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和繁體字哪個更有價值?為什麼?

農村深山小文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

@憂天的杞人

3天前 · 酒鋼集團工程師 文化領域創作者

著名學者李敖,2005年在復旦大學演講時,曾說過一句有關漢字繁體與簡體區別的話。其大意是,之所以簡化漢字,其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好寫,因為越簡單越容易書寫,記憶也更方便。但最大的缺點是簡化字失去了漢字象形文字的特殊意義。而這個缺點對於中國漢字而言其損害的程度是巨大的。

時至今日,因為電腦普及和應用,漢字所面臨的狀況有所改觀,繁簡字一鍵就能切換,人們文化水平已經極大提高,需要用手書寫的東西越來越少了,所以曾經為掃盲而大行漢字簡化的初衷和目的已經實現了,故再行簡化漢字的意義將顯得不那麼重要和緊迫。當下最重要的問題是更趨向於認識方面,對於識記而言,明顯繁體字更具有不可磨滅的優勢,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漢字象形意義始終處於最為顯著的位置,漢字最本質的東西不可偏廢。

當前專門恢復繁體字的要求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更沒有必要。再行更進一步的簡化也無價值。在現有的基礎上保持文字特有的功用就是對漢字最大的貢獻。對於真正搞文字工作和歷史研究的人來說,雖然經常使用簡化字,但其對繁體字並不是一無所知,也不存在障礙,所以沒有必要強施無謂的操作和爭議,將精力和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事上會更有價值。

雖然港澳臺兩岸三地所用字體繁簡不一,但並不影響交流,這就是漢字最大的優勢和特徵。尤其是說繁體字因書寫太難而影響效率和經濟發展的說辭應休矣。港澳臺的發展在中華大地上來說是位列前矛的。而他們所使用的是繁體字,在這方面,並沒有因為使用繁體字而影響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交流。這足以說明,繁體因為難寫而影響發展的法法不存在。

至於書寫速度的快慢,其實寫繁體字的人寫得未必不比寫簡體字的人慢。現在有些孩子連最基本的漢字都不會寫了,所以說,問題也不在於繁簡,而在於是否經常書寫。

所以說,漢字的象形特徵是中華文化的根,作為中國人,應當以文字的特有文化底蘊而自豪。幾千年的文明都體現在那一個一個方方正正的漢字當中,保持住這些文化血脈的根基,我們應義無返顧地傳承發揚。


憂天的杞人


這個問題似乎沒有必要去討論或爭論,首先從漢字演化的自然過程來看,本身就貫穿著一個不斷的,自然的簡化過程,文字之所以會存在和發展,就因為他能記錄和表聲表意,現在的中國人能看懂讀通幾千年前的古文,而且是朗朗上口,這正是漢字的偉大之處,我們這些後生小輩們只有虛心學習的份兒。

我是1956年夏的高中畢業生,在即將畢業時國家公佈了第一批簡化字方案,老師現教也來不及了,記得那時我們最關心的就是高考試卷是用哪種字體印刷!所以,以後在讀大學和幾十年的工作中都是識繁用簡的過程,既沒什麼困難也沒什麼不習慣,更沒什麼感覺會繁體字有高人一等的體會!能識得些許繁體字,會寫幾個繁體字,沒什麼好吹噓的!

但是不可否定的是解放後利用簡化字的掃盲運動,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將中國的文盲率從百分之七八十降到百分之二十以下,這對一個有數億人口,而且以農民人口為主的大國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誰想否認這一點,只能是別有用心!去看看另一個大國-印度的文盲率就明白了!

正宗的中華文化的根基還是在這塊中原大地上,在這塊大地上發展起來的文化,文明,就是中華文明,港澳臺只是邊緣地區,其文化的發展對中原文明無足輕重!也無須誰來認可!

至於第一批公佈的簡化字是否有少數字體值得商榷,則儘可討論。

比如也有簡化得很好的字:

將“塵”簡化為“塵”,既好寫又好記,小土為塵。

將“蠶”簡化為“蠶”,天下最有用的蟲子。寫起省了多少事!

當然也有我不滿意的,比如:

將“兒”字去了頭成“兒”第一不好看,第二也沒少幾筆,寫起來更易與“幾”字相混!

又比如“無”簡化成“無”,不好看,寫起來也易相混。

又比如將“進”字簡化成“進”,書法上寫出來很不雅!也沒少幾筆!

特別是根本上的一個字,“漢”字不應簡化成“漢”!

但這些只是少數而已,不能揪住一點,以偏蓋全!

現在已無掃盲的問題了,國家不妨邀請一些專家和有志者共聚一堂,談談哪些字可不簡化,哪些字還可簡化。

最後一點,一切把簡化字和政治掛勾者,全系別有用心!

對自以為會寫幾個繁體字就自作高貴者,則更為可笑!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這是誰也擋不住的!


京火


題主缺乏中國傳統文化根基,中國漢字自古以來就是逐步由繁入簡發展的,這是是中國人推動中國文化發展繁榮的智慧結晶,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解放後的漢字簡化,只是對一部分漢字進行簡化,並沒有對所有的漢字進行簡化。相對於康熙字典和說文解字兩本古字典而言,現在用的簡化字,只是九牛一毛。目前,我們使用的漢字,很多都是遠古時代創造的沒有進行簡化的漢字。同時,國家只明確規定公務文書、公共場所、規範用語等要使用規範的簡化漢字,並沒有禁止毛筆書法、硬筆書法等藝術作品使用繁體字。所以,在中國,不存在恢復使用繁體漢字的必要性,也不存在繁體字和簡化字哪個有價值的問題之爭。


冰峰2018018


簡體字和繁體字哪個更有價值?為什麼?

回答如問,先知道什麼是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定義。

簡體字:筆畫較簡的字,用來代替原來通行而筆畫較繁的字。

繁體字:已由簡化字代替的漢字。

繁體字哪來的?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是現在所知最早的漢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筆道很細,每個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畫的畫。

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與甲骨文差不多同樣古老,它的筆畫比較粗壯,大小也比較勻稱。

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中國被劃分為七個諸侯國。各國的文字差異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碼,很難破譯。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對漢字也進行了統一。從此奠定了中華民族文化統一的基礎,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秦代的統一文字:小篆,使漢字的筆畫和結構得到定型,奠定了漢字方塊形的基礎。

隸書,是小篆的簡便寫法,最早流行於秦代下層人物中間,相傳為程邈在監獄中將其整理成一種新字體。

從上述看,漢字一直在走由繁到簡的過程,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使用漢字。

1949年之後,共產黨建立了人民政府,為了擺脫有漢字以來,多數百姓不能夠識讀漢字的現狀,實行了文字改革,推廣使用簡化字,使得普通百姓“脫盲”。

近幾年,有些人,甚至有些很有身份的人(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搬出種種理由,要恢復使用繁體字。

簡化字的使用價值符合發展的觀點,不可替代。

繁體字的學術研究價值與研究甲骨文應該是一樣一樣的。


孫慶國的文話旅行筆記


我的觀點:1.漢字簡化是趨勢。2.現行簡化字大部分是合理的,符合漢字演化規律的。3.有部分簡化字簡得不合理。其實簡體字和繁體字本就無所謂誰好誰壞,只是簡體字更能體現漢字變化的規律。

這裡就不展開說了,只說一點,站在“簡化字陣營”的答主們,別再吐槽怎麼不用甲骨文了,因為甲骨文並不一定就是複雜得不得了的漢字呀,你拿刀去刻一下試試。其實有的甲骨文就是簡化字,舉幾個例子:

“網”字甲骨文

太TM形象了。而“網”字的小篆更神奇

跟簡體的“網”字一毛一樣呀。而繁體的“網”字寫作“網”,變形聲字了,要不要這麼麻煩。

還有“雲”字,甲骨文是這樣的。

就是和簡體“雲”字換了個方向而已,而古漢字裡面,這些方向其實是可以隨便換的。這個字已經非常形象地表達出了“雲”的含義,不太需要再加個“雨”字頭了吧。

還有“氣”字。

“氣”字的甲骨文形象網上沒找到圖片,但能打出來,就是“三”,大概就是用三股流動空氣的形象來表達“氣”的含義。三橫當中,如果兩長一短,就是“氣”字,後來也借用為“迄今”的“迄”字。如果三橫一樣長,那才是“三”字。

而金文當中“氣”和三就有區別了

還是和簡化版本的“氣”字幾乎一毛一樣。繁體字裡,“氣”字下面加個“米”,不好意思,我總會聯想到和屎有關的氣體,畢竟下面都有“米”。

當然了,只有幾個例子,肯定不全面,其實很多漢字的甲骨文形象和隸定後的形象(繁體字)是相近的。我只是想通過這些例子說明,現行簡化字版本是比較科學的,繁體字比簡體字更能代表中國文化傳承的說法是不嚴謹的。


小正DXZ


簡體字和繁體字哪個更有價值?為什麼?

感恩悟空邀答:

字用來幹什麼的?就是古人認識世界的記錄,是今人用來交流的媒介,是後人可以借鑑的記實。除此以外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這裡先講述簡化簡體字的歷程:

先明徹思想者錢玄同先生提出並主編的簡化字,國父孫中山先生未曾表態,也許他還沒有這種意識,所以事不成。

第二個蔣介石先生有意識,但不明其意義,所以事也不成。

第三個就是我們的領袖毛主席的批示:“文字改革應首先辦簡體字。不能脫離實際,割斷歷史。”這句話符合禮的踐行,有最高領袖提出。再看批示:這句話有兩層意思,前句文字改革先從簡化字開始,第二句是提要求:“不能脫離實際,割斷歷史。”若“割斷歷史”文字就失去了一半的光彩,並且我們“割斷歷史”,後人也會“割斷我們的歷史”。

後來周總理又提出“簡化”,既不是由最高領袖提出,又簡化過頻,並以“割斷歷史”為代價,所以事不成。

所以簡體字與繁體字同樣都是有價值的,我們的文字只要能繼往開來,上讀千年書,只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啊。敬奉!


紹興李珍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前進,還會不斷產生許多群眾在書寫中感到不盡人意的字,自覺不自覺的對某些字進行改革,這種字可能逐漸被公認,都隨之使用起來,時間長了會得到共同的期許,被國家識可。這就是說,文字改革實際是紮根民眾,紮根歷史的。

許多繁體字在創造那個字的時候,其無論是形聲,形意,指事,都源於當時人們的認識。現在社會進步了,人們的意認形態變化了,可能對當時的認識出現了改變,去糾正過去的不足。這是人類進步的標誌。所以,我們應當歡迎和使用簡比字。

書法愛好者寫繁體字是書法創作的需要。因各種原因還須繼續使用繁體字的也應該得到尊重。


魏美智


其實,我認為,文字就是用來記載歷史、記錄生活的一個符號。既然,國家對文字進行過多次修改,簡化,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我們正確使用就好了。這樣會便於更好的交流,勾通。更方便所有人。



聊寧號


[打臉]繁體字筆畫太多了!看著眼花,寫著累,學著費事!繁體字是落後的象徵。簡體字使用到今天沒有任何表達上的問題,說明簡化是成功的!簡體字對社會的科技進步是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的,短短几十年中國就有這麼的進步,離不開文化的普及,人民素質的提高,這些都得力於文字簡化的作用!臺灣已經落後了,使用繁體字也是一個拖後腿的原因。[贊]


582417331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