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會認為吳京、陳思成這些非專業導演的票房成績比馮小剛、陳凱歌這些名導的票房成績高?

STAR72163356


既然人家能夠成功,自然有其優點在。這樣的對比除了能引起粉絲們相互罵街之外,似乎沒有太大的意義。

不過最近小編遇到一個很困惑的問題,就是有人在幫別人刪除評論不好的帖子。關鍵是這些人是怎麼做到,只刪除客戶端的帖子,而發帖人還能在自己的賬號里正常觀看。

關鍵是自己的賬號安全嗎,網上的支付環境安全嗎?

這是我一個朋友在百度的帖子,上百條客戶端評論都被刪除了,但在自己的賬號裡還能正常觀看。你們怎麼看這事?






點評俠bolly


沒吃過豬肉,還沒看過豬跑啊。

現在跨界新人導演可把老一輩科班出身的導演給氣得不行。

吳京導演第二部電影《戰狼2》票房拿到了56.7億元,創造了中國影史票房冠軍,而且這個紀錄很長一段時間都很難被打破了。

陳思誠導演的第二部影片《唐人街探案2》收穫了33.9億元票房,現在位居中國影史票房榜第3位。

此外,徐崢導演的第一部電影《泰囧》拿到了12.6億元票房,曾經是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第二部電影《港囧》拿到了16.14元票房。

董成鵬導演的第一部電影《煎餅俠》拿到了11.6億元票房;

黃渤導演第一部電影《一出好戲》現在票房已經到達13.02億元;

劉若英導演第一部電影《後來的我們》票房高達13.6億元。

再看看老一代科班出身的導演的票房成績。

張藝謀導演票房最高的電影是《長城》,國內票房11.7億元,全球累計20億元。

馮小剛導演票房最高的電影是《芳華》,票房14.22億元;

陳凱歌導演票房最高的電影是《妖貓傳》,票房5.2億元。

在票房上看,第五代導演的表現和新人跨界導演比真得沒法比,新人導演可以甩第五代導演幾條街。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第五代導演給中國電影帶來了非常多的國際榮譽,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推動力。

但是進入21世界,這些導演好像突然失去了創造力,不僅作品在國際上獲得不了聲譽,在國內也不受觀眾待見,儼然江郎才盡之感。

總的來說,是第五代導演的創造跟不上觀眾的觀影口味變化了。就算拍出《長城》《妖貓傳》這樣的大製作,依舊得不到觀眾的認可和喜歡。

張藝謀的影片注重大場面,但是內容空洞。陳凱歌和馮小剛的電影內容有晦澀,不夠深入淺出,叫觀眾看得頭疼。

反觀《戰狼2》《唐人街探案2》《泰囧》之類的影片,或是抓住了觀眾的愛國情懷,或是迎合了觀眾觀影喜好,根本還是有個好故事做基礎,觀眾自然樂意買賬。

時代就是這樣的,一代新人換舊人,不跟著時代成長,老一輩終究會被淘汰。

老導演還得學習好萊塢。

喬治·米勒71歲拍出《瘋狂的麥克斯4》,史蒂文·斯皮爾伯格71歲拍《頭號玩家》,雷德利·斯科特81歲拍《異形·契約》,伍迪·艾倫83歲拍《摩天輪》,克林頓·伊斯特伍德87歲拍《薩利機長》……

這些世界影壇封神級的大導演,一直保持活躍而品質保證的電影創作,才是他們不老的根源。

歡迎關注:影迷也瘋狂。用電影,發現不美好的生活!


影迷也瘋狂


拿吳京和張藝謀比,就好比拿現在詹姆斯和奇才時期的喬丹比一樣,根本不能成立的命題。因為他們不是同一個時代的導演。吳京還年輕。才拍了2部電影,張藝謀68歲了,拍了20部電影了,可以比嗎?

好,我們退一步,如果非要比一下,那也可以對比一下。首先商業片,拿出兩個人最賣座的商業電影,吳京的《戰狼2》56億票房,張藝謀的《英雄》2.5億票房。是不是感覺差好多呢?都不夠吳京的一個零頭,可是要知道,張藝謀的英雄是2002年的電影,是中國商業大片的開始,2.5億的票房是當年全年票房的1/4,也就是說2002年一年下來所有電影的票房總和這就10個億,那吳京的戰狼的票房是2016年全年票房的多少呢?具體我可能記不清,印象裡2016年全年票房好像是600億左右吧,佔多少可以自己算算……

所以你說他兩誰的商業電影票房高呢?誰的商業電影成就高呢?這都很難回答,但是我只知道張藝謀的《英雄》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其次,論電影成就,論得獎?唉……我就不說了,吳京,徐崢啥的不是嫩,是還沒發芽吧……


謀影世界


這難道還沒看出來?像吳京雖然不是,專業導演,但是她很努力,很有信心,就拿戰狼來說吧,第一次拍片,就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肯定,這才是虛心的實力,不像馮小剛,靠媒體來大吹特吹,被媒體吹成為中國的大導演,自己就開始飄起來了,其實馮小剛的作品不怎麼樣?他有經典的作品嗎?所以說,他的實力有限,國內很多低調的演員自拍自演,拍的片子都高過於他,所以所謂的大導演也不顧如此,像馮小剛這種人,喜歡高調,認為導演的頭銜落在自己身上,處處,狂妄自大,處處擺譜,人品也不怎麼的,男女問題上脫不了鉤,做人的品質,有下三濫的行為,其實這種人就是垃圾。


ghost1021


請問出題者,你是如何斷定他們兩個“不專業”的,是實地觀察,還是胡亂扣帽子?難道真如同方舟子所說,有了所謂的“專業”證,才能被稱之為專業人士?

你一上來就說此二人“非專業”,那請問你,你所謂的專業標準是什麼。

單看你這個標題,就充滿了對吳陳二人的偏見和攻擊意義。你是不是收了某些人的錢?是不是想狡辯問我有什麼證據證明你收了別人的錢?那我想反問一句:你有什麼資格和證據,來汙衊二人是否專業?

我認為,他們二人就是專業高級導演,《流浪地球》某些人拍不出來,沒本事拍出來,就找水軍去噴,說它不符合科學。笑話!如果科幻片都科學了,都沒有腦洞和想象力了,那它還叫什麼科幻片,乾脆直接叫做科教片好了!

這部影片,可以說是有著劃時代意義的,它必定會成為中國電影人在科幻片征途上的一個里程碑,有著開創性重大意義。

馮小剛、陳凱歌這些第五代導演,之所以被稱為名導,是因為出名得比較早。但是我們俗話早說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儘管前輩曾經輝煌過,但是也有可能被後輩超越打敗的。

很多人一直對跨界做導演的演員或者作家有偏見,覺得他們就是外行人,不懂得電影的內行活。確實,這裡麵包括鏡頭語言,燈光,人物動作設計等等動作語言,都需要導演有很好的掌握和把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做導演不需要都得把這些技能全部掌握,導演最重要的還是想法,怎麼把故事講好,至於其他方面的東西,鏡頭有攝影師把控,燈光有燈光師控制,大家各司其職,導演把控好全局就行了。

所以,對於這些不是專業出身的陳思誠、吳京、韓寒這些人來說,一方面他們也會很努力去學習提高自己的導演能力,另一方面他們有的做過演員知道怎麼把鏡頭感拍好,有的是作家知道怎麼講好故事,偶爾弄點小幽默把觀眾逗笑。在這些方面上,他們甚至比正兒八經科班出身的導演前輩更有優勢,因為他們年輕,可能更知道觀眾想要的是什麼。

所以,吳京和陳思誠這些人雖然不是專業出身,但拍的電影是絕對專業的,我覺得不應該用有色眼鏡去看他們。事實上,現在電影工作越來越成熟,一個好電影越來越依賴劇本故事和導演講故事的能力,服化道上面基本上都能保證大片水準的外殼,就看內裡能不能處理好,處理好了就是好電影,處理不好就是爛片。

吳京導演第二部電影《戰狼2》票房拿到了56.7億元,創造了中國影史票房冠軍,而且這個紀錄很長一段時間都很難被打破了。

陳思誠導演的第二部影片《唐人街探案2》收穫了33.9億元票房,現在位居中國影史票房榜第3位。

此外,徐崢導演的第一部電影《泰囧》拿到了12.6億元票房,曾經是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第二部電影《港囧》拿到了16.14元票房。

董成鵬導演的第一部電影《煎餅俠》拿到了11.6億元票房;

黃渤導演第一部電影《一出好戲》現在票房已經到達13.02億元;

劉若英導演第一部電影《後來的我們》票房高達13.6億元。

再看看老一代科班出身的導演的票房成績。

張藝謀導演票房最高的電影是《長城》,國內票房11.7億元,全球累計20億元。

馮小剛導演票房最高的電影是《芳華》,票房14.22億元;

陳凱歌導演票房最高的電影是《妖貓傳》,票房5.2億元。

在票房上看,第五代導演的表現和新人跨界導演比真得沒法比,新人導演可以甩第五代導演幾條街。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第五代導演給中國電影帶來了非常多的國際榮譽,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推動力。

但是進入21世界,這些導演好像突然失去了創造力,不僅作品在國際上獲得不了聲譽,在國內也不受觀眾待見,儼然江郎才盡之感。

總的來說,是第五代導演的創造跟不上觀眾的觀影口味變化了。就算拍出《長城》《妖貓傳》這樣的大製作,依舊得不到觀眾的認可和喜歡。

張藝謀的影片注重大場面,但是內容空洞。陳凱歌和馮小剛的電影內容有晦澀,不夠深入淺出,叫觀眾看得頭疼。

反觀《戰狼2》《唐人街探案2》《泰囧》之類的影片,或是抓住了觀眾的愛國情懷,或是迎合了觀眾觀影喜好,根本還是有個好故事做基礎,觀眾自然樂意買賬。


休閒屋趣事


票房成績高低是以真實數據為依據,高就是高,低就是低!從截止日來看四位導演的票房成績是:吳京>馮小剛>陳思誠>陳凱歌。大膽預估未來影史地位:陳凱歌>馮小剛>吳京>陳思誠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四位導演的票房(數據來源貓眼截止2019年2月22日):

吳京:在導演《戰狼》系列前作為動作演員一直不溫不火,化身為導演後吳京開啟了開掛的人生:《戰狼》系列大賣,讓其導演作品票房高達60億!

陳思誠:《北京愛情故事》小試牛刀後,借力發力憑藉《唐人街探案》系列著力打造中國第一喜劇偵探品牌,票房累計:46.22億!

馮小剛:憑藉《甲方乙方》開啟中國賀歲檔,曾經的賀歲檔之王,如今負面新聞纏身的馮小剛累計票房:48.63億。

陳凱歌: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提到他很多人會想到《霸王別姬》,這是部中國電影難以翻過的大山,更是陳凱歌人生的難以翻越的巔峰,很多人說《霸王別姬》後陳凱歌人生之路只剩下下坡路了,但一部《霸王別姬》足以讓其名垂影史。累計票房:15.82億!

從截止日來看四位導演的票房成績是:吳京>馮小剛>陳思誠>陳凱歌。


再討論下:何謂專業何偉非專業?單憑在學校的學習經歷判斷,學的為導演為專業,非導演為非專業?照此判斷吳京、陳思誠確實是非專業,甚至連馮小剛、張藝謀等都不是導演科班出身,武術冠軍吳京更是野路子出身!在影視行業演而優則導似乎成為一種慣例,吳京、陳思誠、黃渤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導的很成功!總結為一點:學習是終身的。所謂的專業科班出身只是前二十幾年學校學習給的定性,真正的標籤還是需要漫漫人生路奮鬥得來的。

或許會有朋友會覺得我誇大了陳凱歌的影視地位,看過《霸王別姬》後再來質疑我。



電影精華匯


糾正一下題主:導演沒有專業和非專業之分,只有科班和非科班出身。

馮小剛是以美術助理的身份進的電影圈,後來做過美工師,還當過編劇,再後來才當的導演,這就是非科班出身的導演。



陳凱歌,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一直從事著導演工作,這就是科班出身的導演。

就像是說馮小剛是非專業導演,陳凱歌是專業的導演,這完全是不對的。

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導演,只要你熟悉整部電影的流程。



吳京和陳思成怎麼就不是專業導演了?票房也不是說非專業導演就比專業的高,也不能說專業導演比非專業的好。



就像一名演員,你能說草根出身的王寶強比電影學院出來的專業演員演技差嗎?出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就。一個導演的成功,靠的是機遇和才華。

只是時代不同了,觀眾的需求不同了。作為第五代導演代表的馮小剛和陳凱歌與現在的觀眾有了代溝。就像是不同年代的人喜歡聽不同年代的歌,但不能說這個年代的歌星比那個年代的好。

中國的第五代導演也並不是不努力改變,其實他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現在觀眾的喜歡和認可,沒辦法,觀眾不買賬了。



以吳京、陳思成和徐崢為代表的新一代導演與第五代還是有差距的,幾部電影的票房成功並不能蓋住第五代導演的光芒。

一代新人換舊人,長江後浪推前浪,是中國電影發展的必然趨勢。票房的高低也許不能決定一個導演的好與不好,但是票房的高低可以看出觀眾的喜歡和期待。


覓影追聲


馮小剛、陳凱歌這些第五代導演,之所以被稱為名導,是因為出名得比較早。但是我們俗話早說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儘管前輩曾經輝煌過,但是也有可能被後輩超越打敗的。

很多人一直對跨界做導演的演員或者作家有偏見,覺得他們就是外行人,不懂得電影的內行活。確實,這裡麵包括鏡頭語言,燈光,人物動作設計等等動作語言,都需要導演有很好的掌握和把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做導演不需要都得把這些技能全部掌握,導演最重要的還是想法,怎麼把故事講好,至於其他方面的東西,鏡頭有攝影師把控,燈光有燈光師控制,大家各司其職,導演把控好全局就行了。

所以,對於這些不是專業出身的陳思誠、吳京、韓寒這些人來說,一方面他們也會很努力去學習提高自己的導演能力,另一方面他們有的做過演員知道怎麼把鏡頭感拍好,有的是作家知道怎麼講好故事,偶爾弄點小幽默把觀眾逗笑。在這些方面上,他們甚至比正兒八經科班出身的導演前輩更有優勢,因為他們年輕,可能更知道觀眾想要的是什麼。

所以,吳京和陳思誠這些人雖然不是專業出身,但拍的電影是絕對專業的,我覺得不應該用有色眼鏡去看他們。事實上,現在電影工作越來越成熟,一個好電影越來越依賴劇本故事和導演講故事的能力,服化道上面基本上都能保證大片水準的外殼,就看內裡能不能處理好,處理好了就是好電影,處理不好就是爛片。

既然我們吃了雞蛋味道不錯,為什麼還要去在意下蛋的母雞是農場和飼料廠出來的呢?

歡迎關注頭條號“星途迷影”,瞭解電影圈更多故事。

星途迷影


這個還用說?那些所謂的名導演,在中國打滾了這麼多年,不到現在你不會發覺原來以前的中國電影市場是那麼亂,因為跟不上世界潮流,以前中國拍的那些片無論有多爛都可以攬個十億幾十億的,當中肯定不缺假票房以及洗錢行為。現在吳京出來了,真真實實的走上了西方的電影之路,就是靠真正的特效和好電影賣座,整個中國電影市場將會面臨洗牌,以後再不是拍幾部電影能達到幾十億就叫50億影帝60億影帝,人家兩部電影就可以過百億了,你還會相信以後那些所謂的老導演老演員嗎?以後他們拿出一些劇本和特效極差的電影來你還會拿錢出來去電影院看嗎?

馮小剛他們走的路可以說已經過時了,現在最賣座的電影已經不是老套路的電影了,電影市場也不會再允許有假票房和洗錢行為,看看這段時間那些電影,能夠上億票房的已經了不起了,還想憑那些爛片來忽悠中國觀眾?


教你孩子學英語


其實做導演還真不需要什麼專業出身。

張藝謀是攝影師出身。

馮小剛美工出身。

姜文是演員出身。

也就陳凱歌是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的。

張黎也是攝影師出身。

在國外,拍過《低俗小說》《被解救的姜戈》的昆汀塔倫蒂諾,是影碟店員出身。

坐擁兩大影史賣座電影《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的卡梅隆,是卡車司機出身。

《蝙蝠俠》三部曲和《盜夢空間》的諾蘭,是文學系出身。

影史最賣座導演,斯皮爾伯格,三次考電影學院都因為成績不及格被刷下,最後也沒學專業。

而香港導演裡,杜琪峰是藝員訓練班出身,從跑龍套做起的。王晶則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周星馳是從跑龍套做起的。

像吳京,陳思誠,徐崢,這都是從演員做出來的,甯浩則是編劇出身。

可以看出,只要你有經驗,有天分,有市場嗅覺,又有資金,你就能成為一個好導演。專不專業的還真不重要。

另外還有一點,題主所提的這些大導,基本都是50後60後,而如今中國電影觀眾的主力人群,是80後90後乃至00後。代溝太嚴重。

大導們當然是懂電影的,尤其是陳凱歌、張藝謀和姜文,一個有華語巔峰《霸王別姬》,一個有《活著》,一個有《鬼子來了》,這些是吳京、陳思誠、徐崢等人一輩子也不可能拍出來的。更別說他們坐擁許多國際大獎,給中國電影在文藝片領域掙下了大大的面子。

但是,藝術歸藝術,票房歸票房。

大導們當然懂電影,可是他們真的不懂觀眾了,畢竟這些大導都是從文藝片發家,在文藝片搏下的名聲,但是他們並不瞭解市場需求,也從未調研過市場需求,這是上個世紀中國影視圈的特色,閉起門來搞創作,一門心思鑽研藝術,作品曲高和寡,但是那些年能看的電影太少,觀眾其實未必想看這麼高深的電影,實在是沒得選擇。

如今娛樂時代來臨,商業片自然才是票房寵兒,人們看電影最主要的目的是娛樂,不是去聽人說教的,那麼商業片導演自然就趁勢崛起了。

當然,國產商業片起步還是比較晚的,平均質量不高也正常,要知道好萊塢發展商業片都有七八十年了,日韓也都幾十年了,香港電影也度過過一段黃金時間,只是經濟不景氣所以倒退了。

想做出來既有內涵又好看的商業片還是非常困難的,這些年的片要麼是側重特效劇情一團糟,要麼是劇情過高深難以入口,要麼是簡單粗暴看完就忘,要麼就是純粹的垃圾四不像,後者居多。

不過電影工業還在繼續發展,未來中國電影還是可以期待的,畢竟這塊地方觀眾是最有話語權的,爛片就票房低口碑低,好片就又好又賣座,和能夠造假買收視炒熱度的電視劇是截然不同的,觀眾有能力為自己創造一個好環境。

中國電影的未來是可以期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