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一方與恆大:誰在青訓方面投入得更狠,未來5年後青訓成果更佳嗎?

片片木葉



大連青訓能否取得成功,完全取決於大連萬達對於青訓的定位,是想通過青訓盈利,還是培養人才。

如果青訓的定位是前者,那麼和目前廣州恆大的足校模式沒有任何區別。但是以大連萬達多年來輸送年輕球員赴歐洲培訓來看,他們走的是一條和恆大不同的道路。

廣州恆大多年來一直宣稱要培養自己的年輕隊員,事實上支撐廣州恆大七冠王的,並不是年輕隊員,還是鄭智、馮瀟霆、郜林這一批老隊員。今年儘管球隊年齡結構有了很大改善,也是通過轉會將一批正值當打之年的球員收入囊中,青訓所佔的比重基本上微乎其微。

想把青訓工作做好,需要保證硬件設施、選材、教練這幾個基本因素。

目前大連萬達的青訓基地剛剛完成奠基儀式,預計12月份完工,未來即使在冬天也可以進行正常的冬訓,硬件設施沒有任何問題。至於選材方面,儘管這幾年大連足球處於低谷期,但是大連的小球員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質量方面,在國內仍然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教練員。以前像許建平這樣的國門,都能到大連足球運動學校當一名普通的教練,現在恐怕很難會有國腳願意屈尊教小孩子了。青少年足球教練水平的參差不齊,直接導致了國內青訓水平的下降。如果一個教練,連職業足球都沒有踢過,他能教給孩子多少有用的東西,可想而知。所以,大連萬達集團能夠投入多少青訓資金是一方面,能不能帶動更多的退役職業球員投身到青訓工作中,這才是最為關鍵的。

青訓成果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年輕球員能否在職業球隊打上比賽。大連萬達隊55場不敗的時候,很多場次都是用11名球員打滿90分鐘,但是並不意味著大連萬達隊沒有鍛鍊年輕球員,像張恩華、孫繼海、王鵬、季銘義、閻嵩、吳俊都是不到20歲就開始打正式比賽了。大連的做法就是每場上一兩名年輕球員,通過老隊員的傳幫帶,讓年輕球員迅速成長。為了年輕隊員能夠迅速積累大賽經驗,1999年硬是拿亞俱杯當做年輕隊員的試刀石,閻嵩和季銘義兩名球員一戰成名。這和現在的U23政策相比,效果好多了。年輕球員就在那裡,就看主教練會不會使用,敢不敢使用了。

悟空獨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以上僅為一家之言,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體育一席談


醒醒吧,天已經亮了,睡多了對身體不好。

人類有個共同弱點:越缺什麼越會提什麼,越不擅長什麼越非要吹捧什麼。

當大連一方把1985年的趙旭日和1987年的秦升都安排到主力位置,甚至更老的周挺也有一席之地的時候,不清楚哪個神人的眼睛看出了青訓的味道。

這種30+的佔著大位,就意味著25,20歲的大連球員全沒機會,跟著就是18,15的梯隊根本接不上班,那些俱樂部拿工資供著的球員都上不了場,還談青訓?

廣州恆大比大連還不可能搞青訓,大連多少還是足球人才生產基地,恆大隻是消費場所。

至今39的鄭智,33的郜林,34的馮瀟霆還沒脫離主力位置,這和大連一方的劇情完全是一致的。

那些老闆們就是利用這些跟風起鬨人群的“速成”心理,以為青訓是什麼老闆投點資,過個五年就能夠成型的。

也不看看上海東亞,和遼寧當年培養一批小虎費了多大力氣。

這種發佈會,如今哪天沒有個十家八家在開,歐洲幾乎所有豪門都有所謂中國的合作青訓營,您聽說哪個青訓學校出人了?


足球新聞翻譯官


廣州恆大和大連一方,作為如今中超聯賽當中的大“金主”,近兩年為發展自己的青訓力量可謂是“一擲千金”。但是,高昂的投入真能確保青訓人才源源不斷的湧現嗎?

我的答案是:未必!而且,我認為大連和恆大都難成青訓人才的“搖籃”,而且5年之後二者的青訓球員甚至將很難得到鍛鍊機會!

中超兩大“金主”狂擲億元搞青訓,一線隊“生態”決定青訓球員難有出頭之日!

大連一方,自從被萬達重新接手後,先是與大連市內的10餘所中小學簽訂了合作協議。每年斥資5000萬,為這些學校足球人才培養過程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投資20億元仿照歐洲俱樂部的模式,建立屬於自己的青訓基地。並且,嘗試從國外引進,高水平的青訓教練員人才。全面提升球隊的青訓力量!

而廣州恆大,自殺回中超之後,在老闆許家印的授意下,很早就提出過要建立“萬人足校”的計劃。此後,更是和西甲的皇家馬德里俱樂部簽署了合作協議,由皇馬的青訓團隊介入恆大的青訓培養工作。目前,恆大在這所“萬人足校”上已經前後投入了19個億的資金。而且,此後恆大還計劃繼續每年保持1個億的資金投入規模,持續發展自己的青訓體系。

但是,各位看官如果看到這一堆讓人驚訝不已的數字,就感到兩隊的青訓發展事業就勝利在望,那麼您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足球世界的人才培養從來就是個系統的工作,沒有哪傢俱樂部是能靠著短期內的瘋狂“燒錢”就能馬上“立竿見影”的!

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個長久的球員培養、鍛鍊的體系!其中,俱樂部一線隊的用人策略就是這當中的重要一環!但是,反觀這兩支隊伍呢?

恆大,數個賽季以來一直以“爆買”形象示人,動輒拋出千萬級的國內引援,在不斷充實球隊板凳深度的同時,也逐漸堵死了自己年輕球員的生存空間!自家培養的如:廖力生、溫家寶等青訓小將,都是“小荷才樓尖尖角”就被草草送走。不但如此,就連很多買來的年輕球員,也難有出場機會。(如:唐詩、徐新等)

而大連一方,如今在萬達重歸中國足壇後,給人的印象彷彿又是一個“新恆大”的建立!球隊一方面不斷用高薪+長約的方式,拉攏歐洲高水平外援加盟;另一方面,四處蒐羅實力派大連籍老將回歸。但是,這種與恆大幾乎如出一轍的運作模式,也在不停地壓縮著年輕球員的生存空間。兩個賽季以來,大連除了汪晉賢再難找出實力較強的U23球員!

由此可見,兩隊一線隊的“爆買”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開始扼殺年輕球員的生存空間。長此以往,年輕球員在始終等不到機會的情況下,可能只有選擇轉會離隊這一條“生路”了!屆時,又何談什麼青訓效果呢?因此,呼籲兩隊還是“理性消費”,多給自己的青訓球員多一些鍛鍊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俱樂部的良性發展!


【天蠍座閒聊】

感謝您能看完我的答案,您對問題有什麼別的看法嗎?歡迎您在“評論區”與我交流,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請您為我送上一個贊並添加一下關注吧!謝謝各位!


天蠍座聊球


隨著萬達的迴歸,大連足球會獲得穩定的投入,萬達送出去的青訓小球員會樂意迴歸,也許大連足球的春天真的會到了。


恢恢乎其遊刃必有餘地


不好說。恆大已經搞了不止五年了。也沒什麼新人。山東略微好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