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迪克——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中衛,他到底強在哪裡?

優秀的中後衛一直是足壇的稀缺資源。

但當今足壇有這樣一名後衛,

他的體魄和對抗,讓人想起了斯塔姆;他的氣場與意識,讓人想起了卡納瓦羅;他的技術與選位讓人想起了內斯塔。

範迪克——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中衛,他到底強在哪裡?

他就是身價達到了8700萬歐元的紅軍鐵閘——維吉爾·範迪克。作為一名清道夫型的後衛,範迪克本賽季還保持著“不破金身”,他在本賽季的英超和歐冠比賽中還沒有被任何一名進攻球員成功突破,97%的搶斷成功率和場均5.4次解圍、4.7次高空球爭搶的數據,看上去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可以說,後衛線上的範迪克,就像是進攻端的梅西那樣,都是系統BUG一般的存在。

範迪克——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中衛,他到底強在哪裡?

異常突出的身體素質

範迪克的身體,簡直就是他的前輩斯塔姆的翻版,幾乎完全一致的身高和體重(斯塔姆192cm,VVD193cm,體重都是91kg)。

強壯的身體讓範迪克不懼任何身體對抗,出眾的彈跳能力讓他在爭搶高空球時遊刃有餘,而且他的速度敏捷性甚至要比斯塔姆更勝一籌。

想當年德羅巴用身體肆虐英超後衛時,有曼聯球迷想念起了巔峰的斯塔姆,編了一句順口溜叫作“東風吹、戰鼓擂,斯塔姆和德羅巴到底誰爆誰”,而隨著魔獸德羅巴的退役和“小魔獸”盧卡庫在拉邊的道路上一去不回,當今足壇已經找不到任何一個能在身體方面與範迪克硬碰硬的中鋒球員了。

範迪克——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中衛,他到底強在哪裡?

當年沒有人扛得住德羅巴

範迪克——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中衛,他到底強在哪裡?

就像現在沒有人衝得開範迪克

防守技巧精湛、無短板

如果說巔峰期的內斯塔是防守技巧最完美的中衛,那麼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就是範迪克了,很難想象一名身高193的大個子竟然有著如此細膩、全面地防守技術。

特點①、放鏟時下身極快、起身迅速,整個動作乾脆利落絕不拖泥帶水。不過滑鏟時的分寸感比內斯塔還有一定差距,當今足壇在滑鏟這項技術上能媲美內斯塔的,還要數胡梅爾斯

範迪克——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中衛,他到底強在哪裡?

範迪克單防姆巴佩

範迪克——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中衛,他到底強在哪裡?

範迪克滑鏟默滕斯曾引起爭議

範迪克——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中衛,他到底強在哪裡?

胡梅爾斯的滑鏟,偏1cm就是紅點套餐

特點②位置感極佳。

與放鏟相比,當今足壇對優秀中後衛的要求更多的在於位置感。可以說,好的位置感讓上搶、卡位、補位、協防都變得更加簡單

。常看範迪克比賽的球迷, 常會感嘆範迪克老練的站位選擇。

結合著強壯的身體,卡住位置的範迪克常常讓進攻方無所適從。這一特點的極端例子,就是在與熱刺比賽中的那次教科書般的“一對二”防守

範迪克——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中衛,他到底強在哪裡?

這是一次讓人歎為觀止的防守,這一球讓小編想起了06年世界盃上意大利對陣德國時卡納瓦羅的一次“1V2”

。不過範迪克所處的形勢要更加嚴峻一些,利物浦的整個後場都暴露給了西索科和孫興慜,範迪克在長達8秒鐘的1對2退防過程中,他向後移動時忽左忽右每一小步都踩在了唯一正確的“點”上,既限制了西索科的速度又卡段了西索科與孫興慜的連接,最後迫使非射手的西索科用非慣用腳強行打門,可以說這個球就算西索科能用左腳蒙進,也依然是一次成功的防守。如果說卡納瓦羅的1V2更多的勝在了卡隊的氣場,那麼範迪克這次可以說是氣場與技術兼而有之。


※特點③、爭頂或上搶時,同時具備了向前的衝擊力

一般的後衛在爭頂或者上搶時,以爭搶到皮球為目標,只要比對方先碰到球即可視為成功。但範迪克的能力顯然不止於此,他在保證了極高的爭頂、上搶成功率的同時,還具備了一般後衛所不具有的向前衝擊力。

也就是說,在範迪克的技術語言裡,爭頂和上搶時並不以僅破壞對手為目標

而是以獲得球權甚至是直接轉守為攻為目標

看幾個例子(通過爭頂和上搶,直接完成由守轉攻):

範迪克——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中衛,他到底強在哪裡?

範迪克——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中衛,他到底強在哪裡?

範迪克——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中衛,他到底強在哪裡?


穩健的心態

後防領袖,“穩”字當頭!

其實足壇還有不少頂級後衛,他們具備了成了超一流後衛的一切條件,卻唯獨缺乏了穩健的心態。這裡面最突出的兩個例子就是

孔帕尼拉莫斯。孔帕尼與拉莫斯論個人能力是後衛中的佼佼者,但是不夠穩健卻成了此二人的阿喀琉斯之踵,前者喜歡粘球、後者太過毛躁。

相反,範迪克的穩健、從容,他從不在本方半場“秀”盤帶、也很少在危險區域做出賭博性質的出腳,能一腳出球的機會就絕不會多粘一步,能與隊友配合圍堵就不會冒險單幹。這一點,是他通往殿堂級後衛不可缺少的拼版。

範迪克——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中衛,他到底強在哪裡?

範迪克——當今足壇最接近完美的中衛,他到底強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