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殘疾繡娘賀小絨撐起致富”半邊天“!

漢中市殘疾繡娘賀小絨撐起致富”半邊天“!

針線在手中跳躍,花、鳥、魚、熊貓,陝南風土人情生動再現布面上,這些精美的刺繡作品出自鎮巴縣涇陽街道辦殘疾繡娘賀小絨之手。43歲的她,是一名左腿高位截癱的殘疾人,這曾一度讓她與世界漸行漸遠。但刺繡這門手藝,又成功將她從封閉的內心世界,拉回到美好的生活之中。

鎮巴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苗繡傳承人、我市“十佳勵志人物”、市婦女手工藝品協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副會長、創業帶動就業明星、創業創新巾幗十傑、鎮巴縣大巴山繡品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頂著一大串頭銜的她不僅在自己的奮鬥下實現了致富,更活成了女性勵志範本。失去左腿,拜師學藝,榮獲大獎,帶領殘疾姐妹脫貧……她的堅韌令人動容,她的故事值得每一個人知曉。

連遭厄運 情定鎮巴

時間倒回到43年前,賀小絨陽光快樂的童年,永遠定格在那個不忍回首的夜晚。

1976年的一個晚上,剛四個月大的賀小絨不諳世事,還需大人看管照護。那個年代,一家人的生計全靠雙手,做一份活才有一口吃。父母將她交給當時年僅8歲的哥哥後,出門磨麵粉。哥哥把煤油燈放在她旁邊不久就睡著了。夜沉如墨,晝間的喧囂彷彿一下子隱去。8歲孩童酣睡的夢鄉里,沒有翻灑的煤油燈,更不知道附近的妹妹已被引燃。勞動完的父母回家一看,滿炕是火,伴著女娃娃的哭聲,伴著燒糊的味道——賀小絨的左腿和腳趾燒得只剩下骨頭。大火造成了賀小絨終身殘疾,隱患時時威脅著她的生活。而厄運對她的摧殘並沒有結束,2009年,她的左腿又因為燒傷感染導致骨髓炎發作,最後不得不做截肢手術,大腿以下都被截掉了。

身體殘疾,意味著不能正常生活,不能正常工作。這樣的日子一度讓她陷入絕望之中。苦難的時間總是顯得特別漫長。頹廢了很久的賀小絨再次站起來是因為心疼父親的衰老。重新振作的賀小絨找到了一家技能培訓班學習裁縫。聰明好學的她兩個月後“結業”,在一位好心人的幫助下在城裡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幫人做白大褂。

1996年,現在的丈夫周兆林闖進了她的世界,給她灰暗的人生帶來了一絲光明。勤快、對人好,容易接近的周兆林,她一開始只是當朋友看。但那時候的周兆林似乎並不這麼想,他不僅給賀小絨工作中幫了很多忙,而且面對極力反對的賀父也使盡了力氣,用真誠和實際行動給出自己的保證和承諾。1999年4月,兩人步入婚姻。不久,賀小絨懷孕了,隨後決定去丈夫的老家鎮巴縣看看。這一看,便再難回自己的家鄉。看到丈夫的父母身體都不好,於心不忍的賀小絨關閉了自己開的裁縫店,留在了鎮巴。

拜師學藝 一雙巧手帶來人生轉機

剛到鎮巴,兩個身體不好的老人,暫時沒有工作的妻子加上嗷嗷待哺的女兒,一家人日子過得捉襟見肘。雪上又加霜,周兆林又在工地上從三樓掉下來受傷,家庭的經濟狀況陷入極端窘困。賀小絨想著自己也該重新做些什麼了。本地唯一會畫圖樣的老師傅去世,賀小絨就試著給鞋墊、枕頭、門簾等畫圖樣,然後給他們去扎。一雙鞋墊5毛錢,她的掙錢之旅開始了。為了圖樣畫得更好,她又跑回甘肅的孃家十幾天專門學習畫圖和刺繡針法。以前幹過針線活計,鎮巴本地婦女對刺繡特別熱愛,權衡再三她決定先開個刺繡小店。

店是開起來了,但在縣殘聯、婦聯組織下培訓的50名殘疾人和待業婦女沒有人願意留下來繼續刺繡。沒有梧桐樹哪來金鳳凰?賀小絨關門休業去拜師學藝,提高自己的水平,再用精美的繡品吸引大家。學成歸來,這一次她的態度全然不同。“至少,我學會了一門手藝。”而這門手藝,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珍寶,也讓她從一名殘疾婦女變成了令人稱讚的“美繡娘”。儘管刺繡這樣複雜,她還是有足夠的耐心,力求做到最好。在多年的刺繡歲月裡,她把自己想繡出來的畫面繡了個遍,從世間的花鳥蟲魚,到陝南的山山水水,都是她眼裡最美的參照物。

屢獲殊榮 帶領殘疾姐妹脫貧致富

2004年初,鎮巴縣委、縣政府打造“山水園林觀光城市”的發展思路給賀小絨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鎮巴縣大巴山繡品文化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20多平米的小店她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梧桐樹”載好了,金鳳凰陸陸續續也來了。8名殘疾姐妹跟她一起學習、切磋,朝夕相處。

發展大了,找她來學習的殘疾姐妹也越來越多。這些姐妹要麼身體不便要麼家境貧寒,每次來培訓賀小絨就讓自己的婆婆到店裡給大家做飯吃。政府也送來支持的幫助。如今再有組織殘疾人培訓,縣殘聯就把大家的餐食問題解決了。此外,縣文化館和婦聯、殘聯不僅免費為她提供場地對產品進行展銷,還帶著他們的作品出去參加各種展會,訂單從此越來越多。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6月11日,她被推薦參加了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藝展示會議;2014年被評為漢中市“十佳勵志人物”;2015年她參加省第七屆婦女手工藝作品大賽,獲三等獎;同年陝西、甘肅、四川三省民間刺繡藝術大賽在我市寧強青木川舉行,她獲得了一等獎。2016年,她在第六屆陝西省殘疾人技能刺繡競賽中榮獲第一名。

手藝精了,支持也來了。2015年,省、市、縣三級殘聯組織針對手工藝品創業基地進行了資金扶持,她的公司得到了10萬元;2017年,為鼓勵她帶動更多的殘疾人脫貧致富,市殘聯幫她申報了“陝西省手工藝品再就業”項目,再次獲得了10萬元的資金支持。這些扶持都來源於省貧困殘疾人精準脫貧專項行動的重點任務之一:“婦女編織”助殘扶貧行動。

如今的繡品公司規模已經相當可觀:流動、固定崗位就業殘疾人60多人,刺繡產品已銷往北京、河北、湖北、廣東、深圳等地。2018年純利潤達七萬多元,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帶動了殘疾婦女脫貧致富。

身體的殘障是賀小絨一生無法逾越的障礙,但她沒有喪失生活的信心,不靠不要,一直用她女性特有的堅韌和信念對抗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阻礙。撐起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外,她還用一技之長幫助了更多的困境女性。自強不息、創業有成的她和姐妹們,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