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雲水,一閒茶

記憶中,也曾居住過那麼一個庭院,不風雅,卻簡約別緻,不奢華,卻樸素安逸。籬笆修築的院落,幾樹桃柳,幾叢青草,一方竹桌,幾張竹椅。春天農耕,閒時賞花;夏夜乘涼,靜剝蓮子;秋天種菊,自釀花酒;冬日觀雪,圍爐猜謎。

一曲雲水,一閒茶


後來到底還是離開了鄉村小院,去了燈火闌珊的都市。並非不知珍惜那份寧靜,無奈聽命於塵世的擺弄,用清貧換取更好的生存。只是那滿城被修飾的樹木,被梳理的花草,像是一個清秀女子抹上了脂粉豔妝,沒有鄉村植物那般古樸天然。

如今回到古鎮山村,修個庭院,築間小屋,是許多人心之所往的追求。多少人甘願丟下繁華,捨棄功利,於深深庭院栽花種草,讀書品茗。寂寞時,約上鄰人,做幾道小院栽種的蔬菜,品幾盞自釀的果酒,閒話古今,悠然忘塵。這看似平淡的生活,竟成了一種奢望,有時候幸福明明很近,卻不能與之交集。

一曲雲水,一閒茶


始信,終有那麼一日,我會有一座安身的小院,素潔簡淨,恬淡清寧。可以不見許多生人,任憑綠色藤蔓爬滿牆院大門,草木肆意生長。我只守著小小庭院,方寸歲月,無意外面熙攘人潮,漫漫河山。亦不要誰人記住,江南的落梅小院,江南的我。

當下的江南,庭院園林多不勝數,每逢節日,遊客如湧而至,賞景成了賞人。亦有閒暇清靜之時,如畫春景,疏淡秋山,任你閒庭漫步,相看流連。縱算你多麼沉迷這座美麗的古典園林,亦做不了那裡的主人。月上柳梢之時,所有的過客皆要離去,只留下一座空園,孤獨地回憶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曾經。

一曲雲水,一閒茶


陸游曾有詞寫到:“鏡湖原自屬閒人,又何必官家賜予。”這園林在古時原本是官宦人家所有,如今市井凡人,亦可入園賞花,算來已是恩德。但百姓人家,有自己的籬院茅舍,門前流水,遠處青山,無需官家賜予,自可隨時賞景。耕織垂釣,把酒桑麻,雖是粗茶淡飯,卻樂在其中。

《玉篇》中:“庭者,堂前階也”;“院者,周坦也”。鄉村農舍修築小院,一般無多講究,為求簡易,破幾根野竹,或砍幾株樹木,就圍成了院子。陶淵明曾歸隱南山,採菊東籬,于山野田園修築小院,散淡度日。有詩吟:“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一曲雲水,一閒茶


大戶人家的院子,則要測量方位,安排佈局。侯門大院的園林,更是請神祭拜,尋籤問卦。《周易·繫辭下》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歐陽修的這首《蝶戀花》,歷來深受世人喜愛。從此無數人開始尋夢,夢那杏花煙雨的江南,夢那庭院深深的月光。

一曲雲水,一閒茶


《紅樓夢》裡曾因元春省親,特建了富麗堂皇的大觀園。整座大觀園高臺林立、亭閣圍廊、湖泊假山、曲水流觴、奇卉珍禽,可謂包羅萬象,韶華盛極。大觀園又分為瀟湘館、怡紅院、蘅蕪苑、櫳翠庵、秋爽齋、稻香村、藕香榭等宅院。

每座小院因為主人之喜好,有著不同的山水林木裝飾。林黛玉的瀟湘館最為清幽,幾竿修竹,襯了她孤僻心境。妙玉櫳翠庵的幾樹寒梅,亦如她的清潔傲骨。劉姥姥曾有幸暢遊大觀園,品茗櫳翠庵,醉臥怡紅院。在她眼中,像大觀園這樣繁華富麗的庭院,猶如天府仙源,縱是畫中也不能得見。為此賈母特命惜春將這園子畫下,惜春曾說幾年功夫亦不能畫完。

一曲雲水,一閒茶


林黛玉有詩一首,名《世外仙源匾額》。“名園築何處,仙境別紅塵。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這一切可以觸及的華貴,都只是黃粱一夢。今宵溫柔鄉里鴛鴦臥,明日紅樓大廈一刻傾。

《牡丹亭》裡最為華美絕豔的,當為那出遊園驚夢。杜麗娘閨中寂寞,淡妝輕抹,到自家園中踏春賞景。她說,可知我一生愛好是天然。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又唱:“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一曲雲水,一閒茶


十二樓臺賞遍,終於在夢裡遇見了一持柳的俊朗書生。二人一見傾心,相看儼然。於是他們在牡丹亭畔、芍藥花前雲雨相歡,溫存繾綣。之後杜麗娘相思成災,一病不起,不久香消玉殞,埋骨於庭園的梅樹下。後書生柳夢梅拾得她的畫像,掘墓開棺,令之起死回生。湯顯祖在文章開篇寫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