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缺乏藝術性,故事情節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作為一名資深科幻迷對流浪地球提的一些建議,在網上輿論和我自身對國產科幻片期待的雙重感情驅使下,小編我觀看了這部號稱是中國科幻第一的電影。

(首先聲明,我不是別人花錢僱來的噴子,而是真正的想提些建議)

《流浪地球》缺乏藝術性,故事情節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對於網絡媒體及專業名人對流浪地球各種褒獎及稱讚開啟了中國硬科幻元年等封號,網上已有太多評論,我個人非常贊同,所以不再一一論述。下面就觀看電影的體驗及對其未來期許發表自己的看法。

流浪地球確實夠硬。其中,核聚變,氦閃,等專有名詞是在高中,甚至大學物理課本上才會出現的,因此對受種人群有一定的標準。流浪地球在視覺效果故事主線人物設定的方面做得足夠稱得上中國硬科幻第一的稱號。但我今天發文的目的不是褒獎,而是“挑刺”來的(再次聲明,我確實不是其他電影僱來的噴子,而是有一定責任感的科幻迷)

流浪地球整部影片最大的問題就是:

缺乏藝術性

故事介紹太硬,硬的讓人有些接受不了,在我座位旁邊就有不少人中途離場。那我們就來一起看看,缺乏藝術性的是哪些地方?

《流浪地球》缺乏藝術性,故事情節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一,畫面的環境衝擊力缺乏人物加持

該部影片的畫面衝擊力無疑是很震撼的。小到行星發動機,大到空間站劃過木星的畫面,但是大家都發現沒有,這些畫面缺少人物,或者缺少人物內心的活動,只是比較生硬的,把畫面加了進去,對於觀影體驗考慮的不夠周到。參考許多把物理環境與人物結合的很好的影片,他們都帶來了很強的感染力,這是流浪地球所不具備的。

《流浪地球》缺乏藝術性,故事情節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二,音樂呈現力不夠強

很多著名影片在票房大獲成功的多年之後仍能被大眾記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影片都留下了觸動人心的音樂,如《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的《滄海一聲笑》

《流浪地球》缺乏藝術性,故事情節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時間很久,但人們對影片的印象甚至比今年剛上映的一些電影還要熟悉。不得不說,《滄海一聲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有《泰坦尼克號的》《 my heart will go on》

《流浪地球》缺乏藝術性,故事情節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雖然距離1997已經有20多年,但人們仍然對這首歌非常熟悉,進而加深了對這部影片記憶。還有很多例子,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反觀流浪地球,確實沒有很好的音樂渲染,也沒有留下為影片加分的主題曲,這無疑是一個疏漏。

三,故事的跌宕起伏性應該加入更多的人為元素,以讓其更加生動有趣

影片中確實有起伏之處,比如行星發動機受引力影響停工作,最後挽救地球的措施是點燃木星,這些情節都太硬,太物理化,不夠人性化如果換一下思路,比如說地球叛軍的故意損壞,救援隊與叛軍的鬥智鬥勇更顯得故事的起伏性,更加人性化,讓觀眾能夠接受。太硬的話,反而會收到相反的效果

《流浪地球》缺乏藝術性,故事情節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三體》中的地球叛軍

以上就是我對流浪地球的全部建議,總的來說就是,讓影片藝術化,而非記錄片化。當然,我們也考慮到了或許是受到團隊資金緊張的原因,造成了劇組很大的壓力而不得不有所刪減和疏漏。後來有了無片酬以及投資6000萬的吳京,才讓這部影片起死回生,這也是我非常尊重部影片的主要原因。

《流浪地球》缺乏藝術性,故事情節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流浪地球在截止我發文前已佔據票房榜第一名,最終票房達到30億以上,沒有太大問題。作為一名科幻迷,真心希望郭帆導演及其團隊能夠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多多考慮影片藝術性存在的問題,不要太硬。如此,小編及多數科幻迷將不勝感激,因為大家都真心希望中國科幻走向輝煌。再次預祝流浪地球大獲成功!

《流浪地球》缺乏藝術性,故事情節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接受不同的意見是我們不斷的進步的重要原因,如果您有什麼高見,歡迎評論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