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物】中國共產黨在北方的早期領導人之一江浩

點擊方誌河北關注我們

瞭解河北省情

中國共產黨在北方的早期領導人之一江浩

【河北人物】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江浩
【河北人物】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江浩

江浩

江浩(1880—1931),原名江文浩,又名注源、著元、竹元,玉田縣北劉家橋人。曾先後中秀才、舉人。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留學日本。在日期間結識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宣統二年(1910年),畢業回國,任遵化縣省立中學學監,並進行反清革命活動。辛亥革命期間,參與灤州起義和天津起義,失敗後到上海、煙臺等地進行革命活動。清帝退位以後,返回天津,任國民黨燕支部交際處長。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當選為直隸第一屆省議會議員。1913年,當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他和老同盟會會員李錫九等以國會為講壇,從事革命活動。1915年,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被通緝,於是出走滬、粵、吉等地,繼續奔走革命。1917年7月,響應孫中山的號召,與部分議員南下護法。護法運動失敗後,江浩和其他護法議員發表通電,聲討軍閥政權,表示“護法救國,矢志不渝。”

1921年,江浩回到北京,在李大釗的幫助下,參加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為黨在北方的早期領導人之一。同年暑假,他到保定有德中學任學監,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做了大量的工作。1923年6月,直係軍閥驅逐總統黎元洪,曹錕上演賄選總統的醜劇,以5000元一票的高價對國會議員進行賄買。江浩接到曹錕一夥用紅綢包裹著的支票和選票,憤然提筆在包上畫了一個烏龜,諷刺曹錕,將包退回。當時政界稱他為“金骨頭江浩”。隨即,江浩領150名議員通電反對,並南下進行反曹活動。1924年1月,赴廣州出席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年春,奉中共中央的指示,返回天津組建國民黨直隸省黨部和中國共產黨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3月,中共天津地委正式成立,於方舟任書記、江浩任組織委員。江浩和於方舟等天津地委負責人在加強黨團組織建設的同時,還組織了以黨員、團員為骨幹的反帝國主義運動聯盟,組織了非基督教大同盟,反對帝國主義利用宗教進行文化侵略,改組天津學生聯合會,爭取婦女解放。同年10月,馮玉祥率部發動北京政變,傾向革命,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江浩、於方舟等以直隸黨部的名義,聯絡各團體發起成立天津市民歡迎孫中山先生籌備會。後又組成天津國民會議促成會,與段祺瑞等軍閥官僚展開了堅決的鬥爭。

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中共天津地委領導各界人民團體紛紛發出宣言與通電,對英日帝國主義提出嚴正抗議,併成立了天津各界聯合會,江浩被推舉為主席團成員。1925年下半年,江浩奉命到張家口組建中共張家口地委。9月,中共張家口地委正式成立,江浩任宣傳委員。中共張家口地委領導的地區包括當時的熱河、察哈爾和綏遠3個特區。他在這些地區建立和發展了黨組織,開展了黨的工作。1926年1月,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了“二大”,江浩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監察委員。3月,江浩主持召開了直隸省國民黨代表大會,並作了《政治報告》,會議選舉了執行委員會,江浩等9人當選為執行委員,江浩、李錫九、於方舟為常務委員。會後,江浩繼續以國民黨的合法身份從事革命活動。5月,江浩到廣州,參加國民政府工作。15日,列席了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在廣州,江浩應毛澤東同志邀請為農民運動講習所學員作報告,受到毛澤東的高度評價。

1927年初,江浩去武漢。3月10日,國民黨召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江浩與毛澤東、董必武等一起出席會議,並繼續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後又被國民黨政府任命為革命軍事裁判所所長。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江浩和譚平山、吳玉章、毛澤東、宋慶齡、鄧演達等40人聯名發出通電,聲討蔣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同年7月,江浩到襄陽任中共兩湖特委書記。8月1日,與譚平山、林伯渠、吳玉章、毛澤東等共產黨員和宋慶齡、鄧演達等國民黨左派共23人聯名發表了著名的《中央委員宣言》,痛斥將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的罪行。10月,江浩參加了向忠發、李振瀛率領的中國工農代表團赴莫斯科。參加了蘇聯十月革命10週年慶祝活動後,由共產國際派往德國、比利時,出席反對帝國主義大同盟理事會擴大會議。在會上,他作了中國革命鬥爭和反帝運動的報告。1928年,與林伯渠、吳玉章等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10月,畢業後回國途中因患心門漏血癥,留居海參崴療養,還與吳玉章、林伯渠等同志一起在海參崴遠東工人列寧主義學校任教,對華工進行掃盲和普及教育工作。

1931年,江浩病逝於海參崴,享年51歲。江浩逝世後,中國共產黨為其舉行了隆重葬禮,遺體安葬在海參崴郊外山丘上。全國解放後,冀東烈士陵園為其立碑,以志其業績。

【河北人物】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江浩【河北人物】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江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