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的結局是怎樣的,最後為什麼沒成為戰國七雄?

王新阿寶


據歷史記載,越王勾踐滅吳國之後,趁勢領兵北上,渡過淮河,不但“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還主動“致貢於周”。當時的周天子周元王立即派人“賜勾踐胙”,並“命為伯”。自此越王勾踐的霸主地位得到周天子認可,據記載,“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當霸主了,即有霸主的派頭,越王勾踐對鄰國大施恩惠,“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

勾踐去世以後,越國曆經王鼫與、王不壽、王翁、王翳、王之侯、王無強數代君王。到戰國之初的時候,越國已經控制了北至琅琊的東部沿海地區,直接與齊國接壤。

越王無強在位的時候,制定了北伐齊國,西征楚國的戰略計劃,試圖與中原諸侯列國一爭高下。正當越國準備討伐齊國的時候,齊威王派遣使者前來。顯然,齊國提前得到消息,為的是做戰前外交斡旋。

齊國並非不能戰,而是為了避免與不可一世的越國此時交鋒,且為防止與越國交戰其他鄰國收漁翁之利。齊國雖然剛剛由姜齊更替為田氏,但實力不可小視。

比如,齊桓公田午五年的時候,秦國、魏國聯軍大舉進攻韓國。至於秦、魏兩國出兵韓國的原因,歷史上沒有記載,我們也無從考證。韓國雖然驍勇善戰,但是難以抵擋國富兵強的魏國,以及以彪悍著稱的秦國。正當韓國招架不住的時候,韓國君臣將目光轉向東方大國齊國,立即派遣特使向齊國發出請求。田氏齊國立國不久,即以“許韓出兵,韓以為得齊之救,而奮力抗擊,以自救,引楚、趙起兵而救”的高超手法,在國際舞臺上完成首秀。

越王無強竟然被齊國特使一番陳詞鼓動的熱血沸騰,“遂釋齊而伐楚”。

令越國上下難以想象的是,楚威王嚴陣以待,“興兵而伐之”,結果越國戰敗,最悲慘的就是勝券在握的越王無強被殺。楚國大獲全勝,“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于徐州”。齊威王派特使至越,雖然避免了與越國交鋒,但卻遭到楚國的攻擊。

更可憐的是越國,“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至此,越國分崩離析,諸族子弟各自為政,紛紛自立為王,並臣服於楚國。

一代霸主越王勾踐建立的霸業經此一役蕩然無存。越國在戰國爭雄過程中即被吞併,無緣位列“七雄”。

令諸侯列國想象不到的是,本來處於弱勢的楚國奮力一搏不但除掉了心腹之患,還極大地拓展了疆域範圍。


歷史倪說


越國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七雄及其結局如何問題?許多網友已答,簡要回答應該是這樣:越國應該是春秋五霸之末霸,進入戰國時己經衰敗,楚、三晉和田齊勢力增強時,越國已失去霸主地位。淪為一般諸侯,無緣七雄之列。

一、越起於微末,臥薪嚐膽滅吳稱霸中原

越國早在夏朝少康時封於會稽,為大禹守陵,少康庶子封越之後世守會稽。商代情況不詳,周初封為子爵,相鄰於吳。吳越兩家爭鬥很多。越事見諸《春秋》《左傳》始於前544年(魯襄公二十九),之後漸多。吳越楚三國互有攻伐。越攻吳失敗勾踐被俘,入吳為奴。獲釋後臥薪嚐膽,終於趁吳晉爭霸之機滅吳。被周天子賜胙封伯,稱霸於中原。前468年北遷琅邪,都吳地琅邪90年。稱霸期間,威脅齊晉。勾踐遷都琅邪4年後死去。之後發生3次奪位內鬥,勢力漸衰。於前379年遷都回蘇州。勾踐第4代越王朱勾有點作為,自琅邪一路西戰,削莒,滅郯、曾、邾、滕4國。勢力達到山東滕縣一帶。算是遷都後最強盛之時。但已沒有勾踐稱霸諸侯之盛。勾踐稱霸中原,號令齊晉楚之勢不再。

二、無強自大伐楚,被楚殺死

傳至越王無強時,本欲興兵伐齊。齊威王派使說無強:齊弱楚強,勝齊不武,勝楚才能稱霸。越王無強不自量力,誤中齊威王計,改伐楚結果大敗被殺。不僅琅邪一帶飛地丟失,連本土也丟失。越人四散入江海間。餘部或稱君長或稱侯,與百越混,退出戰國初期政治舞臺。百越中或有君主延續,已無足輕重。此後楚、齊、秦、魏、趙、韓、燕七國稱雄於戰國。

三、越國自勾踐復國到滅吳稱霸不過30年,其興也勃,其敗也忽。屬春秋末戰國初曇花一顯,水上作為很大,但陸地中原爭雄不是強項。加之諸子兄弟之間和父子之間自殘奪位,陷於長期內耗,焉有不敗之理。至於無強的自大無知,更加速了越國滅亡進程。勾踐滅吳後,猜忌心態作祟,走范蠡,誅文種,人才流失也埋下禍根。諸種因素促成越國勝後速敗而亡。

而戰國初,田氏代齊、三晉稱侯、楚國鯨吞、秦國變法等迅速走上擂臺,越國固步自封,已經大大落後。不僅無緣稱霸,連自保都難。





左說春秋


越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越國在下夏朝的時候就建立了,始祖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大禹的直系後裔。一直到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軍降越君,置會稽郡,當然這個時候越國還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滅亡。 漢武帝時,東甌和閩越餘部完全歸入漢朝,遷到了江淮。

很多人不理解,既然越國到了秦始皇時期下投降,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七雄呢?其實在戰國初期的時候,越國被楚國是滅了的,但是越國雖然被滅了,越國也是分崩離析,但是越人又是建立了國家,東越,閩越等等。所以說越國就不能算是戰國七雄。因為被楚國滅了之後,越國基本上算是滅國消失了,之後雖然建立起一些小國家政權,但是對於整個戰國來說都是已經無足輕重了。

越國在歷史上最著名的君主肯定就是勾踐了,對於後世的人來說肯定都是聽過臥薪嚐膽的故事了,就是說的勾踐。勾踐也是春秋最後一個霸主,滅了吳國,而且帶領越國向北擴張,越國一直到打了齊魯大地,東臨東海,西到安徽,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勾踐在位的時候已經是春秋末期了,勾踐死了之後,越國發生了三代弒君事件,導致越國國力嚴重衰落。

越國作為春秋最後一個霸主國家,在勾踐之後的幾代君主都是一致窮兵黷武,依靠自己的實力到處打仗,到了無疆的時候,也是想一舉恢復越國當時的霸主地位,所以帶兵伐齊,本來是去打齊國,卻被齊國勸說的去打楚國了。想想這是多麼奇葩的君主。這個時候的楚國已經不是越國可以打敗的了,而且楚國早就有了滅越之心。楚威王主動派軍攻打越國,殺死了無疆。這個時候其實越國只要是上下一心的話還有機會的,但是無疆沒有指定繼承人,也就導致了越國的各個公子都是互相殘殺,有點實力的都建國。這個時候越國就退出了戰國的舞臺了。所以越國也就不能登上戰國七雄的寶座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越國的結局在古本《竹書紀年》、《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等有記載,大概就是說勾踐之後傳了幾個王,然後發生了幾次內亂,然後不得不從琅琊南遷回姑蘇。到末代國王無彊的時候,受了齊國人的挑撥去進攻楚國,結果被楚軍反殺,越國滅亡。這年大約是前306年。從滅亡時間來看,當然就沒有資格做戰國七雄,畢竟秦之外的六雄都是前230—前221這十年被滅亡的,而越國早在七八十年前就被楚國滅亡了。

至於為什麼越國這麼早就滅亡,主要還是和沒有迎上改革有關。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先後稱霸,其實不是中原實力不如吳越,恰恰是中原正在醞釀一起大變革,之後就有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包括秦楚都先後走上改革道路。但越國還沉浸在霸主夢裡。越王勾踐僅僅滅亡吳國,就殺死文種,逼走范蠡這兩大人才。沒有外來人才的越國,當然只能慢慢衰弱,最後一戰被楚國滅亡, 無緣躋身於戰國七雄之列。


林屋公子


我是“紅雨說歷史”,只能說沒有那麼強的實力,也沒有進行好的改革富國強兵。所以被淘汰了。

越國是大禹的後裔,越王勾踐臥薪藏膽,滅掉吳國,與中原各國爭霸,稱霸春秋。傳到六世孫無強的時候,無強一直想恢復越國霸業,他與韓,魏結盟,並且出兵攻打齊國。齊國不想和越國打,那時候楚,齊,秦相互牽制,齊國就派使者蠱惑無強,想要稱王爭霸,你得先滅了和自己同在南方的楚國。



無強聽信蠱惑,親自上戰場攻打楚國。這時候恰逢秦武王舉鼎而亡,無暇南顧。楚威王大怒而伐越國。戰鬥中,越國大敗,無強被殺,從此越國支離破碎,領土被佔領。子嗣分成東越,閩越等小諸侯國附屬於楚國,向楚國進貢,也有一部分從海上逃走,逃到其他地方。

後來秦國建立,秦王南攻越族,拿下越國,設立會稽郡,但是越國的後代仍有爵位,等到陳勝吳廣起義,閩越新侯搖幫助各路諸侯滅秦。後來,漢武帝時期完全滅掉越國。


紅雨說歷史


誠邀,如題。越國其實在春秋時代還是很強大的,越王勾踐也是春秋五霸中最後一個。然而進人戰國後,由於各種原因,越國逐漸衰弱並在戰國末年被楚懷王完全吞併,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越國消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越國的內亂。

《竹書紀年》中有過這樣的記載,"不壽立十年見殺,是為盲姑,次朱勾立",也就是“越人三弒其君”,越國三代連續的最高統治者都是弒君奪位而得王位的。自“諸咎之亂”後,越國王室中不斷上演弒君弒父的悲劇,越國各種勢力之間的互相殘殺,搞得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盪、經濟倒退,越王勾踐開創的霸業也走向衰落。


其次是越國的國策

坦白的說,越國所處的江淮地區在戰國時期開發不夠,民風彪悍,越王勾踐之後,歷代越王拒絕接受中原文化,轉而用武力攻打各國以得到財富,越王翳發兵攻齊,越王無疆發兵攻打楚國就是最好的例子,連年征戰耗盡了越國國力,由於楚威王事先得到消息,領軍進攻越國,大敗越軍,殺死無疆,越國上下為了爭奪王位,各自為戰,越國自此分解成了很多小國,直到被楚懷王完全吞滅。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批評指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越國的國力是可以位列戰國七雄之一的,但是它在戰國中期就消亡了。雖然越國人的殘餘力量一直延續到秦朝統一,但是作為一個主體的諸侯王國已經不復存在了,因此史學家不把他列為戰國七雄之一。

越國是夏朝的後裔建立的國家,一直活躍於東南地區,與吳國相鄰。春秋初年,齊、晉、楚等大國先後稱霸,而吳、越等小國則因為國力弱小,偏居於以南。這種情況到了春秋後期發生了質的變化,原先的齊(諸子內亂)、晉(六卿專權)等國都因為內亂出現了衰落,楚國則因為擴張過度根基動搖,吳國率先崛起,問鼎於諸侯。公子光即位以後,厲兵秣馬,擊敗了強大的楚國,他就是有名的吳王闔閭。闔閭的兒子夫差當政時期,強盛的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


越王勾踐滅吳以後,將越國擴張到淮水流域。越國雖然在地理上偏居東南,而且綜合國力不如齊、晉、楚等諸侯,但是越人以好戰而聞名侯(春秋戰國時代的吳越一帶是民風剽悍的地區之一,並不是後世印象中歌舞昇平、文章錦繡的江南國度)。戰國中期的孟子對曰:今天下好戰之國唯齊、晉、楚、越耳。從這裡可以看出,越國還是一個積極擴張、侵略性很強的諸侯國。

勾踐死後,越國也並沒有衰落。公元前5世紀末,越國接連攻滅滕國、繒國,與北方的強國齊國相互攻伐。當時的齊國大夫田和篡位(田氏代齊),齊國陷入內亂,越國軍隊也一度入侵齊國。然而公子翳即位越王以後,越國陷入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內亂中。


就在越國因為內亂而自顧不暇的時候,齊國與楚國、秦國卻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齊威王、秦惠王、楚威王是戰國中期三位比較有作為的三位雄主。越王無疆為了改變國內的頹勢,先攻強齊,後攻強楚,均一敗塗地。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的兒子楚懷王攻滅越國,殺害越王無疆。越國的主體瓦解,只剩下諸公子的殘餘力量延續,已經沒有太大的作為。同時期的宋、中山都是中等強國,越國的國力還要強過它們,但是卻先於它們滅亡,因此對於戰國後期的局勢基本沒有什麼影響力了,故而不被列入戰國七雄之中。


歷史的荒野


春秋末期,在中國的東南方,上演著兩個國家幾代的恩怨情仇——吳國和越國兩個東南大國之間爭鬥了上百年,終於分出了勝負。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率全部精銳殺向越國,越國戰敗,越王勾踐被迫屈辱求和,自己和夫人到吳王宮中做苦役。但是吳國卻不是最後的勝利者,最好的勝利屬於越國。

在侍奉完吳王之後,勾踐被放回越國,歸國之後勾踐臥薪嚐膽,並且給夫差送去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美女——西施,從此吳王夫差沉浸於美色而不能自拔。

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越國的國力大增,屢次攻打吳國,公元前473年,越國終於取得了對吳國的決定性勝利,吸取了教訓的勾踐不同意夫差的求和要求,將其流放,不甘受辱的夫差自殺身亡,立國700年的吳國被滅國,而夫差也成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之後,中國歷史進入了戰國時期。

然而,作為春秋的最後一任霸主的越國,到了戰國時期失去了往日的榮光,戰國的歷史上很少看到越國的身影。

公元前334年,越王無疆在位,在位期間舉兵伐齊,齊威王派人勸說越王,說攻擊齊國的好處不如楚國大,結果越王無疆被說服了,真的調轉槍頭去攻擊楚國了,但是楚國當時是楚威王當政,楚威王調集大軍迎戰越國軍隊,結果大敗越軍,無疆戰死,越國吞併的吳國的土地都被楚國奪走了。

因為無疆出征之前並沒有立王位繼承人,所以在無疆去世之後,王室成員為了王位產生了內訌,最終越國分崩離析,有的稱王,有的稱君,分裂成幾個小的國家,都成了楚國的附庸。

之後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些小的國家也成了秦朝的一部分,後來天下不堪秦朝的暴政紛紛起兵反抗,最終兩位越國的後世君主無諸和搖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漢朝,無諸和搖分別是越王無疆長子和次子的後裔。

公元前202年,劉邦封無諸為閩越王,統治原來的閩中地區,延續越國的香火。到了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3年),朝廷認為搖也在建立漢朝的時候也立下很多功勞,於是封搖為東海王,都城在東甌,於是他也被稱為東甌王。

到漢武帝時期,這兩個國家的臣民都陸續搬遷到漢朝去了,於是越國到此就正式從歷史上消失了。


天涯看點歷史號


春秋時期,越國的實力非常強大。 公元前585年,吳國在晉國的支持下,迅速強大起來,威脅到楚國的東方。為了牽制吳國,楚國積極扶持越國,吳越爭霸成為春秋後期的重頭戲。

吳王闔閭即位以後,國力大增。公元前506年,闔閭在伍子胥、孫武的協助下,取得柏舉大捷,並攻入楚都。越王允常趁吳國後方空虛,攻打吳國,吳國乃從楚國撤退。勾踐即位以後,吳國攻打越國,吳國檇(zuì)李,被打敗,闔閭被射傷後死,夫差即位。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在椒山擊敗越王勾踐,勾踐被迫請降,併入吳做夫差的用人。回國以後,勾踐臥薪嚐膽,任用文種、范蠡等人富國強兵,終於強大起來。公元前478年,越國在笠澤大敗吳國,自此吳國一蹶不振。後幾年,越王勾踐繼續勵精圖治,最終滅掉吳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戰國前期,越國內部經常出現弒君弒父的情況,政治極不穩定,越國逐漸走向衰落。

公元前306年,越王無疆意欲稱霸,打算攻打齊國。齊威王派使者見越王無疆,並曉以利害,讓越國攻打楚國,越王聽從了齊國使者的建議,掉頭攻打楚國,楚威王早有準備,他率領楚軍大敗越過,越王無疆也被殺死,由於越王沒有立下子嗣,他的兒子紛紛自立,越國勢力逐步瓦解。

戰國時期,越國沒有像其它的諸侯國那樣通過變法或者舉措繼續發展下去,後來國家政局動盪,早早的衰落下去。到了戰國中期,越國被楚國打敗,其政權也逐漸分離。所以越國並沒有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史徒行者


越國在勾踐之後實力依然很強,在春秋戰國之交時末代越王無疆受人蠱惑,以舉國之力攻楚,結果大敗,無疆也戰死了,但他的兒子極多,據說有一百多人,而且無疆沒有立太子,加上越國世家的叛亂,形成了百越,秦統一天下後,派趙佗平定百越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