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簡化這麼多年了,學文言文有啥好處?

筆尖上的脈動


這是很多反對繁體字和傳統文化的人常犯的邏輯錯誤,文字的簡化和學不學習文言文沒有關係。

簡化字是和繁體字相對應的,文言文和白話文相對應。用簡體字寫的《論語》也是文言文;同理,用繁體字抄一遍《圍城》,還是白話文。有些人總感覺繁體字不好認,其實不是字的問題,真正的原因是看不懂文言文。


學習文言文在當下社會有三個作用:

第一,白話文不是憑空產生的,我們當下有大量的具有文言文行文習慣的詞語,不簡單瞭解文言文,日常的交流會有障礙。

有的朋友可能會講,別瞎扯了,現在都用白話文,不懂文言文怎麼會有交流障礙。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成語的應用,這是一種典型的文言文語式,只不過經常使用而不被人注意罷了。所以,我認為,不存在完全不懂得文言文的正常中國人。


第二,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言,是要想深入得了解一些古代典籍,必須要學會的行文方式。

這是對傳統文化有興趣的朋友來說必須掌握的技能。我知道一個研究比較文學的大學教授,但是他又不懂外語,於是就通過研究比較文學的前輩錢鍾書來研究比較文學,這本身就隔著一層了,但是這個人又看不懂文言文,那錢鍾書的代表作《管錐編》也是沒法看懂的,於是就只能通過別人對錢鍾書的研究來了解錢鍾書所研究的比較文學,中間拐了兩個彎才能去做學問,這就是學術界的笑話。

同理,想更深入地瞭解古代典籍,不懂文言文是無法研究的。


第三,國家正式宣言有文言文的底蘊。

關注國家大事的朋友應該對一句話不陌生——“勿謂言之不預也”,這是中國外交最高的狠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事後別後悔,別怪我沒提醒你。”

這就是典型的文言文,中國的文化需要彰顯,這個時候就有了簡練有力的文言文句式,凸顯的是認真的態度和堅決的氣勢。

1962年,中國對印度講過這句話,結果印度不聽勸告,在我國的反擊下險些亡國。1978年,中國對越南講過這句話,結果越南不聽勸告,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2018年,中國對美國講過這句話,結果美國依然加徵關稅,中美貿易戰打響。

可以想象一下,這句話如果換成白話文,或者換一種狠話方式,還有沒有這種氣勢。


待曉兒


現在生活節湊很快,工作壓力大,很多東西要學習,對整個社會和個人基本沒什麼好處。中國自明清後衰落可以看出,過多研究文字和文章優美以及傳統思想,對社會發展是很不利的。

但對考古工作者,文化歷史工作者,這個是很有必要的,要不不能理解古文,古代人的生活,古代社會的演變。

再就是學生,現在高考語文是重點。文言文又是語文中的難點,是決定學生前途的大事。學習文言文和學習外語差不多,背誦默寫是基礎,翻譯語法以及字詞的活用是基本考點。

我上學時,文言文就很差的,現在為了自己的領域和小孩學習,自己也在學習當中。

語文考試的難度逐年增加,不增加難度,就會增加數量。文言文肯定很重要,北京語文都是180分的。努力吧!






九五就是我


個人認為,作為一名中國人,尤其是作為一名受過相當教育的中國人,對於本國的語言文字的演變及歷史都要有相當程度的瞭解。為什麼呢?

其一,從傳說中的堯舜禹時期到近代的五四運動之前的數千年曆史中,舉凡國家典章制度,詔冊誥命,科舉文書,經史子集諸書,無不以典雅莊重且生動凝鍊的文言文作為書寫載體。不通文言文,那麼要想真正瞭解我國以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生活等方面流傳演變的過程,可就難上加難了。

其二,中國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經過了數千年的歷史演變而語言文字沒有消亡的國家。我們現在使用的簡化字導源於上古時期的甲骨文、金文等。而自五四運動以來推廣的到如今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白話文,也是導源於上古時期所謂的古白話,也就是最初的文言文。我們現在使用的每一個字都有它本身的原始含義以及演變流傳;每一個詞組、成語,甚至於俗語土話等,也都有它們各自的出處。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珍視傳承的寶貴的無形的文化遺產。如果現如今的我們都不去學,不去了解我國過去的語言文字的話,那麼數十百年以後,中國的語言文字恐怕真的是要消亡了。

總之,雖然我們現在用的是簡化字,寫的是白話文,但是文言文一定是要多讀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中國人,傳承者。只有這樣,我們泱泱中華數千年的文化精粹,民族精神,在數十百年以後才不至於出現後繼者乏人甚至於斷代消亡的悲涼場面。


檻外人71241328


尋根之旅,覓尋歸家之路,探知文化根源,探尋先祖語言環境,無不意義不凡,就像是我們的家譜才瞭解祖先是誰,從哪裡來又到哪兒去,一路追蹤記載並傳承不怠。學文言文好處簡單明瞭即能粗略大概看懂和理解古人思想言行的點點滴滴,古籍經典高深莫測寓意深遠,文學類,歷史類,詞詩類,生活類,哲學類……!悠遠的歷史文化底蘊,人類燦爛的東方文明史怎麼能在我們這代人就放棄研究呢?龍的傳人所創優秀文明盡在古文言文中敘述著千古悠悠華夏昌盛,跌宕起伏的社會文明從愚昧無知的原始一直到人民思想通達文明之旅的漫長旅程,鉅細無遺歸納總結在古文本之中,所以今人慾識古先賢思想之偉大,則須研透文言文,才能識破玄機,傳承文明代代相傳!在古籍原文的海洋裡漫遊,發思古之幽情,仿若穿越回到古代,與古聖賢促膝談心,泡上一壺龍井於西湖邊品茗暢談古今人生,指點江山社稷,侃侃而談,其樂無窮哉!


用戶375234117768小草


這種問題只要回答就是腦殘,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拈花微笑佛的微笑對待,凡是能夠解讀其中奧妙的只需會心一笑,凡是不能夠解讀其中奧妙的,只需撇嘴一笑。不需過多費口舌。


沙洲孤鴻24331826


文言文堪比另一門外語了。中華文字本就複雜多義,不帶入情境可能就不同的解讀。最近有一句話一直在我腦海裡糾纏,“師夷長技以制夷”裡面的“長”到底該怎麼讀?讀chang也行,讀zhang也行。

1.師夷(向洋人學習)長技(chang,比我們厲害的技術)以制夷。

還是

2.師夷(向洋人學習)長技(zhang來增長自己的技術)以制夷

???


食盡人間煙火


百層高樓平地起 千里長路始於足

小時候喜歡看些稀奇古怪的書

大概3年級暑假 看了一本文言文的合集 具體書名忘記了

裡面大概是一些名篇原文和譯文對照

此後一直到初中

對於文字 古詩 文言的理解 一直很快

自己覺得和當初早早接觸課外文言文讀本有關吧


逐風的杆子


我們日常說的很多成語、歇後語、各地方言的詞語和語法結構都來自於文言文,另外,不學習先民的語言就無法瞭解民族歷史,無法吸取他們的智慧營養,無法瞭解他們的邏輯思維。所以不學習文言文其實就是在否定和拋棄自己的先人,最終導致民族文化斷層。這話可能有些難聽,但的確是這樣的。這跟文字簡化沒有必然聯繫,文字只是記事符號。


31956207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結晶,是傳統文化的集中薈萃,是文學寶庫中的精品典範。它記錄著歷史發展的軌跡,昭示著傳統文化的底蘊,散發著人文精神的芳香。多讀文言文,可以增加語言儲備,提高作文佈局謀篇的能力,還能夠增長曆史文化知識,提升人文素養,提高審美鑑賞。


心不設防樂樂


我以為,學習文言文還是有益處的,她可以幫助我們閱讀古文獻消除一些障礙,也對今天我們組織文字有一定的好處,畢竟今文就是由古文變身過來,兩者雖然不同,但有聯繫,把古代漢語,看成是一個外國語,是沒有多大的根據的。我們平時看到一些語句簡潔凝練的文章,大多就是得力於作者文言文的功底深厚。因此,學習文言文還是有益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