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到底誰是正財神?

程萬慧


中國歷史上的財神可不止這四個,如果細說的話有好幾十個,而各個財神的由來也極為難考究,有的道教封賜的,有的是民間信仰。而關公、范蠡、趙公明、比干等其實都是正財神,從民間到宗教,能封正財神的都是文武官員。

正文財神

  • 比干

商紂王的叔叔,小說中妲己要陷害比干,便在紂王面前說比干的心是七竅玲瓏心,能治紂王的病,比干雖然知道是妲己要害他,但最後還是把心挖出來,待路過街道時一老太太問他“人無心能活嗎?”比干聽了就死了。

歷史上比干是河南衛輝人,比干廟就在河南衛輝,在此地流傳著比干成為財神的傳說。說是比干挖心死後昇天,玉帝可憐他,因他為國盡忠挖心死了,玉帝認為他沒了心就不會生貪念,所以封他為財神,這是道教的封賜。

  • 范蠡

范蠡被封財神是因為他有經商的天賦,被稱為“商聖”。范蠡精通韜略,原是春秋時期的越國名臣,輔佐勾踐成就大業後就棄官從商,又三擲千金三散千金,所以世人尊他為財神。

民間還有流傳范蠡後來靠賣陶器發財,說他是製陶的祖師爺,當然這是我從野史裡看到的,歷史資料並沒有記載。

  • 李詭祖

很多人並不認識李詭祖,但他有一個很牛掰的特點,我們現在看到的諸位財神的穿扮都是以他為原型的。

李詭祖是北魏梁縣縣令,今河北曲周縣人,他為官清廉,愛戴百姓,通常把自己的俸祿都拿出來救濟窮人。在他死後百姓為了紀念他就為他立廟,唐朝時被封為“神君增幅相公”、元朝被封“福善平施公”,其實我們平常在石廟見到的財神造型最像的就是他了。

正武財神

  • 關羽

關羽其實算是全能神了,求平安的香港警察、黑社會拜關羽;求發財的商人、百姓拜關羽,就連佛教、道教也拜關羽。人們喜歡拜關羽是因為他忠肝義膽,商人拜關羽是因為他不為金銀所動,以前的商人堅信誠信交易,童叟無欺,所以把他奉為財神,為維護傳統的道德秩序。

傳說“關二爺平時都眯眼,一旦睜眼必殺人”,所以喜歡紋身的朋友不要紋睜眼關公。

  • <strong>趙公明

這麼多財神中,除了關公外,流傳最廣的就是趙公明瞭,這也導致他的傳說最為混亂,有的說他是商朝武將;有的說是經商能手;有的說他是木材商人;還有說他是冥神,收瘟布疫的五瘟神之一等等。

這也是把趙公明當全能神了,他的歷史現在也無法考究,反正我們知道他是財神就行了。

綜上所述,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信仰的神也不一樣,有的寺廟關羽為正財神,有的趙公明為正財神,但文財神的打扮卻都是李詭祖的造型,其實以上說的幾位都是正財神,不分高低。


下面再介紹一下另外一些財神,為啥有這麼多財神?因為除了正財神,還有偏財神啊。正財神保佑做正當生意的人,偏財神照顧做偏門行業的,比如那些古代的綠林好漢、江湖俠客,現在那些開發廊、遊戲機的等等。

現在有很多的說法,把五路財神歸為偏財神,也不知道誰歸類的,五路財神體系中還包括正財神、準財神,所以這財神裡面存在好多的矛盾。

  • 第一五路財神組合:趙公明、蕭升、曹寶、陳九公、姚少司

在華夏曆史中五路財神可不止一組,這裡只是其中一個組合,這個組合中趙公明成了中路財神。除了他之外還有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這五位是道教封賜的,除此之外大多數是民間信仰。

  • 第二五路財神組合:文(劉操,北路)、武(趙公明,南路)、生(白圭,西路)、積(范蠡,中路)、廣(弦高,東路)


  1. 劉操:劉海蟾,名諱操,據說劉祖修道後,道號“海蟾”,於是便叫劉海蟾。傳說古代有一種金蟬以金為食,劉海蟾捉金蟾時用一串銅錢為誘餌來釣金蟬,而這種金蟬不是平常蟾蜍,而是三足大金蟬。這種金蟬被看做是一種靈物,古人認為抓住可發家致富,於是劉海蟾就被塑造成財神的形象,民間故事中更是把他當做“準財神”,後來很多商店裡面都會擺放一直金蟾蜍的習俗。

  2. 白圭:戰國時人,和范蠡一樣,也是棄官從商,經營思路和范蠡很像,後來富甲一方,且樂善好施,被世人津津樂道。

《漢書》:“薄飲食,忍嗜慾,節衣服,與用事童僕同苦樂。”

這段記載就能看出他的經營理念和做事原則,《漢書》也記載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理論的鼻祖。

3.弦高:有次,弦高趕著12頭牛去經商,遇到正要襲擊鄭國的秦軍,他冒充是鄭國的使者,用12頭牛犒勞秦軍,並告訴秦軍將領,鄭國早就知道秦軍要偷襲鄭國,所以讓我趕這些牛犒勞你們。秦軍將領一聽,對方早就知道我們偷襲了肯定早有準備,如果現在進攻必定失敗。後來秦軍退走,鄭國因弦高才智避免了亡國,鄭穆公想獎賞弦高,但他辭而不受。

下面還有別的五路財神組合,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想必有的人還是知道的這些財神的。

  • 文(比干)、武(趙公明)、義(關羽)、富(沈萬三)、偏(蘇福祿)

  • 柴顯聰、柴顯明、柴顯正、柴顯直、柴顯德。神話傳說《鑄鼎餘聞》中記載,南齊柴氏兄弟為五顯神財神。

  • 曹仁廣、劉義廣、李誠廣、葛信廣、張智廣。相傳是五位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好漢,他們的財神廟現在在北京六里橋,馬官營村南側。

  • 杜平、李泗、孫立、任安、耿彥。清同治八年《財神寶卷》記載這五位結拜的財神兄弟。

後面還有九路財神、十八路財神等,實在太多,就算寫出來大家也可能看不下去,但不管這些幾路財神裡面都有趙公明和關羽的存在。畢竟他們太出名了,因此正財神就是前面提到的這幾位。

而另外那些五路、九路、十八路等財神,也都確實是歷史上出現的真人,他們有的經營有方發財、有的劫富濟貧幫助百姓,人們為了紀念和求發財的心態,為他們立了廟,希望能保佑自己財源廣進。


大國布衣


這狂人便是范蠡。

他年少時便已顯露聖賢之資,他卓爾不群、隱身待時。在文種的盛情相邀之下,決定出山輔助越王勾踐問鼎中原。就此走上了輔越平吳的坎坷之路。

不過,范蠡更為世人所稱道的是,他頗有先見之明,功成之後則泛舟五湖,因而得以善始善終。

的確,范蠡絕對是春秋時期少見的智士能臣,其一身的大智慧至今仍被後人津津樂道。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戰敗後,大夫範勸諫並主動跟隨越王臣事昊王。勾踐在質吳數年之後,終於回到故國。勾踐念念不忘亡國之恥,一心想要復仇雪恨,在範蓋和文種的輔佐下,他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終於使越國復興強盛。

周敬王三十八年,夫差親率國中精兵由邗溝北上,大會諸侯於黃池,準備與晉國爭做天下霸主,國內僅留下太子友和王子地及老弱病殘者居守。於是,勾踐下令興師伐昊。是年六月,越軍派出流放的罪人二千人,經過訓練的精兵四萬人,賢良六千人,軍官一千餘人,兵分兩路,向吳國發起進攻,一路由海道迂迴入淮河,切斷吳王的歸路;一路從陸路北上,直搗吳國都城姑蘇。越兵訓練多年,武器精良,將士同仇敵愾,雙方交戰後,吳兵頓時陣勢大亂,太子友身陷重圍,身中數箭,倒地而死。王子地慌忙命人關緊城門,率民夫上城把守,同時派人到夫差處告急。

吳王夫差聞知越國興師伐昊,又急又恨,但又唯恐這一凶信洩露出去會動搖他剛剛得到的霸主地位,於是暗遣使者,一如越國當年兵敗椒山一樣,卑辭厚禮,請求勾踐赦免吳國。於是,勾踐依範懿計而行,赦昊班師。

吳王夫差獲得喘息機會,佯裝“息民不戒”,表示放棄武力報復越國,實則欲施勾踐故智,暗做準備,伺機東山再起。這一點越國君臣心裡十分明白,採取了積極備戰的方針,四年以後,即周敬王四十二年,越軍再次興兵伐吳,越、吳兩軍在笠澤夾江對陣。此時的吳國已非同往昔,在北上伐齊、晉戰役中,損失了一部分精銳兵力,在同越國作戰中,又消耗了一部分兵力,國力大大削弱。再加上吳國多年不修內政,連年災荒,民窮財乏。結果一戰即敗。越軍乘勝揮師,將吳都姑蘇團團圍住。勾踐依范蠡之計,高築營壘,圍而不戰,竟達三年之久。
周元王元年,越王勾踐增調大軍繼續圍吳。為了激勵全軍將士奮勇殺敵,勾踐詔示軍中:父子俱在軍中者,父歸;兄弟俱在軍中者,兄歸;獨生子者,歸養;有疾病者,給以醫藥治療。軍中聞令歡聲如雷,個個感奮忘死,拼死向前,軍威空前強盛。這樣,至周元王三年,吳王夫差在越軍的強大攻勢下,勢窮力盡,退守於姑蘇孤城,再派人向勾踐求和,懇求勾踐像當年會稽被赦樣,赦免吳王。勾踐不忍,有意準降。站在一旁的范蠡連忙擊鼓傳令,大張聲勢。吳使知求和無望,痛哭流涕而去。

不久,越軍攻入姑蘇城,吳國滅亡。滅吳之後,越王勾踐率兵北渡淮河,與齊、晉等諸侯會盟于徐州,同時納貢於周。周元王派人賜勾踐兗冕、圭璧、彤弓、孤矢,命為東方之伯。當此之時,越軍橫行於江淮之間,諸侯見其勢大,盡皆悅服,尊越為霸,成為春秋戰國之交爭雄於天下的強國。勾踐興越滅吳,報了會稽之恥。范蠡“苦身戮力”,與之“深謀二十餘年”,立有汗馬功勞,被尊為上將軍,功成名就。

范蠡並沒有被功勳榮譽衝昏頭腦。

他居安思危,位尊不貪戀,以為盛名之下,難以久居,應該適時而退,他久隨勾踐,竭誠輔佐,然而在長期共處中,對勾踐的為人有非常深刻的認識。在范蠡看來,在以往的艱難日子裡,勾踐身處逆境,吃盡苦頭,雖能忍辱負重,禮賢下士,辛勤工作,表現出英明君主的風度,但他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即“可與同患,難以處安”。在滅吳之後的一次慶祝勝利酒會上,群臣畢賀,頌讚君臣協力,國家萬福,“大悅而笑”。可是越王勾踐卻表現異常,時而“默默無言”,時而“面無喜色”。眼光敏銳的范蠡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他料定勾踐為了擴展疆土可以不惜群臣的生命,如今謀成國定,也不願意就這樣返國和封賞功臣了。

因此,與勾踐再相處下去,是很危險的。於是他毅然向勾踐請辭,並得到允許范蠡離開越國以後,想起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文種,於是投書一封,規勸道: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榮樂,先生何不速速出走?”

文種看罷范蠡來信,有感於此,便託病不朝。然而,一切都已晚矣,勾踐深知文種之能,認為滅吳以後再無所用,又恐他一旦為亂,無人可制。恰巧此時,有人誣告文種圖謀作亂,勾踐便賜給文種一柄劍,文種取劍一看,只見劍匣上刻有“屬鏤”二字,知是當年吳王賜給伍子胥自裁的那柄劍,於是悲憤難抑,仰天長嘆,拔劍自刎。

後來,范蠡輾轉來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

戮力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范蠡的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遷徙至陶,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的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

又一說為在宜興製陶,無錫五里湖養魚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鉅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乃我國道德經商儒商之鼻祖。


天天開心歷史


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到底誰是正財神?大標題的問題不是很重要,倒是補充說明的“為什麼這些人都能和“財神”有關係...”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我只講下趙公明吧,這個人跟關公、比干、范蠡有些不同。


首先,趙公明是虛構人物

趙公明為道教中的神明,是虛構的人物。道教稱其為上天皓庭霄度天慧覺昏梵所化生。姓趙名朗,字公明,與鍾馗是老鄉,終南山人氏。自秦時避世山中,虔誠修道。漢代張道陵張天師入鶴鳴山精修時,收之為徒,並使其騎黑虎,守護丹室。張天師煉丹功成,分丹使趙公明食之,遂能變化無窮,形似天師。張天師命其守玄壇,所謂玄壇,即道教之齋壇。趙公明因而被天帝封為‘正一玄壇趙元帥‘,故又稱其為趙玄壇。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稱‘黑虎玄壇。


原屬瘟神,並非人見人愛的財神

趙公明的傳說,由來已久。晉代幹寶《搜神記》中,趙公明為專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東晉時期,陶弘景《真誥》中記述,趙公明為致人疾病的瘟神。到了《列仙全傳》中,更由“瘟神”變成了八部鬼帥之一,和其他七鬼帥率領鬼兵,給人間降下許多災禍疾病。


封神演義問世後的“趙公明”

直到《封神演義》問世,趙公明方被冊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從此,開始掌管天下財富,原來作為冥神、瘟神、鬼帥的面目被日漸淡忘了。他在《封神演義》中成為財神,是源於元明朝之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大全》所描繪趙公明形象為: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面黑而多須,跨虎。 這正是後世所供武財神趙公元帥的典型圖像。書中又稱其授正一元帥,手下有八元猛將,六毒大神,還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二十八將等。又稱他能‘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瘧,保病鑲災‘,功莫大焉。據此,道教又將其與靈官馬元帥、關羽、溫瓊合為四大天將。

近代“趙公明”的情況

關於賜財功能,《搜神大全》說他:‘買賣求財,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自此,趙公明司財,使人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備受歡迎。至近代,又有人附會趙公明為回人,不食豬肉,‘每祀以燒酒牛肉,俗謂齋玄壇《鑄鼎餘聞》卷四。本屬虛構,他的回回族籍,更屬無稽之談。民間所供趙公明財神像皆頂盔披甲,著戰袍,執鞭, 黑麵濃須,形象威猛。周圍常畫有聚寶盆、大元寶、寶珠、 珊瑚之類,以加強財源福輳之效果。


北京民俗


中國人喜歡拜財神,財神爺掌管天下財富,是主管世間財源的神明,是寄託了中國人民安居樂業、大吉大利的美好心願,財神有武財神、文財神,還有偏財神之分。

關公、趙公明是武財神,比干、范蠡是文財神,這麼多財神,哪位才是名副其實的正財神了?答案是趙公明!

趙公明

在眾多的財神之中,人們普遍供奉的,影響最大的是趙公明,認為他才是真正的財神爺,關於趙公明的傳說有很多,相傳他是天帝派下來監督小鬼鉤人靈魂的將軍之一,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存在,只不過當時是一個冥府之神,趙公明是秦時人,因避秦亂而到終南山精修方術,功成而奉玉帝旨詔,任神霄副帥,面黑色,頭戴鐵冠,手持鋼鞭,騎黑虎,飄長鬚,授正一玄壇元帥,協調著人間一切事務,諸如訟冤伸抑買賣公平、呼風喚雨、翦瘟除妖等等,因神通廣大而被擢升為正一玄壇飛虎金輪執法趙元帥。


《封神演義》為趙公明登上財神之位大造輿論,在姜子牙幫周武王伐紂時,趙公明卻糊里糊塗的幫助紂王,在對戰中丟了縛龍繩和定海珠兩件寶貝,因無力奪回,只能落荒而逃,跑回商營,姜子牙束稻草人作為趙公明的替身,劍刺、焚符、唸咒,終於使趙公明氣絕身亡,姜子牙在封神時,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統領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路神明,專門負責迎祥納福、商賈買賣。

明朝以來,江南形成祭拜五路財神的習慣,這五路就是五顯,即顯聰、顯明、顯正、顯直、顯德,也有人說是東西南北中五方,有的地方稱趙玄壇、招寶、招財、納珍、利市為五路財神,後來五路成了一路,神像也由群像變成單一神像,在不少地方將趙玄壇當作五路財神的代表,現在道觀裡供奉的趙公明,右手舉鋼鞭,左手託著金元寶,周圍還有奇珍異寶裝飾!

關公

武財神關羽被尊稱為關聖帝君,據說關公掌管兵馬站,精通算術,他發明了日清簿,而且關公為人非常重義氣、講信用,所以許多做生意的人家裡都會供奉關公。對關公的信仰始於南北朝,到了隋朝時出現了大量的關公神話故事,到了唐朝,關帝廟增加,文人們常提及關公,並開始出現在家中懸掛關公像,隨後宋、元、明、清都不斷給關公封各種封號,關公的封號不斷加多。



關公的信仰涉及到各行各業,南北朝到唐朝是關帝信仰的形成期,宋元是發展期,明朝是盛行期,清朝是鼎盛期,其影響可與孔聖人相比,毫不遜色!在民間,關公是位武財神,是保護商賈之神,國內外崇拜關財神的人越來越多 ,供神的場所除了道觀,還有佛教場所、商業場所乃至家中。海外有華僑的地方大多供有關帝,他是義氣的象徵,更是保護神和財神!

比干

比干是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商紂王的叔叔,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商王帝乙,後受託孤,輔佐商紂王,敢於直言勸諫,被商紂王剜心而死,被稱為“亙古忠臣”。姜子牙封神時比干被封為文曲星。



關於比干剜心的故事,是因妲己邀眾妖變成神仙,在鹿臺上飲宴,被比干看出破綻,隨後與武成王黃飛虎領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將洞中眾妖燒死,妲己為了報仇,假裝有心痛之疾 ,需要玲瓏心一片煎湯吃下,此疾即愈,然後推算說比干是七竅玲瓏心,紂王就召比干來借心,比干自剜心後沒有即死,騎馬飛奔了幾里路,遇一農婦大叫賣無心菜,比干問:“人若無心如何?”農婦答:“人若無心即死!”比干登時血如泉湧,一命嗚呼!

周武王封比干為國神,在古道教吳道子時代就創入道教輔佐玉皇大帝,玉帝認為比干為國盡忠無辜被害,而心已挖出無法貪心,是掌管天下財庫之神的最佳之選,乃賜封號天官文財尊神掌管天下財庫之神職。

范蠡

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後,知道越王勾踐不能共富貴,謝絕了封賞,退隱之後,范蠡前往五湖之地,隱姓埋名開始經商,據說范蠡舉家遷到定陶這個地方,定陶地處山東,靠近魯國,是古代中原地區的核心要道,范蠡在此定居後,在這裡經商生意做的風生水起,迅速積累起了財富,富可敵國,范蠡的名聲被過往商賈向四處傳播,人們尊稱他為陶朱公!

范蠡發了財就將這些錢財施捨給窮苦百姓,自己又從做小生意開始,沒幾年又發了,然後又將這些又佈施了出去,一生中三聚三散,因為范蠡很懂經商之道,懂的進財之法,被稱為商聖,做生意的都崇拜他,供奉他的神像,稱他為財神!

文武財神的出現是人們心理發展的必然產物,中國人歷來都有個美好願望,就是升官發財,所以不管是官場、商場,還是普通老百姓,都想得到財神爺的福佑,這就是近二千年來財神信仰經久不衰的真諦!


摯潷畫畫紅塵


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之中,“趙公明”是真正掌管財庫的玄壇元帥,又稱“財神”。

在民間傳說中,有多為財神,例如: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等這些財神,已經融入進我們的生活之中,每年過年,都會有這一群人到處送“財神”,這也證明了“財神”,已經深深的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那麼,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財神呢?

在正統的道教神仙體系裡,“趙公明”是真正的“財神”。

“趙公明”是掌管財庫的玄壇元帥,一般稱為“武財神”手下掌管五路財神。每逢正月初五,便會下凡賜福。這時候,道教十方叢林內裡面大大小小的道觀,都會舉行迎接財神法會。這也證明了“趙公明”是道教真正的財神。

這裡可能會有人問:關公、比干、范蠡等財神,是怎麼來的呢?我們先說范蠡

“范蠡”又稱“商聖”是春秋時期白手起家的商人,是“南陽五聖”之一,自幼出身貧賤,但因為他勤學好問,長大後學識淵博,後來因不滿楚國政治黑暗、便投身越國,輔佐越王勾踐,據說他精通兵法,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吾國。而後,在功成名就的時候,離開越國,不在參政,轉去經商,遊歷72峰,遊歷過程中,三次憑藉經商成為鉅富,又三次將家財散給百姓,所以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也就是我們過年的時候,走街串巷送財神的人送的“文財神”。因為是我們最熟悉的“財神”。再說“比干”:比干在正統體系內並不是財神,而是掌管“名祿”的神,比干生前是商朝宰相,從政四十年。是殷商王室的重臣,20歲官拜丞相,先後輔佐殷商兩代帝王,是忠君愛國之人,敢於直言勸諫,能為民請命,曾被成為"亙古忠臣"。死後被道教奉為名祿之神,掌管天下考取功名之事,所以大家需要考試,可以去拜一下比干。

綜上所述: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之中,“趙公明”是真正掌管財庫的玄壇元帥,又稱“財神”。其他的要麼是接近於財神職務,被誤認為財神,要麼就是在民間流傳的財神。

道士三成與您分享!


道士三成


被大多數認可的一種說法是:文財神比干;武財神趙公明。

中國主要供奉的五大財神,分別是:中斌財神王亥(中),文財神:比干(東)、范蠡(南),武財神:關公(西)、趙公明(北)。還有其它四方財神:端木賜(西南)、李詭祖(東北)、管仲(東南)、白圭(西北)。道教、佛教也有各自的財神...

關於財神擺放要注意以下幾點:

1、關公儘量不要在家裡擺,可能大家都知道這個點,把財神擺在家裡的應該山西人居多一點,這個另當別論,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關公不擺在家裡為好,原因有二:一是關公是解卦,跟家人卦互為相害關係;二是關公本人是一個武者形象,再加上關老爺的面相嚴肅,而且手提青龍偃月刀,不適合在家裡這種環境擺放;

2、要分文財神和武財神,不同的財神最好擺放位置是不一樣的:舉例來說,文財神比干就適合放在師卦位置,就是家裡的正東靠南的一點的位置;武財神趙公明就適合擺放在家中正西位置和正北位置;

3、5財神合集或者不知道什麼財神的情況下,就適合擺放在大壯卦和遁卦位置,即家裡的東北角或者西南角。

詳細解讀請看本條視頻: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3058622922585253348, "vid": "v02004220000be95s0pum7ll3ig87ltg\

我的黃曆


現在都拜馬雲了!自己看圖吧

關二爺是老百姓自己選的財神爺,因為關羽義薄雲天,所以黑社會也拜他。

趙公明是官方正印財神,也就是武財神。這位上神是唯一的仙家出身,不是凡人。

比干是文財神,為了跟武財神對應吧。拜他的不多,畢竟《封神榜》裡他死得比較慘。

范蠡是真正有錢的大財神,富可敵國,又名陶朱公。絕對的人生贏家,江山美人財富全收。

現如今,上面四位俱往矣,大家都拜馬雲爸爸了!您請看。


社會主義小書童


正財神只有一位,也就是趙公明元帥!



本月4月30日,農曆三月十五日,是五路財神中路大財神“趙公明元帥”誕辰之日。

這也是咱們中華古法,“交財運之法”的一天!

財神節和財神誕辰最早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七月二十二,一個是三月十五。

最早的記錄是在許真君的玉匣記中記載,增福財神日七月二十二。

而趙元帥,為秦時陝西終南山人士,生日為三月十五,其《玄壇趙大元帥財神經》中記載:

吾是玄壇趙天君。財帛府中我為尊。

天下財源吾掌管。富貴窮通由我定。

兼管風火瘟雷部。三月十五是誕辰。

家家戶戶虔誠奉。我便賜財榮其身。



財神有:

“正財神”也叫大財神,趙公明。

“文財神”比干,范蠡。

“武財神”,關羽。

“偏財神”為五路神和利市仙官。

“準財神”為劉海蟾。

所以,三月十五日,乃上清金龍如意正乙龍虎玄壇真君之神趙公明之誕辰

所以,這天也是拜祭大財神的最好日期!

家家戶戶虔誠奉。我便賜財榮其身。

阿淼為大家奉上符法一道,上清金龍如意正乙龍虎玄壇真君鎮宅靈符一張:

附接財神:


阿淼星座命理


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四大財神,其中前兩者被稱作“武財神”,後兩者被稱作“文財神”。先來說說他們四個分別是怎樣當上財神爺的吧。

關羽是三國時代的著名武將,屬於真實的歷史人物。在宋代以前,關羽並不是十分受到重視。第一座關公廟是南朝的皇帝陳伯宗下令在關羽遇害之地玉泉山上修建的,此時離關羽之死已經將近250年的時間。隋唐時,關公的信仰開始形成規模,但此時三國時代的諸多名人如諸葛亮、劉備、張飛、周瑜、鄧艾都受到崇拜,關公在其中並不突出。

到了宋代,宋哲宗敕封關羽為“顯烈王”,開啟了關羽青雲直上的道路。宋哲宗的弟弟宋徽宗更是對關羽推崇備至,在位短短26年間就完成了對關羽的四次加封,先後封其為“忠惠公”“崇寧真君”“胎烈武安王”“義勇武安王”。這其中是道教在背後推波助瀾。

由於朝廷的大力推崇,民間對關羽的崇拜也蔚然成風,連佛教也忍不住插上一腳,將關羽攝入其宗教體系,奉他為“伽藍”。此後,元、明、清的統治者不斷加封關羽,最終關羽成了“關聖大帝”,是道教、佛教兩家重要的護法大神。

而關羽成為財神與他的品格有關,《三國演義》中講到關羽“千里走單騎”和“華容道義釋曹操”,皆體現關羽為人重義守信,這是其最大的人格魅力。而誠信也是商人做生意最重要的原則,所以商人們漸漸的把關羽當成了他們的守護神,關羽由此演變成了財神。

趙公明最早出現於東晉幹寶的《搜神記》,其中寫道:“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士季各督數鬼下取人。”由此可知趙公明的身份是統領鬼部的將軍之一,專門負責取人性命,是個瘟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五瘟使者”條就說趙公明是“五瘟使者”中的“秋瘟”,其它四個瘟神分別為:春瘟張元伯、夏瘟劉無達、冬瘟鍾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

但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趙公明”條又說:“(趙公明能)除瘟剪瘧,祛病禳災。如遇訟冤伸抑,能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宜利合和,無不如意。”其形象又從瘟神變成了除瘟之神,同時還增加了保護司法公正和掌管財運兩種職能。

而使趙公明作為財神廣為人知的是《封神演義》。《封神演義》中講到姜子牙封趙公明為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率領部下四位正神,迎祥納福,追逃捕亡。迎祥納福顯然就包括了招財的職能,畢竟有沒有錢是衡量幸不幸福的一個重要指標。而且趙公明的四個手下分別為: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都跟財富有關,趙公明作為他們的統領很自然的就被當成了財神。

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據《史記》記載:比干因為勸諫紂王,而觸怒了紂王,遭到剜心。《封神演義》改為:妲己裝病,說要以比干的七巧玲瓏心做藥引,才能治好她的病,誘使紂王殺了比干。

至於比干是如何與財神聯繫到一起的,一種解釋是比干後來被奉為了文曲星,掌管文才。而在科舉時代,考中了科舉,當上了官員,榮華富貴也就隨之而來了。所以比干也就被等和財神畫上了等號。

而據民間傳說的說法,比干因為沒有了心臟,所以不會偏心,故而被視為財神的理想人選。但我覺得這不是在說比干缺心眼嗎?

范蠡是四位財神中和財富聯繫最直接的。他是春秋時越王勾踐的謀臣,在勾踐打敗了吳國以後,范蠡看出勾踐這人只可與之共患難,不可與之共富貴,肯定會剷除功臣,於是范蠡很識趣的辭官歸隱了。

辭官後,范蠡來到了齊國做起了生意。事實證明,范蠡不僅擅長政治和戰爭,做起生意來也是一等一的好手,他三次發了大財。然而,每次他都毫不猶豫的將賺來的財產分給了窮人和遠房的親戚。正是因為如此,范蠡也被當成了財神。

至於,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這四個神中,哪一個才是正統的財神?這個問題其實沒有答案。因為神話本來就是人類虛構出來的,既然是虛構的就沒有什麼正不正統的說法。中國的地域非常的遼闊,有許多人民。每個地區的人民都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神靈,另外經歷漫長的歷史,還會有新的神靈誕生,所以就會經常出現有許多神靈職務撞車的情況。比如:門神就有神和荼鬱壘、秦瓊和尉遲恭,婚戀之神有月老、女媧、和合二仙、萬回。事實上,中國的財神遠不止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四個,還有劉海、利市仙官、金元七總管……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只是其中名氣比較大的。


妖怪博士潘神


財神,在道教的二十四治裡面,福德正神主掌招財司,所以他才是正財神。民間的正財神是以趙公明為正財神。

中華傳統文化隨緣轉發·功德無量!

關注我們瞭解交流中華傳統文化!

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為道教四大元帥之一。同時為陰間雷部將帥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傳為正財神,司掌世間財源。

趙公明是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中國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中國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

《封神榜演義》中,峨眉山仙人趙公明,不甘寂寞,出山助紂王抗擊周朝而戰亡,後被姜子牙封為正一龍虎玄壇真君,民間則稱趙玄壇為財神。他的下屬有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通常只畫招財、利市二仙官)。

民間以三月十五日為玄壇神誕辰(福州不喜歡3這個數字,改為六月十五作供)。乃神司財,能致人富裕,故而人們多塑像供奉。又說此神乃回族,不吃豬肉,每祭祀以燒酒牛肉供奉,稱為齋玄壇。

不過人們相信,趙公明乃回族之說,與古代中國西方的貿易有關,那時候中亞的商人一直設法阻止yua中國與歐洲的直接貿易,以便自己從中獲取最大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珍惜物品的價值,差不多都是中亞商人說了算,而中原人士亦視其為識寶富商,後世並驗有回回進寶、波斯獻寶等國。

關於趙公明的由來,或以為他是三國名將趙子龍的同輩兄弟,或以為他的原形乃宋朝奸相秦京,因其富有而被傳為財神(秦京生日為正月初五日,民間商人於是日祭祀財神。)

通常認為,文財神是指商紂王的忠臣比干,此外,有青龍財神之說,與他一起的有和合二仙即同招財、進寶二神。武財神則指趙公明,或關聖帝君(關公)。另外,古印度也有財神,名曰俱毗羅。

中華傳統文化隨緣轉發·功德無量!

關注我們瞭解交流中華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