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本、韓國的筷子有什麼不同


中國、日本、韓國的筷子有什麼不同

筷子,可謂是中國的國粹。據歷史學家考證,中國使用筷子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與中國毗鄰的日本和韓國,在效仿中國筷子的同時,又出現了符合各自國情的筷子。

中日韓三國都屬於筷子文化圈,筷子的傳播是中國>韓國>日本。

中國、日本、韓國的筷子有什麼不同

筷子的發展歷史和飲食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導致中國,韓國,日本筷子有以下區別:

中國人的筷子最長,在手抓的一端是方形橫截面,與食物接觸的一端是圓形的,終端是一個較鈍的點(一般是木頭或竹子):在中國的菜中,油炸的菜比較多而且吃飯都是圍著一個大桌子,又是用大盤子盛菜,筷子不夠長不夠粗,便會夾不到肉,吃不到菜;(備註:中國人過去看一家人的筷子就知貧富。筷子越長,家產越殷實,原因很簡單,大戶人家吃飯菜多,筷子長了好夾住遠處的菜。過去沒有轉盤,多好吃的菜也轉不到你的面前);

韓國的筷子是中等長度,具有長方形的橫截面(一般是不鏽鋼制,早期是由黃銅,銀或木頭製作的):這和歷史上韓國一直使用金屬有關,到了現代,鐵筷子具有環保作用(免掉了樹木砍伐).因為材料的不同,韓國的筷子比中國/日本的筷子比較纖細,用手抓比較滑控制比較困難. 據說韓國人喜燒烤,金屬筷子應運而生,竹木筷子上了炭爐,吃不成肉還狼煙四起;

中國、日本、韓國的筷子有什麼不同

日本的筷子短,一頭是尖尖的錐形(一般是木頭或竹子):主要原因是,日本人用餐,一般都把飯菜湯碗全放在一個托盤上,每個人吃自己面前的一份,筷子再短也無妨;(備註:日本是木製的,上噴有漆。短點的是婦女使用,長點的由男人使用)

中國、日本、韓國的筷子有什麼不同

漲姿勢:中日韓筷子的區別

號稱深諳“筷子文化”的國人每每在提起“筷子”的話題時,就會自豪地忽悠世界曰:早在距今3000年前,吾上邦中華就已經出現了由象牙精工而制的象牙筷云云。

中國是筷子的鼻祖,相傳大禹是世界上使用筷子的第一人。作為一個文明、一個時代的象徵,大禹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符號,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大禹時代的人是最早使用筷子的”。

由古之“箸”到今之“筷”,筷子經歷了漫長的三千年演變史。筷子流傳至今,國人所賦予它的講究也頗多。

中國人使用筷子很講究,有禮儀上的講究,也有禁忌上的講究。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不要用嘴含住筷子,不要用筷子指著別人,不要把筷子插在米飯中等等,這是禮貌,祖先傳承給我們的禮貌。

與筷子有關的民間禁忌也有很多,比如在用餐過程中桌面上不能擺放長短不一的筷子,造成“三長兩短”的局面。這是很不吉利的,寓意著“死亡”;又如用筷子敲打碗盤,民間就有“敲碗敲筷子,討吃一輩子”的說法,寓意著“貧窮”。

中國使用的筷子長而直,末端是鈍的,這大概是體現了漢民族普遍不具攻擊性的特點吧。

中國、日本、韓國的筷子有什麼不同

筷子的拿法:正確使用筷子為自己更為別人,手心45°朝斜上方,切忌手心向下。

筷子的象徵意義:在中國早有長壽喜慶的含義,送禮送筷子,是很古老的節日風俗。筷子一直是平等友愛、和睦相親的象徵。

中國人歷來有討口彩——“雙木即成林,相伴到永遠”。筷子筷子,快生貴子,這是我們清代末年,非常流傳的,那麼筷子是成雙成對的,結婚時作為定情之物,兩根筷子在一起,白頭到老,永不分離。

中國、日本、韓國的筷子有什麼不同

不過,在使用筷子的某些習慣上,比如,中國忌以筷敲碗,日本也有忌敲筷一說,韓國則乾脆吃飯就不端碗了。

中日韓倒是極其相似。說穿了,都是忌諱變成“要飯的”或“乞丐”之說。看來,在這一點的認識上,三國倒是高度地統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