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官身穿防彈服,來墓地為他掃墓!

今天早晨,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官方微信推送了一篇文章,讓我們在清明這個特別的節日裡,認識了一位30多年前駐外期間犧牲在工作崗位上的外交官——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會計鄒興志。

《埋骨何需桑梓地——駐阿富汗使館清明節為鄒興志前輩掃墓側記》

一位普通的中國外交官,在40多歲的英年於喀布爾去世,埋骨他鄉近40年。國內的4位至親牽掛著他,40多位使館戰友關心著他。在14億中國人慎終追遠、寄託哀思之際,他,沒有被忘記!

4月5日,清明節。喀布爾時間清晨7時。

“陳老好,我是第14任中國駐阿富汗大使劉勁松,向您問好和致敬!鄒興志同志是我們的前輩。我聽老館員講,他是志願來到這個使館的,那時的使館也處在戰亂之中。鄒會計為人正直,敬業愛崗,先人後己,與大家關係處得很好,大家都很喜歡和尊敬他。”

這是一通跨越時空的電話,跨越了兩個世紀、兩個國家、兩代人,跨越了興都庫什山、喀喇崑崙山和燕山,從喀布爾直達北京。

電話的這一頭,是神情肅穆的劉大使;那一頭,是感慨萬千的鄒興志同志的遺孀、年愈八旬的陳老,還有她的三位子女。

劉大使說,阿富汗這一段安全形勢很糟糕,但時值清明節,使館仍組織館員去祭奠了鄒老,這是一定要去的!我想鄒老如泉下有知,會感到寬慰,因為依靠不懈努力和先進科技,使館同志今天在掃墓現場與您視頻連線了。“連線”其實是“連心”,讓逝者和生者都感受到組織的關懷、感受到親友的溫暖。

劉大使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使館換了很多茬館員了,但每一任大使、每一代館員都懷念著鄒會計,記掛著他的家人。這麼多年,陳老您含辛茹苦將3位子女撫養成人,我們能想象您的不易。將來館裡同事回北京,會專程登門看望您,也歡迎您的子女來使館和墓地看一看。我去看過鄒會計的墓地,維護得不錯。我們會經常看望鄒會計,請您放心,也請您和家人保重!

陳老一再表示感謝,她的小女兒接過電話,哽咽地講:“感謝大使,感謝您對我父親這麼高的評價!”

青山處處埋忠骨,埋骨何需桑梓地。

1982年12月隆冬的一個晚上,駐阿富汗使館,周邊不時有槍炮聲。

鄒興志同志忙碌了一天,剛回到宿舍,拿熱水瓶給同事倒水,卻毫無預兆地倒下了。送醫搶救爭分奪秒,阿富汗的醫生也是盡心盡力。應該是腦溢血,如果在國內,鄒會計多半會被救過來,但在戰亂中的喀布爾,大家只能扼腕長嘆。

中國外交官身穿防彈服,來墓地為他掃墓!

(向鄒興志同志三鞠躬)

鄒會計的老家在黑龍江,曾是軍人,轉業後到外交部工作,經歷了好幾個崗位,還去過老撾常駐,當時老撾不像今天這麼安寧,也是個戰亂之地。當組織於1982年6月派他到駐阿使館工作時,他沒有一點猶豫。那時候,大家都這樣,組織指到哪兒,就奔赴哪兒,拿起行李給老婆孩子告個別,最多抱一抱,沒有吻別。一去就是一兩年,打長途電話很貴,所以打得很少。和家人聯繫主要靠兩、三月才來一趟的信使,信使最受館員歡迎,因為他們捎來了千金不換的家書。

阿富汗,遠離妻兒,承受戰亂,忍受孤單,那時這裡館員的工資和常駐其他國家差不多,在當地都買不了什麼好東西。可誰都沒有怨言,都樂呵呵地在館裡幹好自己的活。因為戰亂,很多館員自打進了這個使館,就再沒有出去過,直至離任時再去機場。他們對阿富汗的印象,就是那車窗外的街景,還有那天空上的風箏。即使到今天,也是如此。

鄒會計就這麼走了,一句遺言都沒有留下。在那個年代那個環境,他的遺體無法運回國內,國內親人也沒法來此致祭。是全體館員打製的棺木,是臨時代辦主持的追悼會,是阿富汗朋友們修葺的墳塋。同志們的淚水,含在眼眶裡,落在衣襟上。親人們的哭聲,太遠了,幾乎聽不見......

那一年,世界上發生了很多大事。阿富汗戰火連天,英阿馬島之戰收場,勃列日涅夫死了,“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開航。中國宣佈將於1997年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李寧拿了6項體操金牌,《義勇軍進行曲》恢復為國歌,中共十二大成功閉幕,國家開始實施“只生一個好”的計劃生育政策。

從收音機和全館僅有的幾臺黑白電視機裡,鄒會計瞭解到這些事,這些事也成為他最後的人生記憶。他曾向同事開玩笑:“計劃生育”可管不著我嘍!

不想一語成讖。那一年,他走了,身後留下妻子和3個孩子,分別是22歲、19歲和10歲,孩子們那時都還沒有成家,小女兒還在上小學……那一年的冬天很冷……

清晨,當地人還在睡夢中,王大學政務參贊帶領使館同志驅車來到喀布爾外國人公墓,祭奠長眠於此的鄒興志等中國同胞。大家穿著厚重的防彈服,武警同志嚴陣以待。這裡,不是一個安全的城市;附近,曾經發生過嚴重的恐襲……

中國外交官身穿防彈服,來墓地為他掃墓!

(為鄒興志同志奉上鮮花)

使館同志緩步來到鄒會計的墓前,同他遠在北京的家人建立視頻連線。鄒會計的家人第一次看到這塊魂牽夢縈的墓地和墓碑,第一次與館員一道祭奠老鄒。為了這一刻,使館與國內職能部門遍查檔案,四處尋訪老館員,愛心熱心人士不遺餘力。也因為這一刻,大家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很值得……

公墓松柏青青,綠草茵茵,桃花盛開。鄒會計的墓碑是當年的同事們選的、刻的、磨的,上面的銘文經歷了數十年風雨磨洗,依舊清晰。

在鄒會計家人的注視之下,使館同志在墓前三鞠躬,表達對前輩的追思與敬仰。大家奉上鮮花、果品和醴酒,還有香菸。鄒會計工作生活的那個年代,大多數男性館員都抽菸,抽“中華”和“紅雙喜”,是一種福利,也是一種放鬆。

中國外交官身穿防彈服,來墓地為他掃墓!

(與鄒會計的家人視頻連線)

讓大家略為寬慰的是,鄒會計在此並不孤單。墓園裡還長眠著一位幫助阿富汗人民修路的無名同胞,一位指導阿富汗人民養蠶的“齊女士”。二人於上世紀40年代辭世。使館同志一併為他們掃了墓。

中國外交官身穿防彈服,來墓地為他掃墓!

(向中國同胞獻花)

三位同胞,將事業和生命傾注在了阿富汗。無論有名還是沒名,他們都是不凡的中國人。無論相知還是陌生,我們都不會忘記這些普通人中的英雄!

今天特意前來掃墓的,有“90後”的青年,有剛到館的新兵。這是一次莊嚴的儀式,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什麼是無怨無悔、什麼是馬革裹屍,什麼是有情有義,什麼是前仆後繼?在這一刻,不再需要語言的詮釋。

每一個時代,都在塑造不同風格的外交官,但忠誠和使命沒有變過。每位外交官都揣著赤子心、事業心、進取心和責任心,心如磐石,永不變心。

每一個時代,都有外交官的犧牲,有人犧牲在戰火中,有人犧牲在崗位上。有的犧牲的不僅是自己,還連帶著妻子、父母和孩子。戰亂、輻射、地震、高溫、酷寒、疫病,都要自己扛起來,因為我們是中國的外交官,是文裝的解放軍。

每一位身處前線的中國外交官,縱然無私無畏、毅然決然,但在身後,總有柔腸寸斷、兒女情長。一位外交官就是一打故事,家家一本難唸的經,酸甜苦辣要靠自己去品味和承受。

中國外交官身穿防彈服,來墓地為他掃墓!

站在鄒興志同志的墓前,我們宣誓:千山萬壑,不改初衷;風雨如晦,毅然前行。我們守護的,是國旗國土、先賢墓塋、尊嚴傳統;我們緬懷的,是蓽路藍縷、流血犧牲、默默奉獻;我們驕傲的,是大國外交、薪火相傳、再邁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