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總有一座城,懷藏著輝煌的過去,總有一處地方,等你傾聽它的故事。在古代絲綢之路黃金段上,就有這麼一座擁有深厚歷史文化的縣城,它因“瓜”得名,因“史”留名,因“路”馳名,它就是瓜州。在這座東進西出的商賈重鎮之中,又屹立著一座經歷1700多年風霜的古代城池遺址——鎖陽城。這個瓜州大地上的世界文化遺產又會有怎樣絢爛輝煌的過去呢?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大地之子雕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旋律

去往鎖陽城的戈壁灘上,有這樣一個雕塑吸引了趕路人的目光。第一眼看到《大地之子》雕塑,是驚歎的,這個長15米,高43米,寬9米的紅砂岩石材搭建而成的巨型雕塑,呈現的是一個孩童光著屁股趴臥在大地上神情安詳的形象,這也是國內外迄今為止首例最大的數字雕刻的石雕作品,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家董書兵老師創作的。不得不說,這真是一件令國人驕傲的作品,其背後寓意也是引人深思。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孩童代表著生機勃勃,代表著未來,也是稚嫩的,而《大地之子》雕塑藉由紅砂岩石材,卻呈現出了一種原始而粗狂堅強的感覺,如此具有反差的表現形式卻又沒有一絲違和感,若是躺在雕塑旁,就更能體會到這座雕塑的大氣了,在它的面前我們是如此渺小,就一如自然與人類一般。大自然與人類同生共存,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一旦自然遭到破壞,自然對人類的影響可以巨大到一個難以想象的地步,這也許就是作者想傳達的觀念吧。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鎖陽城,被歷史車輪碾過的繁華都市

敦煌鎖陽城遺址位於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鎖陽城鎮東南方位,曾叫苦峪城,後更名為鎖陽城還有這樣一個典故:唐朝薛仁貴奉命西征,一路勢如破竹,可是打到苦峪城後一不小心中了埋伏,被圍困城中。這一困就困了多日,城中糧斷草絕,薛仁貴下令將士節衣縮食,以待援兵,在這樣緊要的的時刻,戰馬卻一日日肥壯,將士們發現它們在吃一種通體泛紅長相極像紅蘿蔔的東西,然後將士們也挖來吃,一直堅持到程咬金救兵到來。後來才知道這個長得像胡蘿蔔的植物叫鎖陽,後人為了紀念戰役中鎖陽的功勞,把苦峪城改為鎖陽城。在河西一帶也一直流傳著這句歌謠:“鎖陽鎖陽,是藥又是糧,病時作藥,飢時作糧。”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古人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初春的戈壁灘沒有一點綠意,星星點點的梭梭頑強地生長著。因為去的季節不對,未能看到被譽為“沙漠人參”的鎖陽,因為鎖陽一般每年五、六月份露出地面,至七、八月份開始成熟。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有說法說鎖陽城始建於西晉,是古代絲綢之路上連接中原與西域地區的交通樞紐,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把中國、印度、希臘、古羅馬和波斯聯結起來,將中國的絲綢、火藥、造紙、印刷術傳到西方,又把西方的黃瓜、胡蘿蔔、芍藥、石榴、核桃等傳入我國。當時的鎖陽就是一個人來車往的繁華都市。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瞭解了鎖陽城當時的繁華,待我真正站在它的面前時,眼前的戈壁和荒涼景象讓我心裡有說不出的一番滋味,不知是蒼涼還是悲壯。觸目所及,沒有一處完好的建築,整座古城與荒漠幾乎融為一體,腳下那些拳頭大小的石頭,也許就是當年城牆上一米見方的磚石,歲月流逝,風沙侵蝕,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了。歲月的風沙留給我們的只有那些斑駁的殘壁斷垣,似在述說著古城當年的輝煌。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關於鎖陽城還有這樣一個密不可聞的小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十五年,吐蕃侵略河西地區,並迅速攻佔瓜州,活捉了瓜州刺史田仁獻,主管河西地區軍政的涼州都督被暗殺。一時之間,河西人心惶惶,在此危難之時,朝廷委派張守珪來瓜州就任,張守珪一上任就讓士兵和老百姓一起修築被毀的鎖陽城城牆,但城牆還沒修好,吐蕃軍隊又打過來了。連城牆都不完整,如何守城?張守珪卻命令所有將士在沒有修好的城牆上擺開宴席,又找來樂工吹拉彈唱,吐蕃人一看就有些遲疑了,疑心有埋伏,下令撤兵。沒想張守珪乘機派兵追擊,把吐蕃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這場戰役,也被稱為是一場最大膽的“空城計”,不僅保證了絲路的暢通,瓜州的重要性也再一次體現出來。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據考證,鎖陽城遺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河西走廊規模最大、保存也最為完整的一座古城遺址。曾經的鎖陽城由內城、外城及羊馬城組成,內城、外城雙重城牆,外城與內城之間的“羊馬城”,以及牆體上的甕城、馬面、角墩等防禦設施共同構成了完整的城市防禦體系。遺憾的是,遺址日夜受著風沙的侵蝕,不復當年,唯有留下的殘垣斷壁似乎還在述說著曾經的硝煙與崢嶸。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在內城的遺址上依稀能辨別出遺址上高聳的烽燧,烽燧也稱烽火臺。戰時如發現敵情,點燃準備好的烽薪,騰起的白煙幾里外也能看到。而白天燃煙叫燧,夜晚放火叫烽,這是古代傳遞軍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在鎖陽城內除了隨處可見的沙丘、瓦礫和斷牆殘壁外,還有很多戰時留下的積薪堆,千百年過去了都已經碳化。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敦煌博物館實物展品

距離鎖陽城內城東邊不遠還有一座塔爾寺遺址,此塔爾寺非西寧塔爾寺。這座分佈面積約15萬平方米的佛寺遺址,曾被譽為唐代“阿育王寺”,當年唐玄奘往取經路上就在這裡講經說法、收徒買馬。遺址的中心位置是一座大型覆缽塔,以土坯砌成,據說這些佛塔中,曾經發掘出不少經書。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有關塔爾寺的建造年代眾說紛紜。元代建築的說法:塔爾寺現存白塔的建築樣式,類似於北京天壇、頤和園、武威白塔寺的建築風格;西夏建築的說法:曾在小土塔中出土過泥版印刷的西夏文“六字真言”,遺址中或遺址周圍發現比較多的西夏時期米黃色青釉瓷片和黑色釉雕刻花紋瓷片,以及榆林石窟16窟內有西夏墨書題記等,由此推定該寺院及錐形白塔屬於西夏時期產物;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鎖陽城除了上述的古城遺址和塔爾寺遺址,還有古渠道遺址和古墓葬群值得遊覽,這座世界遺產,既是考究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文物,也是瓜州之遊不可錯過的旅遊勝地,它存在於自然環境惡劣的戈壁上,日夜受著風沙的侵蝕,也許哪天就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多麼希望在人們的共同保護下,它能存在得更久一些,讓更多的人瞭解它的前世今生。

遍地鎖陽,薛仁貴曾因它轉危為勝,這座古城背後埋藏著這樣的故事

古城猶存,歷史不曾被人忘卻,歲月雖逝,過去輝煌亦不曾褪色,如今的鎖陽城,依舊以堅韌的身姿撰寫著獨屬於它的故事。

貼士

推薦景點:榆林窟美食佳釀:手撕羊肉,風味羊排,鹹沙蔥,拉條子,杏皮子,剪魚子開放時間:旺季5月1日至10月31日:8:30-18:00淡季11月1日至4月30日:9:00-17:00門票價格:旺季:75元/人;淡季:50元/位景區觀光車:20元、人(僅旺季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