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早逝、學徒出身,終成一代上海橡膠工業巨頭——浙商餘芝卿

父母早逝、學徒出身,終成一代上海橡膠工業巨頭——浙商餘芝卿

在近代上海,浙商在上海的商業中十分活躍,且涉及領域十分廣泛,繅絲、五金、橡膠等產業皆有涉及。在橡膠產業中,數一數二的就是今日要提一提得人物——餘芝卿。

老上海人要提起橡膠製品,如跑鞋、膠鞋、晴雨鞋等,首當其衝的就是“雙錢”牌,它的產品都是由大中華橡膠廠生產的。該廠於1928年在上海創辦,其迅速發展的時期則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其發展規模在私營橡膠廠中可謂是全國之最,而該廠的創辦人便是餘芝卿。

父母早逝、學徒出身,終成一代上海橡膠工業巨頭——浙商餘芝卿

餘芝卿出生於1874年,乃是浙江寧波籍人士,也是早年的一批到上海奮鬥的寧波商人。其出生坎坷,父母早逝,由其姐姐撫養成人,十三歲時依照寧波地方上的風俗,來到上海做學徒。餘芝卿做學徒的地方就是德盛成東洋莊。和許多做學徒出身的商人相同,餘芝卿學徒師滿後依舊在洋莊工作,在工作中瞭解了從商的門門道道,便用自己積累多年的銀錢開了一家專營火油的洋莊。只不過這家洋莊因為餘芝卿的經營不當而債臺高壘。為了躲避債務,這個年輕人在1904年而立的年紀去到日本另謀生路。

父母早逝、學徒出身,終成一代上海橡膠工業巨頭——浙商餘芝卿

然而,早年的餘芝卿在商業這條路上走得並不順利,先有火油經營失利,後又有在日本的棉紗投機買賣失敗。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上海群眾愛國反帝鬥爭高漲日貨受到很大打擊。同時,美國橡膠市場因利用代製品及再生橡膠後,價格大幅度下降。雖然橡膠製成品價格仍居高不下,但原料價格卻急劇下跌。尤其是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價格下更甚。

父母早逝、學徒出身,終成一代上海橡膠工業巨頭——浙商餘芝卿

1926年上海市場上生橡膠平均每磅售銀六錢,到1931年底跌至每磅僅售銀一錢。鑑於這一局面,加上國內銷售市場已打開,故薛福基分析形勢後,力主在國內自辦橡膠廠,一方面可利用這一千載難逢的時機,一方面也可擺脫日商的控制。餘芝卿權衡利弊後欣然同意,自己出資6萬兩,命薛福基、吳哲生回國籌備,設廠址於上海徐家彙路(今肇嘉浜路)。由於與日本廠商治談合資設廠未成,日商運來的兩臺混合軋料車遂折價出讓給餘。10月底,廠房正式建成,取名大中華。商標取名“雙錢”,意為“名利雙全”。

父母早逝、學徒出身,終成一代上海橡膠工業巨頭——浙商餘芝卿

工廠重金聘請日本技師加藤芳藏為顧問,產品質量逐步提高,以塗油技術見長,光澤良好,不粘不裂,逐漸打開銷路,在上海市場站穩腳腿。大中華的產品全由和昌盛與鴻裕經銷,資金頭寸調動也由這兩家墊款支付,時餘芝卿雖告退休,但對廠控制頗嚴。

1931年後,由於東北市場的喪失,走私日貨的流入,及英美放棄金本位等影響,上海民族橡膠業陷於逆境,處衰落狀態。但大中華卻因雄厚的資本廣闊的銷售網及餘、薛的善,於經營,不僅沒有虧蝕,反不斷擴大規模。1930-1936年間,每年保持生產600萬雙膠鞋的水平,1936年達874萬雙。餘芝卿將利潤的一半投入擴大再生產。1928年即盤進滬江機器廠作為大中華的機修廠;1930年又購入交通橡膠廠,改名交通利記橡膠廠,為大中華的分廠;年底,又在徐家彙東廟橋路建立碳酸鈣製造廠和加硫油膠廠作為原料廠。

父母早逝、學徒出身,終成一代上海橡膠工業巨頭——浙商餘芝卿

1930年,薛福基、吳哲生兩人投資入股,改為合夥經營,資本由8萬元增至20萬元。1931年擴大經營,吸收上海、湖南、漢口、江西等處各經銷商店及個別往來錢莊的投資,改組為兩合公司,資本增至10萬元,職工從110人增至1200人,工場擴充至30餘畝。

1933年餘芝卿又先後盤進日商泰山橡膠廠和春發記橡膠廠,為大中華第三、四分廠,另設氧化鋅製造廠和鞋面布染織廠。這樣,大中華逐漸從一個廠發展到九個廠,先後在蕘湖、漢口、南京、長沙、廣州、溫州、重慶、昆明、貴陽等地設立營業所、發行所。產品多樣化,有套鞋、球鞋、睛雨鞋、熱水袋等多種,成為上海民族橡膠工業資本最厚、規模最大設備最為完備的一個大型企業。餘芝卿也因此一躍而成上海橡膠工業的巨頭。

父母早逝、學徒出身,終成一代上海橡膠工業巨頭——浙商餘芝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