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舊桂系集團人物簡介

廣西舊桂系集團人物簡介

陸榮廷(1859年8月13日 - 1928年11月6日),壯族,原名亞宋,字幹卿,小名阿發,廣西南寧武鳴縣人,時稱“陸武鳴”,遊勇出身。舊桂系領袖。1916年, 陸榮廷參與護國戰爭,並在護國戰爭之後,控制兩廣。1920年,第一次粵桂戰爭爆發,桂系勢力被驅逐出粵境。翌年孫中山命粵、滇、贛各軍入桂討陸,陸嫡系譚浩明部退往桂西繼續抵抗。1923年,陸榮廷乘陳炯明背叛孫中山,粵軍撤退之際,捲土重回廣西。後為新桂系擊敗,被迫通電下野。

廣西舊桂系集團人物簡介

陳炳焜(1868年 - 1927年),字舜琴,廣西柳州馬平縣人。舊桂系頭目。1913年,督軍陸榮廷改編全省軍隊,編成陸軍兩個師、一個混成旅和六個巡防隊。陳炳焜任陸軍第一師師長,駐守桂林。1914年,兼任桂林鎮守使,主管桂林方面的軍民兩政事務。1916年,護國戰爭後,陳昇任廣西督軍,旋即兼任省長。1917年,調任廣東督軍,對孫中山組織軍政府和北伐軍隊,多方阻撓和破壞。1917年冬,陸榮廷為緩和各方矛盾,調陳回桂督辦廣西軍務,陳對此頗有怨言。1918年6月,陸委陳為廣西省長,以安其心。陳炳焜自負精明強悍,專斷獨行,陸榮廷也為之側目。1919年陳辭去省長職,閒住柳州家中。1920年, 孫中山命令在閩粵軍回粵,討伐桂系,桂系在粵勢力徹底崩潰。1921年元旦,陳炳焜在柳州家中以慶賀新年為名,召集沈鴻英及舊部多人議論時局。沈怨恨陸榮廷老朽無能,又寵信馬濟,厚此薄彼,對陸極為不滿,提議擁陳倒陸。陳勸以內部不宜分裂,應團結向外發展。在場者多主張興兵入粵,重佔廣東。陳遂赴邕,與陸商定進攻廣東之計。陸乃向北洋政府保薦陳炳焜為廣西護軍使,在梧州設護軍使署。陸決定對廣東用兵,令中、左、右三路軍向廣東進攻。陳炳焜統率韋榮昌、劉震寰等部從梧州東進,為攻粵中路軍。是年六月,孫中山命令粵軍分三路進攻廣西。劉震寰率部在梧州前線倒戈,陳炳焜的中路軍頓時潰散,粵軍水陸並進,長驅直入,左路和右路桂軍相繼潰敗。陳見大勢已去,無法挽救,匆匆跑回柳州,攜帶家屬經湖南逃往天津,不久遷居香港。

廣西舊桂系集團人物簡介

譚浩明(1871年 - 1925年),陸榮廷妻弟,廣西龍州人。舊桂系頭目。1913年,督軍陸榮廷改編全省軍隊,譚浩明任陸軍第二師師長。1914年,率部移駐龍州,兼任龍州鎮守使及廣西邊防對汛督辦。1916年,兩廣護國軍都司令部成立,任第五軍軍長,移師廣東協同在粵各軍驅逐廣東督軍龍濟光後代理廣東督軍職,任內開放賭禁,徵收“花捐”。1917年,調任廣西督軍,受陸榮廷派遣,就任粵桂聯軍總司令,率部進入湖南,將湖南護法軍統歸聯軍指揮後,改稱湘粵桂聯軍,任總司令。與北洋軍王汝賢、範國璋等部在衡山萱州開戰,激戰12日後,佔領衡山縣城。隨後佔領雙峰、湘潭、醴陵、長沙,王汝賢、範國璋敗退。1918年初聯軍佔領岳陽後,遭到直系吳佩孚軍進攻,大敗,遂南逃。之後將聯軍總部遷回南寧,仍為廣西督軍。1921年陸榮廷挑起粵桂戰事,孫中山令陳炯明、許崇智等率粵軍入桂,討伐陸榮廷。其為南路指揮,全線潰敗,逃回南寧。粵軍分水陸兩路進逼南寧,其率殘部萬餘人向左江撤退。響水一戰失敗後,譚浩明隨陸榮廷從龍州入越南轉往上海。1923年末隨陸回到龍州、南寧。1924年春率部支援在桂林被圍困的陸榮廷,行至永福被沈鴻英軍擊潰。後到上海閒居。1925年被其衛士暗殺。

廣西舊桂系集團人物簡介

莫榮新(1853年 - 1930年), 字日初,廣西桂平人。舊桂系頭目。辛亥革命後莫榮新在慶遠宣佈獨立,被廣西軍政府委為慶遠府府長。之後任梧州府府長、廣西中區第一司令。1913年,鎮壓響應孫中山“二次革命”的柳州起義。次年升廣西陸軍第一師二旅旅長兼蒼梧道道尹。1915年任桂平鎮守使。1916年3月15日與陸榮廷等聯名通電宣佈廣西獨立,參加討袁護國運動,被陸榮廷指派為護國軍第三師師長兼肇慶衛戍司令,與李烈鈞部敗龍濟光部於廣州外圍。1917年升任廣東督軍。任內極力擴大桂系在粵的軍事勢力和控制粵籍軍人,並反對孫中山主持的護法軍政府,放縱桂系軍官包煙包賭,從中牟利,引起廣東民眾極大憤怒。1920年春,孫中山令駐閩粵軍陳炯明等部回廣東驅逐桂系。8月粵桂戰爭爆發。10月下旬莫榮新宣佈下野,潛逃上海,化名高崇民。

廣西舊桂系集團人物簡介

沈鴻英(1870年 - 1938年), 又名沈亞英,字冠南,廣西雒容縣人。舊桂系將領。曾為綠林頭目,1911年,受同盟會柳州支部聯絡,編為民軍,歷任管帶、督帶。1913年,柳州醞釀討袁,沈鴻英誘擒劉古香(廣西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以邀功,升桂軍幫統。1916年,廣西參加護國討袁,沈鴻英任第二支隊司令,率兵入湘,進據長沙。後隨陸榮廷下廣東,任護國軍第三軍司令,欽廉鎮守使。1921年,桂軍在粵桂戰爭中大敗,其宣佈自治,自稱救桂軍總司令,後改任廣西陸軍第二軍軍長,通電促陸榮廷下野。粵軍入桂後,沈鴻英到湖南投靠吳佩孚,1922年6月,被吳委為中央陸軍第十七師師長,授協威將軍銜。後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在滬令滇、桂各軍東下討伐陳炯明。12月被孫中山委為靖國軍總司令,率部先行進攻廣州。1923年1月,與滇軍楊希閔、桂軍劉震寰協同作戰,將陳炯明逐出廣州。同時秘密與吳佩孚勾結,接受北京政府委任的廣東軍務督辦職,盤踞廣州。2月孫中山返粵,組織大元帥府,許崇智也率粵軍自閩返粵,其退出廣州。4月與孫中山革命軍交戰,敗退梧州。7月在賀縣(今賀州)、平樂、富川、鐘山等地割據稱雄。1924年3月,為爭奪桂林、柳州及桂北地盤,其與李宗仁、黃紹竑聯軍聯合討伐陸榮廷。陸榮廷大敗,其佔領桂林、柳州及柳州以北大部縣城,將所部改名廣西建國軍,自稱總司令。1925年與李宗仁、黃紹竑聯軍作戰,全軍覆沒,出逃香港。

廣西舊桂系集團人物簡介

林虎(1887年 - 1960年),原名蔭清,字隱青,廣西陸川人。舊桂系將領。辛亥革命時率部至南京。1912年2月,任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警衛混成團團長。同年5月,率部到江西,任江西陸軍部第一師第一旅旅長。1913年二次革命時,任江西討袁軍左翼司令,失敗後赴日本東京,加入中華革命黨。1914年一戰爆發,林虎與章士釗等組建歐事研究會。1916年5月,任護國軍第六軍軍長;9月任高雷鎮守使。1917年6月,廣東督軍陳炳焜任命其為接收省長警衛軍專員,後調任廣東警備軍總參議,所部奉命改編為廣東陸軍第二軍,任軍長;9月林虎率軍入湘,被廣西督軍譚浩明任為第五路司令;12月任兩廣討龍軍第二軍總司令。1918年5月,任廣東護法軍政府陸軍部次長。1919年11月,任粵桂邊防軍總司令。1922年冬,應陳炯明之約赴香港,受命赴湖南聯絡趙恆惕,推行聯省自治。1923年3月,北京政府任命為廣東潮梅護軍使兼粵軍總指揮。1924年5月,北京政府委為廣東督辦;9月授將軍府寰威將軍。1925年2月,任善後會議委員;3月在廣東興寧被廣東革命政府東征軍打敗,後離廣東閒居上海。

廣西舊桂系集團人物簡介

馬濟(1888年 - 1927年4月17日),回族,字慎堂,廣西百色人。舊桂系將領。其父馬殿勳曾在廣西邊防督辦蘇元春部任提標中營守備,與陸榮廷為拜把兄弟。1908年,其銜父命前往龍州拜陸為義父。因身軀魁梧,力氣過人,擅長武藝,被陸送入廣西講武堂受訓,後任陸的貼身副官。1915年升突擊營營長,參與討袁軍機。1916年3月,廣西宣佈護國討袁,被調往肇慶,成立武衛軍10營,任總司令。5月陸命粵桂聯軍三路入湘,援助湘南護國軍,其任中路前鋒,克衡陽,佔長沙。7月隨陸南下廣東,驅逐龍濟光,升任廣東陸軍第一軍總司令兼石井兵工廠監督。1917年隨兩廣護國聯軍入湘,連克衡陽、長沙、嶽州(今岳陽),次年退守郴州。1921年孫中山命粵軍入桂討陸,舊桂系崩潰,其隨陸逃往上海。次年陸乘虛重返廣西,其留在上海與各方聯繫。1923年冬吳佩孚南走嶽州,建立兩湖警備總司令部,馬濟受聘出任參謀長,在湖南重建武衛軍二個團。1924年陸被沈鴻英圍困在桂林,其率武衛軍接應陸逃到湘南,並護送到上海。1926年,被北伐軍討伐,逃往上海。次年出任直魯聯軍第十五軍軍長,赴安徽定遠與李宗仁所率的第七軍交戰,兵敗落荒,被當地紅槍會眾刺傷,不治身亡。

廣西舊桂系集團人物簡介

劉志陸(1891年 - 1941年),字偉軍,廣東梅縣人。舊桂系將領。民國初年在廣東陸軍混成協任執事官。其後投效桂系,任廣西桂平鎮守使公署參謀兼警衛連長。後受桂軍莫榮新賞識,累升至鎮守使公署參謀長兼旅長,且任兩廣都司令部獨立團團長,惠州督辦、討龍(濟光)軍第四路司令、潮梅鎮守使。1920年8月,援閩粵軍由福建回師廣東,驅逐桂系,劉志陸所部在潮汕被殲,隻身逃往香港。1923年,隨林虎投靠陳炯明,被委為第二軍軍長,盤據東江上游,與廣州革命政府對抗。1925年9月,林虎部向留駐東江的東征軍發起進攻,劉擔任總指揮。是年冬,陳炯明軍為東征軍擊潰,劉志陸在閩邊武平縣烏鴉坡收容殘部約七八千人,編為9個團,自稱粵軍司令,率部入贛投吳佩孚。1926年,北伐戰爭爆發,劉部謝文炳、陳修爵兩師曾在湘贛邊安仁、蓮花等地阻擊北伐軍。11月,孫傳芳兵敗江西,劉率部輾轉北投張宗昌,被委為直魯聯軍第十三軍軍長。翌年,馮玉祥軍由河南沿隴海路東進,劉率部與之激戰于山東菏澤、鉅野。由於劉作戰賣力,戰後,張宗昌委其為直魯聯軍第三路軍總司令,仍兼第十三軍軍長。同年冬,率部參加第二次蘭封戰役,為馮玉祥軍擊敗。1928年,蔣介石舉行二次北伐,劉被張宗昌委為膠東防禦總司令。5月,蔣軍攻佔濟南,張宗昌兵敗退出山東,劉志陸走投無路,只好接受蔣的收編,被委為第十三路軍總指揮兼第四十九軍軍長。

林俊延(1876年 - 1933年), 字苒田,廣西防城人。舊桂系將領。1896年,受蘇元春招安,任先鋒隊管教,不久升任管帶。1903年,轉屬陸榮廷,任督帶。1911年,升巡防隊統領,次年任廣西第二軍統領,駐龍州兼邊防對訊督辦,擔負龍州、憑祥、寧明、思樂(今屬寧明)一線邊防治安。1916年任廣西護國軍第一支隊司令,1917年任護國軍粵桂聯軍第二軍司令,入湘北伐。次年退回廣西,任桂林鎮守使,晉陸軍中將。1921年,粵軍入桂,陸榮廷戰敗通電下野,林俊延避往黔桂邊境。1922年陳炯明背叛孫中山,粵軍調回廣東,廣西境內自治軍紛起,林俊延被推為廣西自治軍總司令,駐南寧自兼廣西省長。1924年6月新桂系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佔領南寧,林率部逃往欽廉八屬,後被孫中山委為廣東欽廉八屬軍務督辦。1925年3月其聯合滇軍龍雲進佔南寧,宣佈自任省長。7月新桂系李、黃、白再進入南寧時,逃離廣西,不久到思樂定居。

劉日福(1883年 - 1933年),字華堂,廣西博白人。舊桂系將領。早年組織“三點會”,1917年被陸榮廷招安,編入廣西龍州邊防軍黃自新部,其勢更盛。劉帶兵攻打上石、憑祥、龍州等地的“股匪”和會黨及武裝煙幫,深受黃的器重,被保送入龍州將弁講習所學習。後擢升營、團、旅長。1921年陸榮廷被粵軍擊潰後,劉日福部六、七千人退至靖西。翌年劉進駐百色,自稱廣西自治軍第一路軍總司令。1924年,劉日福與李宗仁、白崇禧合作,任定桂討賊軍總指揮部第五師師長,率部同舊桂系軍閥陸榮廷殘部作戰,為掃除舊桂系軍閥勢力,統一廣西而出力。李宗仁、黃紹竑主政廣西后,劉日福先後擔任廣西省綏靖督辦公署第一獨立旅少將旅長、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高等顧問等職。

陸福祥(1872年 - 1950年),壯族,原名陸祖光,廣西武鳴縣人。舊桂系將領。1904年,陸福祥投靠陸榮廷,先後任其為哨官、哨長。1907年,在陸榮廷、龍濟光指揮下,陸福祥率兵1個排,進攻孫中山發動的鎮南關起義部隊,迂迴偷襲,攻佔鎮南關,以軍功升為管帶。1916年,陸榮廷討袁。調任陸福祥為營長,次年初,晉升為上校團長,4月又升為廣西邊防軍第一師旅長。1918年,陸榮廷欲再升其為師長,接替陸裕光(陸榮廷之子)之職。陸福祥深恐此舉會結怨於陸裕光,而再三推辭。陸榮廷又改任其為廣西獨立旅旅長兼廣西造幣廠廠長,擔任衛戍南寧、武鳴之重任。1920年8月, 陸福祥奉陸榮廷調遣率兵8營,奔赴廣東肇慶,以便出擊粵軍。1921年10月,粵軍入縣境後,陸福祥率部在仙湖鄉蘇梁村後的顏山重創粵軍。次年春,陸福祥率部進駐縣城,3月中旬在雙橋平洪村後二四亭一帶又與粵軍激戰。4月下旬,粵軍退出廣西。1924年9月,陸榮廷再次下野,陸福祥率部敗退那馬、果德後逃出安南(今越南)。

蒙仁潛(1868年 - 1926年),字若陶,廣西武緣人。舊桂系將領。1916年3月起,任廣西陸軍第二軍第四路司令。12月任廣東陸軍遊擊營幫統領。1918年調任廣西陸軍遊擊營司令。1921年,自稱廣西邊防軍司令,駐隆山、忻城一帶。1922年4月,陳炯明背叛孫中山,撤走入桂粵軍。蒙仁潛帶隊入南寧,即佔領省長公署舊址。6月,蒙仁潛在邕稱自治軍旅長兼任廣西省省長。同年8月,林俊廷抵邕就任總司令職,次年2月兼任廣西省省長。蒙仁潛只當了9個月的省長。1924年6月,李宗仁率定桂軍和黃紹竑率討賊軍攻佔南寧,蒙仁潛向武鳴、都安一帶撤退。9月,逃至東蘭,仍自稱鎮武總指揮。同年12月蒙仁潛率部及帶領武鳴縣內區民團團總四個司令——曾太昌、蒙錦隆、梁瑞昌、姆寧,扛起白旗,圍攻駐武鳴縣城的定桂軍李宗仁部一營。因武器殊劣,攻城不下,退據都安、東蘭。1926年1月,李宗仁、黃紹竑派所部龔壽儀團去鎮壓東蘭縣韋拔群領導的民軍,同時掃蕩蒙仁潛殘部。1月20日,韋拔群率民軍追擊蒙仁潛殘兵,並圍困蒙仁潛于山巖中。此時,龔壽儀團突襲韋拔群民軍,劫走蒙仁潛。蒙被解送南寧,同年2月19日被槍決。

馮葆初(1868年-1923年),原名馮安祐,廣西橫州人。舊桂系將領。1919年撥歸沈鴻英部升為旅長。1922年馮葆初旅駐防梧州。不久,沈鴻英部被粵軍擊敗,退回廣西。馮葆初因前無退路,迫於形勢而投降粵軍,編為粵軍第三混成旅,歸粵軍第一師師長李濟琛節制,仍舊駐防梧州。1923年3月,粵桂邊防軍第三支隊司令黃紹竑,欲襲取梧州以擴大勢力,乃聯合粵軍以圖廣西。黃紹竑接受孫中山任命為廣西討賊軍總指揮,進駐蒼梧戎圩,假意和馮葆初結為兄弟,以迷惑馮葆初。3月5日,黃紹竑借為粵等第一師第三團團長兼梧州軍警督察處處長鄧演達餞行和自己述職,設宴於梧州西江酒樓,邀馮葆初赴宴,暗中埋伏部隊於酒樓和江邊船中,在宴會酒至半酣中逮捕馮,並命馮傳諭下屬繳械投降。黃紹竑把馮葆初關押數天後,槍殺於梧州塘基街大石處。

劉達慶,號紹伯,祖籍廣東惠州。舊桂系將領。1911年,任柳州巡防營管帶。1916年袁世凱稱帝,粵督龍濟光附和,桂督陸榮廷反袁討龍,劉達慶請求隨鎮守莫榮新東征,桂系佔據廣東後,提拔為幫統。後又提為惠州綏靖處督辦。1918年,任廣東討龍(濟光)第五軍總司令,後改為護國軍第六軍總司令。1921年,孫中山號召粵軍驅桂,桂軍敗退,劉達慶統所部回桂,依附沈鴻英。1922年12月,滇、桂、粵三方軍隊代表,決定組成西路討賊軍。進軍廣東討伐陳炯明,其中桂軍沈鴻英、劉達慶等部出廣寧、四會、清遠以襲廣州之背。攻佔廣州後,奉孫中山命為中央直轄三師師長,後升中央第七軍軍長。 此時沈鴻英又與北洋軍閥勾結,欲自為廣東總司令,沈為貫徹其割據野心,遂假長堤江防司令部(楊部駐地)召開會議,擬將胡漢民、鄒魯及粵軍前軍長兼廣州衛戍總司令魏邦平等當場擊斃,當事變之日,沈軍駐長堤某部,見一汽車經過,誤以為胡漢民、鄒魯,用機槍掃射,誰知死者乃系沈軍參謀長王鴻猷和軍長劉達慶,事後始知已誤殺自己的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