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戶惠州或將"零門檻" 拉開人才爭奪戰升級序幕

本報記者駱國紅 馮麗均 統籌 本報記者廖桂旭

4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佈重磅文件,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惠州的城區常住人口數為245萬人,屬於Ⅱ型大城市。這就意味著,我市現行的“大專可落戶”有望繼續放寬,甚至變成“零門檻”。市發展和改革局表示,政策還有待省裡出臺相關實施方案方能落地。


入戶惠州或將


“零門檻”入戶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和產業工人留在惠州。這是我市大金空調忙碌有序的生產線。 本報記者李松權 攝

新政

惠州屬於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市序列

4月8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通知指出,積極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根據我市各縣區政府公佈的數據,2017年末惠州市區(包括惠城區、惠陽區、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的常住人口超過240萬人,達到245.65萬人。根據這一數據,我市屬於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市序列。

這就意味著,現行的“大專可落戶”有望變成“零門檻”。記者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瞭解到,近幾年來,我市實施重大人才引進工程,集聚了一批優秀人才助力發展。2017年我市推出《關於進一步放寬引進人才入戶條件的通知》,放寬入戶門檻,涵蓋高層次人才、學歷型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為人才落戶提供“零門檻、無障礙、直通車”服務。這一政策的出臺讓惠州留住了更多人才。據統計,我市去年常住人口數達到483萬,較前年增加5.3萬人,增量約為2016年、2017年兩年增量總和的2.5倍,各類人才流入我市的趨勢正在加速。

取消限制是否意味著完全“零門檻”?新政何時才能落地?對此,市發展和改革局相關科室負責人表示,政策還有待省裡出臺相關實施方案方能落地。不過,記者瞭解到,今年3月,跟惠州同屬Ⅱ型大城市的石家莊率先取消落戶限制,不再設置任何障礙,只要憑藉身份證和戶口簿即可落戶。

影響

將緩解我市人力資源市場結構性矛盾

入戶限制取消對惠州意味著什麼?市人社局相關科室負責人認為,入戶限制取消意味著惠州未來可能會有更多人口流入。“人力資源對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人口的流入既能為城市各行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開展,又能促進居民消費需求增長,拉動城市經濟發展,增強城市活力。”該負責人表示,惠州製造類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科技含量不足,許多企業或多或少地存在缺乏高素質管理類人員、優秀技術工人以及週期性的普工短缺問題,入戶限制的取消將有助於提升惠州城市形象,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充實公共服務內容,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和產業工人來到惠州、留在惠州,這對緩解我市人力資源市場結構性矛盾將起到促進作用。

同時,上述負責人也指出,一個城市最終能否留住一個人,關鍵要看在這個城市能否讓落戶者實現安居樂業和自我發展,城市所能提供的服務要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實惠。因此要讓落戶的群眾留下,還需要各相關部門緊密配合,提供教育、住房、醫療以及穩定就業等配套公共服務。

聲音

“新惠州人”期盼入戶新政早日落地

外來務工人員喻滿莉是江西南昌人,三年前來惠工作至今,昨日她從網上看到“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內容後,興奮不已。“真是太好了!按照新政策,我和孩子都能落戶惠州,成為名副其實的新惠州人。”喻滿莉告訴記者,“以前要落戶,要麼要買房,要麼有大專以上學歷或者一門技能,像我這樣的普通銷售人員,只有高中學歷,想要落戶惠州,是很難做到的。”喻滿莉說,雖然惠州也有積分入戶,可是她來惠州時間不是很長,再加上沒有辦居住證,也無一技之長,要想入戶惠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度想把戶口遷到惠州的喻滿莉還想過其他辦法,如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參加學歷繼續教育提升技能,想讓孩子跟著自己在惠州生活,解決孩子入學問題。

新政策的發佈把困擾喻滿莉好幾年的煩惱一掃而空。“這對於我們外來務工人員來說,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這將吸引更多外來務工人員來到惠州,留在惠州生活工作,獲得歸屬感。”喻滿莉說,新政策現在已經發布,她希望儘快落地實施,讓像她一樣的外來務工人員儘早享受戶籍政策改革帶來的利好。

市民潘女士則對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有點擔憂。“零門檻”落戶會不會導致惠州人口激增,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人滿為患?“過幾年小女兒要上小學,不知道到時會不會學位很緊張?”

專家

短期是壓力,長期是城市發展機遇

“這對惠州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人是城市發展的第一資源。”市委黨校經濟建設教研室副主任、經濟學博士黃忠平稱,全面取消落戶限制能帶來更多的人員落戶,現在很多企業招工缺口大,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市場培育、城市升級都需要人的參與,這一政策對惠州的發展是一個機遇。

對於有市民擔心政策落地可能導致惠州公共服務資源緊張、壓力增大的觀點,黃忠平認為,“要用開放的眼光看待此事。”惠州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要建設國內一流城市,人口不足已限制很多發展的可能。從表面來看,政策落地似乎短期增加了公共服務的壓力,但實際上,老人、小孩在惠州生活也會產生消費,“一老一小”是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今天的孩子是城市未來創新發展的主力軍,“如果惠州發展好,他們也有可能在惠州創業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