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一下中醫婦科,問診中如何問月經?

c陳斌


辨證施治是中醫診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而辨證施治的過程,首先是採用望、聞、問、切等方法,去搜集患者現有證候和病史的有關材料,再運用中醫理論認識疾病,確定診斷,然後根據診斷,擬定治法,依法立方,隨證遣藥,進行治療。

“問診中如何問婦女月經?”

婦女除了有與男子相同的內、外科疾病,還有女性所特有的經、帶、胎、產諸病,稱為婦科病。

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的活動,男女基本相同,但由於婦女在解剖上有胞宮,生理上有月經等,因此在臟腑、經絡、氣血活動的某些方面與男子又有所不同。

人體以臟腑經絡為本,以氣血為用。婦女的月經、胎育、哺乳都是臟腑、經絡、氣血化生作用的表現。臟腑是生化氣血之源,經絡是運行氣血的通路,氣血是月經、養胎、哺乳的物質基礎。故、腎、肝、脾三髒和衝、任二脈,在婦女生理上有其重要作用。婦女的月經與奇經八脈中的衝、任兩脈關係至為密切,“八脈繫於肝腎”,肝藏血,主疏洩。月經能按時而下,有賴於肝的應時疏洩,衝、任虛損,則月經不能應時而下,或前或後,參伍不調; 衝、任不固,則漏下崩中。

月經是女子週期性胞宮出血的生理現象,通常1個月來潮1次,每次3~5天干淨,經量50~100亳升。因為每月按期而來,所以稱為月經。一般14歲左右月經開始來潮(初潮),49歲左右閉止(絕經)。

在臨床辨證問診中,瞭解月經是否正常:可從相隔的曰期,經量的多少,色澤的深淡,經血的稠稀等幾個方面詢問來判斷。

正常者,呈暗紅色,開始時較淺,中間逐漸加深,最後又為淡紅,不凝結,無血塊,不清不稠,沒有特殊氣味,經量適中,能按月來潮,這是健康的象徵。

問診中瞭解是否妊娠:可從月經停止來潮,陰道分泌物是否增加,乳房是否逐漸膨大,乳暈顏色是否加深,腹部中線是否有色素沉著、呈棕褐色等方面詢問來判斷。妊娠者,常有食慾異常表現,嗜好酸性食物,並或有輕微泛惡作嘔等反應。

問診中瞭解月經不調:

1,寒證:

詢問行經期間,是否經常過食生冷,或經常冒雨涉水; 月經是否錯後而又量少等。因寒證月經不調多為感受寒涼,寒邪乘虛客於胞宮,血為寒凝,經脈不通所致。

2,熱證:

(1)血熱,詢問日常進食當中,是否經常過食辛辣之物,或過服暖宮熱品,月經是否趕前而量多。

(2),虛熱,詢問月經是否先期(提前)而經血量少。因虛熱證月經不調,多先天稟賦不足,水虧而火旺,引起虛火偏盛,迫血妄行,故見月經先期而經血量少。

3,虛證:

(1),氣虛:詢問月經是否先期而量多。因氣虛月經不調,多素體虛弱,或大病、久病之後,統攝無權,衝任不固,故此月經先期而量多。

(2),血虛:詢問月經是否後期(推遲)而量少。因血虛月經不調,多長期出血,或生育過多、房勞小產,耗傷精血,血海空虛,不能按時盈溢,以致月經後期而量少。

(3),脾虛:詢問月經是否先期而量多。因脾虛月經不調,多為脾虛氣陷,脾不統血,故易引起月經先期而量多。

(4),肝腎虧損:詢問月經是否先後不定期。因肝腎虧損不調證,多為體質素虛,或產育過多,房勞不節,損傷衝任,傷及肝腎,肝虛,則藏血不足也可致月經後期量少; 腎虛,則封藏失職,以致月經先後不定期。

4,實證:

(1),血瘀:詢問月經是否後期,經血量少。因血瘀月經不調,多為經行瘀血內停,或分娩之後,瘀血內停胞脈,滯塞經道,以致月經後期,經血量少。

(2),氣滯:詢問月經是否或先或後。因氣滯月經不調,多為忿怒憂思,情志不暢,鬱而傷肝,肝失疏洩,血海不寧,衝任失調,故月經或先或後。

問診中瞭解痛經:

行經期間,或行經前後,發生腰腹疼痛甚至劇痛難忍,並隨著月經週期而發作者,稱為痛經,亦叫經期腹痛。痛經尤以青年婦女多見,如果僅感小腹或腰部輕微脹痛,則屬正常現象,不必大驚小怪,以致自危!

1,實證:

(1),氣滯血瘀:

詢問經期是否小腹疼痛,或脹痛、或刺痛,陣陣加劇難忍,是否經量少而淋漓不暢,經血是否紫黯或夾有血塊,經血排出後則痛勢緩解,是否胸脅線乳房脹痛、精神抑鬱或煩躁易怒。(望診可見舌質黯紫,或舌邊有瘀點,或舌質正常而苔薄。切脈沉弦或沉澀感)。

(2),寒溼凝滯:

詢問經前或經期是否小腹疼痛,或呈冷痛、絞痛,得熱可暫行緩解,經血是否量少,色黯常夾有血塊,是否經血淋漓不爽,或有畏寒便溏等。(望診可見舌邊色紫,舌苔白膩。切脈弦滑。)

2,虛證:

(1),氣血不足:

詢問經期或經後小腹是否綿綿作痛,小腹是否常有下墜感、按之痛減,是否經血量少色淡。(望診可見面色蒼白,神倦乏力,心悸汗出等,舌質談。切脈細弱。)

(2),肝腎虧損:

詢問經色是否淡紅、量少質稀,是否經後小腹隱痛,喜按,頭暈耳鳴,是否腰膝痠軟,精神不振。(可望見舌淡苔薄。切脈細弱)。

……… ………… 。

問診(包括題主的問月經),只是辨證四診中的一部分,充分究其,亦即知個大概,必須結合望、聞、切再結合臨證中患者表現的整體狀況,方能做正確的診斷。

在辨證施治中,辨證是運用中醫理論,分析四診所獲的感性材料,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明確疾病的本質,掌握疾病的變化規律。施治的階段,是根據辯證的結果,擬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解決疾病的治療問題。辨證準確,施治才有可靠的依據,兩者關係密切。所以根據辨證的結果,擬定正確的治療方法,就能及時控制疾病的演變幫助患者逐步恢復健康。若不能正確辨證治療,無的放矢,甚至倒行逆施,輕病也會加重,重病會更加危險!


一枚綠葉139326039


本人看婦科從不先問,只先切脈,如脈芤則為例假期,右寸脈虛者經期肯定提前,因氣虛不能攝血故。左三脈虛者,為血虛,經量少或遲後。左關尺中弦者,為瘀血、必有血塊、顏色黑、乃痛經之脈。(包括子宮肌瘤)。如脈沉遲細冷,既是宮寒等。試想如此切脈辯證、告知患者,如有其它之症,患者自會補明,辯證施治則可,何須多問?


上醫堂15002622079


問來經時腹痛/初期痛/中期痛/還是要完了痛/痛成度怎樣?輕,中,痛得難忍或遍地打滾。也要問色澤量多少…。


用戶264366282


一問寒熱 二問汗

三問經期 四問量

四問房中 五問逸

七問飲食 八問便

氣血虧虛 為多見

氣滯血瘀 也常見


歸善堂


現在的中醫或西醫都先問出病人的主訴是什麼?再圍著主訴辯寒熱虛實(包括表裡。)中醫各科都如此。特別是一天看上百十個病人要想能吃飯,拉尿非得如此。再說四診合參,不同病證可出現相似或相同的,同一脈也可是不同病症的表現,心脈取代問診,從古至今也沒這個主張。


用戶853371457806


好的中醫大夫好像能切脈切出來。


西京爺們


本人經驗,婦女子宮肌瘤,囊腫,瘀塊在其左尺脈之尾,即後移半拮,脈沉澀。


一仁醫


一般都是先問末次月經哪天來的,來了幾天,顏色怎麼樣,有沒有血塊,經前有沒有腰痠腹痛或者乳房脹痛。月經週期準不準,白帶怎麼樣?


三滘中醫馮醫生


下紅時長,顏色深還是暗,清浠還是粘稠塊狀,每次量大小,, ,


索氏民間中醫


先問來時有無腹痛,二問準不準時,三問量多量少,四問色暗色淡,五問有無血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