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縣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66人次

2019年以來,涇陽縣紀委監委把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作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抓手,積極實踐運用“第一種形態”,全面築牢監督執紀第一道防線,讓“紅臉出汗”漸成常態。1-4月,全縣紀檢監察機關共初核97件,立案56件,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黨員幹部66人次,佔“四種形態”處理總人次的51.6%。

牽住主體責任 “牛鼻子”。該縣牢牢牽住黨委(黨組)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逢會必談主體責任,打好“預防針”,明確各級黨組織在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中負主體責任,各黨組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其他班子成員根據分工履行“一崗雙責”。秉持嚴管就是厚愛的原則,抓好節點、用好平臺,緊盯黨員思想動態、問題傾向,開展談話,用紀律的尺子衡量幹部的一言一行,使幹部遠離紀律底線,防止問題繼續惡化。要求黨委(黨組)書記經常組織領導班子成員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班子成員經常進行教育,不斷築牢防止黨員幹部犯錯的“第一道防線”。

緊盯節點重點“鳴警鐘”。該縣紀委監委緊扣重點節假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和精準扶貧等重點領域、緊盯重點人群,充分利用涇陽縣紀檢監察“涇渭分明網及微信公眾號“涇陽紀委”發佈廉政信息、重點節日發送廉政短信、觀看警示教育片、召開警示教育大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廉潔教育,對全縣黨員領導幹部進行全覆蓋提醒教育;前4個月,共對53名崗位變動及新提拔任職的黨員領導幹部進行了集體廉政談話及廉政考試。有效增強黨員幹部廉潔自律的意識,使紀律的威嚴和懲處的威懾同步釋放,切實築牢“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思想防線。

執紀監督凸顯“三個早”。涇陽縣紀委監委把實踐“第一種形態”的要求貫穿日常監督、派駐監督、信訪監督、巡察監督等各項監督工作之中,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處置,切實防止錯誤小變大、少成多。以談心談話為抓手,靈活運用函詢、約談提醒、誡勉談話、問責談話等形式,對黨員幹部身上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或情節輕微、未達到組織處理或黨紀政紀處分的,拉長耳朵、瞪大眼睛,及時咬耳扯袖,堅持問責不手軟,對搞形式、走過場的堅決予以通報批評;對該紅臉沒有紅臉導致“樹木小病不治拖成大病”的,要倒查追責,嚴肅處理,典型問題要通報曝光,以問責的常態化倒逼“第一種形態”的常態化。

(涇陽縣紀委監委 劉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