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中旗成峰牲畜交易市場“四走三扶”產業扶貧模式實現“智志雙扶”

——自治區派駐科左中旗脫貧攻堅工作總隊調研綜述

成峰牲畜交易市場(以下簡稱成峰市場)位於中國黃牛之鄉通遼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鎮。經過22年的建設運營,目前發展成為年交易量80萬頭肉牛、交易額80億元的專業化牲畜交易市場,具備暫養、交易、結算、金融、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餐飲、住宿等一站式服務功能。直接帶動2700多名農牧民經紀人、間接帶動就業1萬多人,交易輻射20多個省市近百個市縣。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2017年以來,成峰市場立足肉牛產業,與周邊42戶貧困農牧民簽訂了合作協議,以培養養殖經紀人為著力點,以小額信用貸款支持為核心,免費提供暫養場所、交易管理等綜合服務,實施了“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交易)市場走、市場跟著產業走”“扶智扶志扶制”相結合的“四走三扶”產業扶貧項目。截止今年3月底,累計投入信貸資金1200萬元,項目肉牛總交易量2.04萬頭,總利潤351.4萬元,農牧戶平均月收入8000元左右。自治區派駐科左中旗脫貧攻堅工作總隊通過駐企入戶調查、解決難題、完善模式等方式,對成峰牲畜市場產業扶貧模式開展了半年多的持續跟蹤調查。

主要做法

作為貧困農牧民脫貧致富最大的困難是“四缺”:缺錢、

缺本事、缺門路、缺動力。成峰市場通過推動“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交易)市場走、市場跟著產業走”,從根本上解決“四缺”問題。建立了市場化法制化扶貧機制,培養貧困農牧民成為養殖經紀人,實現了“扶智扶志扶制”相結合。

(一)以小額貸款支持為核心,配套提供暫養場所、交易管理等綜合服務,從流通環節引導貧困農牧民進入肉牛產業鏈。成峰市場通過自己的小額貸款公司,為簽訂合作協議的農牧戶提供5-50萬元的免抵押、免擔保的信用貸款作為發展基金,7天內完成審批,貸款每月率1%(比市場平均利率低0.59個百分點),累計減免利息40.24萬元,實行“錢跟窮人走”。同時,在市場暫養區免費提供養殖場地、棚舍、水電設施,節省了賣牛流通費用,水電費全免,配備獸醫、專業管理團隊全程免費服務,按成本價提供精飼料(每斤比市場價節省0.1元以上)。幫助農牧民在市場內以最便捷方式、最低成本完成肉牛交易,累計減免各類費用350多萬元。

(二)以培養養殖經紀人為目標,通過能人帶動、免費培訓、機制倒逼、市場實戰相結合,提高貧困農牧民自我發展能力。成峰市場定期免費開展防疫、飼餵等技術培訓,及時提供需求信息。項目區專門安排有經驗的經紀人與貧困農牧民一起養殖和交易,零距離指導和帶動。貧困農牧民自主進入市場對自己圈舍的牛進行飼餵、防疫、交易;自行承擔因疫病導致牛傷亡造成的損失。農牧民作為協議中獨立的經營主體,不是給企業“打工”而是給自己幹,倒逼農牧民養好牛、賣好牛、多掙錢,按時還貸,增加收入,激發了其儘快成長為經紀人、通過肉牛養殖交易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

(三)以風險防控為重點,通過法律協議、封閉運行、

規範管理相結合,與貧困農牧民建立基於市場化的緊密利益聯結和風險防控機制。協議規定,貧困農牧民與交易市場是經濟合作關係,各方權利義務受法律保護,違約都要承擔法律責任。農牧民以無抵押無擔保形式,向成峰小額貸款公司貸款5-10萬元購牛,期限1年。在交易高峰期,信譽好的農牧戶可貸15-50萬。交易成功後,除每頭牛交納30元管理費外,買賣差價所得利潤全部歸農牧民所有。利潤所得在支付貸款利息、領取生活費用外,全部存入市場免費為其提供的發展基金專戶管理。農牧民只能在市場內養牛、交易,不得將牛拉出交易市場,不得私自與買家現金交易。活牛作為質押物,市場主管方(小貸公司)有權優先處置。如果農牧戶挪用購牛款即解除合同。項目實行3年期退出機制。

思考與啟示

(一)實現脫貧成效紮實而可持續,有效引導貧困農牧民進入特色產業鏈是根本。沒有特色產業支撐的扶貧成效是無根之木。實施扶貧項目必須要緊緊結合特色產業鏈。因地制宜發展起來的特色產業不僅有效地將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而且能夠有效地帶動農牧民參與產業發展。這樣的產業既是扶貧產業,也是鄉村振興產業。科左中旗乃至通遼市通過打造肉牛全產業鏈帶動貧困農牧民脫貧致富是產業扶貧的成功範例。2018年科左中旗依託全旗肉牛產業初步形成的從育種、繁育、交易到屠宰加工的全產業鏈,按照“人均2頭牛,戶均5頭牛”的總體目標,全面落實項目資金和各項補貼政策,扶持貧困戶舍飼肉牛總數達到3萬頭以上,實現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引導農牧民進入特色產業,不僅要打造全產業鏈,拓展更多進入環節,而且要幫助農牧民提高進入產業能力、降低進入成本。成峰市場“四走三扶”產業扶貧模式就是發揮流通龍頭企業優勢,通過一整套幫扶引導措施,提高了農牧民識牛、養牛、倒牛的技能,降低了養殖交易成本,提供了從流通環節進入肉牛產業發展的機會。

(二)實現“智志雙扶”,合理有效的減貧帶貧機制是關鍵。成峰市場“四走三扶”扶貧模式就是“智志雙扶”。通過培養貧困戶成為有技能會交易的“牛經紀人”,在“授之於魚”的同時“授之於漁”,提高了自我發展能力。最值得借鑑的是,為實現“智志雙扶”,探索建立了一整套合理的減貧帶貧機制。既沒有把企業幫扶簡單為給錢給物,也沒有對農牧民大包大攬,而是靶向施力,有針對性地解決農牧民“四缺”問題。在提供一定的支持服務的同時,沒有改變農牧民自我發展的主體地位,以合理的利益分配為動力、以按期還貸為壓力、以法律協議為保障、以規範管理為監督,實現農牧民利責權一致,實現了“扶智扶志扶制”相結合,實現了農牧戶、企業、政府、社會“多贏”。

(三)實現扶貧資金可持續高效利用,鼓勵創新扶貧資金管理和使用方式是突破口。科左中旗各級黨委政府在支持成峰市場改造提升市場基礎設施的同時,安排扶貧資金作為項目資本金,由成峰市場用不動產做抵押,投入的資本金年收益8%,3年合作期結束後資本金收回,支持“四走三扶”項目擴大實施範圍。由此啟示我們,扶貧資金在堅持產業扶貧為重點的同時,應著眼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可以更多的支持像成峰市場“四走三扶”項目這樣減貧帶貧效益好的產業化項目、集體經濟項目,將收入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邊緣戶”群體納入項目帶動範圍,鼓勵旗縣探索以基金、資本金等方式,實現扶貧資金保值增值和循環利用,形成更多可以持續發揮作用的集體或政府資產資本。(文/馬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