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款去角質產品成分對比:資生堂、茵芙莎有酒精;貝佳斯、倩碧含可致敏防腐劑

每28天,皮膚完成一次生長代謝。老廢的角質自然謝去,新鮮的細胞生長、上移。但隨著年齡增長,皮膚的代謝週期延緩,加上抽菸、喝酒、熬夜等不良習慣,使得皮膚表層油脂旺盛、角質堆積。

部分人會藉助去角質產品來清除角質汙垢,達到煥膚、亮膚目的。但這類深層清潔產品,成分上是否安全可靠呢?

2018年9月,香港《選擇》對比了市面上熱銷的伊索、雅漾、歐緹麗、科顏氏、歐舒丹、倩碧、資生堂、Lush、悅木之源、資生堂、The body shop、Fresh、歐萊雅、茵芙莎、毛穴撫子、自然哲理、德美樂嘉等60款去角質產品,包括磨砂膏、磨砂面膜、煥膚套裝、潔麵粉和去角質啫喱等,從成分上分析其去角質原理,及可能含有的致敏成分。

成分表顯示,伊索、貝佳斯、倩碧、悅木之源等7款產品使用了可致敏防腐劑MIT或CMIT/MIT混合物;資生堂、茵芙莎、毛穴撫子等9款含乙醇(酒精);另有29款產品含有不同種類的可致敏香料成分。

物理VS化學,你更喜歡哪種去角質產品?

沉積在表皮的老化角質,是使得肌膚暗淡、粗糙的元兇之一。要去除這些角質,在清潔產品中加入一些磨砂粒子,利用物理揉搓,就能很好地去除角質和汙垢。

硅石、植物種子粉末、硅藻土、糖粒、海鹽、微晶纖維素、塑料微珠等,都是比較常見的摩擦介質。這類磨砂粒子或研磨劑被稱為物理性去角質成分,經常運用在磨砂膏、去角質啫喱等產品中。

這些年,部分含有化學性去角質成分的煥膚產品也較受歡迎。原理是通過化學成分分解角質,軟化劑去除皮膚表面的角質細胞,這類成分主要有水楊酸、果酸、蛋白酶等。

60款去角質產品成分對比:資生堂、茵芙莎有酒精;貝佳斯、倩碧含可致敏防腐劑

水楊酸是一種脂溶性的有機酸,能深入到皮膚及毛孔的深層位置,有助改善不同階段的暗瘡問題,所以比較適合油性膚質和受暗瘡問題困擾的人士選用。但水楊酸可能會引起紅斑和皮膚乾燥,頻繁或長時間使用,可能會破壞皮膚屏障,導致肌膚敏感。

果酸則是一種水溶性的有機酸,經常在各種“換膚”廣告中出現,簡單說,就是用高濃度的果酸進行角質剝離、脫落,加速皮膚表層細胞更新,從而改善膚色不均、暗啞等問題,實現“換膚”。高濃度的果酸刺激性較強,可能導致皮膚出現灼熱、刺痛。使用果酸後,皮膚也可能會對陽光、紫外線更加敏感。因此需做好防曬措施。

在測評的60款去角質產品中,絕大部分都添加了物理性研磨粒子,如海鹽、硅石等;化學性成分中,添加果酸的較多,主要是乙醇酸、乳酸、檸檬酸,其次是酒石酸、蘋果酸;此外,也有小部分產品添加了水楊酸。這些成分中,有混搭使用,也有單獨添加,不盡相同。

60款去角質產品成分對比:資生堂、茵芙莎有酒精;貝佳斯、倩碧含可致敏防腐劑

由於水楊酸、果酸可能引起的致敏作用,《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年版)分別對其使用濃度做了規限:水楊酸用在駐留類產品和淋洗類膚用產品中,濃度不得超過2.0%;果酸(α-羥基酸)在化妝品中使用的最大濃度則不能超過6%。

雖然果酸、水楊酸的濃度極大影響著去角質的效果,及對肌膚的致敏性,但本期的60款產品中,絕大多數未在成分表標註果酸、水楊酸的成分濃度。

貝佳斯、倩碧、悅木之源、伊索等7款產品含MIT或CMIT/MIT混合物

除了水楊酸、果酸,成分黨還會留意產品中其他的可能致敏成分。對比了60款產品,我們留意到伊索、貝佳斯、倩碧、水芝澳、悅木之源、sabon、HydroPeptide等7款產品使用了可能有較高致敏性的防腐劑MIT,或CMIT/MIT混合物。

60款去角質產品成分對比:資生堂、茵芙莎有酒精;貝佳斯、倩碧含可致敏防腐劑

MIT(甲基異噻唑啉酮)是在日化產品中使用廣泛的防腐劑。從1987年發現第一例MIT過敏開始,歐洲和美國的監測者發現,由MIT造成的接觸性皮炎逐年增加,而化妝品接觸是重要的途徑之一。2013年,MIT被認定為過敏原。2016年,歐盟修改化妝品法規條例,禁止其作為防腐劑用在駐留型化妝品中。

MIT與CMIT(甲基氯異噻唑啉酮)以1:3的比例混合,即為卡松。卡松中主要引起過敏的物質是CMIT。目前,它在歐盟和中國均只被允許用在沖洗類產品中,且濃度不得超過15PPM(0.0015%)。

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認為,卡松以0.0015%的最大濃度作為化妝品防腐劑是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健康風險的,但可能有潛在的刺激性。

研究表明,一部分對CMIT/MIT混合物過敏的人,同樣會表現出對較高濃度(500-1000PPM)的MIT產生反應。因此,建議對這類成分有過敏反應的消費者,繞開含有MIT或CMIT/MIT混合物的產品。

但對普通人而言,使用含有符合規定濃度的這類防腐劑的沖洗型產品,如去角質產品,基本不需有太大擔心。

資生堂、茵芙莎、毛穴撫子等9款產品含酒精

酒精,成分名稱為乙醇。作為一種有機溶劑,經常運用在護膚品中。它能夠溶解皮膚表層的油脂成分,幫助清潔肌膚;同時,它的清涼感能一定程度改善使用時的膚感;此外,它還具有消炎殺菌、收斂毛孔等功效。

但對一些乾性、敏感肌人群來說,使用含有酒精的護膚品,會感到刺痛、發紅,產生灼熱感等不適症狀。長時間的接觸和使用,也有可能使皮膚變得乾燥。

我們發現,資生堂、茵芙莎、芯絲翠、歐家霓、桃潤肌、毛穴撫子、詩留美屋、等9款產品成分表上出現了乙醇。其中芯絲翠、Faith in Face和The body Shop(美體小鋪)三款的酒精濃度較高,名列成分表第二、三位。

60款去角質產品成分對比:資生堂、茵芙莎有酒精;貝佳斯、倩碧含可致敏防腐劑

不難發現,含有酒精的產品多為日系品牌,這可能與其追求膚感有關。資生堂的供應商回應《選擇》稱,配方上使用酒精既可改善觸感,也能讓產品發揮功效。

The body Shop(美體小鋪)的供應商則表示,使用酒精可令產品配方不黏膩。

如果你是敏感肌,或是在過往的使用中監測到肌膚對酒精敏感,建議避免使用含有該類成分的產品。如果不確定,可先行在臉上試用,並根據肌膚反應做進一步決定。但無論如何,不建議頻密使用含有高濃度酒精成分的去角質產品。

貝佳斯、水芝澳、資生堂等多款產品含可致敏香料

護膚品中添加香料,能改善產品氣味,令使用感覺更舒適。但一些香料成分,也可能引起皮膚刺激,導致過敏。

歐盟化妝品條例曾列舉出26種易引起過敏的香料成分, 包括苯甲醇、 肉桂醇、檸檬醛、新鈴芝醛等等。並且規定,這些成分在沖洗型化妝品中的濃度高於0.01%(含0.01%)時,必須在標籤上予以標註。

檢查這60款去角質產品發現,有29款添加了可致敏香料成分。其中貝佳斯、水芝澳、Sabon、資生堂、艾蜜塔等產品均標示含有BMHCA(鈴芝醛)。BMHCA是人體已經確認的接觸性致敏物,有引起皮膚過敏的可能。另一方面,這種物質在哺乳動物的致突變性測試中還沒有足夠的安全定論,因此,有說法認為,這種香料成分按現行用量,不管是駐留還是沖洗式化妝品都不算安全。

60款去角質產品成分對比:資生堂、茵芙莎有酒精;貝佳斯、倩碧含可致敏防腐劑

HICC(新鈴芝醛)也是值得關注的致敏性香料之一。它是一種天然合成香料,也經常引致肌膚過敏。2018年1月,東盟化妝品委員會已經正式發佈文件,禁止HICC在化妝品中使用。本期測評的60款產品中,艾蜜塔(Apivita)橄欖深層磨砂膏一款在成分表上標註含有該類成分。

相對來說,面膜/磨砂面膜比普通的去角質霜等產品,停留在肌膚上的時間更長,因此,建議敏感肌人士多留意以上致敏性較高的成分,如酒精、MIT、CMIT/MIT混合物、可致敏香料等。

去角質產品使用問答

Q :是不是人人都有必要去除角質?

A:並非如此。如果日常清潔、護理到位,肌膚光滑潔淨,完全無需特地清除角質。即使是油性肌膚,每1到2周進行一次去角質處理即可。千萬不可頻密、長時間地使用去角質產品,以免破壞肌膚屏障,導致皮膚敏感、脆弱。

Q: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去角質產品?

A:可根據自己的膚質狀況、皮膚問題進行選擇。首次使用應密切關注肌膚反應,以便做出停用或繼續使用的決定。如果皮膚乾燥、容易有過敏反應,相對來說,選用低濃度的化學性去角質成分會更理想,物理性去角質成分較易造成刺激,或令暗瘡惡化。但如果臉上有傷口或正在發炎的暗瘡,應避免使用去角質產品。

Q:去角質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A:進行去角質或煥膚護理程序後,建議儘快為皮膚做保溼護理。皮膚在去除角質後,可能較容易受陽光日曬影響,故此外出時必須作足夠的防曬措施,塗抹可以同時抵禦紫外線UVA和UVB的防曬乳霜,並且避免暴曬。

60款去角質產品成分對比:資生堂、茵芙莎有酒精;貝佳斯、倩碧含可致敏防腐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