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攝影愛好者,你用過的鏡頭裡面,哪個最“順手”?你都用這鏡頭“順手”拍了啥?

柳侍墨


作為攝影愛好者,你用過的鏡頭裡面,哪個最“順手”?你都用這鏡頭“順手”拍了啥?



我的攝影器材比較簡單,一隻佳能5Dsr,配佳能24—70/2.8和70—200/2.8鏡頭。

要是說在這兩支鏡頭裡面,哪一支最“順手”的話,回答——24—70/2.8鏡頭。


第一、24—70/2.8是一支中焦段鏡頭。這支鏡頭的焦段起於24止於70,屬於標準的中焦段,“廣”端拍風景,中端拍人文活動,“長”端拍人像,特別適合人物活動類場景,可謂長短兼顧。用它拍攝城市風光是拿手好戲,用它拍攝夜景是遊刃有餘,用它拍攝人像表現優良,用它拍攝中型劇場的舞臺演出,也是得心應手。

第二、24—70/2.8成像質量優良。這支鏡頭的明暗對比度、色彩還原度、畫面銳度等表現良好;這支鏡頭具備2.8的光圈,當你需要背景優化時,運用它的“長”端,會有較好的小景深效果;用它的中焦段翻拍書畫作品時,基本沒有畸變,只需後期稍作調整,畫面就會中規中矩、方方正正。



第三、24—70/2.8攜帶便捷。鏡頭體積不大,重量輕便,是外出拍攝的隨身“佩戴”。


如果將24—70/2.8和70—200/2.8做一個比較的話,24—70/2.8的適用性、便捷性遠勝於70—200/2.8;人像拍攝的畫質和質感70—200/2.8稍勝一籌;我的拍攝任務,80%由24—70/2.8擔負,20%由70—200/2.8完成。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請關注《拍客張光林》。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拍客張光林


我喜歡拍人像,願意記錄讓快樂的瞬間,所以常用的是35 1.4和24-70 2.8,他們在不同的場合起著不同的作用。

我一直覺得,環境也是襯托人物情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像小說裡描述天氣一樣,很多時候是用來表述主角的內心世界。35 1.4可以讓我順利的拍到人的同時,環境又不至於虛化太明顯而失去它的作用,而且又可以近距離的和模特溝通,以達到最佳狀態,甚至可以近到我一臂的距離,拍些特寫,小小的畸變反而讓照片更有衝擊力。




上面3張分別為近、中、遠景均出自35 1.4

在棚拍的時候,我常用的是24-70 2.8,這是一支變焦鏡頭,在拍攝者、影室燈和被拍者之間可隨時調節成半身像或全身像,方便自如而不受影棚大小影響。當然這支鏡頭的成像能力自然不用多說,也是常用焦段的集合,所以這支鏡頭成了很多人入坑的第一支鏡頭。



上面2張為24—70 2.8

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中,提到了70-200 2.8,但對於我來說,過度虛化成了一個不喜歡這隻鏡頭的理由,再有就是剛才提到的距離,在使用這隻鏡頭拍全身時,會離模特很遠,在細節溝通方面,及時性成一個大大的問題,而且罪加一等的是,這隻鏡頭的重量,實在是需要麒麟臂的支持,女生只有望塵莫及的份了。

我是一個做點科普講點兒攝影的自媒體頻道,標準斜槓青年,前半段為生計:醫生,後半段為自己:攝影工作室創業小老闆。

在這裡認識你很高興!


健康君大白


最好的鏡頭,就是你用的最順手。這句話說的是絕對正確的。在攝影中,我們拍攝的題材不同,對鏡頭需要也是不同的。比如風光、人像、微距、星空、野生動物等,都是有著不一樣的焦段要求和使用方法的。

針對於絕大多數的攝影愛好者來說,24-70、24-105、24-120這樣的焦段,一般都是比較實用的。這樣的焦段,也是全畫幅相機的套頭所覆蓋的。焦段合理、光圈夠用、畫質不錯,體積和重量也適中,對攝影愛好者來說是個好夥伴。

我目前使用比較多的相機是尼康D850和Z7,在平時拍攝中,用的就是24-70 F2.8和24-70 F4這二隻鏡頭多一些。

分享幾張我用這二隻鏡頭拍攝的片子吧:

拍的越多,走的越多,你就會發現,無論是相機和鏡頭,用的順手,是最重要的。


網際飛俠


我用過的鏡頭不少,最喜歡的是70-200f2.8用的也比較順手。從攝影小白到愛好者我最開始用的18-55這類的鏡頭,那個時候不知道什麼是恆定光圈,什麼是非恆定光圈。


隨著攝影水平不斷提高後來更換了不少的鏡頭,從18-55升級了24-105相機也升級了全畫幅。後來慢慢入了定焦鏡頭,也體驗大光圈的虛化的魅力和成像的銳利,被大光圈鏡頭著迷了一段時間,忙於拍攝各種各樣的糖水片。



從16-35、24-70、70-200、100-400的變焦鏡頭基本都用過,定焦也用過不少,各有利弊畢竟沒有一支鏡頭是完美的。從變焦到定焦又回到定焦,我現在手頭的鏡頭也不少最常用的是70-200/2.8。


這隻鏡頭除了重以外沒什麼缺點,拍人像與被拍者的距離很舒適,也是我使用的頻率最高的鏡頭。光圈夠大、對焦快、成像效果夠好,就是用於風光攝影有點勉為其難,只能說勉強夠用。

其實這支鏡頭更適合拍攝廣闊的平原與山川,但我大多數用於拍攝人像,是我個人最喜歡的變焦鏡頭,也是用得最順手的鏡頭,現在已經升級到了三代。

第二個鏡頭就是24-70F2.8,這個鏡頭也是我比較場用的焦段,日常拍攝和影棚基本都用這樣支鏡頭,還有一支24-105/4最為旅遊鏡頭,我想這兩款鏡頭也是大部份人用得比較順手的鏡頭。


人像圖庫


我現在主要使用手機拍照,我使用單反或者微單,是為了彌補手機的不足。或者說,凡是可以用手機搞定的,我就用手機搞定,但是,如果手機無法搞定的,我還是會用單反或者微單了。


我使用頻率最多的鏡頭,就是這個佳能50mmF1.8STM啦!


基本上,手機可以搞定大多數拍攝了,雖然說畫質可能不是最好,但是也足夠用了。

因此,除非你這個鏡頭可以實現手機難以實現的效果,那麼,我才會經常使用的了。


那麼,在手機攝影為主的時代,我喜歡用什麼鏡頭呢?為什麼呢?

我具體談談:


一、我喜歡用佳能50mmF1.8STM,因為輕便小巧,因為背景虛化,因為可以抓拍

a,手機開啟雙攝模式之後,虛化能力還是不如50mmF1.8。

b,手機開啟雙攝模式之後,就失去了抓拍能力,只能擺拍,無法抓拍。

c,手機開啟雙攝模式之後,弱光下的拍攝效果非常差,還是單反微單的高感效果更好。


因此,手機是無法取代佳能50mmF1.8STM的了。


二、我喜歡用佳能85mmF1.8,因為輕便,因為背景虛化,因為可以抓拍

a,手機的雙攝模式,無論怎麼比,也不如佳能85mmF1.8。

b,我為什麼不用85mmF1.4,因為85mmF1.4太笨重了,配合85mmF1.4的機身也要比配合85mmF1.8的機身更加笨重。我很不喜歡笨重。

c,因為我用APS機身搭配85mmF1.8,可以充當一個長焦鏡頭用了。

d,說白了,55-250mm,70-300mm,70-200mm,100-400mm,其實並非剛需鏡頭,用處不是很廣泛,大多數情況下,85mm也基本上夠用了。

更何況,70-200mm,100-400mm,太笨重了,我這個人不喜歡笨重。


佳能85mmF1.8,在黃山拍攝風景,還是很順手的

佳能85mmF1.8,在黃山拍攝風景,還是很順手的

佳能85mmF1.8,在黃山拍攝水珠,還是很順手的

佳能85mmF1.8,在黃山拍攝小貓和松鼠,還是很順手的

佳能85mmF1.8,在黃山拍攝風景,還是很順手的

佳能85mmF1.8,在黃山拍攝風景,還是很順手的



三、拍攝風景,拍攝紀實,我基本上都是用手機就搞定了

然後,用50mm和85mm定焦拍攝需要背景虛化的人像,拍攝花花草草,拍攝靜物。

當然,85mm也可以用來拍攝風景,拍攝那些用手機無法拉近的風景。


綜上所述,如果你是職業攝影師,可能不能向我學習的了。但是,如果你是家用,如果你是攝影愛好者,你可以向我學習。

如果是開影樓,開攝影工作室,我真不建議你用我的這種器材組合的啦。


光線攝影學院


作為一個攝像愛好者,我最常用的是佳能24一70,2.8,50、1.4這二款鏡頭。

要說最順手的,就是50.1.4這個定焦頭,是攝影路上的主力鏡頭。滿足了大部分花卉、人文、小品,特別是人像攝影。

現在也一直在用這個鏡頭,越來越順手,也希望拍出更多喜歡的片子。

下面傳上這個頭拍的人像,風景和靜物。

喜歡的關注轉發哦,以後一起在攝影的路上奔跑吧!











藍色希臘


作為攝影愛好者,你用過的鏡頭裡面,哪個最“順手”?你都用這鏡頭“順手”拍了啥?

我認為作為攝影愛好者,最順手的鏡頭應該是出勤率最高的鏡頭。每個攝影師手裡面都應該有一支或者幾支這樣的鏡頭。



我這個人拍東西喜歡一陣一陣的。記得學拍風光的時候,三天兩頭就拿著廣角鏡出去拍;學拍人像的時候就拿著定焦鏡頭去拍;學習微距攝影的時候,就天天拿著微距鏡頭去拍。總之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最“順手”的鏡頭。

接著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我用的最順手的這幾隻鏡頭。

第一支鏡頭:蔡司28mmf/2.0

這是我特別喜歡用的一支鏡頭。28mm的廣角既可以拍風景,又可以拍近景特寫。蔡司鏡頭的做工,成像銳度,色彩還原都是非常優秀的。特別是絲滑般的對焦阻尼,讓人在拍攝的時候非常享受。要說唯一的不足應該是沒有自動對焦吧,不過對我來說手動對焦也沒有任何影響。



第二支鏡頭:尼康80-200mmf/2.8

這支鏡頭是我手裡面唯一的一支長焦鏡頭,應該說是我最常用的一支鏡頭。買的時候因為考慮到70-200價格太貴,退而求其次,就買了這支鏡頭。雖然性能不及70-200,但是其成像素質一點也不差。我經常用這隻鏡頭拍些植物特寫和人像。



第三支鏡頭:尼康105mmf/2.8百微鏡頭。

由於本人特別喜歡微距攝影。所以這支鏡頭就成了我拍攝微距的主力鏡頭。我買的這支微距鏡頭是尼康的一支老百微鏡頭。雖然老,但是成像質量一點也不差。今年我用這支鏡頭拍了不少的微距片子。我對這支鏡頭特別滿意。



好了,關於這個話題就簡單了這麼多。幫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蘇州三憶影像。


蘇州三憶影像


不知道題主所說的“順手”確切意思是什麼,我理解為“好用”、“喜歡”。如果說自己目前最喜歡用的鏡頭要算是尼克爾AFS 70-200 2.8G ED VRII了,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大竹炮”,屬於尼康“大三元”鏡頭的其中之一。

這隻鏡頭尼康公司使用了多種技術手段提高畫質,其中包括了使用了多達7片ED玻璃鏡片、納米結晶塗層、提供了相當於提高4檔快門速度的尼康減震系統(VR II),以及寧靜波動馬達(SWM)。該鏡頭還提供三種對焦模式的高級操作:M、A/M、M/A,並可實現手動對焦或者手動微調對焦(在自動對焦模式中通過簡單地旋轉鏡頭對焦環而實現)。這隻鏡頭的畫質是優秀的,第二代防抖性能更佳,提高成功出片率,人像風光都適合,應用範圍比較廣泛。

之所以比較喜歡用這隻鏡頭,除了畫質優秀,焦外漂亮,防抖性能好之外主要的原因在用這隻中長焦段的鏡頭取景構圖方便,不論風光人像都可以輕鬆應對,能夠幫助你化繁為簡得到你想要的畫面。

下面是自己用這隻鏡頭拍攝的一些照片,希望與有共同愛好的朋友互相交流學習。







天際曉風


作為攝影愛好者,你用過的鏡頭裡面,哪個最“順手”?你都用這鏡頭“順手”拍了啥?

本人在攝影路上用過不少鏡頭,也發燒了十來款各類鏡頭,從自動到手動,從原廠到副廠鏡頭,鏡頭雖多,但其實在我們拍攝或創作過程中,常用的就那幾款吧。

說起順手,我用的比較順手的要說50定焦了。

十多年前,本人擁有了第一款數碼單反,那個時代確實經濟上有問題,因為當時買機身就花了半年的工資,因拮据所以購買了一個鏡頭:50/1.8

這款鏡頭到現在還是我拍攝的主力鏡頭,用了十幾年了,沒任何問題。

本人主要用這個鏡頭拍攝合影、證件照、花卉、小品、人文等,為本人的攝影路上也創造了不了經濟效益。

因為這個鏡頭是前面有個很深的空間,所以說遮光罩都可以省下了,前面也不需要加UV鏡之類的,因為便宜,所以也沒有過多的保護,但是它依然很完美的。輕便,外出攜帶真是方便,可以說它最為順手,50頭值得擁有,也是攝影人必備的一款鏡頭。

你有這個鏡頭嗎?你最順手的是哪個鏡頭?

以上就是本人的最為順手的鏡頭,歡迎各位評論。

我就是劍舞影像,歡迎關注,我們一同交流攝影問題


劍舞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