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正面期待、正面養育,孩子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1、

1960年,兩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來到加州的一個學校。

家長正面期待、正面養育,孩子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對學校18個班級的孩子進行了一些測試之後,他們給了校長一個名單,告訴校長,名單上的是他們測試出來的“最有發展前途”的孩子。他們告訴校方,通過測試他們發現,這些學生有很高的天賦,只不過有些尚未在學習中表現出來。

幾個月後,這兩位心理學家又對孩子們進行了一次複試,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每一個成績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性格也變得更加開朗自信。

其實,這個“最有發展前途”名單,只是這兩位心理學家隨機選出的。

但是老師在收到這些暗示後,對名單上的孩子抱有了正面的期待,通過各種方式把“你很棒”這個信息,傳達給了這些孩子。

而教師的各種關注讚許,也對孩子產生了一種激勵作用,這些孩子產生了積極反饋,學習時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績。在這種良性循環之中,正面的期待就便逐漸變為現實。

研究者認為這就是正面暗示和正面期待的作用,並借用一個希臘神話中的故事,它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搜索這個故事)。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

這其中的原理就是 ,成人對兒童的期待和認識不同,就會在潛意識的作用下,對孩子表現不同的表情、態度言語和行為,導致兒童接受到截然不同的的信息和反饋,併產生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2、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穿了一件新買的衣服去上班,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結果有一個同事說這件衣服不太適合你,你雖然覺得可能這只是她的個人看法,但是心裡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和審美眼光。如果又遇到一個人說這件衣服不不好看或者不適合你,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衣服換下來,並且再也不會穿它去上班了。

家長正面期待、正面養育,孩子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其實,每個人的情感和觀念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且,越是年幼的孩子,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就越大,大多數孩子會無條件的相信自己父母說的話。

孩子都會遇到困難,都會犯錯誤,而不同的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如果父母發自真心的對孩子說:犯錯誤很正常,人都會犯錯,我相信我們可以一起克服這個困難,讓我們看看有什麼可以解決的方案。有了家長的鼓勵,孩子就會把精力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且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克服困難。

如果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犯了錯誤,總是對孩子說,你這麼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你怎麼這麼磨蹭,你和某某一個德行……

對於來自父母的批評,孩子會本能的防禦,就會把力量放在保護自己上,無意識的和父母角力,而不是對父母敞開心扉,所以父母的教育越來越起不到想要的效果。

或者,孩子慢慢也會認同父母的想法,認為自己無藥可救,是個廢物,甚至再也沒有探求人生的勇氣,變得自暴自棄。久而久之,就走上一個惡性循環。

3、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生命力只有一種。被看見就會變成好的生命力,比如熱情、創造力、愛。不被看見時就變成黑色的生命力,變成恨、攻擊、憤怒和破壞。

家長正面期待、正面養育,孩子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每一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力,同時,每個孩子也都在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而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往往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能不能讓孩子發揮潛力,其實就取決於孩子是否能產生努力改變自我、完善自我的進步動力,很大程度是看孩子能否獲得自我價值感,而這種價值感,就是取決於兒童時期受周圍成年人的影響,取決於父母怎樣對待他、期望他和影響他。

正面養育不是一味的表揚孩子。

正面養育是相信孩子的潛能、看到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的努力,用發展的、而非固定的眼光看待問題。

正面養育就是幫助孩子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表揚孩子的勤奮、堅持和努力的品質,而不是孩子的聰明。

正面養育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尤其是孩子的年幼的時候,會無條件的接納和相信父母對自己的評價,如果父母無條件的接納孩子欣賞孩子,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可愛,也會更加有勇氣面對和開展自己的人生。

如果孩子內心裡覺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自己並非一無是處,開始對自己有了信心,那他的行為也會相應地表現出來,向他心目中的自己靠攏。

而當一個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被調動出來,他的能量會是巨大的。

4、

有人說心態決定命運,我們的心態不僅決定了自己的命運,也會對我們的孩子產生貫穿一生的影響。

家長正面期待、正面養育,孩子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正面養育,就是,無條件的接納孩子,正面引導孩子,相信孩子的潛力,相信每個人都有一條與眾不同的路,讓孩子有信心往前走。

其中的思路就是,也許你這次做的不好,但是你有長處有優點,下一次我們再來,爭取更好。

真正的愛不是用我的光明,來驅散你的黑暗,而是幫助孩子看到自己內心的光亮。

用接納和相信的力量,幫助孩子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帶出來,就是正面養育思維的精華所在。

每個人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被接納和讚美,這也是孩子確認自我價值感的必經過程。把這份信心帶給你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再多加一點你作為母親的智慧和耐心。

期望和讚美能產生奇蹟。當你像皮革馬利翁那樣,看到孩子內在那座美麗的雕塑的時候,孩子自然就會成長為你期望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