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打造展馆之城30馆开门迎客

曲沃打造展馆之城30馆开门迎客

美术馆

曲沃打造展馆之城30馆开门迎客

浍河精神纪念馆

曲沃打造展馆之城30馆开门迎客

农耕民俗文化记忆馆

曲沃打造展馆之城30馆开门迎客

历史在这里回转,血脉在这里延续。4月28日上午第三届“全域旅游晋都行——曲沃县六区四园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月”开幕式后,中国成语典故之乡展览馆揭牌仪式在绛园明堂举行,自此曲沃“六区四园”30馆揭开面纱,开门迎客,展馆之城已见雏形。

晋国的百年霸业促成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使曲沃成为孕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摇篮。在《中国汉语成语大辞典》中收录的5500余条成语,有300多条出自晋国核心区域,有1500多条与晋国有关联,因此曲沃也被称为“中国成语典故之乡”。

“一进门,开放式的设计让我感受到中国成语的源远流长,能让我回想起小时候背成语写作文的日子。”中国成语典故之乡展览馆的序厅采用开放的空间设计使游客在成语典故文字与开阔空间营造的宏伟视角中,切身感受中国成语典故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成语典故之乡的魅力之光。展馆内,图文展板诉说着晋国成语典故中蕴含的大智慧;互动转盘、成语魔方吸引游客探索成语典故的智慧与哲思。“展板可以来回转动,上面有好多成语,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都讲过。”参观展览馆的小朋友从趣味互动中能够窥见中国成语典故文化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记者了解到,在“十三五”期间,该县继续强力打造“诗经山水、晋都曲沃”文化品牌,充分发挥该县独有的文化优势,挖掘历史文化积淀,确立“旅游+历史+文化+创意+品牌”的曲沃县旅游与文化发展模式,形成以“晋文化”为主线,以“六区四园一城一场”为支撑,以“一村一景”特色乡村游为补充的全县域、大景区文化旅游格局,新修建的30个馆均位于景区内。

30馆是曲沃县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历史特色和历史名人等,在全县三大精品景区板块中倾力打造的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旅游展馆。其中,有彰显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历史展馆——中国成语典故之乡博览馆、桥山黄帝文化展示馆、晋国博物馆、诗经文化展示馆、任庄扇鼓戏展示馆、驿站历史文化展陈馆、浍河精神纪念馆。凸显和展示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展馆——曲沃烟草史馆、醋文化展示馆、钢铁工业园区展览馆、农耕民俗文化记忆馆、乡村记忆馆、晋都石雕艺术博物馆、葫芦艺术博览馆。有传承弘扬人文精神为主题的展馆——贾汉复纪念馆、卫周祚纪念馆、卫台揆纪念馆、张坊纪念馆、许国祯纪念馆、顾炎武纪念馆、曹端纪念馆。有架起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桥梁的文化展馆——县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

“处处显文脉,馆馆有故事”。曲沃烟草沉浮,以其穿透力和文化渗透力演绎着历史的沧桑巨变,记录着曲沃的经济发展。自明代万历年间,曲沃商人张士英携烟草种子在曲沃大地上试种成功后。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中,曲沃烟草业经历了初兴、鼎盛、再生以及成熟四个阶段。同样位于绛园的曲沃烟草史馆是基于原曲沃烟草厂旧址上兴建而成的,不仅为观众呈现一幅曲沃烟草发展的磅礴画卷,同时向参观者宣传烟草危害,正视烟草的价值与作用,达到加强控烟、宣传禁烟的社会效应。

身为曲沃人的王老先生说道:“通过曲沃烟草史的沉浮,我们可以缅怀过去的时光,感受时代赋予烟草厂的历史使命,见证一辈辈曲沃人的青葱岁月与似水流年。”

曲沃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先后涌现出无数的名人大家,他们的贡献被后世所铭记。位于乐昌镇内的贾汉复纪念馆是城镇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它隐藏于喧闹的市井中,坐落于薛家大院内,默默地记录着这位传奇人士的一生。

身为曲沃县乐昌镇安吉村人的贾汉复,是清初名臣。在任期间,他尤重教育,并在多处修办书院,进行人才培养。在曲沃,他以私资修建文昌阁,并请名儒卫绛山进行讲学。捐500亩滩地,通过收取的租金进行助学。之后又将自己所建的“雨翠庄”捐赠,创建乔山书院。并刻碑:“请与后人约,我子孙不得视为私有,他人亦不得以势力攘夺,倘有睥睨窃据,许合邑之人声大义而共击之,庶世世为公物”。

斯人已逝,但他却留给这一方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并深深融入曲沃这一方沃土,在这里滋生绵延,激励着一代代曲沃人。为传承一代代名人大家的历史精神,铭记历史人物,曲沃县委县政府一直关注百姓的精神建设,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资力度。

“在开展全域旅游后,曲沃人民的文化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们也有县级国家一级图书馆!”曲沃图书馆新馆于2017年4月28日开放,地处曲沃县东城新区晋园内。多年来,曲沃县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宽敞明亮、开放自由、舒适优雅的,集阅读、休闲、交流为一体的公益服务场所。周末、重大节日和寒暑假期间,图书馆里几乎是座无虚席,整个图书馆处处充满浓浓的阅读氛围。新馆开放近两年来,仅少儿阅览室到馆读者就已达20万人次。记者初入晋园时,听到小朋友喊着伙伴去图书馆的少儿智慧区,也验证了这一点。

如果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纵轴,曲沃县境内“黄帝文化”“晋文化”“明清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串连成线;如果以地域空间分布为横轴,“农耕文化”“诗经文化”“成语典故文化”“忠孝文化”“晋南民俗文化”星罗棋布。栽下梧桐树,自有凤来栖,曲沃“六区四园”30馆300景的全域旅游格局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报记者董杰 实习生王莹莹 王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