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愛因斯坦的那句“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得失2000


今天忽然對一個有趣的問題有了新的答案,這個問題是:為什麼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以前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古代的皇家或者整個官僚體系,為了自己的形象,所以故意美化歷史(畢竟孔子也說為尊者諱麼),所以以前我對這句話的答案,僅限於歷史上某些人的別有用心。


但是今天我忽然有了新的答案,那就是:歷史上每個人,大多數都在按照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客觀事實)來自己解讀歷史,這種解讀往往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所以人們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哪怕這個“他自己以為的歷史”多麼的難以置信,多麼的不可能發生,只要這個解讀者願意,他自己就會幫助“這段根本沒有發生的歷史”腦補發生的可能和原因,並且久而久之,連自己也相信這是真事兒了。


而謠言就是這麼產生的,這也是為什麼謠言的傳播效率比事實高很多,也是為什麼“謠言止於智者”——這大概是因為只有智者,才能做到對不知道的事情進行實事求是的思辨和了解,而普通人大多數憑感性吧。


你問我為什麼不好好回答問題,卻寫了前面這麼長的不相干的話題?


因為我上面說的客觀規律,就是這個題目(如何解釋愛因斯坦的那句“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出現的原因。


現在幾乎可以肯定,愛因斯坦和魯迅一樣,沒有說過這句話。


如果你上百度搜愛因斯坦+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你會發現有大量的網頁都在描述這麼一個事實,而且有且僅有一個這樣的事實,而且這些文章幾乎套路都是一樣的: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有生之年創造出很多跨時代的理論,當時都是不被理解的,但是後面的時候卻被驗證都是對的,最奇怪的是,愛因斯坦在晚年的時候,竟然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有些文章還添油加醋的說愛因斯坦晚年在研究神學——,繼而得出結論,愛因斯坦發現了我們還沒有發現的東西,他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那麼一種神秘的力量,有可能就是上帝。——千篇一律的神學版的“浪子回頭金不換,只要認神都好說”。


但是如果你多看幾篇,你就會發現這些文章都有一個問題:都沒有標出這話的出處,所有的文章開篇就肯定了愛因斯坦的這句話,並且標之以“名言”,而文章所描述的話題,不過是另一個科學家晚年又信了神學的老套故事而已。


但是就算如此,也不能說明愛因斯坦真的沒說過這句話啊,萬一老年愛因斯坦年老痴呆,某天上廁所的時候感嘆昨天吃的辣椒太辣了的時候,萬一有個感悟“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剛好被這些文章的最初發起者在隔壁的廁所聽到了,那也確實是愛因斯坦說過的。


抱著嚴謹的態度,我再繼續找源頭。


果然,讓我發現了一種說法,而且是現存的相對最靠譜的說法:這句話出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這就好辦了,那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看一遍,找出原文,聯繫上下文不就好了!


於是我連忙把《廣義相對論》下載了下來,還是中英文對照的,把整部書看了一遍。


大家放心,以我的知識水平絕對讀不懂,但是尋找“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一句話關鍵詞我還是拿手的,只不過現存百度的《廣義相對論》都是掃描版的pdf文檔,無法直接搜索,所以我就把一百多頁的書,花了兩個多小時掃完了。


結論是有兩個:第一,沒有這句話。第二,這句話,以及這句話的出處(《廣義相對論》),都是人杜撰的,而且此人大概率沒有看過《廣義相對論》原文。


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推測?


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是《廣義相對論》裡有這句話,大家猜測的上下文會是什麼關係?


無外乎兩種:第一,愛因斯坦在提出某個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後,為了稱讚這個理論的普適度,感嘆“一切都是安排好的”。(稱讚自己的理論有多麼的完備)

第二,愛因斯坦在推導出一切完備的理論後,開始困惑到底為什麼會存在這麼完備的規律理論,這種事情只有某種“神”能做到,也就是說,這些理論,從一開始就被“安排好的”。


不幸的是,以上兩個結論大概只有你看《故事會》級別的書才會遇到的橋段,因為《廣義相對論》整部書(其實是論文),所有的文風都是這樣的:


大家看明白了吧?


《廣義相對論》原文,根本就不是我們平時在百度上搜到的答案,什麼預言了黑洞,又預言了引力波之類的,搞的跟愛因斯坦版的《推背圖》似的,整部書其實就只做了一件事情:用嚴密的數學證明以及邏輯推演,來告訴大家《廣義相對論》是怎麼出來的。


文中的行文邏輯之嚴密,讓你有一種愛因斯坦生怕被抓住小辮子的“錯覺”,比如他證明了某個點之後,繼而這麼說:

換句話說,愛因斯坦在討論相對論的時候,非常注意推導過程的嚴密性,以及條件的完備性,同時,在用詞方面也非常剋制,通觀整篇《廣義相對論》沒有一處誇大,炫耀自己的理論是“宇宙真理”,更沒有像某些“神書”一般,上來就開始說“天地至理”,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裡,只是做了一個普通的科學家的普通工作:不管自己名聲如何,只是嚴謹的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證明自己該證明的理論。


基於此,我很難想象,在這樣的嚴謹風格下,忽然冒出一句:“一切都是設計好的”這樣既不能證實,又不能證偽的話?


隨後我查到的資料也顯示,所謂的“晚年愛因斯坦說一切都是設計好的/安排好的”、或者“愛因斯坦晚年開始信上帝”之類的,純屬後人編造出來的謠言。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愛因斯坦可不是省油的燈,你要是造別的科學家的遙也就罷了反正大多數科學家,尤其是西方整體宗教氛圍很濃的環境裡,大多數都不會在這方面表明觀點,但是愛因斯坦不同,直接在給別人的信裡表明自己對神/上帝的態度:

愛因斯坦的一封寫於1954年逝世前的親筆信在網上拍出了300萬零100美元的高價。在信中,愛因斯坦稱自己並不信仰聖經或基督教教義中的上帝。這封用德語寫成的信是重要的歷史檔案,至少表明了愛因斯坦晚年對上帝的真實看法。這封私人信件是寫給猶太哲學家葛金(Eric Gutkind)的,言語直接犀利。愛因斯坦寫道:“對我來說,‘上帝’一詞不過是人類自身脆弱性的表現和產物,聖經不過是一本可敬但仍然幼稚的原始傳說集。沒有任何一種解讀,不管它多麼奧妙,能改變這一點……”實際上,愛因斯坦不信神,這是歷史學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有如下證據:1)愛因斯坦自傳文字:“If this being is omnipotent, then every occurrence, including every human action, every human thought, and every human feeling and aspiration is also His work; how is it possible to think of holding men responsible for their deeds and thoughts before such an almighty Being? In giving out punishment and rewards He would to a certain extent be passing judgment on Himself. How can this be combined with the goodness and righteousness ascribed to Him? ”- Albert Einstein, Out Of My Later Years翻譯:如果這個存在是無所不能的,那麼每一個事件,每一個人類行為、人類思想、人類感知和靈感都是他的作為。那麼當我們想到要讓人在這樣一個全能的存在面前為自己的言行負責,這怎麼可能呢?在懲罰和獎賞的同時,他(上帝)將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對自己作出評斷。這怎麼可能和神性、正義一起歸諸於他呢?——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我的晚年》


再看看題主的問題,有意無意指向愛因斯坦信神這件事,這麼搞笑的“謠言”,邏輯基本等於說“孔子晚年放棄周禮,開始開青樓,一躍成為春秋時期最大的男老鴇,並未周天子輸送後宮”一樣可笑。


當然,我說的是面對“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有人試圖往“愛因斯坦信神”這件事情上引導,並且試圖將其變成歷史的可笑。


我說的可笑,指的是這些人的行為,不加思辨的捕風捉影,然後按照自己的臆想進行腦補,進而形成沒有根據,卻又言之鑿鑿的“事實”,這不就是造謠的基本前提麼?


大家可以再看看我文章前面說的,普通人是如何做到“將歷史變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如果說古代權力機構“打扮”歷史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還有點目的性的話,那麼這種捕風捉影的“修改”歷史,這哪裡還是“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是你在歷史這個小姑娘的存在之下,自己看著不滿意,直接又“生了個男娃”!


真是放開二胎了,現實裡不敢生,腦子裡已經生了這麼多個?


好了,由於我並沒有把愛因斯坦的所有著作或者演講稿都找到,所以說不定他還真說夠這樣的話,所以我繼續推測愛因斯坦如果真的說過這句話,他在說什麼。


首先,假設愛因斯坦真的說過這句話,我們也要注意這句話“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很可能閱讀理解的錯誤,我說一個和它有區別的話大家就明白了——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

而以愛因斯坦平生解決的所有科學問題來說,雖然他的成就很大,但是還沒有一個成就可以大到愛因斯坦可以通過理論證明像推演《相對論》一樣嚴密推演“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麼個既難以定性,又難以定量的玄學問題,所以愛因斯坦即便說了這句話,也是“嘴炮”的成分居多。


什麼叫嘴炮的成分居多?那就是不能按照文字意思直接“望文生義”的理解,就好像你小時候和小朋友吵架,罵對方一句國罵“我X你媽”,你並不會真的去和對方母親發生某種難以描述的行為,畢竟那時候你的身體條件也不允許,所以你那個時候打這個嘴炮的目的只有一個——痛快痛快嘴。


而愛因斯坦也有這種想痛快痛快嘴的歷史階段,當然愛因斯坦是大科學家,而且不論德國人,還是猶太人,都沒有以問候對方母親為套路的嘴炮方式,愛因斯坦用的是另外一種方式。


這就是我們要說的——其次


其次,最接近題主這句話(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是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的“上帝不擲色子”。

與“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不同的是,這句“上帝不擲色子”不僅是“真著名”,而且是與著名的歷史事件掛鉤,而且在眾多名人書籍(包括霍金的《時間簡史》)裡都多次引用(當然霍金引用這句話也是為了打嘴炮,打臉愛因斯坦,英國人啊……)。

愛因斯坦說這句話,是針對量子力學的實驗結果的理論解釋的另外一個學派:哥本哈根學派打嘴仗的時候說的。

這裡有個小知識:物理學派,一直分為理論學派和實驗學派(是不會有點兒像華山派的氣宗和劍宗?)。理論學派做的主要工作有兩點:解釋和預言——解釋當前實驗學派發現的,與之前理論不符的現象,以優化理論(順便賺個諾獎),語言是指通過自己的理論解釋,預言當前實驗學派因為各種原因還沒有證明的實驗。

愛因斯坦就屬於理論學派(所以大家看我前面貼出來的相對論的證明如此之嚴密,作為理論學派的執牛耳者,自然不能被人在基本挑出刺來),而且當時的愛因斯坦早已經成為大神了,所以面對量子力學自然有自己的理論觀點。

量子力學是迄今科學史上最為奇特的學科了,因為它是現存不多的,既在現實裡發現,而且還在使用其實驗結果,並且科學理論界迄今為止都不能意見統一的學科了——另外一個是相對論,但是在相對論上,科學界沒有分歧,有的只是民科和科學界的分歧,但考慮到民科界的平均水平可能連相對論的論文都看不下來的客觀事實(請參考我上面的截圖),對於這種分歧,科學界基本是無視的態度。

當時愛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學派,就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也叫測不準原理)意見非常不一致。所謂不確定性原理,通俗版本就是,你不可能在測定一個微觀粒子的位置的同時,又側準它的速度(速率加方向)。

當然,與此同時也包括對雙縫干涉實驗在觀測和不觀測的情況下結果完全不一樣的理論解釋

——對了這裡要說一下,量子力學的所謂觀測者,並不是指人類的肉眼觀測,更不是什麼“仁者心動”,量子力學研究的是微觀粒子,所謂的觀測指的是微觀的粒子觀測,所以隨後大家看到某些“玄學民科”拿量子力學說事兒,什麼量子力學證明了意識的神秘作用,證明了只要你看和你不看,物質就不一樣,證明了神的存在這種文章就知道,這也是一個望文生義的主兒。

說遠了,我們文歸正傳,愛因斯坦最不能接受的,是哥本哈根學派對於量子力學的“概率”的解釋,在量子力學之前,從牛頓開始,所有物理學界都堅信一件事情,宇宙是在一個確定的規律之下運行的,只要知道這個規律,並且知道足夠多的信息,就能夠預測物質的未來走向,而愛因斯坦就算是顛覆牛頓的理論,也是在這個大前提下做的理論擴張工作(但在當時,直到今天,愛因斯坦的顛覆也很大)。但是哥本哈根量子力學基本上等於重起爐灶,他們解釋量子力學用的是“概率”,換句話說,一個微觀粒子的狀態,就算是規律確定的情況下,也只是一個概率。

愛因斯坦當時也是氣瘋了,直接在大會上指責哥本哈根學派的理論是“海森伯—玻爾的綏靖宗教”,其他的科學家同意這個學派的觀點,只是因為現有能力不足而選擇的退縮到這個宗教提出的溫暖而又舒適的窩裡——罵人直接罵對方加入宗教,可見愛因斯坦對信神這件事情到底有多地址——與此同時,愛因斯坦還說出了這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擲色子”。

愛因斯坦的意思是,這個宇宙的規律應該是確定的,造這個宇宙的上帝,不可能做出這種概率式的“不是規律的規律”

換言之,在那時的愛因斯坦心中,儘管他有如此大的成就,他還是信任自牛頓開始的,認為宇宙萬物可以在規律的前提下,被認真和被預言的基本框架。

而用自己不認為存在的“上帝不擲色子”這句話來形容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想見愛因斯坦當時是多麼的激動,愛因斯坦說這句話,基本等同於蔣委員長說“娘希匹”了——可見科學家罵人都是不帶髒字兒的。

故事講到這裡,大家大概早就明白了,“上帝不擲色子”是愛因斯坦歷史上,被廣為流傳的,最接近“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的原話了。

問題是,這句話只能當做愛因斯坦的“嘴炮”來聽,千萬不可當真。

原因有三:

第一,一個物理理論學家,尤其是明確說明自己對上帝態度的理論學家,在面對不同的理論解釋是,竟然把上帝都扯出來了,有詞窮的嫌疑,並且很有可能,當時的愛因斯坦已經非常激動了,而人在激動的時候說出的言論,基本上情緒成分居多(而事實成分很少)

第二,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愛因斯坦的解釋並沒有被大多數科學家認同。而歷史上愛因斯坦的學說不被認同共發生過兩次,第一次是相對論,很多人都不認同,第二次是這次的量子力學的大辯論。有意思的事情是,面對相對論的質疑,甚至有人出了《反對相對論的一百個物理學家》這本書,愛因斯坦的答覆是:只要有一個人物理學家證明他是錯的就夠了,哪裡需要一百個人。這種從容,來源於對自己理論基礎的自信;而面對第二次的不認同,愛因斯坦沒有用理論,卻用的是“上帝”。前後對比,略顯諷刺。

據說當時會議結束之後,一個好朋友對愛因斯坦說:“我現在看今天反對哥本哈根學派的你,就和若干年前看那些反對你的《相對論》的那群人一樣。

翻譯過來就是,愛因斯坦啊,你終於活成了你討厭的人的樣子。

第三,愛因斯坦之後,量子力學蓬勃發展,而在後世的諸多實驗證明,“上帝確實是擲色子”的。

對於這件事情,身殘志堅的毒舌科普工作者霍金在自己的書中說得更犀利:“上帝不僅擲色子,而且有時候會把色子擲到看不見的地方去。”霍金之所以能說這句話,除了有後來的科學發展,也有自己的理論底氣:霍金著名的發現,就是黑洞蒸發理論。


所以,,到此為止,面對愛因斯坦這句“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極有可能是謠言的句子,我們能得到的觀點也只有這麼幾個:

第一,以現有網絡中傳播的現象特點來看,以及難以找到實錘的具體出處來看,這句話更像一些不知道為什麼特別喜歡把科學家掰成信神者的人,杜撰出來的有一個“不存在的歷史”而已。

第二,以愛因斯坦曾經的言論,甚至老年的證據來看,即使愛因斯坦說過這句話,那也不會和信神之類的扯上關係。

第三,以現有掌握的愛因斯坦的言論來看,即便愛因斯坦說過這句話,當時的愛因斯坦,也不是曾經那個以顛覆牛頓經典理論出現的,提出過《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了。而是一個更願意為了維護經典而維護經典的維護者的形象了。

換言之,不論哪種可能,愛因斯坦這個名字的光環,都不能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做任何背書,更無法證明這句話的合理性,更別說不顧這句話的真實性,在看到“愛因斯坦說”這五個字,不加驗證就開始表達觀點的做法了。

到此為止,這個話題就說完了。


不過,藉著這個話題,我也說幾個嚴肅的話題,大家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就算了:

【關於謠言的】,這個題目很好的證明了(至少證明了一部分),為什麼大家更願意相信謠言而不是事實。

我曾經看到一個科研工作者說過一句搞笑、心酸又接近事實的一句話:為什麼偽科學傳播的速度遠遠高於科學事實?因為我們(科普工作者)只能以兼職的狀態來做科普工作,但是那些(造謠的人)卻是創業的勁頭和收益在傳播偽科學——宣揚科學所帶來的首頁,遠遠不如因為宣揚偽科學而因此騙到手的錢的零頭,在這種情況下,道德的譴責是最蒼白無力的。

從成本上來說,信謠言的成本也遠遠高於否定謠言。從我今天仔細核查這句話是不是愛因斯坦說的,到推演愛因斯坦即便說了這句話,他可能想表達的是什麼,不僅整個過程我查了很多資料,而且我回答這個問題是有個大前提的:我在初中時代就閱讀了霍金的《時間簡史》《果殼裡的宇宙》(是真的從頭到尾閱讀,並且數次),由此引發了對量子力學的興趣,隨後也從多個渠道瞭解部分信息,在這種前提下,我都花了這麼長時間,這麼多成本來得出結論,更別說沒有接觸這些信息的普通看客?兩害相權取其輕,面對一種看起來似乎有可能的說法,與其驗證花時間這個說法對不對,不如暫且相信這個說法,並且在隨後的社交場合中作為自己的觀點說出來,既能特立獨行,還能譁眾取寵,一舉兩得。

這就是我文章最開頭說的,客觀事實,從來不是大家最關注的,大家最關注的,是自己想關注的。

謠言之所以能夠被傳播,往往是抓住了人們某種不能言喻的心理。如果借用弗洛伊德的性心理說,像這種屢試不爽的“科學家晚年信神”這種謠言,實際上是人們的心中一直壓抑的,但是又能撬動那個興奮種子的綠帽心態——當越宣揚藝術家德藝雙馨的時候,某某藝術家性侵新聞就會成為熱點(不要說那是因為新聞機構推送,新聞機構又不是傻,如果這個不會火他們幹嘛推?)當一對明星夫妻越是表現的溫馨的時候,他們爆出離婚的消息越是容易讓人們感受到激動;當一個科學家越是德高望重,哪怕是拿過諾獎的科學家,能引起人們的興奮點也是他取了比自己小了多少歲的老婆。這些現象似乎都在指向同一個心理,那就是人們內心的興奮點,是在於看到:這些人並沒有在自己的位置上繼續扮演應該扮演的角色,而是做出(人們預期中)這些角色原本不應該做的事情,也就是“角色出軌”(我創造的詞),這種角色出軌如果和人們的某種慾望聯繫在一起,就能達到一種高潮,而這種高潮的結果,就是信息的繼續傳播——科學家晚年信神這個套路,在大眾看來,是典型的“角色出軌”,這已經不僅僅是出軌的問題了,是破處的問題了,這能給吃瓜群眾帶來多大的興奮?大概不亞於親眼目睹隔壁李大姐偷漢子,而考慮到頭條上大多數都是中國用戶,而中國人在信神這件事情上既難專一,也少虔誠,換言之這些不怎麼真正信神,卻又鼓吹和傳播”科學家晚年信神“的行為和心態,基本上等同於自己能力不行,連老婆都伺候不好,沒有出軌的能力,卻有天天希望看到別人出軌,甚至別人不出軌都不行,自己熱心的”幫助“別人出軌戴綠帽差不多,就像愛因斯坦明明沒有信神,但是有那麼多人為了自己的慾望,非讓愛因斯坦信神一樣。

這種扭曲又帶有快感的心態無疑及其安全,既看到了讓自己興奮的難以看到的景色,又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對別人指手畫腳,不僅自己體驗了李師師的爽,還得了柳下惠的名,恐怕就是皇帝,也沒有這種魚與熊掌兼得的美事啊。

可以正本清源者沒有正本清源的慾望和資本,炮製謠言者收益更多,謠言傳播過程中每個傳播者各得其利,多有意思的一幅畫面。

恩恩,我承認將這種喜歡看到科學家信神的人的潛意識解讀為喜歡看到人戴綠帽子或者喜歡自己被戴綠帽子的解釋有些毒舌,這心情就和愛因斯坦面對哥本哈根學派時的反應一樣,嘴炮而已,僅僅表達情緒。


【科學綠帽鼻祖——牛頓晚年信神的真相】

既然總有人愛拿科學家晚年信神的事兒說事兒,我們就來看看大家津津樂道的牛頓,晚年信神的真實情況。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行為叫做看圖說話,基本規律是面對同一張圖,一百個人能說出一百種不同的故事。

但是真相(沒有被打扮的小姑娘)只有一個,而關於牛頓晚年信神的真相,也只有一個。

真相是,以我們今天的思路去評價和諷刺牛頓晚年信神,其實是一場關公戰秦瓊的歷史觀混亂。

經歷了小時候不怎麼專業,聽的時候也不怎麼認真聽的西方科學發展史,我們大概會假想一個局面,那就是西方的科學家們,都是唱著“冒著敵人的戰火,前進,前進,前進進”的地下工作者,那時候要提出科學觀點,基本等同於在大清寫“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樣,完全沒有好下場。

科學家與神學,教會,完全是敵我對立,所以科學家晚年信神,基本就會晚節不保,你哪怕年紀大了娶個比自己年輕50歲的老婆,都比你信神要來的正義——吃瓜群眾替你安排的正義。

但是,這並不是西方科學史的真實故事,至少不是所有時間的真實。

真相是:第一,牛頓並不是一個科學家。第二,在牛頓哪個時代,也不是所有的研究都被教會否定。第三,牛頓並不是晚年才信神,人家一直都信。在牛頓哪個時代,信神是常規操作,牛頓在這方面,並沒有特立獨行。

沒錯,牛頓不是一個科學家,至少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科學家。因為科學家這個詞,是在牛頓去世很久之後才出現的。

也就是說,在牛頓哪個時代,牛頓做的事情,根本就不是科學的事兒,更沒有打著科學的名義幹事兒。

如果大家去維基百科上查對牛頓的介紹,會發現有一個詞很陌生:自然哲學家。沒錯,西方對牛頓標準的定義,是自然哲學家。這種“家”在我們國家比較少見,但是自希臘開始的西方這並不罕見,古希臘時代就開始一邊研究一邊意淫一邊辯論世界組成之類這些話題,慢慢演進到牛頓這個時代,自然哲學家就是一種“家”了,換言之,他們研究的是哲學範疇,但是是自然哲學。

而自然哲學家研究的事情,和當時的教會所宣揚的言論,並不衝突。

這涉及到一個問題:如何接近上帝。

沒有經歷過一神論宗教,並且整個土地上的幾乎所有人幾乎都信一個宗教的我們,大概很難理解這件事。

實際上在牛頓上下很長一段時間,“接近上帝”有兩種思路:第一,通過解讀《聖經》;第二,研究自然世界。

第二種的邏輯其實也很簡單又合理:既然世界是上帝造的,那麼除了《聖經》,我們研究上帝留在世界上的規則或者遺蹟,那也是接近上帝。

換言之,在這個邏輯之下,自然哲學家們乾的事情,根本就不是否定上帝,而是在探尋上帝。

所以牛頓才能在整個歐洲,作為我們看來的科學家,同時又信神,而且還有那麼高的地位。

實際上這個問題並不難自我想通,只不過我們只習慣於看到自己願意相信的那個視角,所以忽略了關鍵點:如果當時牛頓的研究和信教這件事情是矛盾的,牛頓就不可能有當時那麼高的地位(當時的教會完全有力量捏死自己不想看到的個體),也不可能有那麼高的成就和地位(有種說法,在西方牛頓的地位僅次於耶穌),更不可能擁有很高的科學地位和權力(牛頓個人人品和今天我們的某些教授校長有一拼,通過學術權力打擊異己,牛頓玩的也很熟,如果是擁有很高的地位,他做不到這一點)。

這麼多矛盾不是不存在,而是在我們只願意相信我們相信的眼光下,視而不見。這些矛盾的事實就是,在當時,“自然科學家”牛頓,在自己和教會都以為是接近上帝的前提下,不明所以的做了很多後世以為是一種叫做“科學家”該做的事兒,而後世因為自己的理解,對這種叫做“科學家”的職位添加了另外一種使命:反對神的存在。

牛頓如果知道後世對他有這種要求,估計會哭暈在老年造幣廠:臣妾做不到啊!

所以所謂的牛頓晚年信神這件事情,既不是他的晚年科學研究出現瓶頸,只能尋求神學,也不是在教會的打壓下的屈服,更不是什麼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樣通過邏輯混亂使大腦出現死機從而顯得高深莫測,利用大腦在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的情況下趨向於社會服從性的特點而建立自己的群眾基礎。


【科學家說什麼,不等於這是科學】

這個話題我想了很久了,我發現我們有個不太好的討論問題的方法,那就是誰誰說。

這可能和我們的教育過程有關。

我們從小的教育,都是立人的權威,然後再證明所學的正確性。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們都被告知要聽老師的話,小時候和別人爭論問題,都是“我們老師說了,誰誰說了”

以至於我們隨後學物理化學等理科項目的時候,不由自主的會認為,這是牛頓說的,這是開普勒說的,所以就是對的

而對牛頓是如此證明的,倒不上心了。

比如F=ma這種實驗的證明過程,是不是真的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

反正我們那個時候我們沒有做過(條件不允許),再加上我們的考試過程,其實更關注這個理論能不能解題,而不關注這個理論怎麼來的。

所以在我們的潛意識,我們往往就會認為,既然這個科學家能有這麼牛逼的理論,自然他說的話就都是對的了。

問題是這是個本末倒置的潛意識。

對於任何一個科學家來說,他的正確性不是因為他說了什麼(是對的),而是因為他說過的某些東西被證明是對的(才是對的),換言之,你不能因為他說了A是對的,所以就推斷他說的B一定是對的。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我們不怎麼強調這個,我們強調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所以我們就說老師說的,潛意識就是對的,問題是我們忘記了後面半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也就是說,就算我們總說某種權威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這種權威也有可能有不對的地方啊!

所以,請問提出問題的同學,在描述“愛因斯坦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的時候,您做到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獨立思考了麼?

沒有嘛,您做到的,差不多等於通過混淆視聽來更加混淆視聽。

說去不好聽的,先人的智慧,都學到狗肚子裡了。

我們老家方言中有一句話:羞你先人呢,小時候一直覺得這是一句罵人的話,沒想到今天還真的能當成一句事實說出來。


好了,雖然是在描述愛因斯坦這句話,但實際上整篇回答已經不僅僅是這句話,更像是對這種類似行為的一種表達了。

這種表達,更想讓我們建立更加“正確”的科學觀:

如果我們是一個願意相信“真”這件事兒的人,面對一些看起來不那麼對勁兒的事情的時候:

1、先求證。(當然成本很高)

2、求證無果,試圖尋找可能

3、如果是歷史,請代入當時的歷史環境參考真實意圖

同時,在思想基礎上,明白“科學是被驗證出來,而不是被權威定義出來的”這一基本客觀事實,所以沒必要通過某個科學權威來否認科學體系,這個方法論不僅科學體系不會接受,連那個科學家自己,也不會接受。


我是江南沐雨,《眾神聊齋》作者。


沐雨縱橫眾神聊齋


我慢慢理解他的這句話了,從出生就自帶一身病,乙肝等等負buff加持!再到長大後不管多努力就是完不成,對於別人來說很簡單的事情,對於我來講就是個永遠觸碰不到的東西!好像是設定好的!

比如我從小被欺負長大了立志要鍛鍊成壯漢,每天拼命鍛鍊,但是後來每次有一點點效果就莫名其妙的生病讓我回到解放前,嘗試過無數次,真的是無數次!稍微好一點就開始生病!

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解開這個魔咒!

我寫字很醜,但是從小就練字不停的練字,別人練字幾個月,我字帖都寫到高中了,就是醜的不行。

工作方面,但凡是喜歡的工作,技術方面的,學的時候還好,等到一學會(模具數控)就突然對車間裡的任何物品過敏!皮膚都潰爛了!

後來做銷售需要講話,努力到不能再努力!每次都決心要拼命打電話的時候,咽喉炎就讓我講不出來話!然後莫名其妙的生病!

前提是我一直都在堅持鍛鍊!!精通各種養生功!但是不管怎麼努力鍛鍊,該讓我生病的時候,就讓我生病,怎麼躲都躲不過!到現在都沒解開這個魔咒!

很多次不停努力帶客戶要訂房的時候,就是剛好刷卡前幾秒停電,要不就是政府突擊檢查,各種難以相信的事故!!

好不容易休息的時候同事來個電話就要幫忙一天,好不容易胃病養的差不多了,領導一頓強逼喝酒一夜回到解放前,好不容易身體養的差不多了,一個莫名其妙的事兒又讓必須熬夜又要養好久,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就碰巧公司散夥,好不容易賣出去房子就會來個開發商黑賬!

奇怪的是,命運如此害怕我,我到底哪裡不一樣?它一定有害怕我的地方!如果有,那一定是堅定的意志!希望有和我一樣的朋友!堅定自己的意志!不論結果如何!我們改變過程!



拿劍的猴子


我感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什麼事情你在做的時候,其實後面會出現一個結果,你稍微改變一點細節,也許結果就不一樣,這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人類只能按照安排好的步驟去完成應該完成的事情,不能反其道而行,那肯定會出現不一樣的連鎖反應,也許好也許會是壞,這句話就好比一切都是命運一樣無法去改變,曾經我談過一個女朋友,後來分手了,我有談了一個女朋友,一天我女朋友和我說,她大學同學要結婚了,叫她做伴娘,我不清楚是誰,她說平時有聯繫可是不多過去一個宿舍的,後來給我看了照片,我才知道是我的前任女朋友,我覺得這就是安排好的一樣,後來我現在的女朋友把我前任的婚紗照給我看了以後,我才發現她老公居然是我上一個公司的同事,雖然接觸不多,可是我認識,我覺得這就是命運也安排好的,那天前任結婚我也去了,她看到我的時候,她也很驚訝,後來我和她越出來吃了個飯,我才知道,原來我和她分手了,她當時有點後悔,就去公司找我,可是再去公司路上被車撞了一下,撞他的就是她現在的老公,可是我那時因為和她分手,感覺沒意思,所以我就辭職去了別的公司,而我也換了手機號,她也沒找我後來,因為她腿斷,後來那個撞他的男人一直去照顧她,時間長了她們就開始談起了戀愛,而我去了另外一家公司遇到了隔壁公司的前臺,遇到現任也屬於鬼使神差,因為我第一次去面試的時候做錯公司,可是她也第一天上班,所以二個傻子都搞錯了,搞出了笑話,她去叫HR說有人面試,我也認真填了資料,最後HR很懵逼的出來說查了一下他們公司沒有招人啊!就是如此搞笑,後來每次看到她我都會笑一笑點點頭什麼的,我覺得人與人之間包括很多事情都是安排好的你認為是奇蹟也好命運也好,要是未來就是這樣,那我們就順著安排去走完他吧


漂泊的女人2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5000多年前的炎帝早已經看透這一點了。愛因斯坦只是剛發現而已。舉個例子,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按照安排好的規律去運作的,例如,人的生老病死,植物的發芽長大。一片小草草地,不會因為你一顆小草特別努力,就讓你與眾不同,所有的小草還是齊頭並進的增長。要知道每棵小草都是由無數細胞,分子,原子,夸克組成的。說白了,就是由無數微觀世界組成的。所以,不會因為你的特別努力,就會改變你的與眾不同。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都是在按照宇宙的規則去運行而已,人類自認為自己很聰明,發展了很高的科技,卻不知道,這些努力,只是自然規律的提前安排而已!

整個銀河系就等於一個微觀的時間,不會因為地球人類特別努力,就會改變她既定的規則。銀河系文明的發展,只是適應於宇宙的規律而已,而且銀河系所有的文明,都在這個規律之內。人類不是獨一無二的,人類只是大自然設定好的一個搬運工而已。所有的科學,只是在發覺在整理自然規律,並沒有任何超出宇宙規則的科學。人類最終的科技,也只是把目前宇宙的所有規律總結完。

真正的科學,應該是去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規則的世界,只是人類文明離真正的科學,差距還很遠。


梵塵子


“桌子上為什麼會有一杯咖啡?因為是我放在這裡的!”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據說是愛因斯坦說的,但我沒有找到明確出處,可能是他晚年和朋友聊天時說過的一句笑談吧。關於這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就不再過多講述了,除了尊敬就是敬仰。我認為愛因斯坦的理論在科學領域的貢獻與成就一定是超過牛頓的,雖然目前和牛頓力學理論的實用性相比略顯高大上,但相對論將會在人類進入高速、微觀以及太空之時,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我的智商和科學素養,斷然是不能看明白愛老的相對論的,好在這個問題有一些哲學和宗教的意味,還能參與討論。如果有不對的地方,請科學家們諒解我的無知。二十世紀人類在物理學最偉大的成就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原創的,加上對狹義相對論的研究成果,在這個領域中愛因斯坦佔據了主導地位。量子力學方面,他的光量子假說和波粒二象性大力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此外,等效原理的思想全部來自於愛因斯坦本人,這為廣義相對論的時空彎曲理論提供了基礎。

愛因斯坦窮其畢生精力研究宇宙的規律,很多概念刷新了我們的世界觀和對宇宙的認知。比如他提出的四維空間的概念和機械物理學。愛因斯坦相信宇宙是可以被瞭解的,並能用一個公式展現出來。他說:給我需要的所有參數,我可以推演出宇宙的過去和未來。在用廣義相對論模擬宇宙演化的過程中,科學家發展,重要的宇宙參數都非常精確,如果出現一點誤差,宇宙就不存在了。就如同有一臺計算能力超級強大的計算機,我們就可以推演出大海的每一朵浪花如何形成一樣。宇宙中各個維度和規律自始至終都是自洽的,相互包容的,如行星按軌道運行,從不會相撞。太多難以置信的巧合與精確無誤的計算,讓我們越來越相信宇宙有一個終極法則,而這個法則是誰制定的呢?宇宙中真有上帝嗎?
愛因斯坦不相信神,他曾在給朋友和粉絲的回信中明確表達了這個意思: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如果在我心中有什麼能夠被稱為宗教的話,那就是對我們的科學所能揭示的這個世界的結構的沒有止境的敬仰。我們因此可以看到,愛因斯坦不相信宇宙中有一個終極意志在主宰著一切,同時,他也不迷信科學,他只是一直在追求宇宙的奧秘,並對宇宙中無比高明的結構與精神心懷敬畏。這才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應有的思想境界。索達吉堪布曾引用過愛因斯坦文集中的一句話: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和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它的觀點,這就是佛教。這段話目前真偽難辨,各執一詞。但我認為愛因斯坦作為一個猶太人,成年後連猶太教、基督教都不相信了,如何能夠相信佛教呢?即使他對佛教有一些瞭解,也是從叔本華那裡接觸到的,而叔本華的佛學認知都不十分純正,愛因斯坦就更不可能對佛教教義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了。所以,愛因斯坦應該沒有過類似的對佛教的評價。
雖然愛因斯坦不信佛教,但他的理論與佛教思想有互證之處。比如質能方程 E=mc² 這個公式,其中E代表能量,M代表質量,C代表常量光速。按照這個公式所描述的概念,質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不滅物質。這裡的不滅是指物質總量雖無限大,但在邏輯上是一個常數,愛因斯坦稱其為有限無界。有限是因為物質不滅,不滅意味著不增不減。無界說的是一個有質量的物質,如果想要穿越宇宙,必須先要變成能量,即光。那麼這個物質本身就意味著已經死亡。宇宙用死亡封殺了一切物質對其自身的探測,無論是時間維度還是空間維度。因此,宇宙對於其內部的一切個體來說都是廣闊無垠的,即為無界。
愛因斯坦的這個公式和佛教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在對物理世界的認知上是完全一致的。換句話說,我們站在質量的角度去觀察,宇宙是變量。站在能量的角度去觀察,宇宙依然是變量。但如果我們站在物質不滅的角度去思考,就會發現宇宙物質的總和是不變的,這個理論在科學界應該是一個常識。那麼到底是誰在控制宇宙?是誰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呢?答案是未知的,愛因斯坦說的話其實也是一種假設。因為宏觀宇宙雖然有確定性,但是在微觀的量子世界,所有的一切又都處於不確定的狀態,一切軌跡又都不可捉摸。這種現象曾讓愛因斯坦無法接受,他始終認為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
愛因斯坦之所以會產生困惑,我認為是因為理論科學與應用科學的脫節造成的。近代科學思想的進步實在是太快了,可技術水平卻沒有跟上,無法證實科學理論的正確性。過去我們是依靠技術進步帶動理論知識的進步,而今,超前的思想理論雖暫時無法被證明,但終將會為科技發展指明方向,科學研究也將會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離開冰冷的宇宙,回到現實世界,我們越發感到人類的渺小,我想應該有一個尚未了解的智慧體在操控著一切。比如山河大地、陽光空氣、動物植物、氣候溫度,一切都為滿足人類的生存而存在。我們的身體則更加奇妙,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聽,身體可以感受外界,大腦可以思考,這些功能比任何一臺電腦設計的都高級。地球的設計也一樣,偏離太陽一點,海水不是結冰就是被蒸發掉;重力大一點,大氣層就會變厚,小一點就沒有了;水為什結冰後會膨脹而不是縮小等等,全部恰到好處。請問,這不是最精確的設計又是什麼?巧合嗎?
懷著對宇宙、自然的敬畏,我們再用科學的精神探討一下人類的使命。目前關於人類的起源,科學界一直都是有爭議的。但目前沒有一種理論可以取代進化論,如果否定進化論,所有以此為支撐的科學研究都會崩塌。我們如果承認人是由猿進化來的,那麼除了自然選擇之外,內在的進化是如何進行的呢?比如我們訓練一隻猴子學習數學,估計你耗費一生的時間與精力,也教不會他微積分,因為他沒有高級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我認為人一定是高等生物的後裔,我們有一個東西是自然界其他一切生命都沒有的,那就是智慧。我是誰?我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什麼?這是一個古老深奧的哲學問題,從人類仰望星空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人類的存在,或許就是為那個更高級的智慧體訓練出更高級的生命吧,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終極使命。這就好比現代的科技發展是為了製造高級的人工智能,而這些高級的人工智能又可以更好的為人類服務。科學證明,人類可開發的大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人類的使命剛剛開始。
愛因斯坦說一切都是設計好的,作為科學界的祖師級人物,這個說法沒有錯。上帝也好、佛祖也好,對世界和宇宙的認知應該都是有限的。即使佛也有成住壞空,對於極其深邃的宇宙來說,也只是一剎那,佛祖把這個稱為無常、無我、無相。那麼,我們站在這些偉大的思想家和科學家的肩膀上再設想一下,這個設計的結局是什麼呢?我的答案是沒有結局。因為眾生、世界、宇宙設計的程序就是不斷向更高級的智慧體發展,我們被設計,又成為了設計者,一切物質,包括人類乃至一株小草都參與其中,將永遠在這個設計程序中循環往上,不斷改善自我,進化自我。這個想法雖不能被科學證明,但作為激勵我們去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種信念,還是充滿正能量的。按照宗教的說法,也算是撫慰我們脆弱心靈的一種人文關懷吧。


盛世南迦


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一代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的這句話,自有他的道理,雖然迫於歷史條件沒有確定,但現代科學技術已經證實,人的大腦和宇宙極其相似,不錯,人有生老病死,宇宙也有開端、發展、結局,生生往往,往而復生,這也與道家學說的內涵不謀而合。既然人腦是小宇宙,就從人來說起。

從呱呱落地的嬰兒到風度翩翩的少年,這是人生第一次蛻變。少年意氣風發,豪氣干雲,在那夢的季節書寫夢的詩章,雖然前方的路還朦朧,自己還沒有明確的方向,但那顆燥動的心已有了春情的萌動。少女也正處豆蔻年華萌情時期,於那芳心靜處也會濺起半點漣漪。於是少男少女有了些許的嚮往!如詩如夢,如花似月,夢的孕育,夢的芬芬,夢的季節,夢的懵懂。有詩為證: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再度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告別了聖潔的象牙塔,一步踏入滾滾紅塵,這是人生的弟二次蛻變。初涉社會,才知原來所學與現實相差何其凡幾!一切又得從頭開始,一紙文憑只是打開社會大門的一把鑰匙!事業,願圖正式拉開了帷幕,風大浪急,四海茫茫,千帆競渡流雲散,百舸爭雄浪花開!幾多歡喜幾多愁?一路高歌何時休?狹路相逢勇者勝!不是你擁有博士文憑,人生就定當精彩;不是你擁有家族企業的支撐,人生就定當輝煌;不是你擁有如花的容顏,就定當嫁入豪門!許,也許你其貌不揚,眼小如豆,卻能折射出磣人的光芒;也許你學歷不高,不善言談,卻能搞出事業的名堂;也許你籍籍無名,平凡草根,卻能讓夢想於長空飛翔!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也許你辛勤的付出,不一定會換來豐厚的收穫;也許你拼命的揮灑汗水,卻不能改變人生的軌跡,也許你的淚在空中飛揚,你的痛在雨中哭泣,卻不能喚醒天公的憐憫。在奮鬥的歲月裡,你沒有退縮,沒有張望,沒有等待,沒有徬徨。有的只是向前,向前,一直向前,縱然沒有功成名就,又當若何?靜靜地守候,無需鮮花,也無需掌聲!再渾濁的雨水經過時間的沉澱也能出一汪清泉!

歷經霜染與歲月的洗禮,大多已成家立業,這是人生蛻變的第三階段,有人在教育領域寒梅獨放;有人在科技領城獨領風騷;有人在影視領域演繹悲喜;有人在建築領域裡高歌猛進;有人在普通的崗位書寫平凡……凡此種種,人們都有歸宿,生活的軌跡基本定形。但大家並不輕鬆,反而更忙,忙於小孩的教育,忙於父母的關心,忙於三朋四友的交際應酬,忙於家庭的溫噯,忙於事業的經營!一到節假日,路上的滾滾洪流幾乎淹沒了大街小巷,如白駒過隙,滄海桑田。白天一盞清茶,晚上半杯老酒。忙裡偷閒,茶裡品味,酒中嘗香。日子就這樣,波瀾不驚地熬過那黑色的冬天!

歲月無痕,無數紅顏換白首;江山不盡,每年舊貌著新裝。英雄末路,這是人生第四次蛻變。他富可敵國也將歸入塵土,你一貧如洗也將化作春泥!窮也好,富也罷,結局一樣!富莫驕,窮莫嘆,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丈紅塵三杯酒!不觀生滅與無常,但逐輪迴向死亡,絕頂聰明矜世智,嘆他於此總茫茫!

上面幾次蛻變就是人生的歷程,誰也不能跳出那個框框,誰都是局中人,戲中迷。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此言不虛,宇宙有宇宙的定律,太空有太空的規則,人生有人生的腳跡,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豈能遊於規則之外?不受六道輪迴之控?雖然命有定數,亦可以與酒作歌!歲月幾何?


奇異門


提起愛因斯坦,我們都知道,他是繼牛頓,伽利略之後的又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相對論,量子學說,等等都是我們人類世界的一大筆科學財富,毫無疑問,愛因斯坦對科學界的貢獻是巨大的。在他晚年的時候,他說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話該作何解釋呢?

那我們就要從科學說起了,愛因斯坦畢生都在研究科學,科學是什麼?科學就是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進行研究,積累經驗,追求客觀真理的過程,經過科學研究,我們能夠探知宇宙的規律,我們會發現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就像太陽的東昇西落,大海的潮漲潮落,以及月球總是圍繞著地球轉,各行星又圍繞著太陽轉等等。它們的存在與運動都是有一定規律的,而這些規律從一開始好像就是存在的,所以,愛因斯坦才會發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感嘆。



可能是對一些事物無法看透,或者是對一些科學現象或事物,無法找到清晰而又嚴格的解釋證明,愛因斯坦到了晚年後,開始研究起了神學,如牛頓一樣,他們晚年都將關注點放到了與科學相對的神學上。萬事萬物都有其存在與運行的規律,而有些事情是註定無法用科學解釋清楚的,所以愛因斯坦晚年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跟他研究神學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或許世界就是這樣,彷彿真的存在有上帝一般,將世間萬物的一切都提前安排好了,科學是嚴謹的,證明科學就需要不斷地去實踐,而世界之大,萬物繁雜,有時候科學家們終其一生也不能將有些事物給參透。所以,愛因斯坦的一句“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可以說是對一些規律無法證明最好的解釋了。


時間史


愛因斯坦說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我們只是聽說這句話而已,並沒有聽到他的解釋。我們知道的是表象,真相很難解開了。尤其是以愛因斯坦對世界和宇宙的理解深度,普通人難及萬分之一。

有一個事件很多人並不知道,愛因斯坦臨終前,親手燒掉了一包手稿,這個手稿,就是對上面那句話的解釋。但是這個解釋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理解不了,或者難以接受。

譬如,現在科學的進展,試圖說明存在若干平行宇宙,若果真如此,那麼所謂六道,就是六個平行宇宙,佛經所言,一切都通了,也好解釋了。

愛因斯坦意識到了這個宇宙存在,但他無法用已有的理論證明它,這個假說,超出現代社會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所以他最終決定,還是由後人在適當的時機提出吧!


聞伯智庫


謝謝題主的提問。實際上,對於愛因斯坦的這句“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很多人都曲解了或者叫做望文生義。看到很多答友侃侃而談,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卻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很多人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理解或解釋西方科學家的思想。更有甚者,有的人把“一切都是安排好的”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等“雞湯文”相提並論,還有的扯上了神學,實在令人遺憾。

私以為,嚴格意義上說,關於愛因斯坦這句話的討論,並不屬於文化領域,而是屬於科學領域。

要想準確把握“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的內涵,可以從愛因斯坦的另外一句名言中找到註解:“無論如何,我都確信上帝不會擲骰子”。

有的朋友可能知道,愛因斯坦承認量子力學中發現的隨機性,但始終反對“哥本哈根解釋”,也就是所謂“隨機性是客觀世界的基本屬性”。

愛因斯坦認為,所謂的“隨機性”不過是偽隨機而已。

就拿擲骰子來說吧。一般來說,在很多人看來,擲骰子是“隨機的”。但如果使用設備來精確控制骰子的初始狀態、擲骰子的角度和力度等因素,則結果就會高度一致。這就是愛因斯坦所堅稱的“偽隨機”。弄清楚了“偽隨機”理論,理解“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就比較容易了。

以上個人觀點難免膚淺偏頗,歡迎各位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原創和碼字不易,若有所啟發敬請點贊或轉發。我是漫步世界遺產,喜歡獨立思考,遠離人云亦云,專注文化領域,探究傳統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圖。斧正更多拙作,歡迎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謝謝。






漫步世界遺產


愛因斯坦,人類目前最偉大的科學家,終於疲憊地說了一句很無奈的話,他的心識,開始變得軟弱,只有向神靈靠攏了一步,表示了自己的屈服。

可是,我不會屈服!若令我屈服,必須拿出令人信服的真理來!

如果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那人類的主觀活動有什麼意義?這不是打人類的臉嗎?人類之所以為人類,就是有主觀能動性,有創造性,有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其他動物則不能!

如果一切都是安排好的,誰在安排?為什麼安排人類有窮富貴賤之分?為什麼安排人類有智愚美醜之別?為什麼安排天災人禍?為什麼安排瘟疫戰爭?為什麼安排生離死別?為什麼安排欲求不得?為什麼安排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為什麼安排無慚無愧無廉無恥?為什麼安排奸詐丶貪婪丶邪惡丶兇殘?為什麼……???

一切皆不通,沒有答案,這就是宿命論者的死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