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內地富豪都喜歡貸款,李嘉誠有匯豐銀行支持,卻很少借錢,這是為什麼?

程萬慧


最近兩年,王健林也一直像李嘉誠一樣拋售內地很多產業,使王健林的負債已經償還了大約2000億,這也是王健林在前幾年瘋狂買之後付出了巨大代價。其實除了王健林以外,一些大佬例如許家印等也出現了負債高的情況,其實這也是很多公司為提高資金週轉率的一貫做法,但是同時也付出了高昂利息的代價。就拿富力地產做例子,該公司在一年內所要支付的利息金額已經超出了公司年利潤了。

對於這些為了提高資金週轉而不惜鉅額貸款的大企業來講,有時候會面臨著很高的風險,一著不慎就會滿盤皆輸。但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李嘉誠的產業在這些大佬當中算是最大的了,但是他卻不怎麼向銀行貸過款,所以李嘉誠的公司就很少出現負債累累的情況,但是他卻依然保持著較高的資金週轉率。

目前中國內地的房地產商的負債率一般都是90%左右,而有些企業的負債率都已經超過了100%,而李嘉誠的長和實業的負債率僅有15%,這對於一個大企業來說保持這麼低的負債率已經非常的難能可貴了,其實如果李嘉誠願意的話,很多銀行都是非常喜歡把錢貸給他的,因為銀行掙的就是利息。

要知道我們普通公民想要去銀行貸款的話,還要看著銀行的臉色行事,高興了銀行會多借一點,不高興恐怕一分錢都貸不出。但是對於那些頂級鉅富尤其是李嘉誠來說,銀行都是主動去找到他們求他們貸款,這回輪到銀行要看貸款人的臉色了,不得不說普通人和富豪的差距在這裡就能體現出來了。但是一些小銀行李嘉誠會看不上,因為他背後有一家超級銀行在支撐著他。

這家銀行就是香港匯豐銀行,它相當於內地的中國人民銀行,具有發行港元的權利,匯豐銀行是全球十大銀行之一,目前的市值已經超過了1萬億,而每年從李嘉誠身上賺的利息都已經很多了。誰要是能夠得到匯豐銀行的支持,那麼不是權貴人士就是企業鉅富,世界船王包玉剛就是當年拿到了匯豐銀行鉅額的無抵押貸款後,才成就了他環球航運公司霸業的。

包玉剛是世界船王時,李嘉誠還是一個小富豪,李嘉誠也希望得到匯豐銀行的支持來擴大自己的實力,後來匯豐銀行以低於市場價三分之一的價格把手裡和記黃埔22%的股份賣給了李嘉誠。匯豐銀行雖然賣了低價,但是已經從中間大賺了一筆。最主要的李嘉誠在後來讓和記黃埔的股票價格一路攀升。

通過這次合作之後,李嘉誠和匯豐銀行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匯豐銀行也展現出對李嘉誠的無比信任,在2000年的時候,李嘉誠兒子李澤鉅在沒有任何抵押的情況下,僅憑藉李嘉誠這三個字,就拿到了匯豐銀行130億美元的貸款。可見李嘉誠有多大的面子了。試想一下,如果李嘉誠自己去貸款的話,恐怕遠不止這個數字,但是李嘉誠此後卻很少動用這樣的關係。因為對於他來說,他寧願去融資也不願意欠銀行的錢。

李嘉誠近幾年大量拋售內地資產,然後在英國投資了上千億,其實他完全可以用銀行貸款的錢去投資,但是他覺得還是用自己的錢投資得比較實在,最主要的是這樣會更安全,如果內地房產貶值的話再加上還要還銀行的利息,這樣就會得不償失。

內地富豪都喜歡去銀行貸款,而李嘉誠雖然有匯豐銀行支持,但他卻很少借錢。這也是李嘉誠和別的富豪不一樣地方。


我說會計說


內地富豪之所以喜歡貸款,因為貸款可以提高他們財務槓桿,通過貸款可以賺更多的錢。至於李嘉誠,並不是說他不喜歡借錢,而是他根本沒有必要去借錢,因為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本身就形成了一個內部的資金王國。


內地富豪喜歡貸款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說到貸款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只有缺錢的人才會去貸款,實際上事實並不是如此,目前銀行貸款扣除房貸以外,估計80%以上的錢都是借給那些富豪。


那為什麼這些富豪喜歡借錢?難道真的是因為他們沒有錢嗎?當然不是!


富豪自己並不缺錢,他們缺的是流動資金,因為他們大部分資金都會用在生意上的投資,一時半會很難拿回來,所以他們經常都需要去銀行借貸款補充流動資金。


當然最核心的一個原因是通過借錢可以提高企業的財務槓桿,擴大企業的盈利能力。


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目前我國房地產開發商負債率都很高,一些大的地產開發商負債率基本上都是在80%以上,個別房企負債率甚至達到90%以上。



為什麼房地產開發企業負債率這麼高呢?因為房地產本身是一個資金導向型的企業,開發商基本上都是通過借錢實現槓桿開發。目前開發一個樓盤,開發商只需要有25%左右的資金就可以開始開動。比如一個樓盤開發需要10個億,開發商只需要自己有2.5個億資金就可以,其他的錢可以向銀行借,還有就是賣樓花籌借,從而實現更大的財務槓桿,獲取更多的利潤。


我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如果開發商一個樓盤完全由自己的資金投入,按照20%的的利潤空間,那10億的樓盤,開發商大概可以賺2個億。


但是如果開發商把這10個億分成4部分,去投資4個樓盤,每個樓盤有2.5億的啟動資金,其他錢都是通過銀行借款或其他方式借錢,貸款成本是6%。這意味著一個樓盤借錢7.5億,按照8%的融資成本計算,7.5億付出的利息成本是6000萬。


而一個10億的樓盤當中,利潤是2個億,扣除銀行借款成本6000萬之後,意味著一個樓盤開發商可以賺1.4億,4個樓盤總共就可以賺5.6億,這個要比把10個億全部投入一個樓盤多賺3.6億,這就是財務槓桿的威力。


所以即便有些企業自身有錢,但還是喜歡通過借錢去發展,因為只要企業的利潤高於銀行的貸款利率,那直企業就是賺錢的。


為什麼李嘉誠有匯豐銀行做後盾,但是他卻很少借錢呢?


之前我看到有一個媒體曾經報道過,說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目前的負債率只有1.3%,我不知道這個數據到底真不真實,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負債率確實是很低的,肯定不會超過10%。


看到這估計很多人就不明白了,前面我們說到通過借錢可以提高企業的槓桿,過擴大企業的盈利能力,那李嘉誠為什麼不通過借錢去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呢?


實際上李嘉誠在最初創業的時候也是借了不少錢的,剛創業的時候他自己都借過親戚朋友的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他也曾經借過銀行的錢。


但是李嘉誠的商業版圖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龐大,目前李嘉誠控制了22家上市公司,其中僅僅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長江基建、電能實業的市值就接近8000億港元。


李嘉誠家族業務分佈非常廣,目前李嘉誠家族經營的業務包括港口、地產、酒店、零售、基建、能源、電信等業務,這些業務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


除此之外李嘉誠還通過維港投資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比如目前李嘉誠持有Facebook股份市值就達到200億美元以上,如果加上其他公司的股份,那李嘉誠通過維港投資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至少要300億美元以上。


所以目前李嘉誠旗下各項業務已經形成了一個商業帝國,這些業務相輔相成,可以源源不斷的為李嘉誠提供很充裕的現金流。目前長和系每年產生的現金流至少在幾百億港元以上,所以李嘉誠根本就不需要去借銀行的錢。


當然除了長和系各大業務板塊源源不斷的輸送現金流之外,李嘉誠還有兩個重要的融資方式。


第一招、把旗下業務整合拆分上市。


這個是李嘉誠最常用的一些手段,李嘉誠會通過整合旗下的一些業務,把一些跟主業沒有關係或者是虧損的業務整合在一起,然後通過包裝重新拆分上市。這種手段在2003年到2009年這段時間是非常明顯的。


2003年當時李嘉誠花了大價錢在歐洲佈局3G業務,但是歐洲3G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虧損金額接近千億港元,這一直是拖累長和業績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時長長和系甚至曾經陷入過很被動的局面。


但是在那段時間李嘉誠通過不斷的整合旗下的業務拆分上市,累計上市融資超過250億港元,具體如下圖:



通過拆分上市融資,李嘉誠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直到2010年3g業務在歐洲開始盈利。


第二招、通過處置資產變現。


目前李嘉誠旗下資產非常多,既有房地產物業,又有股票,還有其他資產,所以一旦長和系需要現金的時候,李嘉誠就會出售這些資產變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過去幾年李嘉誠大舉佈局英國業務,而為了獲取英國投資所需資金,李嘉誠處置了很多內地以及香港的物業,累計到套現超過1500億港元。


通過以上兩種融資方式,李嘉誠基本上很少動用公司的利潤現金,所以目前長和系一直保持有40億美元以上的流動現金,這樣既可以確保長和系的穩健發展,同時又能在關鍵時刻能夠及時出售資產,有足夠的現金去收購一些項目。


貸款教授


說李嘉誠不要貸款,是不實事求是的。如果沒有銀行的支持,就沒有李嘉誠的今天。

那麼,為什麼現在李嘉誠不要那麼多貸款了呢,那是因為他的實力已經足夠的強,不需要那麼多貸款了,而是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拿土地、建項目。

內地富豪有的已經也規模很大,為什麼仍在負債,負債規模很大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觀念問題。內地富豪大多希望用規模擴張來打倒對手,強大自己,而很少用實力和能力去制服對手。所以,喜歡通過負債擴張規模。二是時間問題。李嘉誠浸淫商場已經很長時間,內地的富豪大多都是速成的,時間不長。所以,還沒有能力消化債務。更何況,他們還沒有意識到消化債務的重要,還想負債擴張。所以,在債務問題上就差距很大了。

也正因為如此,內地富豪與李嘉誠相比,就存在一個比較大的差異,李嘉誠大有無債一身輕的感覺,內地富豪則大多負債累累,更像負豪。


譚浩俊


貸款可以說是“雙刃劍”,並不是單一的“利”,還有很大的“弊”。很多人都將企業、公司的發展寄託於銀行的貸款,貸款越多說明企業未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將會越得利。但,卻在不斷貸款的道路上“隕落”。那麼,為什麼內地富豪都喜歡貸款,李嘉誠有匯豐銀行的支持,卻很少借錢呢?

一、“投機大王”,世界上最會做生意的李嘉誠,算得過來賬。

李嘉誠不是不貸款,而是很少貸款,在銀行貸款利率低的時候,其會加大比例的進行貸款,然後發展房地產、實業等生意。但是當銀行貸款利率可能未來會升高的時候就會盡量的持有現金“過冬”,避免出現現金流動性枯竭的危機。

當然,就現在而言“投機大王”李嘉誠並不是沒有任何的貸款,貸款比例雖然不是特別的高,但而是中等偏高的比例存在。李嘉誠基金會控股的首長寶佳的淨資產負債率達61%,李嘉誠控股的長和淨資產負債率達46%,李嘉誠控股的中航國際控股淨資產負債率達62%,李嘉誠控股的和記電訊香港淨資產負債率達13%,李嘉誠控股的力世紀淨資產負債率11%,李嘉誠控股的長江基建集團負債率達23%,李嘉誠控股的長實集團淨資產負債率達28%,李嘉誠控股的TOM集團淨資產負債率達99%。

從各個李嘉誠名下上市公司淨資產負債率的角度講,並不是沒有負債的存在,並且部分上市公司的負債率超過淨資產60%的存在。

二、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很多,銀行貸款並不是唯一的渠道。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並不是只有向銀行貸款才是唯一的渠道。向銀行進行貸款,也是需要額外支付費用,但是對於李嘉誠名下的上市公司而言,還可以向市場、股市、股民進行借貸、融資等。綜合貸款的成本甚至是低於銀行貸款成本的存在。

比如現階段銀行貸款,雖然已經很低,但是也多為4.35%以上,而高信用級別的上市公司發行公司債券,年化貸款利率只有多少呢?好一些的只有3.5%、4%左右,已經是低於銀行貸款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高信用等級的上市公司更加傾向於發行公司債券獲得資金,而不是通過銀行貸款獲得資金,這樣會更為合算。


厚金說


這不是很正常麼?不能說富豪喜歡貸款,而是做生意喜歡貸款;就包括李嘉誠都是,你怎麼知道他就沒有貸款?只是作為小人物的你不知道而已,而且到了李嘉誠那種地步還需要貸款麼?

內地富豪貸款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為自己的資金不夠,借私人或機構的款利息會高一些,而銀行是最好的選擇;另外,要知道在我國銀企是不分家的,這就像華為貸款140億元一樣,要知道華為每年的利潤都是幾百億,尤其是最近的5G更是讓華為賺到了錢,但同時華為投入的研究經費也是天文數字,所以與銀行貸款為了週轉是一方面,但更多的原因是為了拉近彼此的關係,形成利益共同體。

要知道作為生意人,最高的境界不是賺到錢,而是空手套白狼,即用別人的錢為自己賺錢,從某種角度來講,銀行其實就是白狼。要知道銀行的利息再怎麼高也比民間借貸低很多,從長遠角度來講,當回報率高於銀行利率時,企業也是能生存下來的。

而李嘉誠現如今的地位可以說在國內排前十,可能他不是最有錢的,但若說起人脈,還真沒有幾個能跟他相比的。先不說李嘉誠是否有匯豐銀行支持,就單說李嘉誠走到今天,如果沒有銀行的幫助,他是達不到現在這個高度的。現在他老人家的身份地位在那擺著,你認為他會缺錢?哪怕他缺錢還需要像向銀行貸款?隨便登高一呼有的是人借給他。


職場找老王


經營企業負債要在可控範圍之內!

成熟的企業負債都會在一定範圍之內,如果超出可控範圍,經營企業就是在賭博,最終的結果要麼上天堂要麼下地獄,有多少地產商借用槓桿暴富,但也有槓桿過大資金鍊條斷裂企業破產。

企業經營現金流,經營淨利潤、負債三者關係要搞好,財務狀況的合理才會支持企業的長久發展。

人類經營活動的成敗就反應在資金鍊條上。不單純企業發展需要資金管理合理安排,國家也是這樣,美國債務持續增長,導致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創。個人也是如此,房貸壓力過大,一旦家庭成員創造現金的還貸者發生變化,也會給整個家庭帶來不利影響。

中國企業的成功典範—老乾媽,產品暢銷帶來大量利潤,創造持續充裕現金流,企業不用融資穩健經營,這樣的企業長期穩定安全,是企業經營應該學習的。切不可僅僅看到有些企業藉助金融槓桿一飛沖天的景象,總想著藉助資金的力量一夜暴富的想法是危險的!


深圳前海優勢


也不能完全說誰高明,大陸是幾十年間經濟高速發展,借未來的錢,不失為一種選擇,但凡事有個度,信貸擴張過大,也許真就造成資金鍊斷裂。李嘉誠公司已經成熟,資金鍊穩健,而且,也沒有十分值得負債投資的體會,幹嘛要負債。


獨立面壁人


貸款總是要還的,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大的危機可能就是債務危機。因此,對於貸款,不同的企業家有不同的企業經營模式,思維模式和處理方式,對於貸款的態度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內地富豪都喜歡貸款

大部分內地富豪都是喜歡貸款的,是因為奉行非常激進的經營模式。因為我們從改革開放以後,一直順風順水,各個企業經營也是順應著國民經濟的發現,都是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這樣快速發展的階段,利潤率很高,因此,提升負債率可以有效的提升公司的收入和利潤。


比如我們的房地產企業,負債率高的融創已經達到了90.27%的負債率,負債率低的中海也有57.6%的負債率。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企業這20年飛速發展帶來的經營模式很難改變的。首富許家印的恆大負債率也達到了86.25%。


李嘉誠儲備現金,負債率很低

李嘉誠很少貸款是因為李嘉誠奉行穩健經營模式。李嘉誠具有非凡的商業頭腦和敏銳的嗅覺。因此,李嘉誠在歷史經營上很少高負債經營。李嘉誠負債比例較高的時候也就是不到40%,而且李嘉誠感覺到有經濟危機要到來的時候,經常把負債率降低到20%以下,這樣就能夠保證李嘉誠旗下企業經營穩定,而且不會冒著更多的債務風險。



李嘉誠經營的公司都能夠獨立運行,並能夠產生出來足夠的利潤,這是李嘉誠奉行的經營策略。如果旗下企業的盈利率不達標,李嘉誠就會把這些企業賣出去,然後再買入新的有很好前景的企業。

李嘉誠這幾年一直在出售上海等地的產業,回收現金,這可能是李嘉誠感覺到了危機,李嘉誠賣出自己的好多產業,也是在回收現金,等待更好的機會去買入更好的企業。


綜上所述,李嘉誠不借錢主要是因為奉行穩健的經營模式,而且李嘉誠也確實有錢。內地富豪喜歡貸款,也是因為奉行較為激進的發展戰略帶來的。


多謝支持!


睿思天下


你根本不知道內部的真相,憑著道聽途說。他不貸款?內地的項目他那個不貸款。當時我們亞運會的時候,長安街的那個項目政府要求開業,好像最後工行給貸款40億才答應開業的。這些企業做大了,憑著金字招牌就可以呼風喚雨,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只要是他們能來怎麼都行,他們也正好利用這一點,記住了:商人重利!


哇啦456


李嘉誠發家就是匯豐銀行的支持。後來成為匯豐股東。只不過是過了那個階段。畢竟財富積累了那麼多年。中國公司才多少年。要想高速發展就必須借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