魔鬼怪,而自己的身份是書生,正是寄精神於其中,而狐狸往往是漂亮的女人,是來拯救這個瘦弱不堪的書生,從而達到諷刺的效果和抒發自己鬱郁不得志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