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醫生鄧小軍,何以在30歲年紀就獲得成都市”五一勞動獎章“?


“5·1”勞動節馬上到了,我們來說說勞模的故事。

醫生這個職業,是被公認最辛苦的職業,不分白天和黑夜,除了治病救人,還要做科研。

醫生的成長道路沒有捷徑,只有用堅守,才能把日積月累收穫的經驗轉化為治病救人的動能,成就醫者初心。

急診科醫生鄧小軍,何以在30歲年紀就獲得成都市”五一勞動獎章“?

急救出診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鄧小軍,他是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今年只有30歲。他憑藉精湛的個人急救技術,躋身近期成都市總工會公佈的成都市五一勞動獎章獲獎者名單,這也是23人中唯一來自醫療衛生急救領域的獲獎者。

他何以年紀輕輕就拿下分量如此重的獎項呢?

急診科醫生鄧小軍,何以在30歲年紀就獲得成都市”五一勞動獎章“?

圖為急診科醫生鄧小軍

小時候他就想:我是醫生該多好!

鄧小軍出生在湖南農村,童年經常在田野間撒歡,也導致小傷不斷。醫生給他處理各種傷口的次數多了,竟讓他痴迷起“白大褂”。

12歲那年,年邁的外公不小心摔了一跤,因為沒能及時送醫,他越來越虛弱,再不是從前那個帶著自己玩鬧嬉戲的人。他眼看著外公走向生命的終點但無能為力,那時他就想:“我是醫生該多好!”

自己一天天長大,至親卻在一天天老去,鄧小軍愈發想當醫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他們找到健康依靠。

急診科醫生鄧小軍,何以在30歲年紀就獲得成都市”五一勞動獎章“?

鄧小軍和同事一起查房

日日守在上演生死時速的急診科,8年未吃過團年飯

高考因為發揮不佳,鄧小軍沒能進入理想的醫學院校,但不想給長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增添負擔,放棄了復讀的想法,2006年來到成都醫學院,開始了五年的臨床醫學學習。

原本想在畢業後成為一名肝膽專業的醫生,但想法在大五實習的那年發生了轉變。

那年,去到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實習。急診,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每一天都在上演著生死時速的故事。跟著老師一次次從死神手中搶回生命,那一刻的成就感,可以讓所有的艱辛煙消雲散。

對急診的愛,在累並快樂中漸漸養成。

2011年7月,鄧小軍進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開啟了號稱“小魔鬼”的三年規培生涯。無休止循環的值班、夜班、搶救是生活的常態,房子就租在了離醫院一兩分鐘路程的地方,為的就是在病人需要的時候隨傳隨到。

工作至今8年,每年的除夕夜他都缺席了家裡的“團年飯”。“沒辦法,我畢竟是一名醫生,要面對這麼多病人。”雖說父母每年都會抱怨幾句,鄧小軍總有自己的辦法哄好父母,“我給他們說,明年嘛,明年爭取回。”

急診科醫生鄧小軍,何以在30歲年紀就獲得成都市”五一勞動獎章“?

參加業務學習和討論

在應對突發狀況時訓練出獨當一面的能力

“急診科的醫生必須學會獨當一面,才會成功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機會。”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項濤說。

與過去不同,現代急診急救已成為一門新興學科,需要通過系統化的培訓和鍛鍊實現醫生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尤其體現在面對問題時那種迅速應對的思考模式和能力。”

鄧小軍仍記得救治一位急性腎盂腎炎、嚴重尿血的中年男患者,70/40mmhg的血壓狀況使得靜脈完全塌陷,大大增加了中心靜脈置管難度。但如果不及時置管快速補液治療,單單依靠普通輸液根本不可能達到救治患者所需要的速度。

救治過的病例、學習過的書本、操作過的實驗……一系列信息迅速在鄧小軍腦海中閃過,只想快速找到救人的方法。“藉助補液實驗原理!”之後,立馬抬起患者雙腿、放平雙肩以求迅速回血,這一抬一放間,下肢血液得以快速回流,讓原本塌陷的血管恢復了狀態。

爭分奪秒,在恢復的瞬間迅速完成置管。及時的搶救,最終換來患者的平安。

急診科醫生鄧小軍,何以在30歲年紀就獲得成都市”五一勞動獎章“?

急救技能大賽現場

巔峰對決時,他力挽狂瀾協助團隊拿下團體一等獎

作為急診科青年醫生代表,鄧小軍於去年和同事組隊參加“2018年成都百萬職工技能大賽醫療衛生急救技能競賽”。

“剛開始真的很慌。”儘管已經在急診科摸爬滾打數年,但他覺得自己仍舊只能算是隊伍中的新丁。

就如成為醫生一樣,比賽同樣沒有捷徑,唯有勤學和苦練。他和同事們一起,在不放下手中工作的同時,利用休息時間開始了緊張的賽前備戰。

十幾個小時不眠不休的夜班,也不是訓練動作變形的理由和藉口,就像生死拉鋸戰中不會給你犯錯的機會一樣。唯有絲毫不差的獨立操作以及和隊友嚴絲合縫的配合,才是應該追求的訓練目標。

比賽時,來自全市88家醫療機構的參賽隊伍同場比武,展開巔峰對決。儘管隊友在醫院傳統強項中發揮不穩,但這並沒有影響到鄧小軍,作為後續出場的選手以極強的心理素質沉著應對,最終憑藉出色的發揮力挽狂瀾。協助拿下團體一等獎的殊榮外,鄧小軍同時榮獲個人綜合成績第一的好成績。

經過後續評選,鄧小軍榮獲成都市總工會頒發的成都市五一勞動獎章,也是23人中唯一來自醫療衛生急救領域的獲獎者。

進無止境,他將於近期被送往浙醫附二院進修學習。“一定要做到‘引進來、走出去’,才能幫助青年一代醫生的全面成長。”急診科主任項濤說:“不僅要學好醫術,還要學會當好醫生。”

“勞模是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典範,也是對職業精神的一種認可,青年人獲此殊榮更是難能可貴。”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徐俊波說,將每件事做到極致就會實現其中的價值,這也是代代三醫院人傳承的優秀品質。

李詩敏 張龍利 成都日報記者 鄧曉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