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鄉風文明新實踐成為全國典型案例

本報訊(記者李寧波 通訊員杜流程 王琪琳)群眾當場對對子興致盎然、為老人集體過生日場面溫馨、近距離感受現代農民的精神風采和德孝文化的傳承教化……4月23日至26日,全國鄉村文化繁榮發展培訓班在運城市舉辦,來自全國30個省(自治區、市)政府、新疆建設兵團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農村社會管理、鄉村文化建設等負責人,帶著問題學,帶著思考悟,通過專題輔導和現場教學,從運城鄉風文明新實踐的典型案例中得到了啟發。

據瞭解,這是國家農業農村部成立以來以鄉村文化建設為主題舉辦的第一個全國性培訓班。培訓班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講好鄉村文化故事、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用文化振興提升鄉村振興的底色等為題進行了集中專題輔導培訓。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抓好鄉風文明建設,就抓住了鄉村振興的關鍵。”運城市委書記劉志宏說。近年來,運城市委把繁榮鄉村文化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探索實踐“以基層黨支部為核心、星級文明戶創建為抓手、鄉村文化禮堂為載體、各類道德模範和新鄉賢隊伍為骨幹、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鄉村文化建設新路徑,激發農村文化自信,提升農民精神品位。截至目前,運城市已評選“星級文明戶”87461戶,佔家庭總數的50%。

全市鄉村文化禮堂48個已建成使用,正在建設的155箇中75%即將完工。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新鄉賢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協會“一約五會”制度在該市農村發揮出了良好的作用。全市本土、離土、外來新鄉賢已達12566人,625名返鄉人才擔任了村“兩委”主幹,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鮮血液。如今的運城,農民群眾不僅物質上富了起來,精神上也美了起來,聽黨話、跟黨走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更加堅定。鄰里互敬互愛,民風更加淳樸,家庭更加和諧,幹群關係更加緊密,呈現出了既繁榮又文明的新時代景象。

培訓班還以運城市培育鄉風文明的實踐為案例,組織學員現場觀摩了聞喜縣寺底村、溝渠頭村和鹽湖區雷家坡村、西張耿村的鄉村文化、鄉風文明建設。國家農業農村部等有關司局負責人還到萬榮縣四望、靈池、永利三個村,對星級文明戶創評、鄉村文化禮堂建設、新鄉賢等鄉村文化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