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业的“富士康”,靠赚外国人的钱,连续10年蝉联行业第一

我国冰箱行业,由最初的引进和仿制,到如今的自主研发。在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质量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与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不断缩小。近年来海尔在家电界的表现让人称赞,但有个鲜为人知的品牌,却在欧美等发达地区销量远超海尔,成为中国冰箱出口大王。

家电业的“富士康”,靠赚外国人的钱,连续10年蝉联行业第一

在出口方面,海尔只能排第二,冠军是奥马冰箱(HOMA)。相关数据统计表明:2018年中国冰箱出口量为5249万台,奥马冰箱出口销量超过742万台,以14%的份额占据出口第一,全球出口超过150个国家,其中55个国家占有率排名第一,欧洲市场占有率竟高达23%,每四户欧洲家庭,就有一户在使用,出口总量超过6400万台。

奥马冰箱创始人蔡拾壹,大器晚成。上世纪70年代从冰箱学徒工做起,后来加入科龙集团,由于科龙集团出现多起,拖欠供应商货款问题,蔡拾壹意识到今日的科龙,早已不是刚刚创立的时候,企业已经站在危险的边缘,作为多年技术骨干的他,不忍心厂里先进的技术丢掉,权衡利弊之后,已经55岁的他毅然选择创业。

带领一批技术骨干创立奥马电器,专门做冰箱代加工,在新厂的建设过程中,蔡拾贰裤腿上沾着泥,头上脸上都是灰尘,太阳地底下指挥,一干就是一整天,在他的带领下,工厂很快就投入生产。

在一次国际家电巨头惠而浦的OEM项目招标中,奥马电器获得了中标,这次的成功,为他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由此契机,和多个国际家电商达成代工协议,按照欧盟标准严格生产,2007年生产超过150万台,成为中国三大冰箱出口企业之一。

家电业的“富士康”,靠赚外国人的钱,连续10年蝉联行业第一

众所周知,欧盟对产品品质要求极为苛刻,国内冰箱要进入欧盟市场门槛很高,必须满足Class A+++、RoHS、WEEE、REACH、Erp、LFGB在内的所有欧盟标准,大部分的国内企业都不敢盲目进入欧盟市场。正是欧洲高标准的定位,成为奥马冰箱成功的基石。

金融危机的那年,奥马负责采购的副总王济云,根据供应商的状况判断,下半年国际形势会急速下滑,之后通过和有苦难的供应商签订大额合同,以此作为议价的筹码,让供应商降价10%,紧跟着同时向国际客户通知,销售价格整体降低10%,此时的竞争对手依然坚持原价,这个决定吸引了大量的客户订单,以此度过2008年的危机,之后行业重新洗牌,淘汰了大批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而奥马却逆袭成行业标杆,获得世界冰箱出口第五,中国第一的好成绩。

在出口市场稳定的情况下,蔡拾壹将目光转移到国内市场。开始发展奥马自有品牌,设立国内销售中心,以“农村包围城市”,避开海尔、美的、科龙等一线冰箱品牌,专门攻占三、四线城市。由于产品过硬的技术品质,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销量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

家电业的“富士康”,靠赚外国人的钱,连续10年蝉联行业第一

在国内代加工方面,奥马冰箱以返修率不到2%的保障率,拿下TCL的一半订单,同时获得美的的所有订单。品质的稳定,源自蔡拾贰对研发和生产设备,不计成本的投入。奥马斥巨资,引进德国GUILES公司的喷涂线,意大利CANNON公司的发泡机和吸塑机,和用于检漏的氮质谱检漏仪,其中氮质谱检漏仪的精确性,可用来检测火箭发动机密封性,蔡拾贰将其用来检验冰箱密封性。在如此高标准、高品质的保障下,2009年,奥马冰箱销售311万台,其中76万台供应国内市场,235万台出口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

前不久,奥马冰箱获得了由国际市场权威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 颁发的“中国冰箱连续十年出口冠军”荣誉证书。肯定了奥马在世界冰箱市场的地位。

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冰箱行业销量达到3272万台,海尔在国内市场份额36.7%,连续10年全球销量第一,占领西班牙、印度、俄罗斯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在出口方面海尔依然是追赶者角色。

目前,在节能环保、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推动下,冰箱市场产品创新升级速度加快,智能冰箱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尔和奥马将成为中国冰箱出口最闪亮的两张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