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三大洲、三場恐襲,跨宗教矛盾引發全球連鎖反應?

4月27日是猶太教傳統重要節日逾越節的最後一天,距離美墨邊境不到60公里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城市波韋天氣晴好天空湛藍。小城的寧靜在當地時間11時20分被打破。19歲的約翰·厄內斯特走進一座猶太會堂,朝著會堂內正在進行宗教儀式的100多人扣動了扳機。

就在波韋市槍聲響起的前一天,4月26日夜間,遠在太平洋另一邊的斯里蘭卡東部省城市卡爾穆奈(Kalmunai),恐怖分子和斯里蘭卡當地警察發生槍戰並引發爆炸,造成了15人死亡。其中,6名兒童的屍體在一安全屋附近被發現。在這之前的4月21日,斯里蘭卡多地發生了連環爆炸事件,自殺式爆炸襲擊者攜帶炸彈在酒店餐廳和教堂內外引爆,至少253人的生命從此消逝,數百人受傷。

再往前溯一個多月,奉行“白人至上主義”的澳大利亞兇手塔蘭特,為了“驅趕”穆斯林群體,在網絡上寫下長篇宣言後,衝進了新西蘭基督城的清真寺內,用寫滿了標語的槍支掃射,而他頭戴的GoPro相機則使得他獨狼式的恐襲,在槍聲響起的瞬間傳向整個網絡世界。

從偏隅一洋的“上帝之國”新西蘭,到“印度洋的明珠”的斯里蘭卡,再到鮮為人知的美國波韋市,如今因為恐怖主義和種族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微妙聯繫。

對此,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反恐問題專家張家棟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稱,如果說新西蘭恐襲是作為“白人至上”主義者的塔蘭特對穆斯林不滿的結果,近日發生在斯里蘭卡的連環恐襲可能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對新西蘭恐襲的報復。而發生在千里之外的美國猶太會堂槍擊案,則或許通過連接全球的網絡,受到了新西蘭恐襲影響而產生的連鎖效應。

連鎖效應

3月15日,當兇手塔蘭特向新西蘭基督城的清真寺掃射之前,他不僅發佈了74頁名為《大置換》的宣言,還在臉書上直播了襲擊的過程。在他的長篇宣言中,塔蘭特提及2011年發生在挪威的佈雷維克恐襲事件對他的影響。在那一場本是旅行的途中,他目睹了佈雷維克恐襲事件,從此“白人至上”的想法縈繞在他腦中揮之不去。在宣言中,他提出暴力消滅穆斯林移民重振西方文化,卻又矛盾地表示自己並不憎恨穆斯林,只是希望他們離開不屬於他們的地方。

新西蘭恐襲事件發生後,就在全球媒體和網民們如同尋找謎底一樣地分析著兇手在直播、宣言和社交媒體賬號中留下的痕跡並試圖拼湊出塔蘭特最終演變成恐襲惡魔的軌跡之時,遠在太平洋另一邊的加州州立大學聖馬科斯分校學生厄內斯特,卻在屏幕前找到了自己表達對猶太人不滿的途徑。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28日報道,一個多月後,在一個匿名網絡論壇上,厄內斯特發表了一篇宣言,稱自己是 “反猶者”和“白人至上”主義者,計劃殺害猶太人。他還將去年匹茲堡猶太會堂槍擊案和今年3月新西蘭清真寺槍擊案的嫌疑人等列為自己的偶像。他還承認自己在3月24日對波韋附近的埃斯孔迪多(Escondido)的一處清真寺縱火,還稱將此次縱火行為獻給新西蘭清真寺槍擊案的嫌疑人。

以色列《國土報》4月28日報道,厄內斯特在網上發佈的言論稱特朗普“反白人”、“猶太復國主義者”,還汙衊西班牙裔、穆斯林和黑人。他還多次引用聖經新約,用宗教來為自己的暴力行為辯護,也是這類恐怖主義者常用的手段。

此外,厄內斯特還在宣言中聲稱要在社交平臺“臉書”上直播他的行動,並分享了相關鏈接。而他發佈宣言的論壇討論版,正是一個多月前新西蘭槍擊案嫌疑人發佈宣言的同一平臺。

《華盛頓郵報》4月28日的消息稱,據美國波韋市當地治安官表示,19歲的厄內斯特闖入猶太會堂之後,連發子彈後其槍支似乎出現問題。隨後厄內斯特逃離現場。他順利地躲過了邊防巡邏員朝他駕駛的汽車開的槍,但前往追趕厄內斯特的警察卻在路上發現了他,隨後厄內斯特抱頭下車並被警方帶回警察局。聖迭戈警方負責人說,是嫌疑人給警方打電話自首,並告知自己所在的地點,一名警官正好路過,嫌疑人舉著雙手從自己的車上下來,沒有反抗。

報道稱,19歲的厄內斯特襲擊後的表現很平靜,主動告知自己的地點等待被捕,這和新西蘭恐襲嫌疑人塔蘭特在法庭上面不改色,卻疑似打出了“白人至上”手勢的舉動一樣,令人毛骨悚然。

跨宗教的矛盾

塔蘭特或許會因為厄內斯特的跟隨而自詡,因為有一個人支持其主張,儘管他們針對的族群並不一致。但他或許無法想象的是,當他衝進清真寺對著寺內穆斯林掃射致近50人死亡時,一些萬里之外的伊斯蘭極端分子正在醞釀另一場規模更大的恐襲。

4月21日,正是復活節當天,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等地爆發了針對教堂、酒店的有組織爆炸襲擊,斯里蘭卡官方表示,爆炸造成了超過253人死亡(經修正的數據)、500多人受傷。《紐約時報》日前報道稱,教堂外,推土機在附近的空地上清理出一大片空間,赤腳的男人用鏟子在挖土,棺材一個接一個地被抬過來,有些重,有些則輕得多——許多逝去的人,都是跟著家人去教堂禱告的孩子。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國際關係理論室副主任、上海猶太研究中心副主任汪舒明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對比新西蘭恐襲事件和斯里蘭卡恐襲,猶太會堂槍擊案在有些地方有所不同。他指出,前者是全球性的,是基督教極端分子、伊斯蘭極端分子(主要是“伊斯蘭國”組織)之間的憎恨屠殺;後者主要還是美國國內極端思想導致的白人極右翼對自由派、對猶太人的憎恨。

“(上世紀)70年代以來,猶太人在美國的融入比較順利,主流社會把猶太人當作白人。以往美國反猶人群主要是如黑人、西班牙人這樣的少數族裔,但現在增加的反猶人群主要是從種族主義、宗教極端思想出發的白人右翼,儘管這一群體以前也存在。“2017年夏洛茨維爾事件就是白人極右翼和自由派之間的衝突,反映出了近幾年白人右翼有很強的白人優越論,他們往往不把猶太人當作白人,認為猶太人對美國的影響太大,控制了美國。”汪舒明指出,此次厄內斯特對猶太會堂的槍擊也是同樣的性質。

張家棟指出,從歷史上看,有些階段某一種衝突會很流行,這種衝突還會相互傳染、模仿。“美國的猶太會堂槍擊案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學習新西蘭恐襲案,而斯里蘭卡的連環爆炸襲擊又可能是對新西蘭恐怖襲擊的報復。

“三起事件都是跨宗教的宗教衝突,核心都是宗教矛盾。兇手希望實現的目標也都類似,那就是宣洩仇恨和實施報復。”張家棟還指出這三起事件的共同特點,稱這三起襲擊具有隨機性較強,且發生在邊緣、和平、長期沒有類似衝突的地域和群體中。

挑戰:網絡世界的模糊邊界

無論是新西蘭槍擊案還是猶太會堂槍擊案,嫌疑人都在同一個網絡論壇的同一版塊發佈了相似的言論。外國媒體指出,他們發佈內容的版塊都充滿了極右翼言論,而兩起案件的嫌疑人發佈的內容幾乎都抄襲自之前的白人民族主義者。可以說,他們在案發前的準備,很多都和對網絡相似勢力的學習有著極強的聯繫。

在斯里蘭卡連環恐怖爆炸案中,遇難者中有至少35名外國人士,包括丹麥、日本、巴基斯坦、摩洛哥、印度、孟加拉國、中國、荷蘭、美國、土耳其和英國等國公民。爆炸發生後,“伊斯蘭國”發佈聲明稱,為斯里蘭卡發生的連環爆炸恐怖襲擊負責。更多信息顯示,雖然發動爆炸案的兇手大多數為斯里蘭卡本地人,但是有跡象顯示,這些嫌疑人曾經在敘利亞接受過“伊斯蘭國”組織的訓練。

面對近期頻繁的恐襲,《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認為,這些襲擊的性質和頻率引發了緊迫的新問題,即如何在政治極化、社交媒體難以管制、公共機構(包括政治和宗教機構)公信力降低的時代,與極端主義作鬥爭。《紐約時報》的評論也指出,網絡上的仇恨和論壇上的文章正在滲透入現實世界,社交平臺也可能成為恐怖主義行為的催化劑。

“網絡技術給弱勢群體提供了機會,建立不對稱信息的通訊網,而過去這些通訊可能處於國家反恐部門的監控之下。現在很多網絡信息隱秘性很高,多數國家的反恐和情報部門無法破解,這樣就相當於在主權國家以外建立了一個新的恐怖主義的聯繫網絡。這就對很多中小國家、反恐能力弱的國家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張家棟指出。

汪舒明對此持同樣觀點,認為網絡和社交媒體不管理會導致很大的問題。他指出,網絡、(新的)社交媒體導致了信息碎片化,在沒有檢查機制的情況下,完全個人化、極端的言論可以隨便發表,傳播非常迅速,所以影響非常大。“極端思想、民粹主義,任何一種看來怪異的思想、極端的思想可能都有追隨者,改變某些人的思想。”

專家表示,科技網絡難以有效管控的情況下,打擊恐怖主義、種族主義可謂不容易,這需要全球各國之間的合作,但是專家也坦言目前障礙很多。“由於各國對恐怖主義的定義標準不同,各國政府之間的信任程度也差異很大,中間也存在著很多技術性問題。加上這其中涉及許多主權、情報交換等,要實現真正的全球合作很不容易。”汪舒明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