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美術的特點-散視法:人物正面性、結構平面性、色彩固定性

(我有時寫讀書總結,純是為了自己好記,有時並不與書本對接;複雜不容易記。)

古埃及指從公元前3100年左右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到公元前30年羅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大約3000年時間。

古埃及的所有藝術,包括繪畫和雕刻都與渴望生命不死的意願有關,主要體現在金字塔的壁畫上。在古埃及,雕刻家的本義是“使人生存的人”。“木乃伊”也是作為靈魂迴歸的寄體。

一、人物正面性

古埃及美術的特點-散視法:人物正面性、結構平面性、色彩固定性

《三個女樂師》,發現於期圖特摩斯四世的金字塔內,約繪於公元前1425年。

古埃及人物壁畫有個共同特點:

無論站的、坐的或走的,臉部都是側面的,但眼睛被畫成正面的;人物的上半身被轉成正面,下半身則是側面的。這種程式化的人物造型法,是古埃及藝術最典型的藝術特徵,被稱為“正面律”。

古埃及壁畫畫有很強的儀式感,可能與當時對生命、對大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有關。

二、結構平面性

古埃及美術的特點-散視法:人物正面性、結構平面性、色彩固定性
《池塘》出自底比斯的一個墓穴,這個生動的畫面,使我們彷彿置身於幾千年前古埃及人的生活之中。畫中的池塘被突出地放置在中央,而池中的魚和鴨子,與睡蓮一起,被並置在池水之上。邊上的樹畫的是側影,右邊角上還有提水的少女和房屋。

古埃及的壁畫作品往往不是按照自然的本來面貌去表現事物,而是通過心靈之眼去進行自己的選擇,按照他們認為的重要性來組織畫中的秩序,就像兒童繪畫。

這種構圖常常用水平線劃分畫面、橫帶狀排列事物,很像中國畫早期的“散點透視法”。

三、色彩固定性

古埃及壁畫在色彩搭配上也有固定的程式。比如男子皮膚多為赭紅色,女子為淺褐色或淡黃色,頭髮和眼眉為黑色,服裝多為白色和多褶的裝飾。

比如《三個女樂師》色彩濃豔和諧,黃褐色皮膚,深藍色頭髮及白色衣服,結合流暢的線條、極具表現力,畫面因此具有濃厚的裝飾趣味。


總之,古埃及美術具有明顯的“散視法”(與“透視法”相對)特徵。

(“散視法”,是中國早期畫的一種畫風,是相對於或不同於西方希臘羅馬傳統的“焦點透視法”的繪畫視覺處理方法。它有選擇地、有傾向性地改變事物之間的比例關係,並多角度地描繪同一場景和同一對象,以便於最為完全、真實理想地表現對象的全部特點及作者的主觀傾向。)

第一,畫面結構處理上:

1、對主要的形象(即肯定和讚美的形象)採用大比例的誇張來凸現(有時要大上好多倍)。

2、全部地無遺漏地表現對象的所有方面。按照焦點透視,只能從一個角度看到事物的某些方面,事物的背面或被遮擋的部分是無法看到的。但是,在散點透視中,不存在任何限制,即便被遮擋的部分也要畫出來,從而造成了超現實的“絕對真實”的觀念性圖畫。

就像上圖:池塘用俯視圖表現長寬大小,池中的游魚則是以側視圖表現(如果同樣用俯視圖,只能看到魚的背部)。

第二,人物形象塑造上:

1、單個人物,要完整地表現人物的全部特徵。這樣就不得不突出人物的各部分的代表面,從而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彆扭的人物造型(“正面律”)。

2、群像人物嚴格防止重疊遮擋,每人相隔一定的距離,朝同一方向列隊。這樣的安排是服從巫術觀念的需要,因為在巫術看來,任何形象都有實體性,不能讓缺胳膊少腿的人留在畫面上而進入永生的世界。

後來有改變,比如用“減筆法”,即在處理較多的重疊形象時,只把前面一二個形象的整體輪廓明確地刻畫出來,其餘的就只表現前部的輪廓線而省略後部的線條。

3、概念化、程式化地表現兒童和婦女

。在埃及浮雕和壁畫中,兒童全是裸體,口吮吸手指,鬢間垂下一條髮辮。婦女近乎裸體,並極力突出肉體的曲線和性感,這可 能與生殖崇拜觀念有關。在婦女的裸體造型上,僅在袖口或裙邊部位草草加上幾條線,來提示衣裳的存在。當然,這種透明表現手法,也是受原始思維的完整性和巫術的不遮擋原則的影響所致。

4、概念化、理想化地描繪男性形象。在浮雕和壁畫中,男性形象都是神態堅定、姿態靜穆。在大多數作品中,男主人公只是神情莊重地靜觀周圍的一切活動,似乎同周圍不發生聯繫和接觸,表現出明確的不參與性。主人公的不參與性,也是埃及藝術所特有的藝術現象。

~讀《外國美術史十講》筆記二

1904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