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了,世界就靜了!修心三十言,精讀受益終生!

心靜了,世界就靜了!修心三十言,精讀受益終生!

  1. 心靜而本體現,水清而月影明 ——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2. 天地萬物,皆是實相 ——鳥語蟲聲,總是傳心之訣;花英草色,無非見道之文。學者要天機清澈,胸次玲瓏,觸物皆有會心處。
  3. 觀形不如觀心,神用勝過跡用 ——人解讀有字書,不解讀無字書;知彈有絃琴,不知彈無絃琴。以跡用,不以神用,何心得琴書之趣?
  4. 心無物慾乾坤靜,坐有琴書便是仙 ——心無物慾,即是秋空霽海;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
  5. 歡樂極兮哀情多,興味濃後感索然 ——賓朋雲集,劇飲淋漓樂矣,俄而漏盡燭殘香銷苟冷,不覺反成嘔咽,令人索然無味。天下事率類此,奈何不早回頭也。
  6. 知機其神乎,會趣明道矣 ——會得箇中趣,五湖之煙月盡入寸裡;破得眼前機,千古之英雄盡歸掌握。
  7. 萬象皆空幻,達人須達觀 ——山河大地已屬微塵,而況塵中之塵;血肉之軀且歸泡影,而況影外之影。非上上智,無了了心。
  8. 泡沫人生,何爭名利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
  9. 極端空寂,過猶不及 ——寒燈無焰,敝裘無溫,總是播弄光景;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墜在頑空。
  10. 得好休時便好休,如不休時終無休 ——人肯當下休,便當下了。若要尋個歇處,則婚嫁雖完,事亦不少。僧道雖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會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見之卓矣。
  11. 冷靜觀世事,忙中雲偷閒 ——從冷視熱,然後知熱處之奔馳無益;從冗入閒,然後從覺閒中之滋味最長。
  12. 不親寶貴,不溺酒食 ——有浮雲寶貴之風,而不必巖棲穴處;無膏盲泉石之廦,而常自醉酒耽詩。
  13. 恬淡適己,身心自在 ——競逐聽人,而不嫌盡醉:恬淡適己,而不誇獨醒,此釋氏所謂“不為法纏,不為空纏,身心兩自在”者。
  14. 廣狹長短,由於心念 ——延促由於一念,寬窄系之寸心;故機閒者一日遙幹千古,意廣者鬥寬若兩間。
  15. 栽花種竹,心境無我 ——損之又損,栽花種竹,僅交還烏有先生;忘無可忘,焚香煮茗,總有問白衣童子。
  16. 知足則仙凡異路,善用則生殺自殊 ——都來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總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機,不善用者殺機。
  17. 守正安分,遠禍之道 ——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
  18. 與閒云為友,以風月為家 ——松澗邊攜杖獨行,立處雲生破衲;竹窗下枕書高臥,覺時月侵寒氈。
  19. 存道心,消幻業 ——色慾火熾,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名利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蠟。故人常憂常憂死慮病,亦可消幻業而長道心。
  20. 退一步寬平一步 ——爭先的經路窄,退後一步自寬平一步;濃豔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長一分。
  21. 修養定靜工夫,臨變方不動亂 ——忙處不亂性,須閒處心神養得清;死時不動心,鬚生時事物看得破。
  22. 隱者無榮辱,道義無炎涼
  23. 去思苦亦樂,隨心熱亦涼 ——熱不必除,而除此熱惱,身常在清涼臺上;窮不可遣,而遣此窮愁,心常居安樂窩中。
  24. 居安思危,處進思退 ——進步處便思退步,庶免觸藩之禍;著手時先圖放手,才脫騎虎之危。
  25.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 ——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候,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貉,編民不讓王公。
  26. 隱者高明,省事平安 ——矜名不若名趣,練事何如省事閒。
  27. 超越喧寂,悠然自適 ——嗜寂者,觀白雲幽石而通玄;趨榮者,見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無喧寂無榮枯,無往非自適之天。
  28. 得道無牽繫,靜躁兩無關 ——孤雲出岫,去留一無所繫;朗鏡懸空,靜躁兩不想幹。
  29. 濃處味短,淡中趣長 ——悠長之趣,不得於釅,而得於啜菽飲水;惆恨之懷,不生於桔寂,而生於品竹調絲。故知濃處味常短,淡中趣獨真也。
  30. 理出於易,道不在遠 ——神宗曰:"眼前景緻口頭語。“盡極高寓於極平,至難出於易;有意者反遠,無心者自近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