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新書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12月6日,《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新書推廣系列活動在成都鍾書閣書店舉辦。此次活動以“書與茶的對話”為主題,邀請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先生,通過“靜思茶會”表達對《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一書的閱讀體驗。活動現場,出版社編輯和北京靜思書院的代表也一起分享了這本新書的出版過程。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新書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於2018年10月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首度在中國大陸出版發行。著名學者樓宇烈先生在該書的北京首發式上高度評價了它的出版意義和價值,他說:“證嚴法師行願半世紀,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一個是人文精神、一個是實踐精神。‘行’就是實踐的精神,‘願’就是證嚴法師的大願,體現了我們文化的人文精神,所以我想用這樣一個主題來祝賀這本書的出版發行。”樓宇烈先生還指出,中華的文明是以人為本,一切問題以人出發,又不是把人看作無所不能,恰恰要求人自我約束,所以人文精神不光是有個人。證嚴法師半個世紀在行願,她的願是大願。大願就是大愛。中華人文精神,恰恰突出人。人文精神是相互幫助的精神。中華文化也充滿著實踐精神,證嚴法師用半個世紀去實踐,實行她的大願,一步一步地深入,堅持到底。《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記載了證嚴法師的事例,這些事例給了我們能夠理解中華文化根本精神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切言教都不如身教,最重要的是身教。中華文化必須有人文精神和實踐精神,身體力行,這樣我們才能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新書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學術分社

郭銀星社長

此次活動以“書與茶的對話”為主題,邀請了臺灣慈濟志工吳慈同、顧心佩兩位靜思茶道老師,通過“靜思茶會”表達對《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一書的閱讀體驗。出版社的編輯和北京、蘇州等靜思書院的代表一起分享了這本新書的出版過程。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新書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臺灣靜思茶道吳慈同、顧心佩兩位老師,通過“靜思茶會”表達對《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一書的閱讀體驗。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先生做了“慈濟教育完全化、慈濟人文普及化——慈濟創辦人證嚴上人的教育理念”的主題演講。他介紹說,在臺灣,從附設幼兒園的小學、中學到慈技科技大學及慈濟大學,慈濟四所學校陸續成立,建構“教育完全化”的目標;在海外,各分會亦紛紛興辦教育,共同致力於“為天下育英才”的使命。除此之外,從臺灣到海外,隨著慈善賑災、醫療義診的腳步,教育關懷也遍及各個角落,包括援建學校、減災希望工程、弱勢助學、靜思語教學、品格學堂、環保教育等等,都讓慈濟人文教育的清流,以滴水穿石的力量漸漸改變社會。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新書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先生蒞臨現場分享“許一個希望的未來”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同時記錄了影響巨大的慈善團體慈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五十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全書內容共五部分:慈善腳步

啟發悲心(1966—1975),艱難建院 扭轉花東(1976—1985),守護生命 大愛無疆(1986—1995),厚實愛心

廣佈全球(1996—2005),靜思法脈

慈濟宗門(2006—2016)。每部分十節,共五十節,正好對應慈濟的五十年曆程,是慈濟人足跡的記錄和大量感人故事的集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希望通過出版《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實踐精神。

“不為己謀,為天下盡力”是慈濟精神的本質也是影響廣大的原因,更是社會和時代永遠要倡導的精神和品德。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新書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慈濟在大陸的名稱是“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臺灣本會名“佛教慈濟功德會”由證嚴法師於1966年5月創立。證嚴法師秉持“佛法就在生活中”的精神,帶領慈濟人“走在最前,做到最後”,參與臺灣本地區乃至全球各地的救災活動,而且舉辦教育、醫院,使慈濟的足跡遍佈全球94個國家和地區,身體力行“人間佛教”。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新書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四川強震,大愛合流。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八級的淺層強震。飛沙走石中,近七萬人罹難,斷垣殘壁下五百萬人無家可歸。地震釋放能量是臺灣九二一大地震的十一倍,重災區面積相當於三個臺灣。慈濟於四川強震後第三天,勘災人員與救援物資即到達災區,展開急難膚慰與長期陪伴之路。全球慈濟志工走上街頭,回應災難的是四重力道——“募心、募款、祈禱、齋戒”。勸募人們戒慎虔誠的心,匯聚大愛合流的善款,祈禱為災民祝福,齋戒啟發悲心善念。跨越海峽,泛族群,不分階層,一同響應,這是長期賑災最重要的後援。在四川,慈濟經過實地訪查、多方評估,擇定德陽市、綿陽市及其他重災地區,以短、中、長期援助方式,守護生命,綻放希望。配合災區需要,以及當地政府整體救災規劃,設立醫療站、熱食站,興建簡易屋、簡易教室、簡易學校,發放助學金,援建十三所學校,安頓受災民眾和學童,讓他們恢復生活常軌,創傷得到療愈,毀壞的大地能夠休養生息。災後湧入四川的海內外志願者有二十多萬人,一百六十六個國家地區和十六個國際組織提供各式援助。慈濟除了“安心、安生、安身、安學”的三年賑災規劃,還極力於災區推廣慈濟環保理念與科技。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新書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川震後的慈濟志工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新書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此次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正是為了將慈濟這一享譽全球的慈善機構的實踐精神和成功模式介紹給海內外廣大的華人讀者,使之發揚光大。(華藝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