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達內幾乎拿遍了所有的冠軍,為什麼卻沒有被公認為“球王”?

何出丶此言


球王並不一定要贏得所有的榮譽

這裡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的是拿冠軍可以用來佐證一個球員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他並不是衡量一個球員是否稱得上“球王的”標準。因為如果論榮譽的話,相對於齊達內和貝利,馬拉多納的榮譽可以說是寥寥無幾,他只拿過一次世界盃冠軍、一次歐洲聯盟杯的冠軍和兩次意甲聯賽的冠軍,但是在世人眼中,馬拉多納就是“球王”,是世界足壇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

在我看來,球王的標準是:同一個時代裡,他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人;在足球歷史裡,他的成就前無古人。

齊達內只是同一個時代裡成就最高的,職業生涯最完美的巨星,他的巔峰並不是最輝煌的,並不能算當仁不讓的第一人。

同一個時代裡,齊達內的職業生涯成就毫無疑問是最高的,三次當選世界足球先生,一次贏得歐洲金球獎。世界盃冠軍、歐洲盃冠軍、歐冠冠軍、五大聯賽冠軍,還有世界盃金球獎、歐洲盃最佳球員、歐冠最佳球員、五大聯賽的最佳球員,這些榮譽也無一旁落。而且還有1998年世界盃決賽的頭球梅開二度、2002年歐冠決賽的“天外飛仙”和2006年世界盃決賽的“勺子點球”這些載入世界足球史冊的經典瞬間,齊達內的職業生涯是完美而且夢幻的,唯一可以媲美的可能也就是羅納爾多一人了,但是羅納爾多職業生涯的晚期讓他失色不少了。

但是齊達內職業生涯的巔峰期並不是最輝煌的,他難比大小羅,齊達內登上職業生涯的巔峰少不了冠軍的加持,而羅納爾多和小羅都是憑藉著個人表現就征服了世界,所以巔峰時期齊達內相對於大小羅來說要稍遜一點。

在歷史的長河裡,齊達內的榮譽難比貝利,而且基本上都認為齊達內還比不上克魯伊夫和貝肯鮑爾

在很多權威的足球媒體來看,齊達內的成就還難比兩位歐洲前輩克魯伊夫和貝肯鮑爾,不過由於在2004年的歐足聯50週年慶典晚會上,齊達內被評委了歐足聯50年最佳球員,所以我們就把齊達內當作是歐洲的歷史最佳球員。不過即使這樣,齊達內在成就方面來看,他也難以比肩球王貝利,貝利贏過3次世界盃冠軍,在世界盃歷史上的地位要明顯高於齊達內,而在俱樂部,貝利領銜的桑托斯隊是世界足壇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的第一強隊,他們一度橫掃歐洲,而且在1961年和1962年兩度問鼎洲際盃的冠軍。

在同時代裡並不是當仁不讓的第一球星,在歷史的長河裡,有還難以比肩前輩,所以齊達內還算不上的球王級別的巨星。


足球story


國際足聯目前只承認兩個球王,一個是貝利,一個是馬拉多納,齊達內是歐足聯承認的“歐洲50年最佳”,但也不是球王。具體原因,除了世界盃冠軍,還有一點,就是南美足球更重視個人狀態,歐洲足球更重視技戰術革新——簡單說,馬拉多納在獲得世界盃的過程中,是“一己之力”!他更具備同時代的“獨一檔”和“統治力”!先說統治力:齊達內是大滿貫,沒錯!不但有世界盃歐洲盃冠軍,歐冠金球獎這些也拿到了,更厲害的是,世界盃和歐洲盃,齊達內都拿過最佳球員。但話說回來,馬拉多納在1986世界盃奪冠的過程中,可是“一己之力”,連國際足聯的世界盃官方紀錄片,都把1986世界盃標題取為“一個人的世界盃”。這說明什麼?就是老馬個人表演,他的作用,不僅僅是5球5助攻的數據,還有關鍵時刻永不言敗,強強對話越戰越勇,帶球控球昂首挺胸等“精神屬性”,都給隊友甚至給世界盃足球賽事帶來莫大的信心。

要知道,那支阿根廷隊,才啥實力啊?根本就是馬拉多納一個人扛著球隊跑。與此相比,齊達內的法國隊,算是巨星雲集吧?馬拉多納和齊達內,世界盃戰績都是一冠一亞,但馬拉多納在1986和1990那兩屆世界盃陣容,哪有齊達內的1998和2006這兩屆那樣,先後有圖拉姆,布蘭克,維埃拉,亨利和馬克萊萊這樣足球巨星級別的隊友?在俱樂部層面就更別說了,馬拉多納時期意甲是“小世界盃”,馬拉多納是在那不勒斯這樣的球隊力挫三劍客三駕馬車普拉蒂尼等巨星領銜的北方三強,而齊達內效力的尤文圖斯和皇馬,也是大牌雲集,他獲得冠軍的難度,比馬拉多納低多了。
再說獨一檔:馬拉多納的統治力超過齊達內,而且在同時代,馬拉多納是“獨一檔”的存在,甩開身後的其他球員兩個檔次。齊達內時期,雖然也是當時足球第一人,但對於同時代的球星們,並沒有達到“獨一檔”的存在,至少在1996-2006年之間羅納爾多,裡瓦爾多或羅納爾迪尼奧等人,也有壓過齊達內的時候吧?齊達內連羅納爾多都不敢說穩壓,當然無法叫“王”了——因為“球王”,應該是同時代,甚至往前往後各十年那樣獨一檔的存在,所以在“統治力”和“獨一檔”方面,馬拉多納是球王,而齊達內不是球王。為什麼馬拉多納是公認的球王,而齊達內幾乎拿遍了所有的冠軍卻很少認為是“球王”?你覺得還有哪些原因?梅西和C羅,在世界盃上和馬拉多納相比,還差了什麼?歡迎一起討論。


綠茵守望者


踢球時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員,拿起教鞭後迅速從菜鳥轉型為頂級名帥;放眼世界足壇,在歷史上符合標準的,也無非就是克魯伊夫、貝肯鮑爾這麼幾個,而齊達內已經邁入了這個行列。

球員時期的齊達內是個偉大的球員,退役10年才獨立執教的齊達內,一上來就得到了在皇家馬德里這個世界上最頂級平臺練手的機會。接手時,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齊達內可能只是過渡人選,未曾想在主教練的位置上,一上來齊達內就帶隊創造了歐冠三連冠的偉大功績。

然而執教不能算在球王的考核裡

無論是球員時期的齊達內還是執教後的齊達內,都已經跟“偉大”掛上鉤了。但球員時期的齊達內,他離成為球王,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按照馬拉多納來考量的話,那齊達內在好幾個方面都差了一些(由於貝利在足球世界屬於上古時期的人物,他的完整版比賽錄像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僅以馬拉多納作為參照物去比較)

1:單獨帶隊能力

論職業生涯獲得的榮譽,拿到全滿貫的齊達內,肯定比馬拉多納要多。但是與馬拉多納在阿根廷單核扛著球隊拿到了世界冠軍不同,98年世界盃決賽,雖然齊達內用已經謝了頂的大腦袋砸了巴西隊兩個,但法國隊的冠軍之路,更多靠的是團隊作戰;而在團隊中,最出彩的球員也不是齊達內。因此我們可以說86年世界盃冠軍等於馬拉多納,但98年世界盃冠軍跟齊達內肯定是畫不了等號的。

而在俱樂部層面,雖然齊達內無論走到哪都是球隊核心;但是齊達內在尤文和皇馬效力這收穫頗豐的10年,他的隊友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他在俱樂部層面,也沒有像馬拉多納那樣單核扛著去奪冠。

當齊達內身邊的隊友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員時,在無形中,也是齊達內成為球王的一個減分項。

2:領袖氣質

齊達內球員時期是否俱有出色的領導力?當然有!要不也不會出現他在宣佈重返國家隊沒幾天,圖拉姆和馬克萊萊跟著齊達內一起重返國家隊的情況。但球員時期的齊達內,在法國隊一直都是帶頭大哥麼?顯然不是!98年法國隊奪冠時,那支冠軍隊的帶頭大哥,是他們的場上隊長,現法國隊主帥德尚。

法國權威媒體隊報在2016年發起過,關於誰是法國足球歷史上最偉大隊長的評選,在幾萬張選票中,德尚拿到了超過72%的選票,高票當選;其次是普拉蒂尼,至於齊達內,那順位都已經跌出了前5。而在俱樂部層面,無法是在尤文還是皇馬,齊達內也不是球隊真正的領袖。

所以一個在球員時期無論在俱樂部,還是國家隊都不是絕對領袖的球員,你要說他是球王,恐怕也很難令人感到信服。

3:影響力

在前些年,法國足球和阿根廷足球一樣遭遇過低古。2008年,當阿根廷隊遭遇低古時,馬拉多納是在全民請願的情況下,成為國家隊主教練;日後他帶隊成績雖然不怎麼樣,但他至少接手前被公認為阿根廷足球的救世主。而法國足球的救世主,依舊是德尚!10年世界盃和12年歐洲盃,法國隊相繼爆發了嚴重的內訌,當布蘭克落荒而逃時,德尚在千呼萬喚中出任法國隊主教練。

而貝利和馬拉多納這兩位球王,球員時期在同時代的球員中,可都是“獨一檔”。因此在巴西和阿根廷的街頭,很多孩子都把像馬拉多納一樣踢球落實到實踐中。但是齊達內,在他那個時代,他在球場上的表現,羅納爾多至少跟他是一檔的;離開球場,那個時代影響力最大的球員是貝克漢姆。當像貝克漢姆一樣踢球被拍成了電影(我愛貝克漢姆),而像齊達內一樣踢球僅僅存在於教學片中時,這不應該是球王應有的“待遇”。

銀河戰艦雖然豪華,但戰績。。。

所以齊達內球員時期雖然很偉大,但是當他的每一項指標都跟球王的標準差一些時,他真的夠不著球王這個稱號。


央視劉思遠


齊達內應該算是準球王,高度同羅納爾多差不多。齊達內沒能成為球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2006年頭頂馬特拉齊的鍋。否則法國一旦奪冠,那麼兩次登頂大力神杯的齊祖,必然就是球王。

齊達內集所有重大榮譽於一身,國家隊有著世界盃和歐洲盃的冠軍,俱樂部也有著歐冠、西甲、意甲和世俱杯等重大冠軍。齊達內的個人榮譽也無可挑剔,獲得3次世界足球先生和1次金球獎,同時還被評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歐洲球員。這些閃亮的榮譽,也令齊祖毋庸置疑為頂尖的巨星。

齊達內的團隊榮譽和個人榮譽都足夠了,相比於近代其他的準球王人選,梅西和C羅的國家隊榮譽不夠,羅納爾多的俱樂部榮譽不足,齊祖可以說是人生贏家。但齊達內卻缺少一個讓自己封神的大賽,這也成為他的遺憾,也是沒能成為球王的原因。

1998世界盃,齊達內率法國奪冠,但他在小組賽因為踩踏沙特球員,還被停賽2場,給人最深刻的印象,也只有決賽面對巴西的梅開二度,只在決賽封神。2000歐洲盃上,法國隊更多是依靠著球隊強大的整體實力捧杯,那屆比賽裡,葡萄牙球星菲戈的風頭完全將他壓過。

2006世界盃,齊達內臨危救主,重返法國隊幫助球隊有驚無險的進入到正賽。雖然小組賽的表現平平,但淘汰賽上齊祖卻相當出色,相繼將西班牙、巴西和葡萄牙送回家,齊祖在這些比賽裡光芒四射,尤其面對巴西時更是讓桑巴軍團的F4黯然失色。如果法國奪冠,那麼齊祖這屆世界盃的表現,便能堪比1986年的老馬,足夠封王。但結果很遺憾,法國和齊祖皆功虧一簣,只能讓人為之嘆息。


菱鏡頭


為什麼齊達內不是球王?那反過來說,齊達內為什麼可以跟球王掛上鉤?你要說團隊成績好,球王的標準是單獨帶隊,可是齊達內什麼時候單核帶隊拿過冠軍?國家隊?沒有!俱樂部?同樣沒有!

其次球王至少應該是同時代最好的球員吧,而且得遠遠甩開別人一大截。但是在齊達內那個時代,他確實是最好的球員,但是他遠沒有到甩開別人一大截的地步。至少羅納爾多不比他差,甚至歷史地位比他還高。另一個巴西球員裡瓦爾多,也同樣沒有比齊達內多少。

影響力同樣是一個重要的指標,首先在球場上,齊達內很多時候都不是真正的領袖;98年的法國隊,帶頭大哥是德尚。德尚退役後是德塞利,德塞利退役後雖然輪到了齊達內,但他的領袖職責也被維埃拉分掉了一部分。而在球場外,在齊達內那個年代,影響力最大的球員,也不是齊達內。當年貝克漢姆、菲戈、羅納爾多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也都要大於齊達內。

而在法國足球的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大家都說是普拉蒂尼;法國隊最偉大的隊長,法國人選出來的是德尚,就連法國隊連續內訌,最混亂的時代,法國人眼中的救世主也是德尚,所以在法國足球歷史地位,都不是第一人的齊達內,想跟球王掛上鉤太難了,他只能是個大師,是個傳奇球員,但是因為馬拉多納把球王的球王定義的太高了,齊達內真夠不上。


搜達足球


齊達內已經相當相當不錯了,在梅羅時代之前,齊達內的輿論巔峰期,幾乎是貝利和馬拉多納之下的歷史第三人,在球迷票選的歐足聯50年曆史(1955-2005年)最佳球員中排名第一,高過克魯伊夫,貝肯鮑爾,斯蒂法諾等人,暫且不論是否真的如此,但是至少說明齊達內在公眾心中的地位是相當之高的。

所以可以說,齊達內和貝利馬拉多納二人的差距,其實也就是張窗戶紙,只要是球王標準降下來,最先碰到這個標準的人裡面,齊達內不說是第一個,至少是前五個。

齊達內和馬拉多納的差距並不大。

但是總還是有差距的,那麼差距在哪呢?

其實就是有沒有以“一己之力”帶隊獲得過世界盃冠軍。當然了,這是個比較理想化的說法,代表一個球員在單屆世界盃上的閃光度。

只有拿過3屆世界盃的貝利和1986年幾乎承包了阿根廷所有進攻的馬拉多納最符合標準。

齊達內,為什麼不行呢?齊達內不也是1冠1亞,起碼和馬拉多納一樣啊。

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應該看齊達內具體的表現。

首先1998年世界盃,雖然法國是冠軍,齊達內其實總體表現不是很好,第二場小組賽,因為惡意犯規,被禁賽兩場,直接錯過了和1/8決賽,如果不是布蘭科的話,法國已經回家了。

1/4決賽淘汰意大利靠的是點球大戰,半決賽和克羅地亞,是後衛圖拉姆發威,打進2球,幫助法國殺入決賽。

雖然世界盃最佳球員這個稱號的公平性有一定問題,但是至少,法國隊入圍的也是圖拉姆,而不是齊達內,就證明那屆世界盃上,如果不看決賽的話,齊達內貢獻其實不大,即便算上決賽,其實也相當有限。

再來2006年世界盃,齊達內又因為累計皇牌被禁賽,缺席小組賽最後一場,實際上也是被亨利拯救了。1/8決賽踢西班牙,發揮最好的是維埃拉。

當然了和巴西隊時,齊達內踢出了大師水平。

但是總體上看,齊達內的代表戰,並不多,救世主的光環,更多是他作為球隊最大牌的球星而被賦予的,成色不是那麼足。

相比馬拉多納的世界盃代表戰,對英格蘭,對比利時,90年世紀助攻幹掉巴西,3次助攻瓦解韓國,86年決賽靈光一現鎖定勝局,齊達內主要就是兩戰巴西,比較之下,並不如馬拉多納耀眼。


有人覺得韓國成色不足的話,那麼請回想一下,2006年世界盃,法國可是被韓國逼上了絕境,韓國那場比賽裡,法國被逼成1:1,齊達內累積黃牌被停賽,只有最後一場背水一戰,世界盃上任何對手都不是那麼好踢的。

而齊達內比馬拉多納多的那些俱樂部榮譽,實際上,是和年代有關的,馬拉多納那個時代,球員轉會還不像如今那麼隨意而頻繁,如果不趕上一個遠勝的好環境(如克魯伊夫之於阿賈克斯,貝肯鮑爾之於拜仁),很難同時做到俱樂部國家隊兩不誤的,歐洲的榮譽更值錢,其實也就是近20年來才建立共識的,90年代前,歐洲比南美俱樂部還真的沒有多大優勢。

這麼多年來,不變的最高比賽只有世界盃,當然了,這裡我也不是唯世界盃論,但是起碼來說,世界盃上的表現,是決定齊達內和馬拉多納中間那層窗戶紙的核心因素,齊達內在世界盃上的表現確實不如馬拉多納一樣閃耀。


Xinxin的體育世界


提到球王,大家都會想到貝利、馬拉多納這兩個人,這也是在我國被大家公認的“球王”,但是卻沒有齊達內,這是什麼原因呢,三個人所處的年代,我分析了一下:


馬拉多納:從1978年中央電視臺開始播出世界盃賽以來,世界盃逐漸被人民關注。我記得我家有電視機是從80年代開始,我雖然是小孩,但是隱約記得當時播放足球賽的畫面:14寸模糊的電視機裡,跑動著穿著藍白顏色的阿根廷軍團,當時覺得,這應該是很厲害的球隊吧!在懂事後,慢慢喜歡關注足球,終於知道當時的畫面是86年世界盃比賽,馬拉多納率領阿根廷隊獲得了冠軍!而且被譽為現代足球的球王!從此就關注了阿根廷,由於國足只進入過一次世界盃的決賽階段,看世界盃怎能沒有自己喜歡的球隊呢,因此把阿根廷隊當成自己的主隊來看待!我想,很多人的經歷和我差不多吧,至少阿根廷的球迷在我國是挺多的,老馬的地位被球迷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那就是“球王”!


貝利:在我的經歷中並沒有多少記憶,只是全世界都說他是“球王”,那就是吧,當時大家一窮二白,談什麼足球呢,自己也沒有經歷過那些年代,也不好評論。

齊達內:率領法國隊奪得了1998年世界盃冠軍和2000年歐洲盃冠軍,歐洲盃在國內的關注程度遠遠比不上世界盃杯,98年也是互聯網逐漸發展起來的年代,人們的物質文化逐漸豐富,關注的事物也越來越多,再也沒有一個電視機圍著一堆人看的情景了,因此很難在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說球王從此再也沒有誕生過。


最後:最接近球王登基的年代是2014年的梅西,當時呼聲非常高。在決賽時,可惜被德國隊的替補球員在加時賽接近尾聲時絕殺了。只要當時梅西所在的阿根廷隊拿下世界盃冠軍,那麼他有可能是新的球王!你們說是嗎?


極品天香


能夠在足球界稱作球王的,貝利、馬拉多納那是供人的,巴喬和齊達內應該是最接近球王的人了!巴喬已經退役修佛去了,齊達內仍然沒有離開球場,從星級球員走到教練的位置,帶領球隊奪得西甲、歐聯的皇者地位。

齊達內的足球生命,從13歲就加AS Cannes,,在1988年,亦即16歲的那一年,他已經第一次代表AS Cannes於法國甲組足球聯賽聯賽上陣,一名稚氣未除的小子就在甲組的那種壓力下成長,不用多久,在1992年就轉會至波爾多,96年已經幫助球會打入歐洲聯盟杯決賽!

在齊達內為波爾多服務的同時間,他更被選入法國國家隊,1994年,亦即他22歲之時,已經代表國家隊上陣,以後備入替的身份,在法國隊以0:2落後之時披甲上陣,只用了15分鐘,他已經分別用左腳和頭頂攻入兩球!

齊達內真正讓全球見到他表現的時代,當然要數他身處於尤文圖斯的時代,當年他第一季由波爾多轉投尤文圖斯,就已經協助球隊打入1996/97年歐聯決賽,不過最終以以1:3負於多特蒙德,令齊達內跟歐聯冠軍無緣。但當然在他的帶領下,在96年至98年間,尤文圖斯已經奪得過兩屆意甲冠軍、97年意大利超級盃冠軍及96年歐洲超級盃!

接著就是98年的世界盃,2000年的歐錦賽冠軍。2001年轉投皇家馬德里後,拿下西甲冠軍寶座、西班牙超級盃、歐洲超級盃、以及歐冠冠軍。

他的告別賽是2006年世界盃的決戰,不怎麼光彩,是以紅牌出場作完結,向馬特拉斯頂心口的經典畫面,相信大家都記得,就是這一撞,令他被紅牌出場,法國更只能飲恨奪得亞軍。

其實按照最早貝利時期得標準,齊達內完全有資格成為球王。不過隨著時光的變遷,標準和口味在慢慢的升高。特別是老馬的出現,重新的定位了球王的定義。這個標準說白了,就是擁有超凡的球技,成為球隊的核心並取得眾多榮譽的同時,在世界盃的賽場上能夠帶領8分以下的球隊打出10分的成績才算球王。

按照這個標準,98年法國隊,起碼8分以上,不符標準。06年勉強算8分以下,但齊達內那一頭,讓他離球王的目標漸行漸遠。


大牌情報局


大家bb那麼多,簡單一句話,李昌鎬冠軍多不,也不是棋聖,你要說中國人,古力冠軍夠多吧,也不是。這和球王一樣,首先是天時,其次是獨一檔,最後是領袖氣質,冠軍固然重要,但不是隻看冠軍。齊達內連普拉蒂尼都比不上,普拉蒂尼還沒球王呢。當然有人又bb,不說普拉蒂尼了,你說冠軍,我還說德尚也拿過世界盃冠軍,人家作為教練也拿過世界盃冠軍,你咋不說德尚球王?天時不說,領袖氣質也不說,就說獨一檔,估計齊達內自己都不敢說吧,而且齊達內弱點太明顯,傳球不行,我說的是威脅球,不說別的,傳球能力比哈維差吧,說到哈維,人家冠軍也不差,還拿過六冠王呢,怎麼不說哈維是球王?所以冠軍只是參考


竹杖芒鞋55304006


真正被公認為“球王”的人只有貝利和馬拉多納,之後無論是貝肯鮑爾、羅納爾多、齊達內、梅西、C羅都未能被冠以“球王”或者不具備資格稱之為“球王”。



其實球王的標準首先就比較有爭議,但奪得世界盃冠軍恐怕是最重要的硬指標,所以C羅梅西均不符合標準。在這一項上率領法國隊奪得1998年世界盃的齊達內是有資格的。

聯賽中貝利和馬拉多納創造的數據和成績年代略久遠,其實已經不太具有參考價值。不過率領尤文和皇馬多次問鼎聯賽冠軍和歐冠冠軍的齊達內在這個領域也是夠格的。

所以齊達內未能被稱為“球王”其實有點冤,筆者認為最重要原因可能不在於他曾頭頂馬特拉齊,畢竟馬拉多納場外更過分。關鍵在於同時期的球星太多了!

齊達內同時期,光皇馬就有勞爾、菲戈、羅納爾多、貝克漢姆等巨星,加上小羅、馬爾蒂尼、卡納瓦羅、裡瓦爾多等人,群星璀璨但單獨一顆星星的光芒就不那麼顯眼了。

可能這也就是最大原因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