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這一點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這一點

樸是沒有雕琢的木,素是沒有染色的絲,樸素是最高的美。事物原本自然的狀態,才是極致的美,也是人所應追求的極致精神。

大鋼琴家霍洛維茨說:“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樸素原來最有力量。”他的演奏極其節制,沒有多餘的動作和表情,沒有任何花哨與噱頭。

但音樂宛如從他心裡流淌出來的,觀眾聽著聽著就不禁淚流滿面。從心裡流出來的聲音才最能打動人,也最迷人。

梭羅說:“一個人,只要滿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慼慼於聲名,不再汲汲於富貴,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這一點

01 越是豐富的人,生活越樸素

內心豐盈的人,往往生活簡樸,不會太在意外在的一些東西,他們會把精力放在自己喜愛的事物上,他們的內心清澈透明,可親可近,而且可敬。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學校有一個特別有學識的教授,瘦高個,他總是穿著一雙布鞋和一件四個兜的中山裝。

他總是一絲不苟,上課從來不用PPT,都是用粉筆板書。每次上課,他都思維活躍,用抑揚頓挫的聲音,給我們娓娓道來。

而我們也都特別開心,喜歡上他的課,因為他學識淵博,會給我們講很多我們沒有見聞過的事情。

他每天要麼步行,要麼騎自行車,他的那輛自行車年代已久,全身生鏽,但非常結實。他沒有錢嗎?非也!

他只是專注於他喜愛的教育事業,每天做著自己的學問,孜孜不倦的給同學們講授著知識,告訴我們天南海北的世界。

從他的談吐上,我們就知道他肯定讀過很多書,嘗過很多美食,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世面,內心豐盈,生活卻簡樸。

腹有詩書氣自華,有真本事和真學識的人,從來都是外表樸素,內心豐盈的。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這一點

02 越是富有的人,生活越樸素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樸素和簡單,平淡不張揚。哲學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說:“如果你的心能夠容納無限的經驗,雖飽經世故,卻又能維持單純,這才是樸素”

宗慶後,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被外界稱為“飲料大王”。2019年2月,宗慶後家族以90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居《2019胡潤全球富豪榜》第100位。

關於宗慶後,在網絡上廣泛流傳兩張照片,一張是他自己拿著行李坐在機場候機室裡,另一張則是他坐著高鐵二等座出差。

簡單樸實的宗慶後與人們印象中光鮮亮麗的富豪有點不一樣。“樸素”“勤儉”已成為宗慶後的“標籤”。

有媒體報道,宗慶後一年納稅70億元,個人花費僅5萬元;夏天,T恤搭配涼拖;冬天,夾克加布鞋。

他穿著布鞋上下班,奔走在全國各地的生產基地和一線市場。即使是在《朗讀者》節目的舞臺上,宗慶後依然穿著布鞋。

全身上下就手錶比較值錢,還是女兒送的。平時工作,累了就在辦公室的床上休息,餓了就在公司食堂和員工一起吃飯,都是簡單的三菜一湯。

事業如此成功的他,生活卻是如此的簡單和樸素。一個人經歷了磨難,嚐盡了人生百味,閱盡世事,收穫成功後,難能可貴的是,還能保持一顆簡樸的心,他是真智者,誠懇、樸素、深厚、自信。

樸素的心,源於自知,更歸於自信。只有心懷樸素,才敢做一個樸素的人,最佩服的就是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嚐盡人間繁華,仍迴歸簡樸。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這一點

03 越是智慧的人,生活越樸素

佛說,做一個明心見性的人,以清醒自居,以淡然自持,放下執念,才能化腐朽為神奇;心無雜念,才能創造神奇。

莊子在《達生》篇裡,講了一個木匠的故事:魯國的一個木匠,名叫梓慶。他“削木為鑲”。這鑲,是懸掛鐘鼓架子兩側的柱子,上面雕飾著猛獸。

木匠做得鑲,猛獸栩栩如生,看見的人都驚訝無比,覺得是鬼斧神工。於是梓慶的名聲傳到了國君那,國君想知道他為何做得如此出神入化,就召見了他。

梓慶很謙虛的說沒有什麼訣竅。只是在準備做這個鑲之前,他都會用心去齋戒。齋戒的目的,就是為了“靜心”,讓自己的內心真正安靜下來,迴歸樸實。

齋戒到第三天的時候,就可以忘記“慶賞爵祿”,齋戒到第五天的時候,可以忘記名聲,齋戒到第七天的時候,可以忘卻自己,達到忘我之境。這個時候,他就進山了。

進山以後,靜下心來,尋找需要的木材,觀察樹木質地,看到形態合適的,就把它砍回來,加工,雕鑄成心中的樣子。

梓慶說,他做的事情無非叫做“以天合天”,這就是他的方法和奧秘。

迴歸自然,忘記利益,忘記名譽,忘記自己,樸素到極致是忘我,簡單到極致才最美。

梭羅在《瓦爾登湖》裡說:“我們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卻總在不知不覺間遺失了什麼。面對不斷膨脹的物慾,我們需要的是一顆能靜下來的心。

多餘的財富只能夠購買多餘的東西,人的靈魂必需的東西,是不需要花錢購買的”。

多,即是少;少,即是多。一個人佔有的越多,被佔有的也就越多。比如一間房子,你置辦的東西越多,剩給你和家人的空間就越少,空間越少,你就越煩躁,越煩躁就越難做成一件事情。

大道至簡,悟在天成。迴歸簡樸,才能贏得更多空間,心胸才會更廣闊。

人生要想活得美,就得去繁就簡,迴歸自然,正所謂天然去雕飾,樸實見芳華。

如果有一天,你踏遍千山萬水,嚐遍世情百味,依舊可以回到最初的簡單樸實、心靜自然,則為真正的樸素,真正的美。

莊子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