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賣不掉,城裡人買不起!是市場的原因?

農民,在近些年經常會面臨一個問題,越豐收越擔心。農產品滯銷,是許多農民心中的痛。由於農民對信息存在著嚴重的不足與滯後,許多時候種植出的農作物無人問津,只能由著收購商壓低價格收購,甚至爛在地裡。

農民賣不掉,城裡人買不起!是市場的原因?

由於農民種出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些蔬菜水果之類的生鮮產品。也許市場的需求巨大,但是農民沒有足夠的保鮮手段,也沒有辦法將農產品快速直接銷售到消費者手中的權利。再好的農產品,也只能由著收購商進行收購。

經常都有新聞報道哪裡的農產品滯銷,水果蔬菜爛在地裡,農民面對著滿地的收成欲哭無淚;而另一邊,城市裡的消費者購買的蔬菜水果價格卻並沒有便宜。城市的菜價高了,農民生產的農產品依然滯銷,農民的收入並沒有得到提高。到底是哪問題呢?

農民賣不掉,城裡人買不起!是市場的原因?

城裡人的菜價高,主要還是因為費用。各種費用遠遠高過菜價的本身。人工,運輸,市場,房租,這些費用基本上加起來比菜價還要高出許多。可以說城市吃的不是菜,而是這些從中產生的費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每個城市有會有大型的蔬菜批發市場。而批發市場的菜價只會是市裡菜價的一半。而農產品價格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在最後到消費者手裡的那個環節上,是從批發商到零售商的距離。短短几十公里菜價基本上要翻上一番,這才是城裡人買不起的真正原因。

農民賣不掉,城裡人買不起!是市場的原因?

農民種出一茬菜,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投入許多的體力,精力。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成本與人工成本。收購商將農產品收購起來,運輸幾百公里,反而沒有零售商一個環節增值高,才是菜價高的問題所在。

農民賣不掉,城裡人買不起,是市場原因嗎?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農民收入,而降低市場上的農產品價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