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土匪,入朝效力成千古名將,連滅四國,為中國拿下千萬疆土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真實存在的英雄人物都被寫入了傳奇小說當中,無論是傳說中的他們還是小說中的他們都與歷史上真實的他們大不一樣。這樣的小說最有名的應該就是《三國演義》與《隋唐演義》了。今天就來說說《隋唐演義》中的兩個與真實歷史人物出入比較大的人物,李勣與蘇定方。

本是土匪,入朝效力成千古名將,連滅四國,為中國拿下千萬疆土

在《隋唐演義》中,李勣有另外一個大家更為熟悉的名字,那就是徐茂公。沒錯,就是書中瓦崗寨的軍師,神神道道的能掐會算,跟《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有一拼。其實李勣原名徐懋公,並不是一個只坐在中軍帳中,手拿羽毛扇出謀劃策的軍師,而是一個能夠上戰場廝殺的勇猛將領。隋朝末年,隋煬帝暴政使得天下大亂,不僅各地軍閥起來反隋,各地的農民起義更是風起雲湧,其中就有瓦崗軍。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李勣在天下紛亂的時候投靠了瓦崗軍,開啟了佔山為王,打家劫舍的營生。

後來瓦崗軍投降了李世民,李勣便成為了李世民手下的一員得力干將,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唐朝建立之後,唐高祖李淵封賞臣子特地賜國姓,徐懋公便成了李勣。在古代能被賜國姓絕對是極為榮耀的一件事情,李勣能做到這一點足見其功勞之大。

本是土匪,入朝效力成千古名將,連滅四國,為中國拿下千萬疆土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後更是重用老部下李勣,給了他很多建功立業的機會。貞觀十五年,李勣出征漠北,在對戰薛延陀的戰役中立下大功。幾年之後李世民遠征高句麗再起啟用了李勣。高句麗別看是個遠在朝鮮半島的小國,但是想要去攻打它還真是不容易。當年隋煬帝為了遠征高句麗可是動用了百萬大軍,不僅沒賺著什麼便宜還損失了大量的軍隊,這也是導致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李勣這次遠征高句麗連下十幾座城市,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無論是前期跟著李家父子打天下,還是後來的對外戰爭,李勣都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毫無疑問的成為了凌淵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畫像早早的就被掛在了凌淵閣上。

李勣在小說演繹中基本都是正面的形象,但是另外一位大將可就沒那麼幸運了,這個人就是蘇定方。在《隋唐演義》中,蘇定方就是個腦後有反骨的人,跟過好幾任主子,而且還是個陰險狡詐的小人。《隋唐演義》中的小帥哥羅成就是死在蘇定方的陰謀詭計之下。

本是土匪,入朝效力成千古名將,連滅四國,為中國拿下千萬疆土

那麼蘇定方真的如小說中描寫的那麼不堪嗎?當然不是。蘇定方也是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落草為寇,後來投靠了竇建德與劉黑闥。劉黑闥在兵敗之後,蘇定方便回到了家中隱居。後來李世民覺得蘇定方是個人才所以才將他啟用,讓他跟隨大將李靖一起去消滅東突厥。蘇定方在這場戰爭中兵行險著,帶著兩百名精兵趁著風雪天,敵人防備鬆懈的時候殺入了東突厥的老巢,殺的突厥人措手不及。就連突厥的頡利可汗都被俘虜了。東突厥就此滅亡。

剿滅東突厥後,唐朝還有一個不得不去除的心病——高句麗,這個責任就落在的蘇定方身上。蘇定方率領軍隊不僅滅掉了高句麗還順便將高句麗的鄰國百濟給滅掉了。隋唐兩個王朝多位帝王的心願終於被蘇定方實現了。

突厥對於唐王朝來說一直是一塊心病,因為突厥的強大,連唐高祖李淵都得向突厥可汗稱臣,所以唐王朝在逐漸強大之後便想著一雪前恥,李靖與蘇定方算是幫助唐王朝出了一口惡氣。

本是土匪,入朝效力成千古名將,連滅四國,為中國拿下千萬疆土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蘇定方之前的歷史不夠清白,李世民在蘇定方除掉兩塊心病之後就沒有太過重用。一直等到唐高宗繼位之後,蘇定方再次受到了重用。唐朝準備對西突厥作戰,蘇定方跟隨大將程咬金一起前去作戰。蘇定方率領大軍將追趕西突厥的軍隊,最終將西突厥的幾十萬軍隊以及可汗阿史那賀魯俘獲。蘇定方這次剿滅懂西突厥,高句麗、百濟,讓唐朝的疆土再增加千萬疆土。

蘇定方也因為在對外戰爭中屢立戰功,最後也成為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當然他也根本不像《隋唐演義》中描述的那麼不堪,那些都是小說家杜撰出來的故事而已,不能當成真真實的歷史來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