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頑固派大臣徐桐,如何把自己活成了段子?

最涼的涼


項王力拔山兮氣蓋世,豈畏拿一破輪兒乎?

出自晚清科舉某考生試卷。

不知道不可一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聽到這句話後,會不會因此而抑鬱,哈哈哈。

還有一個,清朝的大學士徐桐不承認世界上有那麼多國家。他承認有英國、法國而否認葡萄牙、西班牙的存在,他曾有一名言,曰:“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無過於此。”

昏聵如此,真是無可救藥也。

還有一個關於西方人的笑話。

1792年英王派遣馬戛爾尼訪華,給乾隆皇帝祝賀八十大壽,而雙方為了覲見皇帝時使用何種禮儀吵的不可開交。

英方堅持會見英王時的屈膝禮,而清朝君臣要求行三跪九叩的大禮。英方不從,以至於迂腐的滿清君臣誤以為西方人少了兩塊膝蓋骨,一時間,這一說法就從宮內傳到了坊間。以至於幾十年後,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有的大臣甚至神奇的認為只要準備一根木棍,朝洋人下三路打,只要洋人被打趴下了,就再也起不來了。

鴉片戰爭時滿清君臣由於愚昧無知,也有不少令人啼笑皆非之事。

當朝一品大學士琦善,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摺中這樣寫到,我們大清用大黃和茶葉是可以制衡洋人的,洋人多吃牛羊肉,需要大黃通便,於是便有了“外國人無大黃茶葉必大便乾燥而死”的說法。

林則徐也曾言:“如大黃茶葉,外國不可一日無也,中國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則夷人何以為生。”

另外,不知道配圖裡那幅圖算不算做是20世紀最大的笑話。

紫禁城,乾清宮,至高無上的皇帝寶座上,幾個外國人洋洋得意的隨意拍照。

我四千年之中國何時出過這種笑話?!

後面“安民”二字何等諷刺,大清朝的皇帝、太后都跑到西安去了,誰來使民而安?皇帝和太后都不安生何況天下百姓



搞不笑


“寧可亡國,不可變法”的頑固派官僚 徐桐

徐桐( 1819 - 1900) ,字豫如,號蔭軒,漢軍 正藍旗人, 1870年以後,先後任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 晚清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 頑固守舊,崇尚儒學,嫉惡西學,1898年戊戌政變後,因不擇手段攻擊新黨, 深得慈禧太后信任。 徐桐還是清末有名的理學家,著有《〈大學 衍義〉體要》、《治平寶鑑》等, 魯迅曾說過: 徐桐是“清末儒者的 結晶”,可見其學問厚實。

許多記載都提到,徐桐正直、清廉、忠於清廷,是一個恪守傳統維護綱常的人物。這樣一個知識淵博的傳統大學問家更 是一個地道的頑固守舊派, 保守愚昧、妄自尊大、固步自封、抱殘守缺, 反對洋務,反對維新,反對改革,拒絕接受一切新事物, 堅決反對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恪守僵化的程朱理學和清王朝 開國以來形成的祖訓祖制。



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的“船堅炮利”打破了大清朝的自我封閉的小農社會,面對“數千年以來未有之變局",只有林則徐魏源等少數知識分子睜眼看世界,保持清醒的頭腦。大多數的封建官僚依舊帶著中世紀的腦袋,迷戀於天朝“盡善盡美”的幻覺之中,昧於世界大勢而不自知,以無知者無畏的態度對待西方的一切。

徐桐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代表。 《清史稿》說他,“守舊,惡西學如仇 , 門人言新政者,屏不 令入謁 ”, “每見西人, 以扇掩面” ,可見其頑固的程度。



他家住在東交民巷,與各國使館相近,他就在大門口貼上“望洋興嘆;與鬼為鄰”的對子,來表示自己對洋人的憎惡。

徐桐抵制洋貨身體力行, 穿的衣服都是綢緞或土布,不用洋布; 收禮居然也只收中國的銀錠,拒絕洋人的金幣銀元;甚至 走在大街上看見有人戴西洋墨鏡,看見了就上去罵。

他對人們把美國翻譯成“美利堅”十分惱火,其理由是:大清國才是真正的既美、又利、又堅,美國算什麼“美利堅”?

更有意思的是徐大學士居然不承認西班牙葡萄牙這兩個國家的存在, “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無過於此!”



這 種孤陋寡聞的而又妄自尊大心態瀰漫於社會各個 階層封建士大夫之中,嚴重阻礙著中國對外界的認識和改革步伐。

徐桐作為一個崇尚儒學的理學家,程朱理學是其立身安命的原則,堅守 “天朝上國”觀念和華夏文化“世界中心”的 意識, 《春秋》中言“內中國而外諸夏,內諸侯而外夷狄”, 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孟子也說過:“吾聞用夏變夷者, 未聞變於夷者也。”

幾千年的封建傳統 形成的“夷夏之防”、“華夏文明中心”早已在徐桐這類封建士大夫心中根深蒂固, 西方各國不過是“蠻夷狄戎”、“犬羊之國”,把西方科技視為“奇技淫巧”,排斥西方的一切事物。



徐桐抵制洋貨更抵制洋務, 上書反對修建鐵路,說“輪車所過之處,聲聞數十里,雷轟電駭,震厲殊常,於地脈不無損傷”,認為火車會“煙傷禾稼,震動寢陵”,會“驚耳駭目,鬼神呵譴”。

根據“天不變道亦不變”,堅持“祖宗之法不可變”,一變法就會民不聊生國家分裂,這是徐桐他們這些封建傳統官僚的固有觀念,因此他們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打著為天下蒼生的旗號義正詞嚴的反對改革變法。

徐桐更是喊出了一個恐怖的口號,“寧可亡國,不可變法”。反對維新反對變法,徐桐的愚頑程度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了。



徐桐反對變法甚至於心態都有問題了,聽到“維新”這兩個字都要生氣。 他痛恨 變法 斥責光緒 帝的變法詔書為“多行不義必自斃 ”, 認為光緒帝已失去人心,不足以承 宗社, 應予廢立,更要 “欲盡殺諸言時務者”。

百日維新失敗,光緒被囚,康梁逃亡,六君子被殺,徐桐喜上眉梢叫來戲班子,唱了三天大戲以示慶賀。 徐桐是朝廷重臣,又是帝師和理學家,頗受慈禧太后器重。

作為一個封建頑固官僚來說, 固守傳統的治國之道,反對政治變革;固守程朱 理學和“夷夏之防”,反對學習西方文化,僅僅是政治上的異同和理論上的爭鳴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作為頑固守舊派,因為仇恨變法仇恨西方,就利用手中的權力反對變法不擇手段的抵制變法抵制西方,極端排外引起戰亂禍國殃民也在所不惜。

徐桐就是一個義和團運動的支持者、鼓動者, 義和團進京,他興奮不已,《清史稿》記載:“二十六年,義和拳起釁仇外,載漪大喜,導之入都。桐謂:‘中國當自此強矣!’至且親迓之。”



義和團在北京設總團時,徐桐親自祝賀,送了一副對聯:“ 創千古未有奇聞,非左非邪,攻異端而正人心,忠孝節廉,只此精誠未泯。 為斯世少留佳話,一驚一喜,仗神威以寒夷膽,農工商賈,於今怨憤能消。”

日本人佐原篤介所撰的 《拳亂紀聞》中曾說: “當團拳滋事以後,太后曾 召見諸大臣,商議剿撫事宜。諸臣皆無定見,惟 徐中堂( 桐) 叩首力爭,當團拳立意扶清滅洋, 實為中國義民,不宜剿辦,以挫其氣。太后以徐 為老臣,所言必不誤,故一意主撫。”

一個熟讀歷史和經書的大學問家徐桐,居然相信義和團“刀槍不入”“神靈附體”,能 殺掉各國公使和傳教士,並且同時向11個國家宣戰,實現“扶清滅洋”的目的。

以“從此中國自強”名義聳動義和團鬧事,徐桐可以說是居心叵測,大多數義和團是愚昧的極端排外,而徐桐不過是利用義和團排斥西方的手段而已。

徐桐是個忠君愛國的同時也是個頑固守舊的大學士,矇昧主義讓其昏頭昏腦盲目排外不顧一切,八國聯軍之禍喪權辱國之害可謂是驚心動魄。因此而言徐桐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愛國賊”,以“愛國”的名義禍害自己的國家,思想極端不顧後果,缺乏成熟失去理智,置民族大義而不顧,這樣的人可以說是民族的不幸國家的不幸。


非常道畢延河


他護華排外,死得異常悲壯!我們不應該幸災樂禍,對他使用“段子”這樣的字眼。雖然他過於保守和頑固,盲目排棄西方列強。

徐桐(1820年~1900年),戶部尚書“徐澤醇“之子。字豫如,號蔭軒,漢軍正藍旗人。清朝大臣,晚清理學家,保守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仕途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代皇帝。

”道光“三十年,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咸豐”十年,封”檢討”,協修文宗實錄

”同治”年間,升為“禮部侍郎”;

“光緒“年間,歷任禮部尚書+太子少保、翰林院掌院學士、上書房總師傅、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太保。至“光緒“二十二年時,拜“體仁閣大學士”,成為當時的宰相之一。

徐桐是有名的理學家,在朝廷大員中,知識最淵博。加上歷經四代,年老有經驗,連慈禧都很尊敬他。徐桐正直、清廉、忠於朝廷、維護綱常,恪守傳統,努力弘揚傳統。

自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炸開了中國的南大門,各路魍魎魑魅紛至沓來。從此中國人民備受蹂躪,陷入了災難的深淵。中國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半殖民地國家。

但是,不可否認,列強的入侵也為中國這塊土地帶來了先進的西方文明,發達的生產水平和科學技術。我們開始學習西方,進行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和維新運動。

但是,徐桐是一個地道的頑固守舊派。他反對洋務,反對維新,反對變革。拒絕接受一切新事物,竭力抵制外來文化。認為學習外國長處就是“離經背道”。

比如:朝廷在討論“修鐵路”時,他堅決反對,他說:“車輪所過之處,聲聞數十里,雷轟電駭,震厲殊常,於地脈不無損傷……煙傷禾稼”。

他固守傳統,仇視外來的一切。他一年到頭,只穿綢緞或土布,不穿洋布料的服裝。他不喜歡中國人戴西洋眼鏡,只要看見就會大罵。他兒子房間擺有西洋用具,他經過兒子房門前,必閉眼捂耳。見到兒子抽雪茄,他罰兒子於烈日中下跪。

他認為只有大清才稱得上“天朝上國”,其他所有國家皆下而次之。他對別人把“美國”翻譯為“美利堅”非常惱火,他說:只有大清才是既“美”、又“利”、又“堅”,美國哪稱得上“美利利”?

他不相信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國家。他承認“英國”、法國、意大利是有的,但不承認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的存在。他認為是胡謅出來的國名,是英法用來討利益的藉口。“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無過於此”。

他固保守制,不擇手段地阻止“戊戌變法”,打壓維新運動。並向慈禧獻策,廢黜了光緒。“戊戌變法”失敗,光緒被軟禁,“戊戌六君子”被殺,徐桐叫來戲班到家裡唱戲。連唱三天,以示慶祝。

他家住在“東交民巷”,緊鄰外國使館。他就在大門上貼一對聯:

望洋興嘆;

與鬼為鄰。

義和團運動的爆發,讓他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國家的前程。

由於義和團將“反清復明”的口號改為了“扶清滅洋”的旗號,改民族矛盾轉變為中國與外國侵略者之間的鬥爭。這正與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的主張不謀而合,許多王公大臣都是義和團運動的支持者和參與者。

徐桐對義和團“刀槍不入”、”神靈附體”等一類的鬼把戲深信不疑。他認為大清復興的希望就寄託在義和團身上了。他欣然感嘆:“中國當自此強矣”!義和團進京,徐桐非常興奮,並親自前去迎接。

義和團殺洋人,殺教徒,火燒教堂。他高興得請來戲班子到家裡唱戲,連唱20天。

他錯誤地認為:義和團無所不能,中國不再忍受外侮。於是支持並慫恿慈禧同時向11個國家宣戰。最終,義和團的“刀槍不入”和“神靈附體”那一套都是鬼話,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不堪一擊。

看到北京滿城降幡,認為這是“奇恥大辱”。本著仁義道德,他認為“君既辱,臣當死”。他選擇“以身殉國”。 在家人18口不論男女老幼皆投井自盡後,他在屋樑上結了兩個繩套,並叫來兒子“徐承煜”一同殉國。

但時任“刑部左侍郎”的兒子卻在此時忽悠了老父一把。他對父親說:“您先走一步,兒隨後跟來”。徐桐又看了看兒子,說:“我是首輔,理當殉國”,希望父子二人一道殉國。兒子非常“堅定”地說:“您老人家放心去吧!我一定隨您而去”。隨後撤掉了父親墊腳的凳子。

看著老父死去後,對全家人不管不顧,屍也沒收,脫去三品官銜的袍褂,換上短裝,自顧逃亡了。沒多久就被日本人抓到了。

慈禧太后看到義和團也沒能挽救大清,逃到西安後,就讓李鴻章與列強主動議和了。日本人將“徐承煜”交給清朝政府。慈禧和滿朝文武官員都對徐承煜的行為恨得咬牙切齒,對他處以“極刑”。

雖然,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徐桐迂腐、頑固、守舊,由此可以窺見清朝閉關鎖國和夜郎自大的縮影。但他窮其一生經世之學和治國理念,守護中華傳統文化,不應該被質疑,被否定,被詬病。

至少,徐桐在國難當頭面前,慷慨赴義,大節不虧。

最後,重要的話語要說兩篇:請對徐桐不要使用“段子”這種帶侮辱性的字眼。


衡陽泉湖人


晚清時期的大臣中,徐桐絕對屬於是一個“奇人”,一個清朝的一品官員,硬生生把自己的人生變成了“段子”。

在晚清時期,局勢的動盪,使得當時清朝的一些官員想要變法圖強,學習其他的國家的先進經驗來改善自身,但是,在當時的清朝,也有一部分官員反對學習新事物,守舊排外,而徐桐就是晚清時期“保守派”的一位代表人物。



段子一:寫對子表達自己堅定的決心

徐桐,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正一品。關於徐桐這個人,要說學問,自然是有的,畢竟是自己考中的進士,而且還當過皇帝的老師。但是這位自幼受儒家經典薰陶的大官,對西學可以說是深惡痛絕,十分堅定的認為國家不需要學習外國的長處,學了就是大逆不道。

桐崇宋儒說,守舊,惡西學如仇。

甚至,為了表達自己抵制西學的決心,在自己家門口貼了一個對子——“望洋興嘆;與鬼為鄰”。

段子二:關於“牙”的想法

徐桐這位大學士,在學識方面,也不是那麼淵博,慈禧太后就曾經想把徐桐的“書房”給撤掉,但是徐桐年紀也這麼大了,也為朝廷工作了這麼長時間,所以慈禧太后礙於情面,沒好意思去撤掉;徐桐學識方面有限,但是偏偏認為自己所想的就是對的,哪怕這個想法脫離了客觀事實,徐桐曾經評價“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國家,他認為這兩個國家名字帶著“牙”字,就跟“胡扯”一樣,怎麼可能存在這樣的國家呢。


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無過於此。

段子三:坑爹的兒子

徐桐最“絕”的一個段子,就是培養了個“好兒子”,徐桐的兒子徐承煜,深得徐桐的真傳,也是個保守派的人物,但相對於徐桐,徐承煜保守的不徹底,他喜歡洋人的洋菸,沒少揹著他爹偷著抽菸。

後來,北京爆發了“庚子之亂”,而後八國聯軍進擊北京,在這樣的情況下,徐桐並沒有像慈禧太后那樣出逃,而且決定以身殉國,他讓人在房樑上弄兩個繩索,然後叫來自己的兒子徐承煜,告訴他自己準備以身殉國,而徐承煜一聽,立刻就告訴他爹,會追隨著他一同殉國,然而,等徐桐站上凳子之後,徐承煜把凳子一抽,成全了他老爹,而他自己兩腳抹油,跑了。


聯軍入,桐倉皇失措,承煜請曰:“……盍殉國?兒當從侍地下耳!”桐乃投繯死,年八十有二矣。而承煜遂亡走。



參考文獻:《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二百五十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