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言——喜鵲VS烏鴉

山西文化中的喜鵲和烏鴉

山西方言記錄了山西悠久的歷史文化,三晉大地上的“喜鵲”和“烏鴉”同樣被山西人們賦予了獨特的文化內涵。

《禽經》有“靈鵲兆喜”。喜鵲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賦予吉祥的內涵。而烏鴉則不然,據考,唐朝以前,烏鴉並非主兇之物,到宋朝以後,烏鴉才與凶兆扯上了難以擺脫的干係。喜鵲與烏鴉所蘊含的吉凶意蘊已深深地滲透到山西文化之中,同時,山西各地也賦予了喜鵲和烏鴉豐富多彩的叫法。


山西方言中對喜鵲的稱謂主要有以下幾種:


長治、高平、平魯、興縣、洪洞等地稱其為“野鵲子”;太原、陽曲、忻州等地稱其為“鴨鵲子”;河津、武鄉等地稱其為“野鵲的”;而和順稱其為“野鵲”;婁煩、靜樂稱其為“顎學子”;朔州稱其為“鮮雀雀”;代縣仍稱其為“喜鵲”。

山西方言——喜鵲VS烏鴉

關於烏鴉,大概因其毛色發黑,叫聲難聽,所以,山西方言對烏鴉的稱謂中多帶有“黑”、“哇”和“鴰”字:

太原、長治、代縣、武鄉、靜樂等地把烏鴉叫做“黑老哇”;婁煩、河津、高平、交口、偏關、洪洞、臨汾等地稱其為“黑老鴰”;和順、壺關等地稱其為“老鴰”;陽曲、忻州等地稱其為“黑老鴨”;而平魯則稱其為“鴨兒”;興縣稱烏鴉為“瞎老哇”。

山西方言——喜鵲VS烏鴉

山西文化中還衍生出許多關於喜鵲和烏鴉的諺語和歇後語

喜鵲顧名思義有“兆喜”之義,陽曲諺語:“鴨鵲子叫,喜事到”,臨汾諺語:“野鵲子叫,親人到”,高平諺語:“野鵲子圪喳喳,要有客人來我家”。此外,柳林方言還有 “小喜鵲小喜鵲尾巴長,娶過媳婦顧不得娘”的說法,這其實也是某種社會現實的反應。

與喜鵲不同,有關烏鴉的歇後語大都含有不同程度的貶義。瞎老哇笑豬黑——沒自知之明,興縣的“烏鴉笑豬黑——一模一樣”,長子的“黑老鴰飛到豬身上——看見人家黑,看不見自己黑”,偏關的“老鴰笑豬黑——一個比一個黑”,這些都傳達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愚蠢和可笑。還有一些歇後語表達了某些人欺軟怕硬的醜陋心理:壺關的“老鴰啄豆腐——專揀軟的”,長子的“老鴉啄柿子——專揀軟的”,平魯的“八十年老鴰——全拿嘴齜”,陽曲的“黑老鴉死了三年——就留下一張嘴”,這大概是諷刺一個人油嘴滑舌的討厭嘴臉。此外,還有一些歇後語含有鄙視意味,比如,交口有“黑老哇鵮簸箕——罷罷罷”的歇後語。最後,山西人還把喜鵲和烏鴉合起來創造了“喜鵲烏鴉一陣叫——吉凶未卜”的歇後語。


喜鵲和烏鴉如美醜對照的兩個方面,存在於山西方言中,滲透于山西文化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