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的裕王是個怎麼樣的皇帝?

北風之神529


裕王登基後,國號隆慶,史稱隆慶帝。

就皇帝來說,隆慶帝是個不錯的皇帝。他繼位後,重用張居正等人,開始糾正嘉靖皇帝留下的一些弊端。可惜,他太短壽了,35歲就病死了,在位僅僅6年。算是個過渡人物,承上啟下。

就個人來說,裕王是個平庸的人。

首先,裕王的資質平平,比較笨。很多事情,他的王妃李氏都能看清楚,但他看不清。不具備一代雄主的能力。

嘉靖皇帝臨死前,也告訴裕王,裕王的機謀不深,不能夠像自己一樣一手遮天,必須重用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讓這些重臣多承擔責任。

事實上,裕王登基後也是這麼做的。這也說明,皇帝只要不昏,懂得重用得力大臣,即使自己資質平庸,也是可以成為一個好的守成之君的。

其次,裕王的性格柔弱,性情很壓抑。

這與嘉靖皇帝有關。嘉靖的前幾個兒子都死了,而嘉靖本身又是一個神神叨叨的人。他覺得,自己兒子英年早逝,與他和兒子見面太多有關。於是他發明了一個“二龍不相見”的理論,為了讓兒子活命,他儘量不與兒子見面。

裕王的生母本來就不得寵,再加上“二龍不相見”的謬論,因此裕王常年無法見到嘉靖,既無法感受到父親的慈愛,也無法接受父親的教導。而且嘉靖又是個特別多疑的人,因此,裕王長期處於缺乏安全感的壓抑狀態。整個人的精神狀態特別差。性格也優柔寡斷,不夠殺伐決斷。

最後,裕王的身體太差,偏偏又好色。

登基後,裕王的壓抑終於得到舒展,不必再整天戰戰兢兢。但他的能力又有限,不能在朝政上多有建樹,因此把精力都放在了女色上面,以此緩解自己的壓抑。

而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好,長期沉溺女色的結果,就是讓身體更差。

時間一長,就扛不住了,最終年紀輕輕就病死了。


趣談秘史


大明王朝1566雖然是歷史架空劇,但是塑造的人物還是非常符合歷史上的人物形象。嘉靖有八個兒子,只有第三子裕王和第四子景王活了下來。所以裕王並非是嘉靖唯一的兒子,這一點和電視劇裡是不一樣的。後來,裕王和景王還為皇帝的繼承展開過一番爭鬥,不過最後還是裕王贏了,順利的繼承了皇位。

電視劇中最後才是裕王繼位的,並沒有展現裕王是怎樣做皇帝的。因為當年這部劇是有續集的,後面講的才是裕王做皇帝的事情。不過由於收視率不好,下部劇沒法完成,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雖說如此,電視劇中還是把裕王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了。

裕王是後來的的隆慶皇帝,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嘉靖、隆慶、萬曆,祖孫三代一共做了99年的皇帝。他父親,嘉靖做了45年皇帝的;他兒子,萬曆做了48年皇帝。可是,他自己卻只有短短的6年。即使隆慶只做了6年皇帝,他在歷史上的評價還是相當高的。


隆慶皇帝,最大的特點就是他比較無能。皇帝無能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壞事,隆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相對來說,非常仁厚,和大臣關係比較融洽,這跟他爹和他兒子是不一樣的。下面的大臣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比如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些有能力的官員在開展了一些系列的改革,成果還是相當明顯的。

電視劇中嘉靖對他的評價很恰當,“都說我那個兒子懦弱無能,其實還是知人善任的”。

從劇情來看,裕王也的確是個謙和的人,能聽得進去意見。比如,改稻為桑的時候,嚴世蕃毀堤淹田以後,他能夠聽從譚綸的意見,保舉了海瑞和王用汲去浙江做知縣便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身邊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以及裕王妃的意見,他也都是能夠聽得進去的。從這一點來看,他比嘉靖好太多。嘉靖做皇帝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

另外一點,裕王也是一個比較無能的人。遇到任何事情,裕王都是有想法,沒辦法,或者說容易讓人牽制鼻子走。比如嚴黨打著織造局買田的事情傳到北京城的時候,裕王便急急忙忙的召集徐高張過來,想趁機扳倒嚴嵩。此時,裕王妃,只是一個婦道人家。她都能看出來事情不明朗,不能操之過急,可是裕王居然想不到。

甚至後來連陳洪這樣的人,三言兩語,都能夠讓裕王所信任。如果裕王不是有給如此聰明的裕王妃,手底下有徐高張這樣的人輔佐,真不知道裕王會幹出什麼事情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在《大明王朝》第二集裡,裕王對徐高張三人感嘆道:“說來讓人傷情,雖是兒子,我還不如你們,記得上次見皇上,已是兩年前的事了。”由於嘉靖帝沉迷修玄練道,信奉二王不相見,所以兩人幾年不見面是有理可依的。作為權利頂層的替補者,太子不能時常見到皇上,就不能直接瞭解皇上的政治意圖。所以裕王總是提心吊膽,這個太子也會當得戰戰兢兢。當得好了,就鯉魚躍龍門,當得不好了,他也不會知道到底哪錯了,連改正的機會也沒有,要是直接被嘉靖廢了,那就是黃粱一夢了。雖然說嘉靖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可嘉靖帝這人是不可以常理度之得。

裕王心胸並不寬廣。在《大明王朝》第十二集裡,裕王聽到嚴嵩父子被皇上痛罵,心急的他以為扳倒嚴黨的時機來了,就要馬上召見徐高張前來議事,而王妃覺得此事尚未明朗,不能操之過急。裕王一下子就火氣上來了,堅持要召見徐高張。而且還對王妃惡言相向,說道:“給了鼻子就上臉,你不要忘了,你們家可是挑腳、上架、蓋房子的出身。……不要打量著生了個世子就有天大的功勞,在這樣子不講規矩,從明天起,我就講世子過繼到陳妃的名下!”王妃向來很有主見,而且是有大氣魄的女子,連徐高張三人都對其稱讚有加,是不可多得的賢內助。可是就連這麼識大體的枕邊人,裕王都沒有容納的心胸,其小家子氣可見一斑。

裕王不擅長權謀,每次遇到難題,都要召集徐高張三人一起商討。嘉靖快不行時,叫裕王把自己背到塌上去,他留給自己兒子三道聖旨,一道退還楚王百姓田地,一道國之利器海瑞留為己用,一道徐高張三人首輔排位。這時候的裕王卻有點慌了,腦子一抽,問道:“還有何人?”想來嘉靖對這個兒子也是無語了,漠然答道:“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豆漿盒子


明穆宗朱載垕是朱厚熜的三兒子。本來與皇帝位無緣,但造化弄人,最終成了皇太子,並於1566年繼皇帝位。明穆宗雖說羸弱少主見,但繼位之初也廢除了嘉靖時的一些弊症,能放手大膽用人,徐階高拱張居正先後為首輔,朝中氣象一新,這才有了隆萬中興的局面。只可惜他不自愛,縱色後宮,過早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