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新密市城鄉總體規劃

為適應新密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引導城鄉持續健康發展,統籌城鄉建設,全面構建和諧社會,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建設,特編制本規劃。

為使本次規劃成果更加科學、合理,符合城鄉發展實際,保障公眾參與規劃制度的落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行政許可法》、《河南省城市規劃公示制度》等有關法律規定,現將《新密市城鄉總體規劃(2016-2030)》方案向社會公示。

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1.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2016-2030 年。其中,近期2016-2020年,遠期為2021-2030 年。

2.規劃範圍

本規劃分市域和中心城區兩個空間層次。

市域範圍:包括新密市行政轄區,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

中心城區規劃範圍:為西至子節河,東至規劃東環路,南至鄭登快速通道,北至鄭登洛城際鐵路。中心城區規劃區的範圍為110平方公里。

(二)規劃內容

1.市域總體規劃

(1)城鄉發展目標

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大幅提高城鎮化水平、實現城鄉一體化,改善城鄉居住環境,促進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服務均等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產業發展新格局。

(2)空間結構

規劃新密市域形成“一城一區四鎮”的城鎮體系空間結構。

一城:即中心城區。

一區:即新密新區。

四鎮:規劃以白寨、劉寨、超化、大隗等四個中心鎮為主,與中心城區和新密新區一起帶動市域城鄉均衡協調發展。

(3)規模結構

新密市域常住人口為12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97萬人,城鎮化水平為80.8%。

規劃在全域空間發展戰略的指引下,制定城鎮職能、村莊發展指引,以實現全域空間統籌。

(4)市域綜合交通

市域公路交通網絡中,將建設“九縱七橫”的市域主幹公路網絡。“九縱”包括S227(大學路南延)、S88(鄭堯高速公路)、S541(候苟線)、S228(衛輝線)、鄭許高速公路(鄭州西南繞城高速公路至許昌永登高速公路連接線)、S232和密州大道、G234(滎密路)、上新高速公路、S233;“七橫”包括G310、S85(鄭少高速公路)、S317、S321和S316、鄭登快速通道、商登高速公路、G343。

(5)旅遊空間佈局規劃

新密市旅遊空間結構規劃為“一廊兩翼,一心四區”。

“一廊”:即以歷史文化旅遊和都市魅力文化休閒旅遊為主體的連接中心城區、新密新區、黃帝宮景區和尖山風景區的東西向廊道。

“兩翼”:即南翼和北翼兩片以生態旅遊為主的區域。“南翼”主要是河南新密省級森林公園範圍;“北翼”主要是神仙洞省級森林公園和白寨生態林範圍。

“一心”:即以古城縣衙景區為核心的密縣古城旅遊區。

“四區”:即東部黃帝文化旅遊區、南部岐黃—宗教文化旅遊區、西部伏羲文化—山水風光旅遊區、北部生態農業旅遊區。

2.中心城區規劃

(1)城市性質與規模

新密市中心城區的城市性質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西南組團城區,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為主導產業的文化旅遊丘陵城市。

2030年,新密市中心城區人口控制在48萬人以內。2030年,城區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50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104平方米。

(2)空間佈局

新密中心城區規劃結構可概括為:“一軸兩廊四片”。

“一軸”:即東西大街城市發展軸,是城市東西向發展的主要依託和公共服務軸,也是體現城市建設風貌的主要軸線。

“兩廊”: 即以雪花山、青屏山、戰鼓山、雲蒙山等連接新密北部山區的帶狀山系形成的山體綠化廊道,以及城區中部依託現狀新密鐵路(規劃拆除)兩側綠地形成的綠化廊道。兩大綠化廊道是連接中心城區各片區的生態紐帶。

“四片”:即由馬鞍河及未來大道、惠溝及密州大道,以及山體綠化廊道分隔的城西、城中、城東、城北四大發展片區。四片區中,又以生態沖溝、主幹路等分為十六個組團,分別為城西片區的科教組團、西北產業組團、西南綜合組團,城中片區的雪花綜合組團、青屏綜合組團、嵩山綜合組團、西南產業組團、古城旅遊組團、古城服務組團,城東片區的戰鼓山綜合組團、雲蒙綜合組團、城南生活組團、東南生活組團,城北片區的袁莊綜合組團、城北商貿組團、路北綜合組團。

(3)公共設施佈局

一軸:東西大街公共服務設施軸

規劃東西大街為軸,串聯新密市市級的馬鞍河行政服務中心、青屏商業服務中心,以及城東、城西片區的片區級公共服務中心。

兩核:兩個市級公共服務中心

市級公共服務中心為馬鞍河公共服務中心和青屏公共服務中心,前者以行政文化服務功能為主,後者以商業金融服務為主,是全市的公共服務中心,同時為城中片區提供配套公共服務。

四區:四個公共服務功能區

規劃設置四個公共服務功能區,分別為古城旅遊功能區、城西文教功能區、西南專業市場區和城北綜合市場區。各功能區將特定功能的公共服務設施集中佈局,產生集聚效應,實現區域性公共服務的功能。

多點:五個片區級公共服務中心和多個組團公共服務中心

五個片區級公共服務中心:城西公共服務中心、城東公共服務中心、東站公共服務中心、富民公共服務中心和城北公共服務中心,分別服務城西、城東、城北三個片區。片區級公共服務中心主要服務各片區,提供辦公、醫療、教育、商業購物、金融、市場、餐飲等服務設施,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組團級公共服務中心為各組團及居住區提供組團及居住區級的公共服務,設置社區服務中心、圖書館、文化活動中心、中小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4)道路交通規劃

城市路網形成外圍半環+內部“七橫四縱”的主幹路系統,結合地形,橫、縱向主幹路連接成方格網狀。

“半環”:北側鄭少高速公路、南側鄭登快速路、西側滎密公路形成的中心城區外圍過境交通半環通道,聯接市域交通系統。

“七橫”:大北環、富民路、溱水路、東西大街、嵩山大道、新華路、洧水路等七條東西向主幹路;

“四縱”:未來大道、開陽路、密州大道、東環路等四條南北向主幹路。

中心城區路網向東以三條一級公路:S317、S321、南連接通道與新密新區相連,並通過新密新區進一步連接鄭州中心城區、南部新城以及航空港地區。

(5)綠地系統規劃

規劃中心城區綠地系統佈局結構為“一環兩廊四帶”。

1、一環:在新密中心城區外圍,由高等級公路、城際鐵路兩側高標準防護林圍合,結合控制的生態綠化區域,形成城市綠化外環,構成約束城市擴張的綠化邊界。

2、兩廊:在中心城區北部是由雪花山、青屏山、戰鼓山、雲蒙山等一系列山體構成的、連接新密北部山區的天然綠化廊道,在南部是依託老鐵路改造兩側形成的連續公共綠化帶。

3、四帶:沿中心城區四條南北向大型沖溝水系建設生態綠化帶。從西向東依次為滎密路東側衝溝水系、馬鞍河溝、惠溝、楚溝。除上述四帶外,周峒溝、梁溝等較短的沖溝也配建生態綠化廊道。

新密市近期規劃2020年,遠期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97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