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老人,總是閒不著,子女勸不聽,還要天天下地幹活,這是什麼原因支撐著呢?

用戶4725465635019


我家農村的鄰居今年70左右了,天天去自己地裡轉一圈,要麼拔拔草,要麼看看樹的,那為什麼年齡這麼大了還天天去地裡幹農活哪?我曾經問過幾個人,真實的事情分享給你!

1:農村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一年花銷下來攢不下幾個錢,老人們一輩子是窮苦出身,沒享過什麼福,就想多給子孫後代多留點錢或者東西,過上比自己強的生活。



2:老人們在想自己老了怎麼辦?為了不給自己兒女很大的拖累,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畢竟自己手裡有錢,想吃啥,喝啥,花起來方便。



3:老人從年輕就開始幹農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人們都在說我只要能動就要幹,自己也習慣了,如果不讓我去我會渾身難受。同時也有句話說得好,生命在於運動!你說對不對!



真人真事。分享給你們。祝願天下老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農村大東7


過去70,80年代農村老人天天早出晚歸,每家每戶都田地種,一直辛勤作,為了養兒育女,只求兒女父母吃飽過好生活。雖然兒女讀書出來參加了工作,有能力的兒女在城市買有樓房接父母過來住,但在農村幹了三四十年農田活,心裡一直想家裡農田舍不得丟棄,閒不住想趕緊回家種水稻,種蔬菜。在城市裡小區同兒女家生活,兒女一早去上班了,剩下孤獨自己老人在家悶得慌,人生地不熟,與左鄰左舍的語言不通,有的兒子同城裡人結婚,城市的媳婦兒看不起農村老人,嫌不講衛生,為了不影響兒子媳婦兒過好生活,因自己而爭吵。所以一心想回農村老家,寧願過著自己勞作艱苦生活。也不願在城市吃閉飯。

農村人天天勞動,出汗,比城市裡老人快樂健康很多。







等待162471053


我爸爸都60多了,家裡有2畝地,種著糧食,家裡也不缺錢,我們也不要他的錢,逢年過節的還要給他錢,但是他就閒不住!

我爸爸除了種田,平時還去做苦力,做搬運工,卸貨,很累的,我丈夫都幹不了這個活,我爸爸能幹一天,有時也很累,他自己都說挺累的,但是每空閒下來就忍不住去幹活,我也總問他,又不缺錢你幹嘛總去幹那麼累的活,他就說在家無聊,閒著會生病😷!勸也沒用,管不住啊!但是我爸爸身體很好,基本上不生病。

我同學的爸爸比我爸爸還小几歲,有糖尿病,小腿上也都是青筋之類的,頭髮比我爸爸的還要白,身體也不是很好,他就是隻種家裡的田地,平時沒事的時候也沒有說去哪裡幹什麼活,身體沒有我爸爸好,也沒有我爸爸顯得年輕!

有時候我也覺得在家閒著會出毛病,但是年齡大了幹活要有個度,不要太過勞累,該勸還得勸😂老了就該把生活過的輕快,充實,悠閒,這叫自得其樂!!!!







小雨的生活點滴


這就是老一輩的生活傳統,我的母親也是,由於工作原因,不能接送小寶上學,母親進城來帶,送到學校後,說什麼也不願意待在屋裡閒著,非說不幹活,全身不舒服,寧願打公交回農村,下午再趕回來,也不願意待在家休息,下雨天也要趕回去,勸說也沒用。

上輩老年人經歷過貧苦年代,知道真正窮是什麼模樣,骨子裡都帶著幹勁,甚至睡覺都感覺浪費時間,正是這樣的一代人完成了時代的轉折,由衷欽佩。

老年人寧願幹活還有一個原因是不想拖累子女,不願意給子女造成負擔,只要自己扛得住,就幹活,這樣他們才感覺對得起家人。年輕人沒到那個年齡,也體會不了父母的初衷。

老年人不願意閒著,也不要強硬勸阻,身體力行的活可以放任下,重活就別碰了,畢竟年紀大了,身子骨也不如年輕強壯,不服老也不行,一輩子辛辛苦苦,晚年應該享福了,子女應該多陪伴,活是永遠幹不完的,可是享受時光卻是有限的,常回家看看,祝福天下父母健康長壽。




80後農家小哥


這是農村幾千年遺傳下來的生活習慣,活到老幹到老。農村老人跟城裡老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沒有退休養老這一說法,不管你們信不信事實就是如此。農村的老人都是比較節約但又不好吃懶做,總覺得自己還能幹活掙錢養活自己。

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過年回到家都會給父母一筆不大不小的生活費,我覺得這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按道理來說農村老人有了年輕人給的生活費可以不用幹活了啊!但為什麼還要去幹活,那是因為他們壓根就沒有花年輕人給的錢,把錢全部都攢起來了。

我的爺爺奶奶如此,88歲了還自己種青菜拿去鎮上賣。我的父母也是如此,老爸60多了依然在種田。我們都有勸過他們,叫他們不要幹活了或者少乾點,可他們就是不願意閒下來。雖然我們都有給錢給她們,但他們都沒有花而是存起來了。不知你們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也是這種情況呢!


我有酒缺有故事的人


看看城裡老年人辛勤工作一輩子,退休了,還在為子女的孩子所累,就能理解為什麼農村老年人上了年紀了,還去田裡幹活。

勤勞、勤儉、誠實、奉獻,就是那一代人的基因符號。他們即使有錢的,也不會將吃剩下的半碗米飯倒掉;衣服沒有穿壞,即使掉色了、過時了,也不會扔掉;看到子女不按時起床,不做飯,然後從餓了麼上點外賣吃,就一百個看不慣。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只要我還能動,就要做貢獻,絕不吃閒飯。



這些幾乎固執的優良品質,得益於兒時的物質匱乏、年輕時為生活的奔波勞碌、小學中學時學校和父輩成功的道德品質教育。

新一代是什麼樣子?用老子的錢請幾個小哥們到飯店整一頓兒,一瓶酒就三四百,就為朋友一句“夠意思”的稱讚。你費了好大勁給他找了個工作,幹了沒幾天辭掉了,原因就只是一個簡單的“我不喜歡”!處了一個對象,你跟他說不合適,他告訴你“我又沒決定和他結婚”!

這就是社會的進步嗎?


種田博士後


農村的老人,總是閒不著,子女勸不聽,還要天天下地幹活,這是什麼原因支撐著呢?

農村的老人普遍都是這樣,只要活著,總是幹這幹那停不下來,有時子女勸說的次數多了,口上說不幹了,偷偷摸摸的還是幹個不停,其實這就是農村老人的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美德,更是對子女的無私奉獻,但也有他其中的道理!


從小養成了勞動的習慣:現在的老人都是困難時期過來的人,那時的農村都是靠土地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為了生活,為了拉扯兒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土地打了一生的交道,多年的勞動養成了老人到老停不下來習慣,所以現在不下地幹活,感覺總是不自在!

對子女的無私奉獻:按道理,老人把我們扶養成人,供我們上學讀書,娶妻生子了,現在他們老了,到享清福的時候了,但是,他們為了我們不再受他們以前的罪,讓我們生活的更好,怕我們在生活上受困難,用他們的有生之年,再給我們多幹些,這樣他們才能得到心靈的安慰,這也就是人們說的偉大的父愛,偉大的母愛!



以勞動鍛鍊身體:農民一生都是體力勞動,勞動了一輩子人,到老了突然停止勞動,身體會出現好多毛病,農村一般沒有娛樂場所,即便有農村老人又不習慣鍛鍊,所以他們以下地幹活作為鍛鍊身體的一種方式,另外還可以緩解一下子女不在身邊的空虛感!

以上這些可能就是農村老人閒不著,不聽子女的勸說,支撐他們要下地幹活的主要原因了!


西北農村哥


農村老人受苦一輩子,要論吃苦耐勞,他們付出的要比城裡人更多,更辛苦,你以為他們不想像城裡里老年人一樣,安享晚年,自得其樂嗎?他們何曾不想?可迫於生活的壓力,有些人哪怕是辛苦一輩子,都不見的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社會對於他們而言,並不是很公平。

如今的社會里,城裡老年人領著退休金,跳著廣場舞,有事兒沒事兒再來個黃昏戀。畢竟背後有國家財政來養老,辛苦一輩子,可謂吃喝不愁。而對於農村老人而言,他們的經濟來源,就是家裡那一畝三分地,不種地他們吃什麼?國家也沒有給他們養老金啊!他們的內心很善良,一來不願意拖累子女,成為子女的負擔。二來是覺得生活在城裡的子女不容易,自己多付出點兒,省吃儉用,可以為子女們多賺點兒。總之,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處和想法。

要論吃苦耐勞的精神,城裡人怎麼也比不上農村老人,即使城裡人再辛苦,也不過是坐在辦公室裡,可農民辛辛苦苦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經受風吹日曬雨淋,那一畝三分地就是他的希望,突然有一天,讓他們丟棄土地而去,離開那片付出了一生心血的土地,反而有些不捨,這就是樸實無華的農村人最為真實的內心寫照。而如今這樣的農民確實太少了。這種對於土地的熱愛情懷,也隨著城裡的規劃發展而被排擠到了社會的邊緣地帶。

他們明白子女是為自己好,可即便如此,如果突然有一天閒下來,反而覺得有些不適應,一輩子辛苦慣了,為了兒女,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需要什麼回報。唯一的期望就是讓兒女走出農村,進入城市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了不給兒女增加負擔。城裡老年人的日常鍛鍊是跳廣場舞,而農村老人的日常鍛鍊就是下地幹活。哪怕是去走走看看,望著麥苗一天天長大,內心也覺得無比的欣慰,畢竟,有時兒女為了生計,陪在自己身邊的時間太少了,孤苦無依的孤寡老人們,只能將希望寄託在莊稼地裡。以此來慰藉自己空虛的內心,也以此來消耗著時光。

要論對於土地的情懷,農村老人要比城裡人更有情懷,也許,那片土地,在他們內心而言,承載的就是無限的希望與力量吧。


鳳凰涅槃宋晨聲


農村的老人一般都很勤奮,按理來說60歲的年紀了,生活勞累了大半輩子,到了這個年紀也應該呆在家好好的享受生活了,沒必要還要下地幹農活,其實大部分老人確實也是為了生活所迫,並不是他們不願意呆在家養老。現在在農村,青壯年基本都在外面打工,或者是搬到城裡去生活,村子裡大部分都是老人和留守兒童,那當然幹農活的也只有老人多數了,他們也是趁著能幹就多幹一點,家裡還有孫子孫女等著零花錢用呢,有的甚至還要養孫子孫女,幹活也是迫不得已,儘量減少子女的生活負擔。可憐的老人一直到老都在為自己的孩子著想。城裡的老人到了這個年紀都退休跳廣場舞去了,哪裡會為生活所擔憂?為什麼?只因為他們有著每個月幾千元的退休金。而我們的農村老人每個月只有100元的養老金罷了,待遇差了幾十倍,為什麼同是中國人?差別咋就這麼大?誰能為農村人提高一下養老的待遇?起碼每個月500元才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現在物價那麼貴,一百元都買不了一袋大米,他們能不為生活所擔憂嗎?





我父母也70歲的人了,他們有時還下地去幹一些農活,他們就是閒不住。我媽有高血壓,腰有時還疼痛,真擔心她暈倒在地裡。我爸肩膀疼,我也希望他多休息,不要去幹農活了,可他們就是聽不進去,他們常說,現在能幹就多幹一點。他們經常去菜園種菜,我們家的蔬菜吃都吃不完,有時還拿到市場上去賣,這都是他們的勞動成果。按理說我們家也不是很缺錢,但他們以前勤勞節儉的生活習慣,現在想改變確實有點不習慣。其實,如果他們每個月有幾千元的退休金,他們也不會那麼操勞了。住房,醫療,養老,教育,是我們中國農民面臨的四座大山,每一座都是讓人那麼的如此心酸,而養老又是重中之重,希望國家能重視農村養老的嚴峻情況,改變中國幾千年來傳統的老由子養習性,提高養老金待遇,讓他們不再為生活而奔波,真正的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勝源果果


長期生活在農村的老人,一輩子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多年養成了勤勞、樸素、節儉的生活習慣。

現在的年輕人,大都走出去打工了,也有少部分人在城裡掙到了錢買了房和車,為了讓年邁的父母亨亨清福,他們把父母接到身邊。時間一長,老人們又回到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農村,過著晨起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老人們覺得農村的空氣好,是天然的氧吧。蔬菜是自己栽的,無汙染。雞蛋是自己養的雞下的,有營養。糧食是自己種的,綠色環保。

在農村,只要身體健康,七十歲真不算老,下田種地也較普遍,我倒覺得,還是讓他們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吧,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掙點小錢化化,老年人嘛,他覺得能動就不要給孩子們增加負擔,他是在幫助你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