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地標“大銅馬”換新引發熱議,你們怎麼看?

4 月 12 日,鹽城市政府採購網發佈一則翻制更換該市城市標誌 " 大銅馬 " 的採購項目公示,迅速引發網友和當地市民的熱議。有人支持,認為大銅馬年代長了換新的更安全,也更美觀。有人則認為,銅馬是一種象徵,應當儘量維修,不宜更換。鹽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夏一棟則建議找專家會診,不要急於換新。

鹽城地標“大銅馬”換新引發熱議,你們怎麼看?

鹽城公示要翻制更換大銅馬

4 月 12 日,鹽城市政府採購網發佈了《鹽城市大銅馬雕像採購項目單一來源採購公示》。採購公示中作了簡要說明:原大銅馬雕像建於 1986 年 9 月,經三十多年的時間,外表面已鏽蝕,變成黃綠色,清洗後也不易恢復到原樣。銅馬腿部的鋼筋腐鏽,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為提升鹽城市城市中心標誌形象,消除風險,應對原雕像進行更換。

此次採購人為鹽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示中要求,供應商須確保鑄造的大銅馬與現有大銅馬在規格尺寸、材質、顏色、紋理等各方面的一致性,新鑄大銅馬雕像的顏色必須得到採購人認可。現有大銅馬整體完好遷移到鹽城市新四軍紀念館裡採購人指定位置。

城市地標卻 " 命運多舛 "

大銅馬是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紀念塔的俗稱,作品名為《抗戰騎馬像》,由時任全國城市雕塑規劃小組副組長、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王克慶教授創作設計,建於 1986 年 9 月。塑像高 4 米,長 3.8 米,重 3250 公斤,為青銅澆鑄而成。塔上刻有原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張愛萍上將親筆題詞:" 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 背面朝西,上刻由張愛萍上將審定的碑文,已故書法家鮑審手書。


鹽城地標“大銅馬”換新引發熱議,你們怎麼看?


△ 2010 年 3 月,鹽城為修建 BRT 城市公交道路,將大銅馬遷移到了角落裡。

然而,大銅馬卻 " 命運多舛 "。2010 年 3 月,鹽城為修建 BRT 城市公交道路,將 " 大銅馬 " 遷移到該市建軍路與解放路交叉口的東南角。此次移位曾遭一片質疑,後在市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努力下,於 2018 年 9 月 21 日凌晨正式迴歸原位,時隔 8 年之久。

住建局回應涉及到公共安全

大銅馬是鹽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承載著紅色的革命記憶和鹽城發展的歷史滄桑,鹽城人視其為城市標誌、" 精神靈魂 "。因此,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和市民議論紛紛。

許多市民表示贊同。 " 換一個也挺好的,展現出咱們鹽城新的風貌。" 市民卞女士表示,舊的立在那不安全,而且新的外表有光澤,體現出與時俱進的精神內蘊。

鹽城建設系統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認為,大銅馬位於鬧市區,經過幾次動遷,肯定受到了一定的損壞," 安全問題絕不能掉以輕心。"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市民,六成以上的人贊同先修繕。

" 舊了修復修復,比換新的更有紀念意義,它是一種精神。" 從事 30 多年教育工作的張老師說,換了感覺歷史意義就淡了,就好像古董一樣,越陳越好。" 老的銅馬並不只是一個城市雕塑,而是代表著童年的回憶、曾經的故事、新四軍的精神。"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一研究人士稱。

為何要更換大銅馬?" 在兩次轉換位置的時候,馬腳的固定鋼栓損壞了,涉及到公共安全,才考慮更換。" 鹽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由於之前維保不到位,導致銅像的表面被破壞,出現了異常的顏色。此外,銅像的圖紙找不到了,對結構沒有把握,所以無法修繕。

" 將採取先進的 3D 打印技術,遵循修舊如舊原則,按技術指標製作,保證更換的銅馬大小、尺寸都不改變。" 這位負責人表示,安全是第一位的,銅馬的更換並不是把它滅失掉,原來的大銅馬將會整體完好遷移到鹽城市新四軍紀念館裡進行布展,供市民參觀。

有雕塑家願意免費修復

鹽城市雕塑家協會理事何晃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說," 銅馬錶面的黃綠色是長期氧化的效果,是想得而不易得的,而更換是一次非常規操作,也不可能做到無偏差,更換就相當於複製一件歷史文物,沒有意義了。"

鹽城市雕塑家協會理事柏傳龍從事雕塑工程技術 20 多年,他認為,100% 可以修復,完全沒有必要換新的。" 銅製的雕塑可以長期保存,修復非常簡單,工期不長,費用也不高。" 柏傳龍說,作為鹽城人,從感情角度他願意免費修復大銅馬。

" 銅馬和底座是整體澆鑄,雕塑底座和大理石底臺接觸面積足夠大,而且雕塑有自重,只要處理好接觸面連接即可確保安全。" 夏一棟是鹽城市政協委員、鹽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作為雕塑專家,他特意研究了大銅馬雕塑,他表示,老鵰塑是一個城市歷史的承載,文明的印記,和名勝古蹟一樣珍貴,它見證了滄桑、沐浴和洗禮才顯經典。他建議 " 不要急於換新,找專家會診,繼承和維護即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