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到底需不需要套袋呢,看看他們怎麼說?

蘋果到底需不需要套袋呢,看看他們怎麼說?

談論套袋這個話題前,我們先看日本的果園一個數據,據瞭解,日本蘋果不套袋比例在90%左右,套袋10%。我國情況正好相反,不套袋比例不足10%!

而山東蘋果區走訪下來,我們發現,蘋果套袋問題成為最困擾種植戶的痛點,不光是人工貴,關鍵是無人套袋。這也不單單是山東的問題了,也是全國範圍內蘋果產區的一個痛點。很多農戶的心聲是,什麼技術能把不套袋解決了,花錢都願意。

我們看看人工,煙臺地區每人每天套袋工錢平均在240元,高的一天四五百。相比較,日本的工錢更貴,據瞭解日本蘋果園一個工人每小時最低60元人民幣,按一天十個小時計算,工錢600元/天,高昂的人工成本逼著不套袋。而且,在日本套袋蘋果更貴,適合高端人群。

那麼,到底套袋還是不套袋?關於這點,有2個聲音。

蘋果到底需不需要套袋呢,看看他們怎麼說?

觀點1:不適合套袋

“現在煙臺很多都在倡導不套袋技術,但是我覺得,煙臺蘋果的出路就在套袋。”順泰植保董事長姚吉強認為,煙臺蘋果如果不套袋,無論是甜度、表光等都會跟套袋的差別很大。

西北蘋果面積大,我國蘋果集中在陝西、甘肅、寧夏等地,煙臺蘋果與西北蘋果相比,西北蘋果果農人均種地畝數多,二三十畝為主,煙臺小散戶多,三五畝為主。西北人工成本低很多,氣候條件有優勢,溫差大,陽光照射足,全年雨水少,蘋果上色好。管理上比煙臺有利,不需要考慮表光,只要不落葉。西北地區適合不套袋,管理相對粗放,人均管理面積大,病蟲害少。但是煙臺地區若是粗放管理,可能就做死了。

西北地區蘋果若是賣1元就賺錢,但是煙臺蘋果1塊錢就賠錢。因為西北那邊不套袋,生產成本比較低(0.5元/斤),煙臺主要是套袋蘋果,成本價在1.3-1.4元/斤。成本比西北使用成本翻了一番。

煙威地區之前推廣不套袋技術,但是現在很多也不推廣了,為什麼?不套袋的話,會影響品質。

蘋果到底需不需要套袋呢,看看他們怎麼說?

觀點2:適合套袋,但要引導終端消費理念

是否套袋在煙威地區差別不大,只要技術達到。

中國的蘋果只要改變不了套袋(耕作模式),永遠就談不上蘋果機械化。如果不能蘋果機械化,那就永遠談不上能把果農解放出來,永遠談不上規模種植。對規模果園來說,也永遠解決不了盈利問題。

近幾年,豐禾植保也在摸索不套袋技術。不套袋就是要注意殺菌劑、殺蟲劑,防止蘋果爛掉,還有就是應用低毒農藥。

“套袋是個大問題,老品種的更新沒問題,農民的更新換代也不是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得不退出,對應的,合作社、家庭農場模式會逐漸起來。做規模經營的,如果不解決套袋問題,就永遠解決不了盈利問題。”在煙臺豐禾總經理黃雪濤看來,套不套袋關鍵不在人工,在於消費認知。引導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吃健康好吃的蘋果,而不是外表好看的。

大為農科孫英傑告訴筆者,套一個袋的費用7到8分錢,一人一天正常套2000-3000個袋左右,一天工錢200-240元,手快的話一天四五百塊錢!費用太高,現在勞動力越來越少。

不套袋技術目前沒問題,蘋果可以不套袋。但問題出哪裡?大家的接受度,如果蘋果不套袋,你買不買?現在消費意識沒有形成。大家吃套袋蘋果,第一個感覺有點髒,第二個表光不漂亮,醜,就是沒有套袋蘋果那麼漂亮,但是裡面的肉好吃,消費市場沒形成。

蘋果到底需不需要套袋呢,看看他們怎麼說?

因此,套不套袋關鍵不在人工,而是市場消費理念。目前國內大多數消費者的消費理念“畸形”,相比較於好吃,更看重的是好看。所以,關鍵還是要引導消費者觀念,接受不套袋蘋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