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孫權手下哪位大臣?

橘子7954


孫權手下人才濟濟:魯肅、喬國老、陸遜等等。東吳有他們自己的智囊團。

我最喜歡的是孫權手下文武雙全的周瑜。

周瑜是吳國的大都督,兵馬大元帥。小霸王孫策遇害時就對孫權說過:大事找周瑜!說明周瑜是孫家倚重的人物。

在有名的赤壁之戰中,總指揮就是周瑜。也是他讓諸葛亮造箭,才有了有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利用和同學蔣幹的交情,讓生性多疑的曹操殺了水軍的指揮蔡琩等。並且和黃蓋演了一出“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好戲。

在一系列的佈置下,最後用火攻,火燒連營,讓曹操大敗,損兵折將,倉皇逃回。經此一役,三國之間換來好幾年的太平。

我覺得這一仗打得漂亮,同周瑜的周密策劃有很大的關係。

即使傳言說周瑜妒忌諸葛亮才能,總是輸給諸葛,因此被諸葛氣死了。事實如何,無從考證。但人無完人,總體來說周瑜是一位有勇有謀的人!



天隨人願望


孫權團隊中我最喜歡魯子敬,大智若愚:忠心耿耿:典型的正人君子,不可多得幹臣!

再有陸遜,少年老成,心思縝密,縱觀當時三大軍事集團少有的帥才!

還有那個馬忠,官不大,能耐也不大,可這小子運氣好,點壯!擒關羽,傷黃忠。劉備五虎將二員大將栽他手裡。縱觀古今中外沒有比他狗屎運再好的了。


滄州老夫子


有道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三國時,周瑜是名門望族,家族的長輩甚至做過漢朝的太尉,家境殷實,受過良好的教育,是個標準的富二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所有的人都想在這亂世成就自己,成就一番大事,比肩秦皇漢武,周瑜也一樣,但是周瑜志向在輔佐一位明公,建立一個開明的盛世,百姓安居樂業。所以他選擇了孫策,孫策確實是一位明主,但是英年早逝,其弟孫權繼位,如果這個時候周瑜篡奪江東大位,誰可以阻擋,但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了輔佐明主孫權,為了江東大業他傾其了所有,直至死亡。

在我的想法裡,我是這樣認為周瑜的,我想做一個君子,因為我受過良好的教育,我想成就一番事業,我想功成名就,但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弒君奪權謀逆篡位的事我不做,就衝這一點我佩服他。

在其軍事生涯中,周瑜憑藉著江東的幾千人,左右開弓,愣是給江東開闢了一大塊根據地,面對劉表的荊州兵,從來就沒有懼怕過,直到曹操來了,周瑜知道這場戰爭必不可免,曹操志在天下,而且曹操還有一個更為猥瑣的想法,他想得到大喬小喬,先主孫策過世了,我是他的兄弟,我怎麼能看到我兄弟的甚至我先主的女人被人凌辱呢,小喬是誰,他是我老婆,曹操怎能如此羞辱人,更何況先主孫策的家人都在江東,倘若落到曹操手裡,曹操連自己的女婿都不放過,又怎麼會善待江東之主呢,這種時候我不站出來,誰還能站出來。就是憑藉著這種大丈夫捨我其誰的精神,以及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周瑜在赤壁大敗曹操,生名顯赫華夏大地,接著又大敗曹仁,使曹操的勢力徹底遠離了江東,給江東帶給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安穩,使曹軍在也不敢藐視江東。

生活上,周瑜娶小喬為妻,小喬有傾國傾城的容顏,也有驚世絕倫的才藝,周瑜跟小喬可謂天作之合,但是生活並不總是完美的,周瑜英年早逝,我想他的一生也不會遺憾,生活上取到了小喬這樣絕色的美女,在軍事上他大敗曹操,足以流芳百世,在江東事務的處理上,他有魯肅這樣的兄弟替他完成心願。此生應該無憾了。


大魔王TUAN


必須是魯肅,而且只用一出“單刀赴會”就能說明理由。

初識魯肅還是《三國演義》,被諸葛亮戲弄、被周瑜埋怨、被關羽挾持……一個老實地近乎窩囊的藝術形象,唯一拿得上臺面的就是赤壁之戰前,面對曹操的恐嚇,他表現出來的與其他文臣截然不同的風骨。為此,周瑜死後安排讓他接班的時候,我是表示不理解的。

別說是魯肅,就連三國這一整段歷史,在成年後看《三國志》的時候還曾被狠狠地“雷”了一下:很多記載跟《演義》嚴重不符,很懷疑是陳壽“篡改了歷史。但仔細一想,羅貫中比陳壽晚一千多年呢。於是慨嘆:《三國演義》之深入人心,已經到了影響甚至混淆國人歷史觀的地步了。

說回魯肅,以“單刀赴會”這一橋段為例,簡單分析一下魯肅其人其事。

小說版的“單刀赴會”:“雲長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手……魯肅魂不附體,被雲長扯至江邊……與魯肅作別。肅如痴似呆,看關公船已乘風而去”。一個老實巴交、膽小如鼠、唯唯諾諾的形象躍然紙上。

電視劇版(2010年)的“單刀赴會”:對爭議不卑不亢、有禮有據,對如何解決爭議更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編劇一改小說中魯肅被挾持的描述,變為魯肅以已為盾保護關羽離開吳營。面對關羽的疑問,魯肅淡淡地說:我不是救你,而是救孫劉聯盟——用現代幾何學來解釋的話,就是維護三角形的穩定性。簡單的一句話,兩人的境界高下立判。

歷史上真實的“單刀赴會”:說到這裡,順便給魯肅平個反:《演義》中的“單刀會”人物、環境、過程要全部易位——魯肅輕裝簡從、到關羽大營談判。整個過程中,魯肅雖然身在敵營卻一直堅守原則義正辭嚴,尤其針對荊州問題,斥責劉備背信棄義、只借不還(貪而棄義,必為禍),甚至“厲聲呵之,辭色甚切”,關羽反而“唯唯”,協議竟然順利達成。在真實的“單刀會”中,魯肅以其過人的膽識、胸襟和極具戰略眼光的大局觀,不僅爭取並維護了本國的利益,還避免了孫劉聯盟的瓦解而給曹操以可乘之機。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齊,禁令必行”。周瑜死後為什麼是魯肅任大都督,這就是答案。

不僅如此,魯肅的戰略眼光放眼東吳也無人能及,他在第一次見孫權的時候就提出瞭如下設想: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剿黃祖,並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是孫、魯版的“隆中對”,而且諸葛亮是被神化的,而魯肅是真實的。

如此魯肅,怎能不愛!



彼岸歷史


東吳最厲害的兩位大臣應該是周瑜,魯肅。

先說周瑜:周瑜是孫策的妹夫,也是孫策將其挖掘出來的人才。所以對東吳屬於忠心耿耿。謀略方面也是比較厲害的雖不及諸葛亮但是也相差不多。只不過致命缺點就是心胸比較小。只不過這是小說中為了突出人物特點才這樣描述周瑜的。而正史中周瑜是一名有勇有謀的將領且心胸開闊!

魯肅:魯肅有人說他老實,實際是大智若愚。他剛入東吳所獻的計策與堪稱諸葛亮隆重三策的姊妹篇。魯肅的許多看似愚蠢的做法實際是維護孫劉聯盟的正確做法。


患得患失換


馬忠,這小子把關羽,黃忠都給收拾了。

比呂布都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