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美术的特点-散视法:人物正面性、结构平面性、色彩固定性

(我有时写读书总结,纯是为了自己好记,有时并不与书本对接;复杂不容易记。)

古埃及指从公元前3100年左右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大约3000年时间。

古埃及的所有艺术,包括绘画和雕刻都与渴望生命不死的意愿有关,主要体现在金字塔的壁画上。在古埃及,雕刻家的本义是“使人生存的人”。“木乃伊”也是作为灵魂回归的寄体。

一、人物正面性

古埃及美术的特点-散视法:人物正面性、结构平面性、色彩固定性

《三个女乐师》,发现于期图特摩斯四世的金字塔内,约绘于公元前1425年。

古埃及人物壁画有个共同特点:

无论站的、坐的或走的,脸部都是侧面的,但眼睛被画成正面的;人物的上半身被转成正面,下半身则是侧面的。这种程式化的人物造型法,是古埃及艺术最典型的艺术特征,被称为“正面律”。

古埃及壁画画有很强的仪式感,可能与当时对生命、对大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有关。

二、结构平面性

古埃及美术的特点-散视法:人物正面性、结构平面性、色彩固定性
《池塘》出自底比斯的一个墓穴,这个生动的画面,使我们仿佛置身于几千年前古埃及人的生活之中。画中的池塘被突出地放置在中央,而池中的鱼和鸭子,与睡莲一起,被并置在池水之上。边上的树画的是侧影,右边角上还有提水的少女和房屋。

古埃及的壁画作品往往不是按照自然的本来面貌去表现事物,而是通过心灵之眼去进行自己的选择,按照他们认为的重要性来组织画中的秩序,就像儿童绘画。

这种构图常常用水平线划分画面、横带状排列事物,很像中国画早期的“散点透视法”。

三、色彩固定性

古埃及壁画在色彩搭配上也有固定的程式。比如男子皮肤多为赭红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和眼眉为黑色,服装多为白色和多褶的装饰。

比如《三个女乐师》色彩浓艳和谐,黄褐色皮肤,深蓝色头发及白色衣服,结合流畅的线条、极具表现力,画面因此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


总之,古埃及美术具有明显的“散视法”(与“透视法”相对)特征。

(“散视法”,是中国早期画的一种画风,是相对于或不同于西方希腊罗马传统的“焦点透视法”的绘画视觉处理方法。它有选择地、有倾向性地改变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并多角度地描绘同一场景和同一对象,以便于最为完全、真实理想地表现对象的全部特点及作者的主观倾向。)

第一,画面结构处理上:

1、对主要的形象(即肯定和赞美的形象)采用大比例的夸张来凸现(有时要大上好多倍)。

2、全部地无遗漏地表现对象的所有方面。按照焦点透视,只能从一个角度看到事物的某些方面,事物的背面或被遮挡的部分是无法看到的。但是,在散点透视中,不存在任何限制,即便被遮挡的部分也要画出来,从而造成了超现实的“绝对真实”的观念性图画。

就像上图:池塘用俯视图表现长宽大小,池中的游鱼则是以侧视图表现(如果同样用俯视图,只能看到鱼的背部)。

第二,人物形象塑造上:

1、单个人物,要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全部特征。这样就不得不突出人物的各部分的代表面,从而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别扭的人物造型(“正面律”)。

2、群像人物严格防止重叠遮挡,每人相隔一定的距离,朝同一方向列队。这样的安排是服从巫术观念的需要,因为在巫术看来,任何形象都有实体性,不能让缺胳膊少腿的人留在画面上而进入永生的世界。

后来有改变,比如用“减笔法”,即在处理较多的重叠形象时,只把前面一二个形象的整体轮廓明确地刻画出来,其余的就只表现前部的轮廓线而省略后部的线条。

3、概念化、程式化地表现儿童和妇女

。在埃及浮雕和壁画中,儿童全是裸体,口吮吸手指,鬓间垂下一条发辫。妇女近乎裸体,并极力突出肉体的曲线和性感,这可 能与生殖崇拜观念有关。在妇女的裸体造型上,仅在袖口或裙边部位草草加上几条线,来提示衣裳的存在。当然,这种透明表现手法,也是受原始思维的完整性和巫术的不遮挡原则的影响所致。

4、概念化、理想化地描绘男性形象。在浮雕和壁画中,男性形象都是神态坚定、姿态静穆。在大多数作品中,男主人公只是神情庄重地静观周围的一切活动,似乎同周围不发生联系和接触,表现出明确的不参与性。主人公的不参与性,也是埃及艺术所特有的艺术现象。

~读《外国美术史十讲》笔记二

1904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