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分叉對區塊鏈的意義

什麼是分叉?

分叉是區塊鏈體驗的核心,它與區塊鏈"系統升級"有著密切的關聯。那究竟什麼是區塊鏈分叉呢?我們可以回想下在應用商城下更新升級自己的APP,點擊更新按鈕,等待下載進度條結束,點擊安裝。整個的過程十分之簡單,基本不會出現什麼狀況,那是因為我們是在中心化的系統中進行軟件的更新。而總所周知,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要實現"更新"並不容易,每一次的"更新"都需要社區裡面的一致認可(達成共識)。如果無法達成共識,就會造成區塊鏈的分叉。當然我們可以更簡單的理解為,隨著區塊鏈共識的規則的改變,如果其中一群人(節點)進行了升級,而另外一群人(節點)沒有進行升級,那這兩群人就是在運行兩種不同的規則,所以就產生了分叉。

解讀分叉對區塊鏈的意義

軟分叉跟硬分叉的區別

軟分叉是指在區塊鏈或去中心化網絡中向前兼容的分叉。向前兼容意味著,當新共識規則發佈後,在去中心化架構中節點不一定要升級到新的共識規則,因為軟分叉的新規則仍然符合舊的規則,所以未升級的節點仍然能接受新的規則。就好比office軟件一樣,當我們保存excel2010文檔的同時,我們可以用excel2007打開原來的excel2010的文件,這就是向前兼容。

硬分叉則是指在區塊鏈或去中心化網絡中不向前兼容的分叉,硬分叉對加密貨幣使用的技術進行永久更改,這種變化使得所有的新數據塊與原來的塊不同,舊版本不會接受新版本創建的區塊,要實現硬分叉所有用戶都需要切換到新版本協議上。如果新的硬分叉失敗,所有的用戶將回到原始數據塊。

舉個例子,2016年6月以太坊項目The DAO遭受了黑客攻擊,損失了價值6000萬美金的ETH,以太坊的開發團隊修改源碼,強行把第1920000個區塊的資金轉到了另一個地址,"奪回"了黑客控制的合約幣,大部分的礦工承認了這樣的一個修改,而另一部分的礦工不認同這樣的修改,所以就形成了兩條鏈。自此就分裂出以太坊(ETH)跟以太經典(ETC)兩個獨立的區塊鏈項目,對應不同的共識理念。另外以太坊的持有者在分叉後除了原有的數字貨幣(ETC)外,還能以1:1的數量獲得分叉幣(ETH)。所幸,以太坊跟以太坊經典的共存對社區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兩種規則可以相互測試,繼而不斷優化,改進整個區塊鏈網絡。

解讀分叉對區塊鏈的意義

分叉帶來的影響

通過兩種分叉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硬分叉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好消息,除了原有的數字資產外,還能獲得相應的分叉幣,無論分叉幣後續成功與否,都沒有什麼風險。於是硬分叉成為了很多為了利益的集團斂財的工具,他們的項目純靠包裝跟忽悠,為了發幣而分叉。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比特幣。比特幣跟比特幣現金分叉引發了十分激烈的爭論,一些有影響力、且大力推動比特幣現金分叉的社區成員堅持認為,比特幣現金才是真正的比特幣。而從2017年中旬開始的比特幣硬分叉爭論也一直持續到了今天。因為區塊鏈作為一個複雜的系統,同時還存在著去中心化,安全,環保的"不可能三角",長期理念的分歧,很難會達成共識。與其耗費大量精力去折中選擇一個方案,還不如允許嘗試多個方案,至於哪個方案會被認可,則需要時間跟社區來證明。

區塊鏈分叉未來的展望

無論是軟分叉還是硬分叉,分叉對於區塊鏈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時進行分叉,社區很快就會達成共識,而且沒有什麼爭論產生,但有時區塊鏈進行分叉會造成社區內部產生爭議。從區塊鏈的發展來看,區塊鏈未來的發展趨勢很可能會像以太坊的例子一樣,通過社區內討論逐漸達成共識,而不是像比特幣那樣有著不同的理念。否則就很可能引發像BCH那樣的"礦戰",繼而導致加密貨幣市場的崩盤。健康的分叉應該儘可能的相互協調去實行分叉,加密貨幣交易所,錢包跟礦工應以保障用戶的安全為前提進行分叉。如果能以這樣的方式去執行分叉,那麼社區裡也不會產生那麼多爭論。對區塊鏈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後語:MyCoinRisk是一個垂直搜索引擎驅動的加密貨幣風險管理平臺,通過AI和眾包累積Crypto項目的風險信息,能搜索上千個加密貨幣以獲取實時市場數據!通過向觀察列表添加硬幣信息或保存新聞與風險內容來個性化您的幣風險體驗。歡迎進入MyCoinRisk瞭解更多資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