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一年虧損超40億,小黃車現狀更慘,為何哈羅單車依舊堅挺?

吳昆明123------


主要有三點原因:

1、時代背景。話說創業運氣很重要。摩拜和ofo所處是野蠻、暴力、和資本瘋狂血腥的時代。哈羅、青桔,尤其是青桔,出生的環境遠沒有糟糕,所以從一開始,哈羅和青桔等沒有瘋狂的擴張,而是穩紮穩打,這為長久經營打下了基礎;

2、車輛投放數量及產品品質。哈羅和青桔從一出生起,在提高騎行品質,車輛質量,尤其是在控制車輛數量上做了很多工作,不像摩拜和ofo高舉高打拼了命的造車,形成巨大的資源閒置浪費,到最後自己被折騰,尤其是ofo,品質控制的很不好,原以為可以騎3年的車,不到一年就掉鏈子了。

3、押金、經營價格及民眾付費意識。在那瘋狂的時代,摩拜、ofo等靠的就是押金形成的巨大資金池。而顯得本末倒置的是,5元1個月,3元3個月,5元3個月的普遍騎行價格卻一個比一個低。騎行價格的惡性競爭,導致民眾的付費意識淡薄。一旦優惠活動結束,騎行人員數量驟降。而現階段,哈羅和青桔的無押金策略,單次1元,每月30元左右的包月價格,使得民眾心態迴歸。

4、背後財團背景

短期套現和長期戰略投資對一個產品的影響是很大的。ofo的投資人朱嘯虎是純粹的財務投資人,有利益就跑,有風險就躲,從賺錢角度這是合格的,從企業長線成長角度,是很可怕的。反觀哈羅和青桔,阿里系以及滴滴的出行最後一公里戰略補充,是財團下定決心要做好的,因為市場有剛需,就得好好認真做產品。

話說充當了炮灰的摩拜和ofo等單車,培養了民眾的單車付費習慣,也算是盡了自己的一份歷史責任。但是這樣的代價實在是大啊。


留香花滿樓


在大街上,你們還能看到哪幾種共享單車呢,又有多少人還在騎著共享單車呢?雖然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但我們不應該逃避。共享單車從出現到現在,是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不過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困擾,以至於到現在,不是在被丟棄的路上,就是根本找不到它的身影,似乎我們又回到了那個最先的環境,沒有了共享單車,靠自己的雙腳才是最踏實的。

目前各大城市的街頭,主要有摩拜、小黃、哈羅,當然除了這些以外,肯定是還有其它的共享單車,比如滴滴的青桔已經在南京投放了。可從它們的現狀來看,摩拜一年虧損超40億,小黃車更慘。

退押金的問題一直是用戶關注的熱點,為什麼之前都看好的共享單車經濟,現在卻被投資者所拋棄呢?原因主要是那個時候的幾國大戰,想想當初瘋狂的共享單車公司,為了獲取更多的用戶。

是不惜代價進行價格戰,以至於錢燒到最後沒有了,才出現了所謂的危機。另外一方面是在運營的管理與戰略上有重大的失誤,最直接的是導致運營成本的增加,沒有及時的融到資,就只能苦苦的在那裡掙扎了。

哈羅為什麼比它們的狀況要好很多呢?一個是沒有經歷過所謂的燒錢大戰,在很大程度上它的錢是花在刀刃上,二是以二三線城市為突破口,避免了正面與摩拜、小黃的對立。

這個當然也是摩拜、小黃的軟肋所在。在迅速的擴張時,哈羅並不把自己當作一個共享單車公司,而是暗中佈局出行領域。從改名到招募司機,再到全國上線順風車服務,這或許是一個成功的轉型。

因此有人就認為,哈羅是比所有的共享單車要好很多。如果是這麼簡單的認為,那極有可能只是表象。目前哈羅在共享單車上的盈利幾乎是沒有的,這似乎是一個行業的魔咒。

為了可以繼續的支撐下去,唯一的辦法只能是轉型或者佈局其它領域,而網約車正好是它的一個切入點,加上自己在共享單車有著良好的口碑,入局網約車是成了定局,更重要的是可以獲得進一步的融資。

用其中部分的資金來維持共享單車的運營,不過這也是不是長期的辦法。哈羅順風車在現階段發展的並不順利,因此它的局面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

從一開始,可能就有人懷疑共享單車不是一個有明確盈利的項目。到現在來看,或許又不是這樣,只能說它的盈利不是單個的,需要其它領域相配合,才會有盈利的機會出現。

展望未來幾年的5G,它更是這樣的情況,那這也是要求我們進行轉型或者跨領域發展,強強聯合才是最終的出路。


17看科技


小黃車基本死了,摩拜半死不活,低價競爭靠融資靠押金迅速擴張,維護成本高入不敷出,車子壞的多遭惡意破壞,還有逃費騎行的,壓死共享單車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馬雲的免押金騎行的推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