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缺乏艺术性,故事情节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作为一名资深科幻迷对流浪地球提的一些建议,在网上舆论和我自身对国产科幻片期待的双重感情驱使下,小编我观看了这部号称是中国科幻第一的电影。

(首先声明,我不是别人花钱雇来的喷子,而是真正的想提些建议)

《流浪地球》缺乏艺术性,故事情节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对于网络媒体及专业名人对流浪地球各种褒奖及称赞开启了中国硬科幻元年等封号,网上已有太多评论,我个人非常赞同,所以不再一一论述。下面就观看电影的体验及对其未来期许发表自己的看法。

流浪地球确实够硬。其中,核聚变,氦闪,等专有名词是在高中,甚至大学物理课本上才会出现的,因此对受种人群有一定的标准。流浪地球在视觉效果故事主线人物设定的方面做得足够称得上中国硬科幻第一的称号。但我今天发文的目的不是褒奖,而是“挑刺”来的(再次声明,我确实不是其他电影雇来的喷子,而是有一定责任感的科幻迷)

流浪地球整部影片最大的问题就是:

缺乏艺术性

故事介绍太硬,硬的让人有些接受不了,在我座位旁边就有不少人中途离场。那我们就来一起看看,缺乏艺术性的是哪些地方?

《流浪地球》缺乏艺术性,故事情节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一,画面的环境冲击力缺乏人物加持

该部影片的画面冲击力无疑是很震撼的。小到行星发动机,大到空间站划过木星的画面,但是大家都发现没有,这些画面缺少人物,或者缺少人物内心的活动,只是比较生硬的,把画面加了进去,对于观影体验考虑的不够周到。参考许多把物理环境与人物结合的很好的影片,他们都带来了很强的感染力,这是流浪地球所不具备的。

《流浪地球》缺乏艺术性,故事情节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二,音乐呈现力不够强

很多著名影片在票房大获成功的多年之后仍能被大众记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影片都留下了触动人心的音乐,如《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的《沧海一声笑》

《流浪地球》缺乏艺术性,故事情节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时间很久,但人们对影片的印象甚至比今年刚上映的一些电影还要熟悉。不得不说,《沧海一声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泰坦尼克号的》《 my heart will go on》

《流浪地球》缺乏艺术性,故事情节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虽然距离1997已经有20多年,但人们仍然对这首歌非常熟悉,进而加深了对这部影片记忆。还有很多例子,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反观流浪地球,确实没有很好的音乐渲染,也没有留下为影片加分的主题曲,这无疑是一个疏漏。

三,故事的跌宕起伏性应该加入更多的人为元素,以让其更加生动有趣

影片中确实有起伏之处,比如行星发动机受引力影响停工作,最后挽救地球的措施是点燃木星,这些情节都太硬,太物理化,不够人性化如果换一下思路,比如说地球叛军的故意损坏,救援队与叛军的斗智斗勇更显得故事的起伏性,更加人性化,让观众能够接受。太硬的话,反而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流浪地球》缺乏艺术性,故事情节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三体》中的地球叛军

以上就是我对流浪地球的全部建议,总的来说就是,让影片艺术化,而非记录片化。当然,我们也考虑到了或许是受到团队资金紧张的原因,造成了剧组很大的压力而不得不有所删减和疏漏。后来有了无片酬以及投资6000万的吴京,才让这部影片起死回生,这也是我非常尊重部影片的主要原因。

《流浪地球》缺乏艺术性,故事情节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流浪地球在截止我发文前已占据票房榜第一名,最终票房达到30亿以上,没有太大问题。作为一名科幻迷,真心希望郭帆导演及其团队能够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多多考虑影片艺术性存在的问题,不要太硬。如此,小编及多数科幻迷将不胜感激,因为大家都真心希望中国科幻走向辉煌。再次预祝流浪地球大获成功!

《流浪地球》缺乏艺术性,故事情节太硬,太物理化,或是唯一不足

接受不同的意见是我们不断的进步的重要原因,如果您有什么高见,欢迎评论留言,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